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三维内容创作最新资讯  > 正文

昇腾赋能三维生成新突破!浙大团队实现跨模态可控3D CAD建模

2025-08-04 18:58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在虚拟现实、元宇宙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三维虚拟内容创作的高成本与低效率问题一直是行业痛点。近日,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魔芯科技陈天润带领团队,依托浙江大学 鲲鹏昇腾科教创新卓越中心提供的算力支持,实现了基于昇腾平台NPU的首个三维模型生成算法模型Img2CAD的开发。

该研究成果的核心突破之一在于破解了用生成模型得到脚本语言对三维结构的精准表达,让稀疏抽象的草图、图片等多模态输入能被通过Transformer结构高效 “翻译” 为三维几何信息,不需要可微渲染器,能够完整在NPU上实现训练和高效推理,无需大量Vector算力——并最终得到能被3D打印、CNC制造加工、数字世界展览展示的高精度3D模型,可直接导入现有CAD软件中进行编辑。其中昇腾加速套件MindSpeed提供了关键支撑,该工具支持多类型数据加载构建,可灵活适配多模态数据的异构特征,保障了视觉大模型与脚本语言表示模块的高效协同。

与此同时,通过算法模型结构的优化,团队实现了三维生成的即时交互建模。CANN算子库能充分发挥NPU 的并行计算能力和高效内存访问机制,能大幅减少计算延迟和通信开销,进一步提升模型推理速度,使系统能够快速响应用户输入的草图或图片,为实际落地场景中构建流畅的实时3D 交互建模体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该项目开发的三维生成方法能够用于3D数据资产的构建,并服务于KOKONI3D打印机等应用场景,为数字制造、AR/VR相关产业提供了高效的内容创作解决方案。目前,项目已完成3篇成果论文,包括1篇中科院1区期刊论文和2篇CCF-A类会议论文,相关成果已在部分场景实现商业化落地,并将持续带动昇腾的澎湃算力在三维数字化产业应用。

此次跨模态可控三维生成技术的突破,不仅是浙江大学 鲲鹏昇腾科教创新卓越中心在产学研融合上的一次成功实践,更标志着智能三维内容创作迈入“低门槛、高效率、高质量”的新阶段。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Img2CAD相关模型将为工业设计、数字文创、AR/VR等千行百业注入创意动能,推动虚拟与现实世界的融合边界不断拓展。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视觉中国战投企业景致三维:启动深圳首家3D数字技术订单班

    视觉中国战略投资企业景致三维联合深圳携创高级技工学校,于2025年7月22日启动深圳首家"3D梦工场订单班"。该项目针对3D数字技术人才缺口,定向培养逆向工程师、动画师、渲染师等紧缺人才。课程引入亚马逊、京东等真实商业项目案例,学生将系统学习3ds Max、Maya等主流工具,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学习期间企业提供奖学金和带薪实习,毕业生考核合格可直接入职景�

  • 三维扫描革新碾磨机辊套检测,效率与精度双提升!

    本文探讨了三维扫描技术在碾磨机械制造领域对轮套质量检测与磨损分析的应用。传统检测方式效率低、精度差且依赖经验,而NimbleTrack智能无线三维扫描系统通过高精度数据采集(精度达0.025mm)、色差图分析、截面直径测量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轮套尺寸偏差、表面缺陷和磨损程度的精准评估。该系统具有便携灵活、检测时间短(从数小时缩短至几分钟)、支持定量化磨损分析等优势,能优化修复工艺,降低堆焊返修成本。案例显示,该技术可帮助制造企业提升质检效率50%以上,使返修成本降低30%,推动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 三维天地AI智能体应用落地场景:一键生成的“编译工厂”

    文章分析了当前软件开发行业面临的三大痛点:1)软件需求激增与开发人才短缺的矛盾;2)传统开发流程中需求分析、编码等环节效率低下;3)代码质量与维护成本问题。介绍了SunwayLink公司开发的"编码工厂"智能体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结构化需求文档自动转换为可执行代码,显著提升开发效率。核心能力包括需求解析、架构设计、代码生成、测试验证和文档生成五大模块。价值体现在:开发周期从天级缩短至分钟级;降低60%人力成本;代码风格统一规范;减少人为错误;沉淀可执行知识资产。该技术代表了软件工程自动化的前沿方向。

  • 三维家与腾讯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AI+家居设计”新生态

    7月23日,广东三维家信息科技与腾讯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生成式AI、云服务及市场生态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三维家作为家居产业数字化领军企业,将结合腾讯云在AI、大数据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共同打造家居设计SaaS解决方案,推动行业全链路升级。合作重点包括开发AI驱动的3D云设计工具,提升设计师建模效率70%以上,并依托腾讯云存储能力优化设计素材管理。未来�

