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短视频最新资讯  > 正文

小红书回应泄露未成年人隐私推荐性暗示内容 此前遭央视曝光

2021-12-06 07:58 · 稿源: 凤凰网科技

凤凰网科技讯 12月5日消息,针对央视曝光小红书涉嫌泄露未成年隐私及内容审核不严问题,小红书回应凤凰网科技称,报道中提及的部分内容,在平台此前的未成年专项回查中已经被处理,并透露平台将于近期启动新一轮未成年治理专项。

据悉,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法规政策,小红书先后成立了多个未成年治理专项,包括升级和优化青少年模式,严禁未成年人直播、打赏,严禁炒作“网红儿童”、诱导未成年人打赏及其他不符合正向价值观的内容等。

相关阅读:

晒生活还是隐私 未成年人短视频存隐患怎么管?

小红书被曝推送未成年人身体隐私内容 评论、弹幕存在性暗示

高速互联网的普及下,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你就可以成为短视频的生产者。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通过短视频展示自我,分享、点赞、上榜,一系列的网络社交手段,让不少人为之沉迷。

在庞大的短视频生产者中,也出现了未成年人的身影。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今年6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增加了网络专章,明确网络平台应该保护未成年人的信息安全,防止其利益受损。而日前有家长向记者反映,一些用户数庞大的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不少涉及未成年人隐私信息的短视频。既然未成年人保护法已经实施,如此的乱象为何还存在呢?来看记者的调查。

今年9月,成都的小学生家长蒋先生在“小红书”App上搜索亲子乐园时发现,这个App不时给自己推送含有大量未成年人生活的短视频,起初蒋先生以为是平台推荐了一些青少年用户的体验,但越来越多明显泄露未成年人身体隐私的视频被推送过来,让蒋先生感到担忧。

四川成都小学生家长:他们就经常发一些在家里穿的,类似于居家服那种睡衣之类的一些短视频,发到App上面去展示出来,我作为孩子家长觉得很不放心。

记者在今年9月下载了“小红书”App,进入这个App的界面后便提示记者注册账号。而记者选择了用户年龄为“20岁”的成年人,随后,App推荐记者选择兴趣板块,记者选择了“读书”“文具手账”等。完成注册进入App短视频页面后,记者发现页面已经推荐了不少和“日记手账”相关的短视频,而记者在几次刷屏操作后,一些以未成年人图片为封面的短视频就被App推荐过来。

在几条短视频中,记者发现,视频拍摄者都是未成年人本人,拿手机自拍时镜头直接对准了自己的隐私部位。

在一个短视频中,位置坐标显示为深圳,该短视频下方加注了“深圳校服”字样。而记者发现,这条长约1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内容是尾随一名身穿校服的女学生,一路走过教室,最终进入了女厕所。视频提供的“弹幕功能”中,有人留言问“这是哪所学校的校服”,还有人要求短视频发布者“介绍一下”。

在App页面上,大量以未成年人为主角的短视频中不时还夹有网络游戏介绍的短视频,其名称和封面带有极强的性暗示。这个名为“游戏解说”的视频账号发布了一个游戏介绍的短视频,直接用女性角色裸露的身体作为封面,视频中还标注了“不穿衣服跳舞”的解说字幕。

而一些封面为衣着暴露的女性视频和大量包含未成年人的短视频也夹杂在一起,用户无法选择设置区分。

记者发现在含有未成年人的短视频中,还有大量的用户留言、弹幕,有的留言带有强烈的性暗示。

在一个未成年人拍摄介绍自己正在写作业的短视频下方,有29条评论,其中有人留言称,“妹妹,喜欢大叔吗?”还有人留言“交个朋友”“处对象吗?”还有人问这位未成年人的联系方式。

审核存漏洞 未成年人“被带货”

记者查询发现,“小红书”App在其官网上表示用户数超过了3亿人。在记者持续两个多月的浏览中,发现该平台存在泄露未成年人隐私,留言审核不严的乱象。平台究竟如何对短视频进行管理,青少年是怎么进入平台后发布视频的呢?

有家长表示,在对约100个包含未成年人视频的账户进行浏览梳理后发现,“早熟”“交友”等不适合未成年人年龄段的内容平台的内容出现在“小红书”App中,对平台的审核提出了质疑。

四川成都小学生家长:我觉得这个App应该首先要审核一下这种未成年的视频是否适合发出来,发出来之后下面有很多不堪入目的留言,孩子会不会分享他的位置,让一些不法之徒有机可乘?

