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辛巴最新资讯  > 正文

投资1000亿 2倍年薪向比亚迪、吉利挖人!辛巴官方回应造车传闻

2022-06-02 17:38 · 稿源: 快科技

近日,有自媒体发消息成,快手辛巴宣布,辛选控股投资1000亿将正式进军新能源企业领域;工厂选址已经在上海、北京、杭州完成。

并且准备挖比亚迪、宁德时代、特斯拉、吉利、恒大汽车等公司的核心高管,薪酬在原有基础上涨两倍。

6月1日,辛选官方微博针对网传辛巴投资1000亿造车一事回应称:编得有鼻子有眼儿。

随着官方出面澄清,也结束了这场闹剧传闻。事实上,最当初流传的造车爆料中,就可看出诸多漏洞。

小米此前宣布造车,雷军也仅表示3年投入1000亿元造车,而辛巴造车一次就拿出1000亿元,着实有点超乎常人想象。

并且,有网友透露,关于辛巴造车的报道传闻,与其之前宣称造酒的文案风格如出一辙,人为故意编撰痕迹明显。

举报

  • 相关推荐
  • 马斯克个人财富达5000亿美元 特斯拉市值飙升助力

    美股近日表现强劲,三大指数集体收涨,科技股普遍上扬。英特尔涨幅超7%领跑,微软、苹果等巨头涨幅不足1%。特斯拉股价上涨3.31%,市值飙升至1.53万亿美元,单日增加490亿美元。其CEO马斯克个人财富突破5000亿美元,创历史纪录,主要得益于特斯拉及其他企业持股持续增长。

  • 雷军:四年前小米全部造车 满屏都是干翻特斯拉

    今日晚间,雷军发布2025年度演讲。 会上,雷军介绍,今年6月,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在纽北官方圈速榜上拿到了第三的排名,SU7 Ultra量产车位居全球量产电动车榜首。 雷军称,很多人都很震惊,小米是一家手机公司,造车只能算汽车行业的新兵蛋子,但为何会这么生猛? 雷军表示,故事要从四年前讲起,阿灿是小米的首席测试车手,动态性能工程的负责人。他出生在浙江诸暨

  • 雷军:小米造车就要对标特斯拉保时捷 打造全球最强纯电性能车

    在正在进行中的2025雷军年度演讲”中,雷军谈到了小米造车的初衷。 他表示,小米造车就要对标特斯拉和保时捷,打造全球最强纯电性能车。 小米汽车一开始造车,就提出了这么夸张的目标,今天我想一想,都是初生牛犊不怕,要做全球最强,困难非常多的。”雷军如此表述。 对于为何要对标特斯拉和保时捷,雷军日前也有回应。 他表示:这几家公司都是各个领域的世界�

  • 雷军:不买小米YU7的 可以考虑特斯拉Model Y和理想i6

    今日晚间,雷军发布2025年度演讲。 会上,雷军介绍,小米YU7我们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投入,力求把每一个细节都干到完美。 例如,我们原来规划标准版续航是620公里,对纯电SUV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也比 Model Y 好不少。

  • 雷军回应对标苹果保时捷特斯拉:敢于对标就是勇气

    雷军将于明晚举行2025年度演讲,主题为“改变”。今日上午他提前回应网友提问,针对“造车造手机还做大芯片是否忙得过来”表示,各业务均有专业团队负责,且业务间相互关联、协同促进。对于对标苹果、保时捷、特斯拉的问题,雷军称这些公司是各自领域的世界第一,敢于对标是勇气,只有学习第一才能最终超越。他坦言演讲虽非自己长项,但希望借此机会与大家深入沟通,介绍小米的业务和发展,只要大家愿意听就会一直讲下去。

  • 马斯克:特斯拉正推进“擎天柱”人形机器人规模化生产

    马斯克近日表示,特斯拉正全力推进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生产,并认为该产品最终将成为公司最重要产品。该项目重要性显著提升,成为核心关注点。去年10月,该机器人曾在活动中承担递酒、表演及互动等任务。不过,项目部分环节难度超出预期,其中手部研发是最受关注的难题之一,特斯拉希望其手部具备足够灵活性,甚至能完成穿针引线等精细动作。

  • 特斯拉2025年Q3交付497099辆 远超预期

    特斯拉2025年第三季度交付497,099辆车,远超市场预估的439,612辆。Model 3/Y仍是主力,交付481,166辆,占比96.8%。分析指出,超预期表现得益于多重因素:美国电动车税收优惠9月底到期刺激短期订单,中国市场回暖及新款Model Y热销推动需求,同时生产流程优化提升效率。但人士警告,第四季度销量或面临压力,因税收优惠终止可能削弱购买动力。

  • 比亚迪李云飞回应巴菲特清仓:股票投资 有买就有卖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清仓比亚迪股份。自2022年8月起,该公司开始减持2008年购入的比亚迪股票,持股比例从最高时的20%逐步降至5%以下。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回应称,股票投资有买有卖是正常现象,并对芒格和巴菲特17年来的投资与陪伴表示感谢。

  • 小米“跳级”

    “改变,任何时候都不晚”,在今年度的演讲中,雷军以这句话总结了公司五年的转型历程。 从2020年深陷“缺乏核心技术”的质疑,到如今凭借自研芯片玄戒O1、征战纽北赛道的汽车,小米试图彻底摆脱“组装厂”标签,向科技企业转型。 2020年,尽管小米已跻身世界500强,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但雷军坦言当时内心充满焦虑:行业竞争激烈,团队疲惫,外部质疑声不断。经过�

  • 小米回应小米超强钢小字备注为项目名称:行业通行做法 不影响本身性能

    小米汽车9月30日回应网友提问,解释“2200MPa小米超强钢”标注为项目名称的原因。该材料由小米出资,联合东北大学、育材堂共同开发,专利为多方共有。小字备注是行业通行做法,旨在兼顾专业信息与公开透明,不影响材料性能。该钢为量产最高强度热成型钢,通过AI模型从2443万种配方中筛选,性能卓越:抗拉强度提升40%,屈服强度提升24%;应用于小米YU7车型后,防撞梁承载能力提升52.4%(前门)和37.6%(后门),A/B柱嵌入防滚架后承载能力分别提升35%和70.5%,显著增强侧碰、翻滚等恶劣工况下的安全性。小米坚持以最高安全标准设计,呼吁行业推广更强材料。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