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华强北等地出现一群未成年人充当“跑楼小孩”,在暑期承接外卖员“最后垂直100米”的送餐任务,每单收费1至2元。这些孩子多为10至14岁的学生,因熟悉写字楼地形且收费低廉,成为外卖员在超时风险高情况下的“替代方案”。他们胸前挂着二维码,在写字楼附近主动询问外卖、快递员是否需要代送服务,部分孩子表示希望通过此方式挣钱购买魔方、手机等物品,而一些家长则认为这能锻炼孩子,让他们懂得挣钱的不易。
然而,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是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问题,孩子们在车辆通行的路边抢接代送单,奔跑于高楼电梯之间,一旦摔倒撞伤或遭遇意外,责任归属难以明确。由于未成年人缺乏风险判断与应对能力,着急送单本身已具危险性,即便家长在附近,也难以掩盖法律上的真空。一旦出事,外卖员可能因监管不力、家长可能因监护失职、平台可能因制度缺位而承担责任。
此外,外卖代送流程中消费者的知情权也难以保障。点外卖时,消费者支付的是平台与骑手的服务承诺,但服务链条末端被替换为孩子后,若出现送错地址、放错门口、餐品丢失等问题,责任归属成谜。同时,平台该承担的监管义务也未体现,若代送的是食品,可能引发的食品安全风险更会让消费者成为无辜受害者。
有律师指出,外卖员以支付报酬形式让未成年人代送餐,属于从事营利性劳动,有可能构成变相雇佣童工,涉嫌违法。在未成年人代送外卖的场景下,可能构成承揽关系或雇佣关系,若被认定构成雇佣关系,外卖员需承担雇主责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