  • 腾讯混元3D世界模型在魔搭社区开源首发

    7月27日,腾讯混元3D世界模型1.0在魔搭社区开源首发。这是业界首个开源的沉浸式3D世界生成模型,支持文字/图片输入快速生成完整3D场景,将原本需要数周的建模时间缩短至几分钟。该模型显著提升了游戏开发、VR、数字内容等领域的创作效率,开发者可免费下载体验,还能通过魔搭社区提供的4000+MCP服务和调试工具进行优化训练。作为中国最大AI开源社区,魔搭已汇聚500+机构、7万+模型,覆盖36个国家1600万开发者。此前腾讯开源的混元MoE模型Hunyuan-A13B也在该社区首发。

  • 男子编造2岁女儿被抱走遭处罚:为博关注 由AI大模型生成

    近日,一则细节详尽的“2岁女儿王喵喵被抱走”的寻人启事在网络上疯狂传播,引发超百万次点击与大量转发,众多网友纷纷加入转发助力寻找的行列。 启事中描述走失者王喵喵为2岁女性,眼睛大大的,笑时会露出两颗小虎牙,在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乌桥超市被一大妈抱走,还附上了“父亲”与“母亲”的联系电话,字里行间满是焦灼,让人感觉是心急如焚的家长发出的求�

  • 三维天地AI智能体应用:数据资源盘点实现“自动驾驶”

    传统数据治理存在效率低下、深度不足、准确性差三大痛点。SunwayLink开发的智能体通过三大创新突破:1)自动生成数据目录,缩短盘点周期60%;2)NLP技术智能洞察数据内容,元数据填充率从20%提升至85%;3)动态监控元数据变更,自动更新并预警。某军工单位应用后,数据发现效率显著提升,血缘覆盖率达75%,自动化任务占比超80%。该方案实现了从"人治"到"智治"的转型,推动企业数字化升级。

  • 三维天地AI智能体应用落地场景:赋能法务合同审核

    文章探讨了AI智能体在合同管理领域的应用突破。针对传统人工审核模式效率低、风险高、成本失控等问题,基于SunwayLink平台开发的"数字法务"智能体实现了三大创新:1)认知层面融合法律大模型与行业知识图谱;2)决策环节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涵盖法律合规、商业履约等模块;3)执行层面与CLM系统打通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应用案例显示,某地产集团部署后审查效率提升80%,合同审批周期从10天缩短至3天,重大条款漏检率为零。未来展望指出,AIGC驱动的智能合同生成和预测性风控将成为趋势,推动企业从"人工检查"向"数字法务"转型。该方案重构了企业契约管理模式,穿透效率瓶颈与风险迷雾。

  • AI日报:混元推四款小尺寸开源模型;昆仑万维发布新推理大模型MindLink;谷歌Gemini 2.5 Deep Think发布

    【AI日报】汇总了最新AI领域动态:1)腾讯开源混元系列小尺寸模型,适用于消费级显卡;2)昆仑万维发布推理大模型MindLink,提升回答透明度;3)B站推出AI原声翻译功能,保留UP主音色;4)谷歌Gemini 2.5在数学奥赛夺金,展现强大推理能力;5)OpenAI展示GPT-5网络信息整合特性;6)苹果组建AI团队挑战ChatGPT;7)高德地图推出全球首个AI原生地图应用;8)Adobe推出AI图像合成工具Harmonize;9)NVIDIA发布革命性视频渲染技术;10)谷歌推出Android Studio免费AI编程助手;11)开源结构化信息提取工具LangExtract;12)Figma开发者模式升级提升设计转代码效率。

  • 猿辅导AI大模型:技术深融与场景革新,重构学习体验

    2025年教育科技领域迎来智能化新浪潮。猿辅导集团通过自主研发的"猿力大模型"与开源推理大模型DeepSeek深度融合,构建覆盖"数据-场景-交互"全链路的AI教育生态。其技术方案已获信通院"模型开发5级"认证,成为教育行业首个获此最高评级的大模型。硬件方面推出"小猿学练机"和"小猿AI学习机",实现学习平板与智能基座结合,支持打印、情感交互等功能。校园端覆盖25省市超1000所学校,通过"AI安全驾驶模拟"等项目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编程教育领域推出支持代码实时监测的AI-Agent工具。凭借300亿条学情数据和15亿题库构建的高质量素材库,显著降低"幻觉"风险68%。目前旗下出海产品已服务100多个国家,推动中国教育科技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