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点评 > 关键词  > 答题直播最新资讯  > 正文

为什么中国两大游戏巨头腾讯、网易还不撒币?

2018-01-17 09:25 · 稿源: 互联网指北

如果算上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在进入社交网络时代后,人们曾先后经历过两次所谓的“问答热”。

第一次“问答热”的兴起来自于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虽然赛制设置上依旧是以“物质奖励”作为选手参赛的驱动力,但得益于传统媒体曝光渠道的狭窄和公共视野对个人道德的放大,节目播出后的核心影响力被很好地控制在“记忆力训练”和“常识”掌握上。

第二次“问答热”的兴起就发生在去年的《中华诗词大会》。在良好学术氛围的包装下,知识第一次彻底摆脱“物质刺激”的牵制,开始作为核心独立支撑起公共事件。

然而到了芝士超人、冲顶大会们领衔的“第三次问答热”,“知识”和“脑力”们辛苦积攒下来行业基础却被“数据”荒诞地截胡:舆论关心趣店砸下的 1 亿广告费、人们感叹头条每日百万的大手笔引流、行业分析 100 万在线人数背后的意义——人们在过程中尽情地狂欢,让直播成为了套路、问答也成为了噱头,非常魔幻。

所以作为一个正在从现象转型的新风口,基因紊乱的“直播问答”或许还没有找到最理想的产品形态。

撒币:一场不及格的流量买卖

在关于这次“撒币”式直播问答热潮的复盘文章中,“人口红利枯竭”和“获取用户成本”这两个词会作为逻辑疏导的关键词高频出现,用来解释产品运营者为什么会给用户设置如此“投入回报不成正比”的参与环境。

还有很多细节佐证了判断的正确性,例如撒币最早只是一个短视频社区的营销事件,而问答又只是直播互动中可以实现的功能分支之一,因此最好解释就是“通过设置物质奖励驱动的参与路径,在拉大流量入口的同时让用户被动完成教育过程,从而达到产品即运营的效果”。

然而即便是以流量为目的,即便体量仅仅局限在营销,这也依旧是一笔很不划算的买卖。

一方面,虽然“撒币”模式为很多新用户寻找到了产品使用的驱动力,但本质上“看直播”+“做问答”+“提现到账”的组合依旧让“直播问答”成为操作成本不小的高级玩法。

与此同时,不成正比地在运营闭环中为用户让利的策略,也注定只能被当做短时“KPI冲刺”工具,不会给“真萌新”们足够的学习时间,也并不会让所谓的“人口红利枯竭”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既然是纯熟用户之间的简单趋利流动,就不要怪人们用对待区块链的态度来对待你的撒币了:“我们在乎的只有参与过程,并不在于你最终达到的结果。”

另一方面,入局者们其实没有机会把新用户们当成“白纸”任意涂鸦:问答互动显然不是直播/短视频在内容创作上的常态,高昂的奖金刺激也显然很难为创作者们的钱包。

不难想象,当撒币模式开始进入细水长流,直播问答的主角换成普通UGC创作者,被非核心功能点被吸引而来的用户必然会经历大量流失。而那些幸存的留存用户,也需要运营方在日后花费更大的精力去矫正产品认知。

从这两个层面来看,将“问答”以游戏的形式作为承载、将“撒币”作为游戏路径的终点进行设置,其实是更好的选择,至少能够减少很多与主线业务无关的运营成本。

但让人感到意外地是,这个显而易见的逻辑推导不仅迟迟没有兑现,甚至中国两大游戏剧透腾讯、网易都没有出手。

那么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

问答:半社交半竞技的游戏内核

问答的游戏化在前两次“问答热”中都进行过实践,当然也遭遇了很多困境。

当年《一站到底》曾经做为手游端的移植,在环节设置、音效、题库等方面都非常贴近原版节目效果,甚至手游还可以作为选手选拔的渠道之一,然而但这个现象级的综艺并没有提携出现象级的手游,变成了一个纯粹的粉丝周边。

有人将这个结果归结于缺少答题失败后意外坠落的“刺激感”,有人说是因为缺少奖品层层递进的抉择焦虑,也有人发现答题的乐趣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充足,总结下来就是五个字——游戏性不强。

几年后出生的《中华诗词大会》也没有太多改善。除了节目热播期间基于武亦姝、董卿的人物特写进行话题营销之外,其官方App、App内的诗词问答游戏几乎成为了兴趣用户专属的垂直领域产品。

更尴尬的是,“诗词问答”在仙侠类网游(手游)当中找到了最稳定的使用场景:运营方会不定时的在系统聊天频道里、在NPG的对话里、在任务系统当中设置诗词问答,玩家们通过C2C或B2C的互动获得相应的奖励。

