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Qwen3-Coder最新资讯  > 正文

AI编程终于“开箱即用”了?Qwen3-Coder或许是那个质变节点

2025-07-25 11:05 · 稿源: 硅星人Pro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硅星人Pro,作者:Yoky,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7月23日,阿里通义团队正式发布Qwen3-Coder-480B-A35B-Instruct,这可能是AI编程领域的一个分水岭时刻。该模型采用480B总参数、35B激活的MoE架构,原生支持256K上下文,可扩展至1M token,在Agentic Coding、Browser-Use、Tool-Use三大类基准中多项评测的开源SOTA,性能直接对标Claude Sonnet-4。

不同于以往需要复杂配置的代码模型,Qwen3-Coder真正做到了“一条命令接管整个代码仓库”。同步开源的CLI工具Qwen Code,让模型能像“初级程序员”一样工作——从理解需求到拆解任务,从编写代码到跑测试修bug,整个过程无需人工逐行干预。这种Agentic Coding方式把大模型当做一个能在仓库里自主行动的Agent,既能理解自然语言需求,又能调用Git、浏览器、终端等工具。

更关键的是价格优势极其明显。每百万Tokens最低输入和输出价格分别为4元和16元,平均价格为Claude4的1/3。同时,阿里云百炼还推出了低至5折的限时优惠,128K-1M长上下文价格享受五折优惠。加上完全开源免费商用的政策,让原本高昂的AI编程服务真正平民化。

很多人可能还没意识到AI Coding的真正价值——它不只是写代码的工具,而是AI Agent与物理世界自由交互的关键底层技术。从这个角度看,Qwen3-Coder的发布或许标志着AI编程真正从“辅助工具”向“自主Agent”的跃迁,而开源+超低价的组合,可能会让这种能力快速普及,改变整个软件开发的游戏规则。

我们已第一时间完成内测,对其发布的技术细节进行解读。

实测Agentic Coding

在实测阶段,我们并没有选择已经被测试过多轮的贪吃蛇、弹球游戏,而是选择了规则更复杂、交互也更多的围棋对战游戏,我们的Prompt是:制作一个围棋对战小游戏,有时间计时,遵守围棋游戏的规则(如吃子、禁着点)

第一次运行时,结果不仅满足了围棋的最基本规则,也准确遵守了吃子、禁着点等规则(棋子被提走后,当前位置禁止再下子)的规则,,这展现了模型在理解和实现基础游戏逻辑方面的能力。

但是,这个围棋对战游戏还是太过于简单,例如缺少输赢判机制,缺少倒计时等等。游戏的完整性和用户体验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些功能对于一个完整的围棋游戏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我们又追问了一遍:制作一个围棋对战小游戏,有时间计时,遵守围棋游戏的规则(如吃子、禁着点),还包括局势分析和判断输赢。

Qwen3-coder给出了更复杂的也更成熟的游戏页面,甚至在没有提示的前提下,给出了认输的按钮。但有一个问题是围棋的深层次规则,除了我们在Prompt中提到的规则,一些高级规则比如“打劫”,Qwen3-coder没有完全写出来。

接下来,我们又尝试让模型来制作一个网页,Prompt是:生成一页纯 HTML+CSS+SVG 的梦幻黄色网页:背景从 #FFF59D 到 #FFEB3B 径向渐变;60颗白色粒子6秒漂移;5个光晕气泡循环淡入淡出;中央 ‘Dreamy Lemon’ 手写字带发光;点开柠檬会炸开,所有元素保持柠檬黄+Tiffany蓝主题,代码可直接运行。

结果如上,模型确实按照指令实现了所有的技术要求:径向渐变背景、粒子动画、气泡效果、发光文字、交互功能等等。然而,对于“梦幻”这个概念的理解似乎出现了偏差,可能将其解读为需要添加模糊效果或其他视觉滤镜,导致整体视觉效果适得其反,整个页面都模糊不清,

