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正文

商用机器人,不好用是原罪

2023-12-28 15:36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热潮褪去后,所有的问题都汇总成一个词,不好用。

从炙手可热到“大玩具”

一款产品好用与否,更多时候人们不会关心它先进的技术、工艺、用料,也不会考虑所谓的潮流趋势或前景,只会用最朴素的直观感受告诉你,好用或不好用。而此刻,商用机器人得到的评价是商场、超市中的“大玩具”。

从市场角度出发,商用机器人是被资本催熟的赛道,在市场规模狂飙的同时,没有人去关心其中有多少泡沫,但随着市场回归冷静,被刻意忽略的本质问题重新裸露出来,机器人并没有发挥出期待中的价值,较高的成本和较差的功能表现让它成为了一个鸡肋。

好用的标准是什么?

从商业本质来说,终端客户并不在乎机器人有多先进或有多潮流,他们在乎的是能否带来利益提升,在提升体验的同时做经济转化。因此,围绕这个目标,机器人好用与否的标准也就有了相应维度,如安全性能、使用便捷性、作业稳定性、成本等。而从市场反馈来看,不好用的原因也基本集中在环境适应能力差、部署维护麻烦、安全 效果差几方面。

定位效果不稳定,精度低、易丢失,环境适应能力差,稍微变化便不可控。由于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和复杂度不断提升,且不同场景有着独特性,对于机器人的要求也千差万别,这就需要机器人更加强大的适应性。目前商用机器人的导航方案大多为以激光雷达为核心,在水平方向发生环境变化时,会产生匹配丢失问题,算法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也会受到动态物体的影响,同时这类方案不具备实时地图更新能力,这也是场景发生变化机器人便不可控的主要原因,由此也导致机器人作业效率不稳定。

部署维护麻烦,无法开机即用。机器人部署需要专门的现场部署工程师逐个区域进行SLAM建图、目标点标注、测试等专业操作,加上后续的培训,整个环节较为繁琐,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部署顺利的情况下,商用机器人的部署最快也需要1. 5 个工作日。不过,由于现实情况更多复杂多样,受限于传统marker定位与激光定位的技术局限性,在空间大、吊顶高、光环境复杂的商场、超市等场景中,存在贴码成本高、高空间难贴码、改造空间布局等情况,且容易发生因环境变化定位失准的问题,从而大大延长部署时间,此外,后续一但场景的空间布局发生改变,机器人却不能实时自主更新地图,依然需要工程师重新部署,无论对于厂商还是终端用户,最终落地成本都较高。

安全性能差。一方面,目前机器人的技术方案主要是借助激光、ToF、结构光、双目等传感器采集场景内障碍物的点云信息,构建场景栅格地图,然后对障碍物进行避障,此类方案虽然能够满足机器人的避障需求,但也仅仅“刚刚能用”, 对传感器依赖严重,成本较高,对动静态、低矮、悬空障碍物不能全部有效检测,尤其最主流的激光雷达方案,由于激光雷达信息量丰富度不足,无法结合深度学习信息进行智能化升级,难以实现智能化避障,基本不具备主动安全能力。

另一方面,大多数机器人不具备缺乏完善的安全策略,整体系统联动性、可拓展性差,仅固定几种安全场景,单独场景单独处理,安全覆盖率低,导致整体安全性能表现不理想。

好用与否,需要解决根本原因

事实上可以看出,这些通病并不是泾渭分明,而是一个茎上开出的几朵花,导航技术是根本原因。作为国内头部机器人AI技术公司,INDEMIND见证并参与了机器人导航技术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对于这些技术通病有着深刻认知,并为此进行了长达 5 年的死磕。

与现有方案的技术路线不同,INDEMIND走的是视觉路线。自主研发的商用机器人导航方案「商用机器人AI Kit」,基于独有的立体视觉技术,采用以视觉传感器为主导的标准化、模块化的多传感器融合架构,通过遵循INDEMIND的标准定义接口,可快速加入IMU、里程计、激光雷达、GNSS等多种传感器,实现“积木式”加装,满足商用机器人导航定位、智能避障、路径规划、决策交互等核心功能的开发,能够广泛应用于商用清洁、酒店配送、送餐、巡检等商用服务机器人平台。

