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医疗最新资讯  > 正文

分析显示美FDA对未经证实的干细胞疗法的打击并不奏效

2021-11-05 08:31 · 稿源: cnbeta

据The Verge报道,2019年,当法官下令关闭佛罗里达州一家声称用干细胞治疗从背部问题到心脏疾病的诊所时,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赢得了一场重大胜利。该决定是FDA监管这一不断增长的行业的额外动力,该行业将有风险的、未经证实的干细胞程序作为万能药出售。然而根据一份新报告,尽管FDA在佛罗里达州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功,问题却变得更糟。

根据《细胞-干细胞》杂志周四发表的分析报告,目前美国宣传未经证实的干细胞疗法的企业数量是四年前的四倍以上,该报告利用在线搜索和Google地图来寻找诊所。研究作者、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健康、社会和行为学教授Leigh Turner表示,此前人们普遍认为FDA已对提供这些疗法的诊所进行了打击。在Turner看来,2021年3月,美国有近1500家企业在经营2754家干细胞治疗诊所,无论监管机构发出什么警告,试图控制该行业,都没有起到作用。

“这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有没有真正有意义的监管?”Turner说。“虽然有提及,但实际上,它存在吗?”

干细胞疗法是一个广义的术语,涵盖了任何使用可以蜕变为任何细胞类型的特殊细胞的治疗方法,有一些真正的、基于证据的应用。例如,干细胞被用于治疗一些血癌。人们正在努力开发基于干细胞的治疗方法,如将其用于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的干细胞已被用于生物工程,降低排斥风险。

但人们尝试使用干细胞的其他方式大多是未经证实的、实验性的和有风险的。销售这些治疗方法的医疗工作者声称,细胞通常取自患者自身的脂肪或捐赠的脐带,可以治疗从关节疼痛到退行性眼病的各种疾病。但没有证据支持这些说法,而且这些所谓的治疗方法并没有得到FDA的批准。

而且这些产品的安全记录也很可疑。一些人在接受不受监管的干细胞治疗后,已经失明。非FDA批准的治疗方法也被发现与肾衰竭和细菌感染有关。未经证实和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疗法已变得如此普遍,以至于在2019年,Google宣布它将禁止为其投放广告。

许多推广干细胞疗法的诊所认为,重新利用某人自己的细胞并不符合新药物产品的要求,这意味着他们不需要FDA的批准。但食FDA表示,细胞经过加工和处理后,足以成为该机构必须监督的生物药物产品--2019年佛罗里达州的案件肯定了这一解释。除了赢得关闭佛罗里达州诊所的案件外,在过去几年中,该机构已向数十家企业发出信函,警告他们使用的干细胞在上市前需要得到批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各州检察长也起诉了声称能治疗疾病的欺骗性广告的诊所。

不过这些行动并没有阻止诊所的激增。2016年,当Turner首次调查此事时,美国只有351家企业在销售未经证实的干细胞疗法。现在,根据他的最新分析,仅声称治疗骨科损伤的就有约700家。近100家企业说他们可以用干细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23家企业说他们用干细胞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并对儿童进行治疗。分析中包括的大多数诊所没有列出价格,但在那些列出的诊所中,平均费用为5118美元。

Turner认为,提供干细胞治疗的企业激增,可能是因为在过去几年,即使联邦机构试图镇压,这种做法也变得正常了。除了干细胞诊所外,宣传干细胞疗法的企业还包括脊柱按摩师办公室、运动医学诊所和其他医疗或准医疗实践。

他说:“似乎有一种行动正在发生,它不只是几个流氓诊所,他们的做法很过分。现在更多的是普通人:足科医生、脊椎按摩师和自然疗法医生已经进入了这个领域。”

干细胞治疗是有利可图的。进入的门槛很低,而且有稳定的人群,他们患有标准医学没有很好疗法的疾病。脊髓损伤或慢性疼痛的人可以成为企业的目标,声称他们可以治愈这些问题。即使面对FDA的行动,提供治疗的企业数量的增加表明,总的来说,有人面临后果的几率是相当低的。这是一个许多企业似乎愿意承担的风险。Turner说:“我认为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赚大钱的机会。”

只要监管环境保持不变,这种情况就会继续下去。Turner表示,专家们多年来一直在等待新规则的推出。但是,事情却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FDA的一位发言人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该机构不对个别研究发表评论,“而是将它们作为证据的一部分进行评估,以进一步了解某一特定问题,并协助我们履行保护公众健康的使命”。

Turner说,现在还不清楚该机构是否会在未来五年内做出更果断的反应,或者这些产品的市场是否会继续螺旋式上升。“我确实发现自己在想--当你有一个这么大的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管时,你能不能把它控制住?”