我们也测试了官方发布的物理运动场景,只不过我们选择了非常复杂的“三体运动”,难度上很为难模型,我们通过Cline调用Qwen3-Coder来测试它的Agent能力。

Prompt:做一个实时的三体运动,黑色全屏 ;3个彩色小球(红、绿、蓝)只受彼此万有引力作用,彼此吸引、环绕、抛射,必须真实运动;实时计算牛顿万有引力 F = G·m₁m₂/r²,速度矢量随时间累积;保留彩虹渐变轨迹(800点 FIFO),可开关;左上角提供:重力常数滑杆、速度倍率滑杆、轨迹复选框、重置按钮;零依赖、复制即用、双击即可在浏览器看到3球持续运动。

https://weibo.com/tv/show/1034:5191880476917785?from=old_pc_videoshow

这次,我们吸取了教训,尽可能地完善了prompt来控制模型,我们发现Qwen3-Coder在完成编程后,调用了Chrome浏览器工具,在后台自行演示了一遍,并核对我提出的所有要求,在逐个检测完毕后,才进入到最终演示阶段。

当然,实际物理中的三体运动肯定比演示更加复杂,这也意味着,虽然模型能够理解并生成复杂的需求列表,但在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可工作的代码时,特别是涉及复杂数学计算和实时动画的部分,还要通过多工具协同来完成。

如何让代码能力“长”在模型里?

Qwen团队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训练思路:他们没有把Agent能力当作后期的“插件”,而是在训练过程中就深度集成。通过Agent RL训练,模型学会了真正的多轮交互、工具调用、错误处理等能力,这些能力是“长”在模型里的,而不是外挂的。

在预训练阶段,团队用了7.5万亿token的数据,其中70%是代码。这不只是简单的数据堆积,而是像给学生准备更丰富教材的策略,既保证编程能力,又不丢掉通用的语言和数学能力。

更关键的是上下文能力的提升。模型原生支持256K上下文长度,最多可扩展到1M,这让模型能同时查看整个项目的代码,而不只是看片段。同时,他们用之前的Qwen2.5-Coder来“批改作业”,把低质量的代码数据重新清洗和改写,确保训练数据质量。这种做法体现了从理论学习向实战准备的转变。

传统代码模型主要关注benchmark表现,但Qwen团队在后训练阶段加入了执行驱动的强化学习。他们针对“难写、易验证”的真实任务(单测、脚本、小工具)自动批量生成测试用例,把执行成功率当作奖励信号,让模型在百万量级代码片段里反复试错、自我纠错。

这种方法的核心差异在于:不只是让模型写代码,更重要的是让代码能真正运行成功。通过自动生成大量测试用例,模型可以立即知道自己写的代码对不对,然后不断改进。模型的目标从“跑分”转向了“可用”。

更进一步,真正的Agent能力是在不断实测中产生的。团队在SWE-Bench这类需要多轮改代码、跑测试、用Git提交的环境里做强化学习,这已经接近真实的软件开发流程。

技术突破在于环境的工业化扩展。他们用阿里云构建了能同时运行2万个独立编程环境的系统,就像同时开2万个虚拟机让模型练习编程。每个环境都能提供即时反馈,模型像实习程序员一样不断接收CI反馈、再改再跑,最终在SWE-Bench Verified拿下开源第一

在真实场景中训练出来的Qwen3-Coder,解决了AI编程工具终于突破了普及的最大瓶颈:调试能力。此前的AI编程助手普遍存在一个致命问题:代码生成后如果出现bug,开发者仍需要手动排查和修复,这对编程经验要求极高,让普通用户望而却步。而Qwen3-Coder具备自我测试和调试能力,真正做到了“写完即可用”,这意味着即使是编程新手也能借助AI完成复杂的开发任务。