在功能表现上,基于视觉的多传感器融合SLAM,机器人支持全场景二维地图、三维地图及语义地图实时自主创建,支持地图动态更新及智能禁区,且建图精度可达厘米级,最 大支持60000㎡,同时定位精度也达到厘米级,<5cm(RMS)。在此基础上,机器人不再需要提前预部署,甚至不再需要工程师参与,已能实现实际意义上的无部署开机即用。搭载INDEMIND「商用机器人AI Kit」的机器人无需贴码,新设备,新场景,可开机即用,整体现场部署时间可减少80-90%。

安全方面,INDEMIND针对机器人安全问题开发了一套系统化的安全决策技术体系。在技术实现上,通过从传感器、识别算法、语义地图、策略执行 4 个层面出发,建立各单元联动机制,充分释放系统硬件潜力,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安全表现。

需要提到的是,INDEMIND基于设备端、云端智能决策平台、大数据平台三端专门建立的一套智能决策引擎,能够基于关键数据不断更新算法模型,持续提升场景处理和问题应对能力。借助微秒级的智能决策引擎,机器人能够稳定检测各类障碍物,支持低矮障碍物避障(地插、桌椅底座等);高反障碍物避障(玻璃、镜面等);全高障碍物避障(桌面、警戒线等),同时机器人还能够实时进行潜在风险判断(行人等),根据风险分类,提前做出规避策略,实现主动安全,保障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安全运行。

此外,基于超过 100 个使用场景的海量数据,INDEMIND对于清洁、配送、导览、安防等多种工作场景有着深度理解,并基于此针对各类场景做了整体化策略(如扶梯识别及规避的安全策略、行人识别及规避的安全策略、玻璃场景识别及规避的安全策略、玻璃场景识别及规避的安全策略等),无需再根据不同场景做针对性处理,缩短安全决策流程,大大提升机器人的适应能力及作业效率。

对于任何产品而言,如果难以获得市场的长期认可,没有人会在意你的技术、工艺、用料,也不会在意你一时精心营销的潮流趋势,不好用就是原罪。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从“主动预防”切入,首款家庭具身机器人开启一场大规模社会实验

    星动力公司推出首款家用具身智能机器人星动力H1,通过“千台臻享计划”招募1000个体验家庭,开展大规模用户共创活动。该产品定位“主动预防”健康管理,集自主移动、精细操作、环境感知与人机协同于一体,致力于成为家庭智能伙伴而非单一功能设备。此举旨在探索具身智能在非标准化家庭场景中的可行性,通过真实用户反馈持续优化产品,为人机协同模式提供实践样本。

  • 人形机器人让小鹏走上了神坛

    这场由机器人引爆的重估,效果或许超乎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的预料。 IRON登场那几天,全网都在找拉链,还有批评声指出,何小鹏在演戏。这种不信任,恰恰是市场对小鹏,乃至所有中国车企的刻板印象:会堆料、会营销,但搞不定具身智能这种真科技。 市场越是质疑里面藏人,那把最终亮出的剪刀就越有分量。何小鹏要的,本就不是一句“信了”,而是一个迫使资�

  • 联合国向善机器人青少年挑战 首次登陆中国

    国际电信联盟与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发起的“2025-2026国际电联机器人向善青少年挑战赛”在中国启动。这是联合国官方支持的青少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活动首次在华举办,标志着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赛事以“粮食安全”为主题,邀请全球10-18岁青少年设计机器人应对农业挑战,探索AI在智慧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中国区活动由复旦大学等承办,将于2026年3月在上海举行总决赛,优胜队伍将代表中国参加全球峰会。活动旨在培养青少年科技向善理念,通过实践提升创新能力与全球视野。

