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保险业正经历从“数字化”向“数智化”的关键跃迁。在互联网保险渗透率持续提升、年轻群体决策权加大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在自营APP上的投入提升显著。通过自营APP的全方位运营,构建私域流量壁垒,将用户粘在自家的产品及服务上,以追求长期服务价值,然而这种做法的效果究竟如何?我们结合两家保司自营APP,做一次深入解析。
保司自营APP普遍面临三大挑战:
获客难:用户大多来自于已投保用户,新用户一般靠投放采买流量,用户很少主动下载保司APP来获得服务;
激活难:保险产品的低频属性导致用户日常打开意愿低,APP用户活跃设计面临严峻考验;
协同弱:投保、核保、理赔、健康管理等服务环节在APP内往往功能割裂,未能形成流畅的端到端体验,损害了用户体验及粘性。
在此背景下,我们以深入健康服务的太平洋保险APP与构建全生态服务的中国人保APP作为两个代表,探索它们不同的突围路径。
一、目标人群解析
借助百度指数近一年数据,两款 APP 的用户画像呈现显著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产品功能设计与运营重心:
维度 | 中国人保 APP | 太平洋保险 APP |
年龄分布 | 以20-39岁用户为主(占比超60%),Z 世代与职场新人占比突出 | 集中在30-50岁(占比近70%),中年群体与高净值家庭为核心 |
性别特征 | 男性用户占比略高(约55%),女性用户增速较快 | 男性用户占比超60%,家庭保障决策权重较高 |
地域分布 | 一、二线城市为主,新市民群体(如外卖骑手、租房人群)覆盖广 | 一、二线城市占比超80%,下沉市场渗透较弱 |
核心需求 | 碎片化保障(如骑手意外险、安居保)、高频生活服务(加油、救援) | 长期健康保障(医疗险、重疾险)、专业健康管理服务 |
结合上表不难发现:中国人保APP深入车生活场景,激活带动车客的健康保障需求,并通过搭建普惠保险生态完成了新市民群体的获客及运营,成功获取了年轻客户群体及核心消费群体;而太平洋保险APP则聚焦健康领域,以爆品短险带动长险以及车险需求,深入满足了中年群体对专业化服务的需求。
二、产品定位与核心功能解析
两款 APP 基于目标人群差异,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定位与页面设计:
中国人保 APP:全域生态协同平台
定位:以 “保险 + 车生活 + 健康” 为核心,构建跨场景服务生态,打造 “高频互动 + 低频转化” 的用户运营闭环。
核心功能:
车生活服务:整合车险续保、道路救援、一键加油、新能源专区等功能,绑定车辆信息后可实现 “投保 - 用车 - 售后” 全流程覆盖。
健康管理:接入在线问诊、重疾绿通、体检折扣等服务,与百万医疗险形成 “保障 + 服务” 联动。
全域活动矩阵:通过 “夏日有礼”“618护眼活动” 等游戏化运营(如抽奖、签到打卡)提升用户活跃度,累计用户下载量已突破5000万。
太平洋保险 APP:垂直健康服务专家
定位:以“蓝医保”系列产品为核心,通过专业化工具与深度健康服务建立差异化壁垒。
核心功能:
爆款产品驱动:“蓝医保・长期医疗险” 作为核心引流产品,突出 “保证续保20年”“外购药全涵盖” 等卖点,配合 “免费咨询”“保障测评” 工具缩短决策路径。
健康服务闭环:提供齿科服务、家庭医生、肺结节筛查等专属服务,与保险产品深度绑定(如购买医疗险可享体检7折)。
私域精细化运营:通过1V1专属顾问导流,将 APP 用户转化为线下高价值客户,聚焦长期留存而非短期活跃。
三、页面设计解析
1、首页布局:首页设计决定用户触达效率
(左:中国人保APP 右:太平洋保险APP)
中国人保 APP:
采用 “功能矩阵 + 轮播广告 + 地区专享” 三层结构,车险服务(算费、续保、救援)置于金刚区首位,爆款产品(如百万医疗险)以轮播图突出展示,下方 “热门活动” 板块强化用户互动。
优势:高频服务(如加油、救援)入口清晰,新用户可快速找到核心需求,同时有利于提升车险老用户的打开率和使用率;热门活动位则通过简单的互动游戏,引导用户持续参与,提升活跃和留存。
不足:功能模块过多(如 “更多服务” 包含20+ 子项),部分入口埋藏较深(如养老金专区需3次点击)。
太平洋保险 APP:
以 “爆款产品 + 工具服务” 为核心,首页首行突出 “蓝医保”“免费咨询”,下方按 “医疗、意外、财富” 分类展示产品,辅以 “保险选购指南” 等内容。
优势:产品导向明确,主要突出的是“爆款产品”和“免费顾问”,通过工具化服务缩短用户投保的决策路径;
不足:缺乏高频生活服务入口和互动入口,用户非投保场景下打开意愿低。
2、服务生态解析:高频场景 vs 垂直壁垒
中国人保APP:
从服务内容上来看,中国人保APP以“车+健康”双引擎驱动生态闭环。一方面,整合加油、洗车、救援等高频车生活场景;另一方面,接入挂号、问诊、药品配送等健康管理服务,打造“保险+健康”生态。从页面呈现上来看,底部导航栏“服务”页将服务权益区分成了车生活和健康两个二级页面。
