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OpenHarmony最新资讯  > 正文

第三届OpenHarmony技术大会应用开发工程技术分论坛成功举行

2024-10-15 09:19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OpenAtom OpenHarmony(以下简称OpenHarmony)生态的繁荣,需要构建服务于千行万业的应用生态,提供有效的应用开发工程技术和完备的软件工程能力成为推动OpenHarmony应用生态有效、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2024 年 10 月 12 日下午第三届OpenHarmony技术大会应用开发工程技术分论坛在上海成功举行。该分论坛围绕前沿的应用开发技术移动软件工程能力,在人机物融合的智能系统及应用新形态、应用业务逻辑分析和安全检测技术、开发者自动化测试、Qt/Flutter框架新技术、大型应用构建和持续集成能力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经验分享。

OpenHarmony应用开发工程技术TSG主任任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史晓华作为应用开发工程技术分论坛出品人出席本次活动。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彭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炼;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苏亭;复旦大学青年副研究员张晓寒;Qt佼佼者方案工程师雒少华;华为高档技术专家邵甜鸽;华为技术专家武超;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架构设计工程师丁力出席本论坛并发表演讲。OpenHarmony应用开发工程技术TSG主任任晗主持了整场会议。

(OpenHarmony应用开发工程技术TSG主任任晗主持会议)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彭鑫以《软件定义的人机物融合智能化系统及应用》为主题发表演讲。他对软件定义的人机物融合智能系统的相关思想、发展现状和底层逻辑进行了阐释和分析,并介绍了团队在云边融合的运行支撑系统、人机物资源的软件定义方法及应用构造方法等方面进行的一些初步探索。据介绍,软件定义的人机物融合智能化系统将云计算和云原生的思想拓展到智慧园区、智慧大楼、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等社会物理空间,以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人机物资源的编程抽象和平台化管理,支持系统的快速迭代和持续演化,同时支持基于低代码开发及自然语言编程的人机物融合应用构造,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人机物融合应用执行与服务提供。OpenHarmony面向万物互联的智能化应用场景为开发者提供了一次开发多端部署、 分布式软总线、分布式数据服务、应用自由流转的平台能力,可以为建立面向人机物融合用应用的“开发运维一体化”目标提供支撑。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彭鑫发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炼聚焦高层语义的自适应分析方法与工具展开分享。应用层的大部分安全性问题以及性能和功能问题都需要深入理解高层的应用逻辑语义。但这些高层语义和应用具体实现密切相关,往往无法进行通用的定义。那么如何通过自动或半自动的方法推断高层应用语义,以及严格表述这些语义信息?如何实现有效且易于扩展的高层语义分析工具?针对上述问题,李炼提出可以通过声明式方法定义高层语义,并扩展现有工具以自动检测自定义语义,从而兼顾可扩展性、效率和精度展开讨论。他指出,通过自动或半自动高层语义推断以及自适应分析方法与工具,可以解决灵活多变的应用层逻辑问题。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炼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苏亭分享了面向OpenHarmony应用的开发者自动化测试技术新范式。苏亭指出,保障OpenHarmony应用稳定和正确运行是OpenHarmony生态发展的重要目标。然而,与其他现有移动平台应用(如安卓、iOS等)相比,OpenHarmony应用在编程语言、开发特性、架构设计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这为设计和构建OpenHarmony应用自动化测试技术带来了挑战。鉴于此,苏亭教授介绍了其所带领的研究小组在OpenHarmony应用自动化测试方面的探索和工程化实践,并介绍了基于代码功能地图的OpenHarmony应用增强遍历测试技术和基于性质的OpenHarmony应用异常测试技术。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苏亭发言)

“安全不是选项,而是必需”,复旦大学青年副研究员张晓寒在《移动应用业务安全研究与生态治理》的演讲中强调。本次论坛他带来了在移动应用业务安全方面开展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成果,并与与会者共同探讨了基于移动应用逆向、程序分析、深度学习与大模型等技术形成的一套应用业务安全分析思路和方法。同时,张晓寒重点分享了团队在移动应用认证安全、端侧风控、应用行为理解、敏感行为感知等方面进行的学术探索,汇报了在漏洞挖掘与治理、应用生态治理等方面进行的尝试和实践。他的相关研究曾获华为优秀技术成果奖、CNVD较具价值漏洞等荣誉。