更重要的是成本优势带来的市场重塑。开发过程中往往需要多轮迭代调试,以往使用Claude4这类顶级模型成本高昂,许多中小团队和个人开发者只能望而兴叹。Qwen3-Coder在保持相同性能水准的前提下,成本仅为三分之一,加上完全开源免费商用,彻底消除了成本门槛。这种性能与价格的完美平衡,正在让其快速成为开发者的首选模型。

Qwen3-Coder的核心优势不仅在于编程能力本身,更在于其强大的Agent特性。该模型能够自主调用各种工具、理解复杂需求、进行多轮交互,这种能力远超传统的代码补全工具。

然而,当前市场对AI Coding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实际上,编程能力是AI Agent的核心基础,是AI与物理世界自由交互最关键的底层技术。当AI能够理解需求、编写代码、调用工具、处理异常时,它就具备了在现实世界中自主行动的能力。从这个维度看,AI Coding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

综合各方面来看,Qwen3-Coder可以说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具性价比的编程模型。不仅在技术性能上对标顶级闭源模型,在成本控制上更是实现了数量级的优势,加上完全开源的策略,正在重新定义AI编程工具的行业标准。

当编程的门槛被AI彻底降低时,我们看到的是整个软件开发生态正在走向民主化。

举报

  • 相关推荐
  • AI日报:Hailuo 2.3发布;豆包AI编程史诗级升级;马斯克推出AI百科全书Grokipedia

    本期AI日报聚焦多领域突破:海螺AI 2.3实现视频生成技术跃升,支持双模式免费试用;豆包AI编程工具实现零基础可视化开发;马斯克推出AI百科Grokipedia;Mistral发布企业级AI开发平台;Anthropic推出金融版Claude,显著提升分析师效率;Pinterest升级AI购物助手功能;英伟达推出全能模型OmniVinci刷新性能纪录;DeepSeek模型在港大美股交易竞赛中以10.61%年化回报率夺冠。

  • 快手进军AI Coding,开发工具、模型和Maas平台齐登场

    10月23日,快手StreamLake发布全新AI编程产品矩阵,以“工具+模型+平台”三位一体战略布局AI Coding领域。核心产品包括智能开发助手CodeFlicker、自研高性能编码模型KAT-Coder系列及企业级服务平台快手万擎。CodeFlicker提供全流程开发支持,KAT-Coder在权威测试中性能超越GPT-5,平台保障99.95%服务可用性。该生态旨在通过技术普惠,为企业与开发者提供颠覆性研发体验,推动AI编程普及。

  • AI日报:美团LongCat-Flash-Omni发布;Qwen3-Max上线深度思考功能;百度“文心”5.0重磅回归

    本期AI日报聚焦多领域技术突破:美团发布全模态交互模型LongCat-Flash-Omni;阿里通义千问Qwen3-Max上线深度思考功能;百度文心5.0升级多模态生成能力;谷歌确认Gemini3年内发布并整合至苹果Siri;OpenAI向多国开放Sora2视频工具;云存储与AI开发工具持续优化,展现行业加速迭代态势。

  • 如何检查你的网站是否被大模型引用?AI排名查询工具推荐

    本文探讨AI搜索时代网站流量获取新逻辑:传统SEO因Google搜索"零点击"现象失效,而71%用户通过AI工具研究购买决策。文章指出被大语言模型引用成为新流量入口,并推荐使用AIBase等GEO工具监测网站在豆包、DeepSeek等国内主流AI平台的曝光情况。提出三步操作法和三个优化建议:建立监控基线、定期检查变化、聚焦高转化场景。强调在AI搜索时代,内容被LLM引用已成为新的流量生命线。

