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云上盛惠!海量产品 · 轻松上云!云服务器首年1.8折起,买1年送3个月!超值优惠,性能稳定,让您的云端之旅更加畅享。快来腾讯云选购吧!
日前,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与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联合研制发布了“广州生物医药企业创新Top50 榜(2019)”(以下简称“创新Top50 榜”),并在广州举行了颁奖典礼。凭借扎实的原创研发实力,以及在知识产权管理、产学研协作等多方面优秀的表现,广州新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新诚生物”)以创新能力综合指数75.88,挺进创新Top50 榜前十。△创新Top50 榜企业颁奖现场“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种子,最为稀缺,对创新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源头。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在发展中国家转型升级过程中,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保护创新人才的热情,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11 月12- 14 日, 2019 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在广州·琶洲成功举办。广州新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新诚生物)参加了此次展会,展示了在医疗器械特别是高值耗材领域多项专利技术成果,包括高分子可吸收骨钉板、界面螺钉、颅骨锁;生物
作为现代医学和高端医用器械与耗材最具活力的成长点之一,眼科医用材料的研发与临床转化倍受世人关注。现今眼科临床治疗手段的丰富,得益于多学科、多领域的前沿交叉与合作。△ 与会嘉宾合影为顺应眼科医疗行业发展及其对先进生物材料的需求,促进不同专业领域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与沟通合作,日前,“‘眼科生物材料与临床转化’多学科交叉论坛”,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珠江新城院区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眼科行业的知名专家、生?
近年来,医疗器械产业持续快速发展。随着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出台,尤其是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的全面推行,极大地激发了产业增长活力和企业发展动力,并受到社会资本的关注和涌入,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纷纷进军医疗器械产业。11 月 6 日,以“医药企业布局医疗器械产业的机遇”为主题,2019 年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医疗器械主题论坛,在广州白区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新诚生物董事会秘书肖浩先生广州新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
11 月 1 日上午,广州新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新诚生物)与广州医科大学(简称:广医)举办了“广州医科大学新诚实习基地”挂牌仪式。广医章喜明院长,陈晓明主任,杨斌老师等与新诚生物营销副总经理丁雪玲、研发副总经理杨习锋、人力资源总监廖渐帆等共同出席了挂牌仪式。 △广州医科大学新诚实习教学基地双方本着“校企合作、产学共赢”的原则,共同搭建大学生实习基地,在大学生实习就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等?
日前,在广州市科学技术局组织的广州市产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创业领军团队项目中,广州新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新诚生物)的项目“高性能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成功入选,其创始团队亦最终获评“广州市创业领军团队”。 孵动力第一时间对其创始团队成员进行了访谈,经编辑整理输出内容如下,以飨各位。 △新诚生物 Q1:本次获评,您觉得新诚生物在研发领域最大亮点是什么? A1:目前生物材料高端医械主要依赖进口,进
最新消息,在广州市科学技术局组织的广州市产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创业领军团队项目中,历经四轮评审,广州新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新诚生物)在数十家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其创始团队也被评为“广州市创业领军团队”。 据了解,新诚生物入选项目名称为“高性能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具体的技术领域为“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 “感谢广州市政府和各界对新诚生物团队的认可,我们将不忘
导读:CRO作为企业可借用的外部研发资源,最显著的特点是专业化和高效率。CRO有利于企业在短时间内迅速组织起高度专业化和具有经验丰富的研究队伍,完成研发过程中需要专业性技术支撑的任务,节约企业研发及运营管理成本,降低企业研发投资风险。与研发CRO公司合作,借助其专业化服务,成为大多数医械企业发展的首选。随着生物产业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业链的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化,尤其是在医疗器械行业,细分领域?
9 月25- 27 日,2019Medtec中国展暨第十五届国际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展览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广州新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新诚生物)参加了此次展会,重点展示了医疗器械设计开发的研发CRO服务内容。△参展企业:新诚生物过去五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持续保持在约15%的复合增长率,专家预计,未来 10 年增幅还将保持在年均10%以上。与此同时,国家也陆续出台国产医疗器械的鼓励政策。诸多利好,使得国产医疗器械行业
在医疗产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协同协作过程中,涉及各种各样的专业领域和参与要素,需要重点解决各个环节的信息沟通、贡献度量化、信用保障三大问题。 ——星辰产学研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研究机构,这三个基本主体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资本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目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普遍遇到了成果转化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