  • 打破乐器边界:AeroBand空气吉他助力机器人高交会开唱

    2025年11月14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开幕。全球智能乐器品牌AeroBand空气乐队携智能乐器亮相,重点展示其明星产品AeroBand空气吉他。该产品是全球首款手自一体智能吉他,曾获2023年红点设计奖,具备手自一体、律动伴唱、APP互动学习及无痛硅胶弦等功能。展会现场,机器人化身演奏家与音乐人同台献艺,引发观众热烈反响。AeroBand通过科技重塑音乐全链路体验,致力于打造新一代智能乐器生态系统,让音乐学习更自由、创作更高效、表演更具突破性。

  • 马斯克:数字“永生”有望20年内实现 人类意识上传至机器人

    在上周的特斯拉股东大会上,埃隆马斯克再次抛出震撼性预言:人类有望在20年内,通过其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结合,实现某种形式的数字永生”。 根据他的构想,这一过程将分两步实现:首先由Neuralink捕捉并创建人类心智的数字快照”,涵盖记忆、思维模式甚至个性特征。 Optimus是一款双足机器人,设计目标是在真实世界中导航、与人类互动并执

  • 慧辰股份的AI应用破圈 发布机器人智脑“X”平台赋能让硬件更智能

    慧辰股份发布AI战略,聚焦垂直领域打造“专才”而非“通才”AI产品。其四大智能体包括:Data Agent重塑数据分析交互,让业务人员用自然语言分析内外数据;垂直行业数据洞见智能体,专攻非结构化数据价值挖掘;市场需求研判智能体,辅助销售团队把握商机;数字员工管理平台,规模化部署AI应用。通过将AI技术与行业Know-How深度结合,该公司推动AI从“炫技”走向“赋能”,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

  • 小鹏机器人会走猫步太像人了!小鹏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

    在第七届小鹏科技日上,小鹏汽车发布全新人形机器人IRON,其拟人化程度领先,拥有仿生脊柱、肌肉及柔性皮肤,配备3D曲面显示与灵巧双手,实现22个自由度。搭载3颗图灵AI芯片,算力达2250TOPS,支持对话、行走等智能交互,并采用全固态电池提升安全性。集成自研物理世界模型与VLT/VLA/VLM能力,实现环境感知与反馈。IRON将优先应用于商业场景,并与宝钢合作探索工业巡检。小鹏宣布开放SDK,邀请全球开发者共建机器人应用生态。

  • 星际动力入驻宁波前湾,未来像选配电脑一样选配人形机器人

    2025年11月3日,星际动力科技公司在宁波前湾新区正式启航,由宏润建设与人工智能企业矩阵超智共同创立。公司聚焦人形机器人研发,目标让机器人走出科幻、走进现实。现场发布了首款机器人“星际1号”,其具备三大突破:灵巧双手实现精细操作、具身智能大脑支持自主交互、硬件抽象层实现标准化量产。星际动力计划2026年实现量产,推动人形机器人成为人类协作伙伴,开启产业新篇章。

  • 何小鹏回应机器人IRON里是真人质疑:感谢认可

    在第七届小鹏科技日上,小鹏汽车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IRON首次亮相,其逼真步态引发网友惊叹“100%真人在里面”。面对质疑,董事长何小鹏以“感谢认可”巧妙回应,展现技术自信。IRON采用类人“骨骼-肌肉-皮肤”结构,搭载仿生肌肉驱动系统和22自由度拟态双手,能精准感知环境变化。团队历时7年研发,计划明年4月进入量产阶段。该机器人还融合物理世界模型体系,集成VLT/VLA/VLM三大核心能力,实现实时环境交互。此次展示既体现小鹏技术积累,也引发对科技真实性的思考。

  • 机器人“全能导航大脑”来了!银河通用发布NavFoM大模型

    银河通用发布全球首个跨本体全域环视导航基座大模型NavFoM,实现机器人从“学会完成导航任务”到“真正理解移动”的跨越。该模型支持全场景、多任务、跨本体应用,通过统一“视频流+文本指令→动作轨迹”范式,融合800万条跨任务导航数据,在真实机器人上实现零样本自主避障、路径规划等复杂任务。其技术突破将推动具身智能从单一功能进化为基础设施,为规模化商业落地奠定关键基础。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