  • Qwen登顶AI赚钱大赛只是开始?“弃GPT投Qwen”已在硅谷蔓延开来

    近期AI炒币大赛Alpha Arena引发关注,六款主流大模型用1万美元本金在币圈实战。戏剧性的是,被寄予厚望的GPT-5和Gemini因高杠杆操作亏损惨重,而中国开源模型表现亮眼——通义千问Qwen以53%回报率逆袭登顶,DeepSeek紧随其后。硅谷巨头Airbnb CEO公开表态依赖Qwen,投资人Chamath也承认将业务转向中国模型。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预测平台押注Qwen胜率高达36%,远超OpenAI的3%。这场竞赛�

  • AI日报:昆仑万维SkyReels V3模型上线;月之暗面推Kimi Linear模型;MiniMax Music 2.0 发布

    本期AI日报聚焦多领域创新:昆仑万维推出SkyReels V3模型,整合顶尖视频生成能力;月之暗面Kimi Linear模型处理长文本速度提升2.9倍;MiniMax Music 2.0实现专业级音乐创作;字节跳动启动豆包股权激励计划吸引AI人才;苹果iOS 27将迎AI重大升级,Siri更个性化;Dia浏览器融合Arc设计理念与AI技术;文心魔法漫画工具实现一键生成连载作品;谷歌Gemini Canvas新增PPT自动生成功能,由Gemini 2.5 Pro驱动,提升职场效率。

  • AI日报:OpenAI发布浏览器Atlas;通义Qwen3-VL新增2B、32B两个模型尺寸;百川发布循环证据增强大模型

    本文汇总AI领域最新动态:OpenAI推出集成ChatGPT的Atlas浏览器,实现多任务自主处理;阿里通义千问新增2B/32B视觉语言模型,手机可流畅运行;谷歌AI Studio升级Vibe Coding功能,简化应用开发流程;百川发布医疗大模型M2Plus,通过循证推理降低误诊率;奇瑞墨甲机器人实现L3级技术突破,计划多行业应用;YouTube推出AI肖像识别工具,打击虚假内容;三星宣布2026年推出AI眼镜,融合AR与语音助手;Claude客户端更新,支持截图分析和语音交互功能。

  • Soul App开源模型SoulX-Podcast登顶Hugging Face TTS趋势榜,AI语音对话再升级

    SoulX-Podcast语音生成模型在开源社区Hugging Face发布次日登顶TTS趋势榜。该模型由Soul AI Lab联合高校团队开发,专为多轮对话场景设计,支持中英川粤等多语言/方言与副语言风格,能生成超60分钟流畅自然、角色切换准确、韵律丰富的语音。它解决了传统语音系统在多轮对话中上下文衔接不自然、缺乏副语言控制能力等痛点,在播客、语音合成等场景表现突出,获开发者广泛关注。Hugging Face CEO也转发相关内容,团队未来将持续优化语音对话、拟人化表达等核心交互能力,深化开源生态建设。

  • AI搜索优化工具推荐:产品描述如何写才容易被AI引用

    通过测试发现,优化产品描述能显著提升AI推荐排名。关键技巧包括:开篇明确产品类型及用途,避免模糊表述;用具体数据替代空泛描述,如“被10万家企业使用”;突出差异化功能,比如“支持离线编辑+双向链接”。建议使用AIBase等工具监测曝光数据,通过持续优化循环,曝光率可提升20-30%。在AI搜索时代,产品描述需为算法优化,写清楚、写具体、写出差异。

  • GEO指数突然爆红!你的品牌被AI“搜”到了吗?一文看懂+免费监控工具

    本文介绍GEO指数(生成式引擎优化热度值)正取代传统SEO,成为衡量品牌在AI搜索中曝光度的新指标。文章解析GEO指数本质(AI提及次数与好评度综合评分)、与SEO的核心差异(网页排名vs.AI直接推荐),并指出其重要性:AI搜索日均超10亿次,直接影响消费决策。提供三大提升技巧:内容转QA格式投喂AI、用口语化用户评价埋点、每周监控排名。最后推荐AIBase工具实现一键监控,强调品牌需主动布局AI可见性,抢占流量红利。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