这些问题暴露了“问答”在互联网行业中应用的痛点:

比如建立在陌生人关系中的问答行为,必然需要“物质奖励”或者“排名机制”让用户以炫技为驱动参与其中。但在这个过程中,炫技快感的放大也意味着越来越高的参与门槛,越来越高的参与门槛也意味着竞技性取代娱乐性,让浅层用户永远停留在浅层;

又比如建立在熟人之间的问答行为,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竞技性取代娱乐性的尴尬,但触发条件又受到了诸如双方空余时间、游戏设备、网络状况等因素的干扰,产品的打开率与在线时间都成为了不确定因素。

由此可见,问答作为游戏内核最尴尬的地方在于,其作为用户基础驱动力的“竞技性和社交性”会在产品纵向发展中此消彼长,需要运营方去支付一定地成本去完成改造。

而面对这样的特性,腾讯、网易也必然会仔细审视自己旗下业务线的技能树,例如网易的新闻客户端或刚刚上线仅 200 多天的网易薄荷、以及拥有天然社交场景的微信生态链,利用自带基因去弥补市场化移植中出暴露的短板。

最后一个问题:交给网易还交给腾讯

当然产品出来之前,我们很难武断地去预测网易、腾讯两家游戏大厂的“问答”会有怎样的创新。当基因这种东西,会清晰地在过往产品线的每一步发展中留下清晰的脉络。

所以网易和腾讯的问答会长什么样?会从哪里来?我们也可以做个简单而大胆的预测:

藏在网易产品系骨子里的是“内容基因”。这个基因让他们几乎在面对所有风口的时候都选择了慢慢去沉淀——例如电商中的慢慢严选、播放器中的文艺乐评、游戏中的IP先行,也常常因此错过了“风口中最容易起飞的红利期”。

然而当网易选择入手时,其经济领域往往已经趋于稳定,用户需求、产品痛点都已经有了明朗的趋势,可以更好地基于问题“一对一”地定型产品,以此来押注这个领域的深度。

所以“问答”接力棒到网易手中后,“让内容更好玩”这个任务很有可能交给网易新闻或者旗下的直播平台网易薄荷。

腾讯产品系骨子里的“社交基因”,让他们在入局“直播问答”可以节省大量搭建社交场景的精力,而那些在《斗战神》等游戏中叫好不叫座的细节打磨、在微信当中重体验、轻负担的核心价值感,可以抓住风口抬头的机会,在新产品中得到更集中的体现。

不过另一方面,“社交基因”的自带流量也非常容易成为负担。例如,一旦腾讯选择借助小程序在承载“问答游戏”,势必也会动摇到微信用户本身的信息流纯净,从而形成不小的干扰。

总之面对需要产品元素重新排列组合的破立挑战,相比起西瓜视频、映客、花椒、一直播、熊猫和斗鱼,或许我们应该将更多的希望寄托在网易、腾讯这些深耕过游戏产业的大厂身上,通过对问答本身游戏性的重新解构来寻找答案。

本文来自微信公共帐号“互联网指北”(hlwzhibei)。转载必须保留作者、公共帐号信息,必须与本文严格一致,不得修改/替换/增减本文包含的任何文字和图片,不得擅自增加小标题、引语、摘要等。如有疑问请联系作者微信:izhibei

举报

  • 相关推荐
  • 7月国产网络游戏版号下发 《暗黑破坏神4》等过审

    7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公布2025年7月网络游戏审批信息,共有127款国产游戏与7款进口游戏通过审核。此次过审的进口游戏名单中,《暗黑破坏神IV》《漫威秘法狂潮》《烹饪发烧友》《墙世界》《王国保卫战5》《星光庭院》《终极角逐》等作品备受玩家期待。

  • 腾讯云自研操作系统TencentOS与中国金融认证中心达成合作,全面支持安全启动

    腾讯云操作系统TencentOS Server V4全面支持安全启动(Secure Boot)功能,通过与微软和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合作,实现双轨并行的安全启动方案。该系统不仅获得微软签名认证,还基于CFCA国产根证书体系完成适配,构建从固件到操作系统的完整信任链。TencentOS团队严格遵循安全规范,对密钥实施严格保护,确保系统启动各环节安全验证,有效防御底层恶意软件攻击。该方案支持"开箱即用",无需额外配置即可在主流服务器和虚拟化平台运行,大幅提升部署效率与安全防护水平。

  • 空调三巨头H1:美的海尔份额略有增长,格力微降

    2025年上半年中国空调市场呈现"头部稳定、局部差异"特征。美的、格力、海尔三巨头合计占据73.6%零售额和68.2%零售量,保持市场主导地位。海尔市场份额增长0.7%,线上销售额同比增63%;美的净增0.1%,线上增63%;格力份额微降1.4%,线上增41%。三强竞争策略分化:海尔聚焦技术普惠和服务升级,推出"洗空气"等创新功能;美的强化线上线下联动,布局年轻化产品;格力深耕压缩机等核心技术,巩固高端市场。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头部品牌需在巩固优势同时弥补短板,未来市场格局将取决于技术创新与渠道深耕能力。