(复旦大学青年副研究员张晓寒发言)

Qt佼佼者方案工程师雒少华在本次论坛中以《Qt携手OpenHarmony:共创软件新生态的适配之旅》为主题,深入剖析Qt框架如何有效适配OpenHarmony操作系统,展现其在软件生态构建中的关键角色;探讨Qt跨平台技术的独特优势,在OpenHarmony环境下的应用创新,以及如何促进开发者快速迁移,加速软件生态的繁荣。雒少华展望道:“在OpenHarmony的沃土上,Qt绽放新生,共绘软件生态的宏伟蓝图。”

(Qt佼佼者方案工程师雒少华发言)

Flutter作为今年来流行的跨平台开发框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OpenHarmony系统如果能成功融入 Flutter 生态系统,将会对OpenHarmony生态产生深远影响。会有什么影响呢?华为技术专家邵甜鸽对此给予了解答。邵甜鸽认为:Flutter 的跨平台能力可以极大减少伙伴的开发和维护成本,且可以使应用快速迁移到OpenHarmony平台,迅速丰富OpenHarmony应用生态。Flutter的自渲染引擎可以有效保证在不同平台上的一致性用户体验,通过优化 Flutter 在OpenHarmony系统上的性能,进一步实现较好的流畅的用户体验。Flutter 的广泛使用和社区支持吸引了更多的开发者加入OpenHarmony生态,其丰富的共享资源和插件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帮助OpenHarmony快速建立起应用生态,提升竞争力。

(华为高档技术专家邵甜鸽发言)

华为技术专家武超在本次演讲中分享了OpenHarmony大型工程的依赖管理与多产物构建的经验。为与会者介绍OpenHarmony系统依赖管理的几种最常见模式和相应的技术,讲解构建系统的几个核心概念和顶层的领域模型,并分享了OpenHarmony系统上的多产品、多环境、多设备的多目标构建工程能力。

(华为技术专家武超发言)

会议最后,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架构设计工程师丁力以《OpenHarmony应用开发持续集成工程能力构建》为主题做了报告分享。他指出,持续集成构建、gerrit管控代码、代码门禁集成增量编译、静态检查、单元测试等多种管控措施,是全力构筑好版本质量管控的首道防线。丁力分别从持续集成工具链的整体架构和流程架构两个方面,介绍了深开鸿软件工程团队在此方面的实践探索,并着重分享了OpenHarmony应用开发从编译构建、代码检查、到功能测试的持续集成能力关键技术。

(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架构设计工程师丁力发言)

应用开发工程技术分论坛通过实际案例和技术分享,旨在帮助开发者在OpenHarmony生态中找到特出的工程方案。OpenHarmony项目技术指导委员会应用开发工程技术TSG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且前瞻性的应用工程技术交流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从工程指导到模板应用的全方位支持,推动高质量OpenHarmony应用的开发与生态建设。通过共同探索和实践,打造一个有效、安全、高质量的OpenHarmony应用开发平台。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千匠数字化园区解决方案:以“技术+生态”,构建园区数字化新生态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数字化升级成为产业园区突破传统发展模式、构建新型竞争优势的关键路径。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整合产业图谱、政策资源及企业服务,实现精准招商与客户匹配;引入上下游关键企业形成“链主企业+配套企业”协同发展格局,显著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平台促进技术、人才、资本高效流动,基于数据洞察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从规模扩张向价值跃升转型。精细化管理和业务流程数字化使管理效率提升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15%,助力企业拓展市场边界,强化核心竞争力。政府通过平台获取核心数据,构建区域经济“数字画像”,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引领高质量发展。

  • 第二届脑机接口(技术)开发者大会在成都举办!

