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正文

冷建全的“冷”思考:AI狂潮下,金仓数据库为何把“融合”刻进基因?

2025-07-22 18:29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7月15日,中国电科旗下金仓数据库以一场名为“融合进化智领未来”的发布会,提出了自己的核心主张:真正的未来数据库,是“融合”为体,“AI”为用。

电科金仓高级副总裁 冷建全

电科金仓高级副总裁冷建全带来了主题为:“KES V92025: AI时代的融合数据库”的演讲,以技术人的务实与战略眼光,剖析了国产数据库在AI时代的突围路径——并非简单追逐热点,而是以深厚的“五个一体化”融合能力筑基,让AI成为锦上添花的加速器。

当全行业追逐AI时,金仓为何把“融合”放在第一位?

面对“AI爆发带来的新需求”这一命题,冷建全的回应冷静而清晰:向量数据等新型数据的存储与高效计算确实是显性需求,但电科金仓对产业本质的洞察更为深入:数据库的根基,亘古不变是解决数据的“存”与“算”,无论是传统交易数据、时序数据,还是AI催生的向量数据,核心诉求依然是:存得省(高压缩)、取得快(高效检索)、算得快(高效计算)。

在行业热议AI如何重塑数据库时,电科金仓选择了一条更综合的路径——融合+AI。冷建全指出,融合这一战略并非临时起意,而是三年前就已奠定框架。“AI是重要的应用场景和增强手段,但‘融合’才是金仓产品的骨架和主要演进方向。”客户的最大痛点在于:割裂的技术栈带来高昂的复杂性与成本。如果每种数据类型(关系型、文档、向量、时序)、每种应用场景、每种数据库架构都需要单独的产品,选型、开发、同步、运维的复杂度将指数级上升,这是企业难以承受之重。

金仓数据库的“融合”正是直击这一痛点,其内涵远超简单的多模型支持,而是构建了覆盖数据库全生命周期的“五个一体化”能力体系。

拆解“五个一体化”:国产替代的“成本削骨刀”

冷建全详细阐释了金仓数据库“五个一体化”如何具体化解国产化替代的难题,并务实赋能AI场景:

多语法体系一体化兼容:应用代码平滑迁移的关键。KES V92025在全面覆盖Oracle、MySQL兼容模式常用功能的基础上,新增SQL Server兼容模式(常用功能覆盖率达99%)及Sybase兼容模式(常用功能覆盖率达95%)。这是国产替代“平替”落地的第一步。以医疗行业为例:该领域大量遗留系统基于SQL Server,金仓数据库的深度兼容能力,为这类系统的无缝迁移铺平了道路,显著降低应用改造的门槛和风险。

多集群架构一体化:匹配场景,满足性能,平衡成本。提供从轻量级多租户、主备、读写分离、多写共享存储集群(RAC)、到面向事务及分析等不同场景的分布式集群的全套方案。其价值在于“按需供给”:客户不必为未来的、不确定的高峰流量提前支付高昂的分布式成本。金仓数据库提供灵活演进路径,根据实际业务压力和成本考量选择最优架构。

多模数据一体化存储:收敛技术栈的基石。核心是在单一数据库中统一支持关系、文档、向量、时序等数据模型。冷建全指出,多模数据一体化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单一数据库统型,避免一种模型一种库,降低应用开发、数据同步、运行维护等各种使用成本”,为应用提供统一、实时的高质量数据源。

多应用场景一体化处理:打破TP/AP的传统藩篱。数据库需同时应对交易处理(TP)、分析处理(AP),并进一步细化支撑时序分析、日志处理、AI推理等新兴场景。融合架构确保“一个平台,支持多种场景”,避免业务割裂。

开发运维一体化管理:智能增效,降低使用门槛。为此,金仓数据库引入两类智能体:应用开发智能体辅助生成SQL;运维智能体辅助DBA进行智能巡检、根因分析与调优。其核心目标是在持续提升易用性,让国产数据库“更好用”,这是大规模推广的前提。

“五个一体化”环环相扣,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显著降低国产化替代的总拥有成本(TCO)——从迁移改造成本、软硬件采购成本,到长期的运维复杂度和人力成本。

AI的务实角色:不做颠覆者,甘当“融合”加速器

在明确“融合”为主航道的基础上,冷建全为电科金仓的AI应用勾勒出清晰的边界——赋能增效,而非颠覆重构。

首先是向量计算,作为AI的“刚需”入口。金仓数据库早在2017年就将向量模型应用于公共安全领域,用于支撑以图(如人脸及车牌)搜图等应用场景。其向量引擎已支持32位、16位浮点向量,稀疏浮点向量、二进制向量等多种向量数据类型,可用于存储包括图像、文本、音视频等的向量表示,并结合FALT索引、IVF_FLAT索引、HNSW索引等多种索引方法,实现对向量数据的快速检索,满足不同场景的精度与效率需求。

