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营销兵法,作者:兵法先生,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顶着30多度的高温,“立秋”就这样水灵灵地来了!自打2020年开始流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起,就有不少年轻人跟风打卡。没想到6年过去了,“秋一杯”的热度不降反增,反而成了新的“互联网赛博习俗”。
有一说一,今年应该是我见过的最疯狂的一次“秋一杯”——有网友拍照感叹,方圆十里、店内店外全是外卖小哥,一杯奶茶甚至要等4个小时!
店里的订单更是像“瀑布”一样打出来,根本没有时间核对,贴错标签、拿错单子是常事。
于是,不少人点奶茶点出了“开盲盒”的感觉。这种“无心插柳”的失误,更是激发了网友们晒奶茶的分享欲。毕竟每一杯“错版奶茶”都是限定隐藏款,惊喜和愉悦感直接拉满。
还有比较硬核的外卖小哥开始亲自上阵,抢单配送还不够,还要挽起袖子摇奶茶......
之所以有这样的盛况,一是因为三大平台又开始“放大招”,各种免单福利不断。
二是因为茶饮品牌也卯足了劲儿整活,益禾堂买奶茶送黄金、茶百道抽奖送车...
而上一届“秋一杯”的优胜玩家瑞幸,光是立秋一天就卖出了2000万杯!
瑞幸的店员也在线“直播”:已经堆了400多单,咖啡机和人都“燃”起来了!
已经拿到的网友都在猛猛晒图,第一口可以等,但是朋友圈不行!
其实对于“卖咖啡”的瑞幸来说,自己在“秋一杯”的话题里并没有太多的先天优势。但是瑞幸却能牢牢把握这个契机,在这么卷的必争节点里“卖爆”,直接把节点营销做成年度级别的营销事件。我们不妨来盘一盘瑞幸的“突围”策略,看看有哪些值得借鉴和参考的思路。
01
产品顺“时”而为,
用限定风味把仪式感拉满
在大部分国人的认知里,桂花是专属于秋季的感官记忆,只要桂花香一飘,就知道秋天是真的来了。当然,瑞幸也没有错过这个撩拨感官的好机会,品牌主推的鲜萃轻轻桂花和金桂花香拿铁都是围绕“桂花”这种季节风味在做文章。
大多数消费者喜欢桂花味的产品,一方面因为桂花本身的清香风味,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类产品自带“当季风味”“一期一会”的时令光环,很有稀缺感。而瑞幸直接在季节限定的基础上,加上了产地限定——所有产品都采用了中国桂花之乡的咸宁金桂,双重稀缺的buff一叠,感觉这次不“秋一杯”就要等一整年!
02
联名顺“势”而为,
在“共情”中激发购买欲
有着“联名狂魔”之称的瑞幸,把秋天的第一杯联名给了《浪浪山小妖怪》。
这部脱胎自《小妖怪夏天》的电影,没有接着前作讲,而是讲述了四只小妖化身假冒版唐僧师徒,踏上取经之路的故事。整个故事披着喜剧的外衣,但是内里裹着让不少打工人共情的心酸,片子的口碑在各大平台都很不错。
而瑞幸联名最有意思的点在于,它似乎能摸准观众对几个小妖的“意难平”。比如在电影中,四只小妖连名字都没有,被打回原形时也让不少观众心里空落落的。
而瑞幸就顺着这个劲儿,给小妖们整了不少周边,比如让杯套成为他们的“个人写真”、用“华容道”周边暗指他们能勇闯难关。包括和秋日场景完美融合的纸袋,也让大家看到了四小只终于安静坐下来赏秋的画面,这些细节也转化了不少电影粉丝。
03
玩转“玄学”营销,
赋予这一杯更多社交属性
更关键的是,瑞幸不仅承接了电影中想要传递的情绪,也在这些职场焦虑、生活压力的共情背后,找准了自己与消费者的沟通“支点”——那就是围绕“诸邪退散”“大富大贵”去做互动,让更多人有了“秋一杯”的理由。
比如,瑞幸借着小猪妖的口喊出了那句“桂花开道,诛邪退散”,直白有力的情绪传递,精准呼应了很多消费者想要转运的心理。而“大富大贵”则巧妙化用“桂花饮品+小食大福”的谐音双关。
这些巧妙的情感引导,不仅让一杯每一口都成了秋日的好运buff,同时也赋予了产品更多的社交属性,让其成为“送大富大贵、送诛邪退散”的最佳媒介。
写在最后:
其实梳理之后不难发现,瑞幸应对“秋一杯”的策略并不是简单的热门节点借势,而是一场体现高度协同性的“系统化作战”。
在产品力层面,是锚定具有节令属性的原材料,例如桂花、荔枝、杨梅等,用稀缺性更强的产品,提升消费者的仪式感。同时,“咖啡+非咖”的双线布局,也降低了很多消费者的选择门槛,不管什么年龄、什么时段,都能在瑞幸找到合适的产品。
在IP的选择上,是敏锐捕捉当季的话题“黑马”,然后联动其中的黑马角色(比如此次的小猪妖),并通过一系列能接住IP情绪的联名周边,唤起消费者的共鸣和购买欲。在社交价值上,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赋予一杯饮品在功能以外的“情绪价值”,埋下“社交货币”,将产品转化为传递美好祝愿的“媒介”,让其成为这些节日中表达感情的优选“载体”。
也正是这种在产品、IP和社交价值这三个维度上同时发力,才能让瑞幸在“秋一杯”及214、520、38节等关键营销节点持续领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