    第二届脑机接口开发者大会于2025年8月16日在成都锦江举办,由姬动机科技集团发起,成都锦江科技局支持。大会聚焦脑机接口与类脑智能技术,邀请麻省理工、清华、北大等知名院校专家分享前沿进展,涵盖侵入式芯片设计、神经健康监测、康复应用等主题。会议发布了《脑机接口技术手册》及产业协同框架,推动技术标准化与跨领域合作,吸引近千人参与,展示脑机接口在医疗和科研领域的突破与应用前景。

  • 英伟达机器人底层技术突破,微美全息(WIMI.US)多维布局助推产业生态爆发

    英伟达发布机器人AI芯片,黄仁勋称AI下一波浪潮将是机器人。上海发布AI+制造方案,推动3000家企业智能化。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预计2030年产量达23万台。微美全息等企业积极布局,在工业与家庭场景加速落地。机器人技术从"炫技"走向实用,正重塑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

  • MCP模型库全面指南:AI开发者如何利用超12万个服务构建多功能智能体应用?

    MCP协议正成为AI智能体开发的关键标准,其核心价值在于标准化、安全性和模块化。当前MCP生态虽繁荣但存在资源碎片化、质量参差不齐等痛点。AIbase MCP模型库通过一站式整合全球超12万服务,提供高可靠、低延迟的技术方案,大幅降低开发复杂度。该平台为企业级应用提供从概念验证到部署的全流程支持,帮助开发者聚焦核心业务逻辑,释放MCP生态的全部潜力。

  • 未来已来,百度APP与创作者携手打造全新AIGC内容生态

    8月29日,百度AIGC未来创作联赛颁奖典礼在京举行,汇聚众多高质量AIGC作品与优秀创作者。百度推出“AI星河计划”,投入亿级流量与千万现金补贴,全方位助力AI创作者成长。赛事覆盖120余所高校,征集1100余条优秀作品,吸引1800+创作者参与,总播放量超8亿。35个作品脱颖而出,获得金银铜等多项殊荣。百度APP作为国内领先的AIGC内容平台,通过生态构建与技术迭代,持续推动AIGC创作生态的繁荣与发展。

  • 最新AI资讯哪里看?AI技术人员如何从论文到产业应用全覆盖?

    文章指出,ArXiv、ACL和NeurIPS等论文库是AI开发者获取前沿技术的重要来源,但仅依赖论文库已不足以构建完整竞争力。作者强调需要超越论文本身,关注技术落地、产业应用及生态动态。推荐利用AIbase等技术资讯平台作为补充,提供筛选整合、趋势解读和产业视角,帮助开发者高效把握技术动态,避免闭门造车,构建复合型信息摄入体系。

  • 卢伟冰回应格力能否接入米家App:技术上没问题

    今日,小米米家App宣布,西门子家电正式接入米家App,支持小米澎湃智联、超级小爱控制等功能。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欢迎更多的家电品牌接入米家,一起加速传统家电的智能化,让更多用户更早地体验到智能科技所带来的美好生活。” 有网友向卢伟冰提问:格力能接吗”,卢伟冰回复称技术上没问题”。

  • 从技术协同到生态共建:BOE(京东方)“双京赋能计划”三周年树立行业创新合作新标杆

    2025年8月20日,京东方与京东联合举办“双京赋能计划”三周年庆典。双方通过三年深度协同,开创“需求反哺研发-技术直达用户”的双向赋能模式,重塑显示技术从实验室到消费场景的最短价值通路。京东方三大显示技术品牌全面落地,推动技术普惠化与生态共赢,成立高价值产业联盟,引领行业从竞争转向共生,为全球显示产业注入可持续增长新引擎。

  • 当折叠屏遇上AI 探秘开发Samsung One UI 8的幕后故事

    三星One UI 8与Galaxy Z Fold7/Flip7同步亮相,深度融合折叠形态与AI技术,带来全新交互体验。通过与谷歌紧密合作,新系统首批预装Android 16,用户可提前体验最新功能。系统聚焦多模态AI、折叠屏优化UX及个性化设计,并强化安全防护。开发团队透露,三星与谷歌从早期规划便协同开发,实现高效多任务处理与创新功能,未来将继续深化AI生态合作。

  • 工程端需求升级 麦克保罗瓷砖成为开发商交付力的代名词

    在楼市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开发商面临如何在有限预算和紧张工期中实现高品质、稳定可控交付的挑战。消费者对品质要求日益提高,瓷砖作为硬装基础材料直接影响交付效果和客户口碑。麦克保罗瓷砖凭借强大供应链、稳定品质和数字化能力,成为开发商信赖选择,通过严苛质检和精准物流支持,显著降低交付风险,提升项目确定性,已成为品质交付的重要保障。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