今年以来,由于大语言模型的爆火,向量模型更是得到快速应用,从年初至今已有几十家客户部署,相关应用场景主要集中于计算机视觉(如公共安全、电力巡检等领域中的图像向量)和智能客服、智能问答(文本向量)等。此外,金仓数据库可以作为MCP Server,通过KES库内的实时信息,增强大模型的生成质量(RAG),从而帮助企业轻松构建RAG知识库,推动全行业AI普惠落地。

谈及“智能运维”,冷建全认为,这是提升数据库易用性突破口,已经成为当前AI在数据库领域最能体现价值的场景。究其原因,数据库性能优化依赖底层算法,但在“让数据库更易管理、更易调优”方面,AI大有可为。

具体到产品层面,本次发布会推出的数据库一体机(云数据库AI版),其搭载的“的卢运维智能体”通过学习历史负载与性能数据,可辅助进行异常预测、根因定位、参数调优建议,并能通过AI实现告警自动处置闭环,故障预警准确率高达98%以上。

同步发布的企业级智能海量数据集成平台KFS Ultra以AI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面向多类数据实时共享分发场景,提供全链路智能化数据集成解决方案。特别引人关注的是“K宝”AI智能助手,它提供了涵盖安装部署、性能调优、故障诊断与实时技术答疑等功能的智能运维支持。

在电科金仓内部,AI的“幕后”价值也在不断提升。在研发环节,AI辅助代码生成、测试用例生成;在市场洞察环节,AI帮助分析需求趋势。这些“幕后”应用提升着金仓数据库自身的效率与产品打磨精度。

融合是根本,AI是赋能。冷建全表示:“以数据库的性能为例,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多、快、稳、省’,其根本在于内部算法与架构设计,AI在此基础上发挥优化和辅助作用。金仓数据库的根基,在于通过融合架构解决数据的存、算、管、用。”

千行百业“平替”攻坚,融合底座价值凸显

随着信创进入深水区,核心系统替代成为主战场。本次电科金仓正式发布全新品牌口号——“数据库平替用金仓”。电科金仓的“平替”方法论,融合能力正是其核心支撑。

全流程工具链保障:提供异构数据同步软件KFS(支持Oracle/金仓双向同步、甚至第三方库间同步)和异构数据迁移工具KDTS,实现业务“不停机迁移”;独创“双轨并行”与“负载回放验证”机制,确保切换平稳可靠。

融合架构应对严苛要求:在强合规的金融、政务领域,融合架构的多集群能力(如主备、RAC)满足高可用(RTO<30秒)、等保合规与业务连续性要求,同时为未来AI应用预留统一数据平台。

在AI概念喧嚣的当下,金仓数据库展现出了“国家队”的定力与远见。冷建全的思考清晰地传递出电科金仓的战略选择:以“五个一体化”构建强大的融合数据库内核,是应对数据复杂度飙升、支撑国产化替代的基石;而AI,是优化体验、提升效率的赋能者,是让强大内核更易被客户使用的“润滑剂”和“加速器”。

这种“融合筑基,AI添翼”的务实路径,不仅为电科金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构筑了差异化的技术壁垒,更契合了千行百业在智能化转型中对稳定、高效、易用且总体成本可控的数据基础设施的根本需求。当潮水退去,真正支撑起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是这些将硬核能力深植于“融合”基因的创新底座。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AI驱动全域进化,金仓数据库以“融合”重构数据基座

    7月15日,电科金仓在京举办"融合进化+智领未来"主题产品发布会,推出多款AI时代数据库产品:KES V92025融合数据库具备多语法体系兼容、多集群架构等特性,性能提升30%;KEMCC统一管控平台实现跨云环境数据库管理;云数据库AI版集成高性能硬件与AI大模型;KFS Ultra智能数据集成平台支持百种数据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珊指出,数据库与AI深度结合已成释放数据价值关�

  • 后信创时代,融合数据库成为国产数据库的新锚点

    7月15日,中电科金仓发布四款AI时代数据库核心产品:KES V92025融合数据库、KEMCC统一管控平台、云数据库一体机(AI版)和KFS Ultra智能数据集成平台。公司提出"融合数据库"战略,通过底层架构重构实现多模态数据统一处理,支持向量检索、语义计算等AI场景需求。金仓同步启动"金兰组织2.0"计划,联合产学研力量构建国产数据库生态。此次发布标志着国产数据库从"替代兼容"转向"定义未来",在AI驱动的技术变革中与国际厂商同步起跑。预计到2028年,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将达9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23%。