记者将一些出现在“小红书”平台上的未成年人短视频问题向“小红书”App进行了举报并了解相关情况。

记者:我看平台给我推送了很多未成年人,这是怎么回事啊?

工作人员:您这边注册的时候会让你选择你喜欢的一些类别,您选择了会根据您选择的去进行推荐。如果您没有选择的话,系统会随机推荐。

记者:比如说有一些成年人的短视频,就穿着也比较暴露的一些女孩,还有一些秀内衣内裤的,都混在一起。

工作人员:确实抱歉了,如果说有相关内容的话,可能这边是没有监管到。如果看到的话,建议您可以去举报。

记者:我举报了以后你们才能处理是吧?

工作人员:因为有一些同一时间发布的这些“笔记”会比较多,我们这边很多都是系统去进行审核的,有些可能是没有审核到。

“小红书”工作人员表示由于短视频数量多,造成了审核的漏洞。而记者发现,在“小红书”App的用户协议中特别指出“重视青少年儿童的个人信息保护”,但在其《儿童青少年个人信息保护规则》协议中却注明,“监护人在使用社区、晒单及其他信息发布功能时,如主动向我们提供儿童青少年的个人信息,即表示已经同意我们收集和按照本政策的内容使用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

有法律学者表示,如此的用户协议意味着,平台对短视频中出现未成年人的内容默认为有监护人监护,一经发布则意味着监护人同意。而记者在对“小红书”平台的工作人员进一步采访中得到回复却是“短视频平台面向未成年人开放注册,并不需要实名注册”。

“小红书”App工作人员:我们现在平台注册对未成年人没有要求。目前因为没有实名认证的要求,所以基本上有手机号、QQ、微信这些都是可以注册的。

一边是未成年人自己可以注册使用拍摄并发布短视频,另一边在用户协议中却又说明,视频默认是在监护人监护下发布。法律学者指出,如此的做法,平台涉嫌将责任推卸给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也造成了目前内容审核出现的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因为小朋友对自己的一些私密信息没有办法来判断,作为未成年人来讲,身心可能还没有发育完全成熟,可能不太了解发出这个视频之后的影响到底会怎么样。但是对于平台来讲,对未成年人账号一定要额外地监管,没有监管随便发布任何内容,有可能会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

除了存在未成年人隐私被泄露的问题,记者还发现一些小学生也成为“小红书”平台入驻商家的“带货主播”。在该平台一个名为“酥一一”的用户中,一名身穿某小学校服的女生面对镜头,介绍一款内衣的使用感受。

记者查询发现,这个名为“酥一一”的短视频用户为一个内衣品牌。在该App中,“酥一一”发布了37条短视频,其中6条视频中含有未成年人,内容大都是介绍内衣的穿着体验。而在一个短视频账号中,也出现了多张未成年人穿着内衣展示的图片,同时还附上了网购商品的名称和截图。有网友留言表示,账号“为卖衣服,也不该把别人的娃发到网上”。

短视频平台应严格履行法律规定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出台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严禁借“网红儿童”牟利,严管严控未成年人参与网络表演,对利用儿童模特摆出不雅姿势等吸引流量、带货牟利的账号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人,而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近七成的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法律学者指出,在短视频受众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网络平台应该严格履行法律法规规定,切实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今年6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对用户和信息加强管理,发现违法信息或者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等。而对于短视频平台提供未成年人注册的渠道,法律学者表示,平台应当严格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涉及未成年人内容的短视频进行专门分类管理,不能放任其账号与成年人账号混杂在一起,更不应该主动推荐给陌生用户。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王四新:我们有一个原则性的要求,就是必须确保未成年人的信息安全,还有他(她)因为线上而产生的线下行为的安全,只要存在安全漏洞,不管是什么方面的误导性的信息,或者说诱导青少年采取不正当行为,这些平台都有责任去避免,也都有责任去做积极的防范措施。如果平台没有做好防范措施,或者说没有能力去做好,我们的处罚就要及时地跟上去。

而对于实名注册的问题,自2017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实施以来,涉及互联网社区的管理规范相继出台,明确了在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跟帖评论服务、群组信息服务以及公众账号信息服务中实行“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法律学者指出,网络平台忽视相关的法律法规,造成未成年人权益受损,也必将受到法律问责。

举报

  • 相关推荐
  • 从淘宝天猫到抖音小红书,苹果只能依赖中国伙伴了?