  • 看重全球化前景,海尔智家同时跻身港股两大指数TOP10

    2025年消费投资呈现新趋势:A股消费仍聚焦白酒,港股则转向国货出海和Z世代崛起。国证港股通消费指数年初至今上涨20%,恒生消费指数累计涨幅超15%,而中证消费指数仍下跌。泡泡玛特、安踏体育、海尔智家等新消费龙头获南向资金青睐,其中南向持有海尔智家占比提升3个百分点。这些企业全球化前景被看好:泡泡玛特预计2025年海外收入占比超30%;安踏体育全球市占率将超15%;海尔智家海外营收占比已超50%。东南亚市场表现亮眼,海尔在泰国、越南、印尼白电销量均居第一并逆势增长。企业通过差异化产品满足全球需求,如针对东南亚推出洗头巾洗衣机等创新产品。海尔近期回购A股和H股员工持股计划,彰显管理层信心。华泰证券建议关注具备"产业出海+全球运营"优势的企业。

  • 半导体现4万亿美元巨头 长鑫乘产业东风谋上市

    全球半导体行业迎来新一轮增长浪潮。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达到这一里程碑的上市公司,彰显AI算力需求的爆发性增长。存储芯片作为典型大宗产品,其市场空间与需求刚性尤为突出,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6970亿美元。长鑫科技启动上市辅导,计划以601.9亿元注册资本冲击A股"存储芯片第一股",其IDM模式构建的硬科技竞争力成为核心壁垒。

  • 2025H1空调:三巨头销量近7成,海尔份额净增最多

    2025年上半年中国空调市场呈现高度集中态势,美的、格力、海尔三大品牌合计占据近七成市场份额。高温天气刺激消费需求,带动行业线上线下销售分别增长50%和16%。三巨头中,美的份额微增0.1%,海尔净增0.7%,格力因渠道改革短期承压下滑1.4%。市场竞争进入新阶段:美的依托制造体系和渠道优势发力下沉市场;格力坚持技术积累推进深度渠道改革;海尔聚焦"洗空气"等科技创新拓展教育场景。未来行业竞争将更聚焦技术创新和用户价值创造,满足智能化、多元化需求成为制胜关键。

  • 《鱿鱼游戏》第三季豆瓣仅6.4分 网友:看完想把男主角打一顿

    《鱿鱼游戏》第三季自6月27日在Netflix独家上线后,热度居高不下,然而口碑却不尽人意。 目前其豆瓣评分仅6.4分 ,远低于第一季的7.7分。不少网友直呼:看完想把男主角打一顿!” 《鱿鱼游戏》系列向来以残酷刺激的游戏和对人性的深度挖掘吸睛。第三季承接上一季,主角成奇勋反抗失败、挚友身亡,被迫再次投身致命游戏。

  • 腾讯游戏《碳碳岛》今日全平台上线:温馨治愈、轻松解压

    腾讯宣布,环保主题休闲游戏《碳碳岛》今日全平台正式上线! 在这里,你将通过轻点指尖的合成操作,让荒芜的岛屿重焕绿意;与Q萌可爱的碳宝宝成为伙伴,解锁藏在日常里的环保智慧。 还能亲手搭建专属家园,在治愈的画风中,把环保知识变成一场好玩又有意义的冒险。

  • 苹果《F1》狂飙,阿里腾讯学不会

    在高举高打进入影视行业6年之后,《F1:狂飙飞车》(以下简称《F1》)终于让苹果公司尝到了一次豪赌成功的滋味。 这部投资+宣发费用3.5亿美金的F1赛车电影全球票房已经接近5亿美金,成为苹果公司票房最高的一部。在国内市场,《F1》也是暑期档的一匹黑马,上映22天累计票房达2.82亿元人民币。IMAX票房尤其表现出色,成为今年唯二过亿的电影,另一部是《哪吒之魔童闹海�

  • 口碑两极化的“捞女游戏”,能借短剧东风走多远?

    从上线首日反响平平,到冲上热搜后紧急改名,《情感反诈模拟器》在不到48小时内体验了一把赛博过山车。 乍一看,《情感反诈模拟器》与2年前爆火的《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下文简称《完蛋!》)颇有几分相似: 同为真人互动影像游戏,均以男性视角切入,剧情推进依靠与其他几位由真人演员扮演的女性角色展开关系,互动体验接近“短剧+游戏”的结合体。 只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