举报

  • 相关推荐
  • 谣言止步!巨量千川直播全域推广真相速递,大促投放不踩坑

    今年双11第一阶段,超八成商家和七成达人选择直播全域推广抢占流量先机,实现GMV爆发式增长。针对“效果无保障”“转化差”“调控不灵活”等质疑,官方解读指出:该推广模式能精准触达目标人群,通过智能调控提升投放效率,达人合作效果显著,有效破除不实传言。

  • 金蝶信用付再拓新局!“中标贷”赋能医疗器械流通

    医疗器械经销商韩某中标后陷入资金困境:上游品牌要求全款订货,单台设备采购价达数百万元,而公立医院回款周期普遍延长至180天。行业普遍存在“先垫资后回款”模式,中小企业现金流断裂风险加剧。金蝶信用付推出中标贷融资服务,无需抵押担保,资金直接支付给上游供应商,破解垫资难题。该服务已覆盖全国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户均授信276万元,年利率低至3.9%。案例显示,某公司中标后当天获300万额度,签约日即获83万垫付款,保障项目资金周转。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达1.11万亿元,供应链金融服务助力行业稳健发展。

  • 有触控笔!掠夺者·刀锋8上市,多场景「电竞全能本破圈者」

    掠夺者·刀锋8定位“带触控笔的AI电竞工作站”,搭载英特尔Ultra 9处理器与RTX 5070独显,配备14.5英寸3K OLED触控屏及4096级压感触控笔。整机轻至1.6kg、薄约11mm,兼具游戏性能与便携创作需求,支持120Hz高刷、100% DCI-P3广色域,并通过Acer Calman色彩认证。创新石墨烯散热技术保障高性能释放,AI功能覆盖人脸解锁、直播追踪、会议降噪等场景,堪称多场景全能破圈利器。

  • 海尔智家再评“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金牛奖”

    10月29日,2025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二十七届上市公司金牛奖颁奖典礼在南通举行。海尔智家凭借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创新能力和股东分红回报等维度的突出表现,摘得“最具投资价值奖”和“上市公司分红回报奖”两大奖项。公司上半年营收1564.94亿元,同比增长10.2%;归母净利润120.33亿元,增长15.6%,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价值创造+股东回报”双轮驱动模式为资本市场树立了典范,助力构建健康市场生态。

  • “出行神器”宠宝智能舱上市,引领宠物出行行业智慧升级

    2025年10月25日,江西赣州举办宠物托运行业论坛暨“宠宝智能舱”上市发布会。活动汇聚近百位行业代表,探讨行业痛点与破局之道。宠宝科技集团发布革命性产品“宠宝智能舱”,具备全程自动化护理、密码锁防护、实时监控、情绪舒缓等六大功能,旨在解决传统托运中安全、应激等问题。现场达成多项战略合作,推动行业标准化、智能化发展。会议指出,未来竞争将转向生态间合作共赢,共同引领宠物出行服务升级。

  • 蛋搭子喜提新车!九号平衡车L8《蛋仔派对》联名款上市!

    九号平衡车与网易《蛋仔派对》合作推出联名款L8,专为儿童设计。新品预售价1899元起,11月6日正式发售。产品采用蛋仔主题外观,配备动态自平衡技术、语音互动及灯光特效,支持APP个性化调节。此前已举办线下快闪活动,上千家庭提前体验。此次跨界合作深化了IP联动,旨在通过趣味设计提升儿童骑行乐趣与安全性。

  • 余承东曝鸿蒙智行新款享界S9将于11月上市

    华为终端BG CEO余承东宣布,鸿蒙智行旗舰9系新款享界S9将于11月上市。新车延续家族设计,融合科技与美学,外观豪华优雅。配置上搭载享界寰宇之星新车标、华为百万像素智慧大灯、全新星云尾灯等,支持选配智慧电动门、智能电子外后视镜。智能驾驶方面有望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4,配备4激光雷达和36个高精度传感器。动力提供纯电与增程两种选择,双电机系统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58kW和227kW,匹配三元锂电池组,性能强劲。

  • 首款20万以内的鸿蒙智行!尚界M5上市43天交付破万台

    鸿蒙智行官方宣布,尚界H5上市43天交付即破万,目前产能正在稳步爬升。 同时,尚界H5的限时权益也同步上新,12月1日24:00前完成大定锁单,可享至高43588元限时权益,及至高9000元跨年购置税全额兜底。

  • 三筒、四筒先后上市!海尔洗衣机三季报:第一份额、第一净增

    我国洗衣机家庭普及率超95%,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海尔洗衣机以47.1%的市占率持续领跑行业,其成功关键在于精准把握用户"分区洗护"升级需求。今年先后推出的全球首台三筒、四筒洗衣机,通过"一机多筒"创新设计解决传统多机并置的空间拥挤、操作繁琐等痛点。其中四筒产品"融合·洗护家"在0.36㎡空间内实现四区独立洗护,适配标准橱柜与家用水电,被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多筒产品成为拉动市场新增量的重要突破口。

  • 人工智能巨头OpenAI拟上市 估值或高达1万亿美元

    OpenAI正积极推进上市计划,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可能最早于2026年下半年向证券监管机构提交上市申请,目标在2027年正式上市。 此次IPO的估值有望达到约1万亿美元,或将跻身全球规模最大的IPO之列。 在初步讨论中,OpenAI曾考虑通过上市筹集至少600亿美元资金,实际融资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