    美国当地时间9月9日晚,苹果在秋季发布会上带来今年的重磅新品。 当天苹果美股收跌1.48%。表明着市场对iPhone17的悲观态度。 和去年的iPhone16一样,今年的17还是4款机型。尽管售价符合市场预期,但市场依然能看到位于中间两档的Air和17Pro的起售价比去年的16Plus和16Pro分别上涨了1000元。

  • “直播+橱窗”,小红书创作者在种草之上长出新模式

    ​近期,「克劳锐」观察到,小红书不仅将Slogan从“你的生活指南” 变成“你的生活兴趣社区”,“市集”也强势入驻App首页底部导航栏一级入口…… 如今,在当下的内容消费市场,小红书早已超越 “种草社区” 的单一定位,成为深度融入大众生活的消费决策核心入口。 截至目前,小红书平台月活跃用户已突破3.5亿,这一数据背后,是“种草”理念对用户心智的深度渗透�

  • 从撕吧到丝瓜,短视频模仿秀进化史

    “火之前还觉得挺快乐的,老师还有同学都特别和蔼可亲的。但火了之后就感觉,人都突然变了。就同学什么的,都觉得你像个怪物一样。” 在抖音人物故事《生活闪亮时2025》“美错如是”里,18岁的钟美美回到母校,回想2020年的那场爆火,依旧胆战心惊。 互联网与现实就是那么割裂,并行着两个时代的道德体系。硬糖君小学写作文,爱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凑字数。

  • 小红书被约谈上热搜:因频繁炒作明星个人动态

    “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国家网信办指导上海市网信办,近日依法对小红书平台进行了查处。据悉,小红书平台因未有效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其热搜榜单等重点环节频繁出现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及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严重破坏了网络生态。

  • 动作频频,小红书电商怎么了?

    作为小红书的资深用户,95后女孩林媛发现小红书底部菜单从“热门”变成了“市集”。进入页面后,林媛看到页面上部聚合市集直播、买手橱窗、新品首发等交易频道,下部则是不同形式的商品展示。 小红书App正在开启新一轮产品内测,林媛正是被内测到的用户之一。 对于任何平台而言,一级入口的调整绝非单纯的界面优化,而是其阶段性战略重心与核心业务优先级的直�

  • “市集”上线,小红书电商野心藏不住了

    小红书电商,再次迈出关键一步。 「电商在线」发现,近日小红书启动新版本测试,“市集”被嵌入APP底部导航栏,升级为一级流量入口。用户进入“市集”后,不仅可对穿搭、运动、食饮、生鲜、潮玩等多个类目的商品进行选购,还可以直达市集直播、买手橱窗、新品首发等频道。 透过“市集”入口升级的动作,不难发现,小红书对于社区内部电商业务的加码,已呈现出�

  • 小红书市集是对多样新需求的一种有效回应

    小红书APP更新,「市集」成为底部第二Tab,临近首页「推荐」位。第二Tab是一个APP的关键位置,通常是企业未来战略方向的体现。 「市集」作为以及入口处现首页第二Tab,不仅是小红书明确要继续做电商的战略体现,给了商家一个稳定的经营场;还更具体可感地展示小红书生活方式电商的大致面貌与形式。 打开「市集」页能看到,信息以双列呈现,且信息流里同时有商品链接

  • 抖音的8000亿大蛋糕,小红书怎样才能咬一口

    中,外卖、到店等本地生活业态的引流作用突出,对于电商的重要性大幅提升,促使各大平台纷纷加大投入。 京东、淘宝都在首页添加醒目的“外卖”标识,后者更是将饿了么“集成”到APP中。快手团购板块新增独立外卖入口。就连小红书,也在开辟“市集”一级电商入口后,几乎同时推出“小红卡”,以到店消费9折优惠吸引用户。 小红卡与淘宝88VIP、京东PLUS等会员体系�

  • 小红书语音评论更新:可识别音色了 支持甜嗓、气泡音、元气音等

    近日,小红书平台上的语音评论功能引发网友热议。据媒体报道及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小红书不仅推出了语音评论,还进一步升级,新增了音色识别功能,用户现在可以选择甜嗓、气泡音、元气音等多种音色进行评论。 回溯至7月下旬,小红书的部分用户便惊喜地发现,评论区悄然出现了语音评论的选项。当时,小红书官方明确表示,该功能尚处于内测阶段,并未全量�

  • “商城”成一级入口,小红书电商活成想要的样子了吗?

    ​红书电商不再“隐藏”。 近日,小红书电商上线独立入口,位于底部导航栏新增“市集”一级入口。 这不仅是流量位置的调整,更是小红书电商战略意图的更进一步——从依托内容生态的“隐性”交易,转向独立且集中的场景运营。 然而,“市集”并非万能解药。货盘有限、用户习惯等,仍是小红书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