优势:服务内容丰富,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车险用户来说,服务使用便捷,路径短,且响应速度快,以中国人保的 “道路救援” 可直接定位并一键呼叫,平均响应时间≤15分钟,与车险续保形成联动(救援后推送续保优惠)。
不足:对于有健康服务需求的用户来说,使用路径较长。
太平洋保险:
从服务内容上来看,太平洋保险则聚焦健康服务,以齿科、体检、健康促进计划等为核心,深度绑定保险产品与健康服务;页面呈现上,通过底部导航栏“礼遇”页面即可直接查找使用所有服务,无需再跳转二级页面。
优势:服务内容主要围绕健康险产品,有利于借助服务提升产品投保/续保率,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用户,以 “齿科服务” 为例需先购买医疗险,再通过3步验证才能预约,流程较复杂但用户转化率高。
不足:服务内容较为单一,生活场景覆盖较少。
3、产品矩阵与投保流程解析
产品矩阵的丰富度和深度直接反映了保险APP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服务能力。
(左:中国人保APP 右:太平洋保险)
中国人保 APP:
全品类覆盖(车险、健康险、家财险、养老金),支持 “给谁买→保什么→选档次” 三维筛选,投保时自动调取实名认证信息,流程仅需4步(登录→选产品→健康告知→支付)。
亮点:针对新市民、外籍人士等细分群体推出专属产品(如 “新市民安居保”),场景化需求满足度高。
太平洋保险 APP:
以 “蓝医保” 为核心,搭配少量重疾险、寿险,产品 SKU 不足中国人保的1/3,但每个产品均配备 “测评工具 + 顾问咨询”。
痛点:投保流程存在重复填写(如健康告知需手动输入已填信息),用户反馈 “操作繁琐”(应用商店评分3.8/5)。
4、用户运营解析:裂变游戏化 vs 私域精细化
中国人保 APP:
采用 “公海捕鱼” 策略:通过 “奇幻寻宝”(组队抽奖)、“直播间签到领券” 等活动裂变拉新,结合 “问大家” 社区增强互动,月活用户同比增长35%。
案例:618活动中,用户参与 “OK 镜折扣券抽奖” 需邀请3位好友助力,有利于提升新用户注册率。
太平洋保险 APP:
侧重 “蓄水养鱼”:APP 内互动活动少(仅 “5月热销榜” 等静态展示),通过 “专属顾问” 将用户导入企业微信,提供一对一保单管理服务,高净值用户留存率超80%。
5、理赔流程解析
理赔作为保险服务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用户信任度:
环节 | 中国人保 APP | 太平洋保险 APP |
入口位置 | 首页 “办理赔” icon 直接进入,支持车险、健康险一键报案 | 从 首页“理赔服务” 进入,自助报案理赔 |
流程设计 | 车险理赔可自动定位事故地点,上传照片后实时定损;健康险支持在线提交资料,进度可视化 | 需在选择保单后,再度提交理赔申请,同时签署文件较多,流程较为复杂 |
时效承诺 | 小额车险理赔 “1小时到账”,健康险资料齐全后3个工作日赔付 | 健康险理赔平均时效5个工作日,用户反馈 “进度更新不及时” |
中国人保APP:整理理赔流程更为顺畅清晰,无需反复登录、确认文件,APP内支持理赔进度查询,透明度更高
太平洋保险APP:流程较为复杂,从登录到保单查询-理赔,需反复确认登录信息,同时理赔进度不够透明
四、总结与优化建议
1、核心差异总结
维度 | 中国人保 APP | 太平洋保险 APP |
优势 | 高频场景覆盖广、用户活跃度高、年轻化群体渗透深 | 健康服务专业、产品转化率高、高净值用户留存强 |
不足 | 服务连贯性弱、部分功能冗余 | 场景单一、低频问题突出、操作流程繁琐 |
2、优化方向
中国人保 APP:
精简服务入口,将 “车主服务”“健康服务” 整合为独立模块,减少跳转外部平台的次数;
强化服务深度,如将 高频服务“在线问诊”“车置换”等服务内容升级为自营平台,而非依赖第三方合作,可以加深对用户需求的了解。
太平洋保险 APP:
增加高频互动场景,如接入 “健康打卡”“步数换积分” 等轻量功能,提升非投保场景打开率;
优化投保流程,自动保存用户信息,减少重复填写,缩短决策路径。
3、行业启示
中国人保APP和太平洋保险APP作为保险行业APP为数不多的优秀产品,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运营方向:
中国人保APP通过构建“车+健康+活动”高频功能生态,有效激活了低频保险服务,验证了跨场景功能协同和服务广度延伸对提升用户活跃度的价值;
太平洋保险APP则依托在健康管理领域的深度功能闭环,建立了难以复制的专业化服务壁垒。
两者路径虽异,却共同验证了一个关键趋势:未来保险APP的竞争力,将取决于运营能否在“广度连接”与“深度服务”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