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美团最新资讯  > 正文

外卖大战进入新战场,美团、京东为何玩起“食堂+厨房”新花样

2025-08-04 09:31 · 稿源: TopKlout克劳锐公众号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TopKlout克劳锐,作者:周珊,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当满减券的硝烟渐渐散去,当“30分钟送达”成为标配,战场已经从线上的折扣和速度比拼,延伸到了线下新赛道。

美团京东将目光投向了“食堂+厨房”的新模式。外卖平台开始进行了一场“谁能让每一份外卖更安全、更透明、更让人安心” 的博弈。

一场围绕食品安全、供应链效率与用户信任的较量,正拉开序幕。

京东美团齐出手

7月20日,京东“七鲜小厨”北京首店开业,打出“自营化”招牌,菜品也以大众口味为主,价格也相对便宜实惠。

图片

图片源自京东

“七鲜小厨”不设堂食座位,专注“外卖+自提”,以玻璃明档展示厨师全程操作;更以10亿资金招募“菜品合伙人”,要求合作者按京东配方制作,承诺保底收入与销量分成,并计划3年内开出1万家店。

从食材采购到制作流程,全由京东自营把控,堪称“自己当老板的透明厨房”。

而这一模式不足为奇。

早在2024年12月,美团就已经在北京开起了第一家“浣熊食堂”,目前已运营了10家门店,超过100个餐饮商家加入。

不同于传统外卖店的单打独斗,美团以“纯外卖档口聚合”为核心。

邀请多个商家入驻共用场地,统一共享供应链资源;平台包揽卫生管理、食材把控与推广服务;通过“源头可溯+安全可视”机制,让消费者能清晰查询每道菜的食材来源与制作过程。

图片

图片源自美团

尽管选择的路径大相径庭,京东深耕自营把控,美团则以平台聚合为核心,但这两种新业态的内核目标却高度契合。

均是想通过压缩成本、锁定实惠价格、严守安全底线,最终让消费者能吃上既干净放心,又消费得起的外卖。

从网友质疑到模式破局

这种模式创新的背后,其实是外卖行业长期以来攒下的一堆老问题。而这些问题中,最让消费者揪心的莫过于食品安全。

近年来,网友对这一点的担忧从未停歇。比如藏身居民楼的小作坊卫生堪忧;食材来源不明的”黑外卖”屡被曝光;出了问题平台与商家的互相甩锅……

“后厨是不是垃圾堆”、“食材有没有过期”等疑问,成了社交媒体上的高频讨论。

“食堂+厨房”模式恰好直击这些痛点。

美团的24小时后厨直播,把大厨配方现炒现做的全程晒在镜头下,京东的透明明档则让食材处理过程一览无余。

二者共同发力,不仅让后厨操作从隐秘角落变成阳光工程,更回应了消费者对预制菜和黑作坊的焦虑。

图片

图片源自抖音

这种变革,本质上是对网友吃得放心诉求的回应。当厨房看得见、食材查得清成为常态,消费者的顾虑自然随之消散。

从抢时效到赢心智

若将视线拉长,这场新模式之争,实则是外卖平台商战的必然升级。

前一阵的外卖大战,聚焦于速度与补贴。满减券、折扣红包满天飞,配送时间从1小时压缩到30分钟,本质是通过“性价比+便捷性”抢夺市场份额。

但当速度与补贴触达天花板,用户需求早已从吃得快转向吃得好。对安全、品质的追求,成了新的竞争高地。

如今美团与京东的布局,正是对这一需求的精准卡位。

通过解决用户最关心的安全问题,深化靠谱认知,最终俘获用户心智。

但也有一些问题随之浮出水面。

美团京东的新模式兴起,既压缩小餐馆岗位,也挤压客单价15-20元的小微餐饮。正如评论里餐饮人感叹“四十多岁失业难找活”,那些没品牌、缺特色、利润薄的小餐饮店,生存压力堪忧。

结语

这场从拼配送到拼信任的商战,或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贴近行业本质。毕竟,能让用户安心的平台,才能在长跑中笑到最后。

而那些关于小餐馆生存、从业者生计的讨论也在提醒着这场升级:在追求效率与规模的同时,如何兼顾行业生态的温度,才是更长远的考题。

举报

  • 相关推荐
  • 外卖大战,打入硬折扣超市

    巴菲特的老搭档,伯克希尔的副主席芒格,曾在2023年初坦承自己使用杠杆投资了中国最大电商平台的误判:“阿里巴巴是我犯过最大的错误之一,我被它在中国市场上的地位所吸引,但它始终是个零售商,这在互联网上是个竞争激烈的生意,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小菜一碟。” 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零售似乎早已讲不出令资本市场眼前一亮的故事。但从2025年3月初发起的第二次�

  • 京东美团杀入了同一片战场

    在具身智能的牌桌上,美团一直是那个下注最凶的玩家。它早已将触角伸向了无人配送车、无人机,并以“买下半个赛道”的气势,将宇树科技等一众明星机器人公司揽入怀中。 这个势头在7月21日被打破。京东用真金白银的投资,向市场宣告了新巨头的正式入场。一天之内,连续宣布领投千寻智能、逐际动力和众擎机器人三家顶尖机器人公司。 京东方面对华尔街见闻表示,�

  • 一位游戏用户的真实体验:优友互动用AI赋能经典玩出了新花样

    文章探讨了经典游戏在AI技术赋能下的重生与创新。数据显示,虽然多款经典游戏仍保持庞大用户量,但存在更新速度慢、玩法陈旧等问题。AI技术正重塑游戏体验:智能NPC带来更真实的互动,生成式AI实现个性化内容生产,文化元素的智能融合增强地域认同感。市场预测2025年全球AI市场规模将达1185亿美元,游戏产业是核心应用场景之一。AI不仅改善游戏公平性,更通过动态难度调节等功能,为不同水平玩家提供适配体验。文章指出,AI技术让游戏"活"起来,使玩家获得沉浸式体验,标志着游戏行业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升级。

  • 外卖大战会是一场持久战

    这是《窄播Weekly》的第62期,本期我们关注的商业动态是:外卖大战可能会成为一场持久战。 本周五晚,市场监管总局在又一轮外卖「疯狂星期六」上线之前,发布了对饿了么、美团、京东进行约谈的消息,要求其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从周末的外卖消费体验来看,约谈虽然降低了外卖优惠的疯狂程度,但仍然没有让平台放弃补贴换市场的策略。

  • 翻阅一千条外卖大战评论,消费者“多吃一顿饭”了吗?

    有业内人士调侃,这是一场“每个人都宣称自己赢了的战争”。 而外卖补贴大战,广大消费者当然喜闻乐见,巴不得平台间掐得再狠些。甚至有人早在周五就开始提醒:“兄弟们注意了,今天最好饿一天,星期六据说是前无古人的三方外卖大战。” 尽管目前,各家平台补贴的主战场仍在餐饮品类,但不管是淘宝闪购背后的阿里,还是美团,又或者是最初挑起大战的京东,野心

  • 外卖大战打响后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 要求理性竞争

    今日,市说新语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 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

  • 外卖大战月均烧掉250亿,“疯狂星期六”谁才是赢家?

    2.5亿单量/日!外卖大战数据再次攀升至惊人的最新峰值。 几个月内,市场被人为极速“催熟”,扩大至原有体量的2-3倍。根据最新战报,美团即时零售达到1.5亿订单,淘宝闪购达到8000万订单,若再加上京东2500万单量,总计日单量峰值或将近2.5亿,低价奶茶、冰淇淋(最低至0元)塞满了用户的冰箱,而在外卖大战之前,年初时这个数字是1亿单。 有关部门再次出手。7月18日,�

  • 既要平台流量,更要自主话语权,外卖大战下半场的突围之道

    2025年外卖平台补贴大战下,餐饮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商家被迫参与低价竞争,部分茶饮店单笔订单利润不足0.2元,外卖业务月亏损高达45%。平台通过流量分配强制商家参与补贴,同时提高配送费挤压利润空间。历史案例显示过度依赖单一平台将丧失经营自主权,如玩具反斗城因依赖亚马逊最终破产。专家建议商家建立私域流量池和自主配送体系,瑞幸咖啡、麦当劳等通过会员�

  • 京东否认参与外卖大战:0元购是严重内卷 完全没参与

    近日,外卖行业迎来新一轮补贴大战”,美团、淘宝闪购、京东三大平台以0元购”、满减神券”等补贴形式展开激烈交锋,单日订单量屡创新高。 据媒体报道,今日,对于近期外卖行业补贴大战一事,京东回应称:此次外卖0元购、18-18等外卖恶性补贴是严重内卷的表现,属于恶性竞争,京东完全没有参与。” 京东方面称,京东自今年三月以来关注三方面:降低行业佣金;给

  • 美团回应外卖补贴:不强制商家参加 不夸大宣传

    今日,美团官方发文称,近日外卖平台补贴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美团对此高度重视,将坚决规范促销行为,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 美团承诺从自身做起,并积极呼吁行业共同构建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美团表示,开展补贴活动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强制或变相强制商家参加补贴活动,切实保障商家自主定价权。 同时,开展补贴活动依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