  • O域核心!金仓数据库支撑海南移动核心故障管理系统升级上线

    中国移动海南公司成功升级国产化核心故障管理系统"O域",采用金仓数据库技术支持。该系统创新构建五位一体监控体系,实现故障处理效率指数级提升。通过全栈国产化突破,采用分布式数据核心架构,实现99.999%高可用性和毫秒级响应。在2024年超强台风"摩羯"登陆期间,系统凭借同城双中心灾备架构稳定运行,保障了通信命脉。金仓数据库通过PLSQL优化、固定缓冲池等核心技术,使系统性能显著提升:告警分析速度提升450%,拓朴查询效率跃升644%,历史数据清理效率提高7倍,存储空间降低12%。

  • 金仓数据库26周年|淬火砺重器,万里再扬帆

    金仓数据库26年发展历程:从萨师煊教授70年代引入数据库概念,到王珊教授团队1999年创立金仓公司实现产业化突破,见证了中国数据库从无到有的发展。金仓坚持自主创新,打造KES融合数据库产品体系,拥有700多项专利,服务金融、能源等国家重点行业,装机量超百万套。公司构建产学研生态,培养数万名专业人才,推动国产数据库生态建设。站在新起点,金仓将继续以自主可控技术支撑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 万里数据库GreatDB亮相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 与哈萨克斯坦人工智能发展协会签署合作协议

    2025年7月11日,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论坛在天津开幕。论坛由国家数据局与天津市政府联合主办,丁薛祥副总 理出席并致辞。会上,万里数据库与哈萨克斯坦人工智能发展协会签署合作协议,推出GreatDB上合版数据库产品。该产品具有安全可信、生态兼容、高性能等优势,是中国首个进入上合框架的标准化数据库产品。论坛汇聚600余位中外政要、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共商数�

  • 融合数据中台与动态调度:林剑峰在共享出行智能算法开发中的技术探索

    本文讲述了林剑峰在智能出行领域的十年深耕历程。作为系统工程师,他主导构建了融合数据、算法与规则引擎的智能调度体系,通过动态聚类和路径规划模型显著提升了共享单车调度效率。其创新包括分级围栏模型、嵌入式调度判断模块等专利技术,实现了跨区域精准调度和系统自主运行能力。数据显示,他推动的系统使车辆调度效率提升37.38%,异常识别准确率显著提高。林剑峰的工作体现了"技术+业务"的系统设计理念,为城市智能交通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范式。

  • 小米深圳总部大厦启用 全球最大小米之家融合店开业

    今日,小米深圳总部大厦正式启用,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小米集团副总裁、集团总办主任刘伟,小米集团CEO特别助理潘九堂等高管出席了仪式。 随着小米深圳总部正式开园,小米之家小米深圳大厦融合店也同步开业。 该门店建筑面积达1591平方米,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小米之家融合店。 据媒体报道,小米深圳总部的小米之家分为上下两层,一层展示了小米S

  • 80后领军设计师黄全的家:让艺术与烟火气自然融合

    斐雪派克与Green+BAZAAR合作,邀请设计师黄全以上海新居为样本,展现生活与艺术在家庭空间的完美融合。通过打通厨房与客厅、餐厅的隔墙,打造出开放流动的大空间,自然光透过挑空区域洒落在大理石岛台上。嵌入式冰箱、酒柜等电器与空间设计融为一体,既满足实用需求又与艺术品和谐搭配。开放式厨房增强了家人互动,烹饪时能照看孩子或与客人交谈,让厨房成为家庭情感联结的中心。这种"社交厨房"理念超越了单纯的烹饪功能,成为家人最常聚集的场所,无论是早晨咖啡时光还是周末聚餐,都让家庭交流充满轻松氛围。

  • 人人争当创新主角,这家企业把创新改善刻进了DNA

    7月17-19日,歌尔在潍坊总部和青岛全球研发总部同步举办创新大会,通过技术发布会、创新成果展、技术交流论坛、创新者表彰、家属开放日等活动,全方位展示创新发展的"DNA图谱"。大会表彰了30个团队、3个组织和29位个人,颁发科技创奖、卓越创新者等7类奖项,其中Inno Awards最高奖授予开发出全球领先Micro OLED显示模块的团队。歌尔近年来在声学、光学、汽车电子等领域实现多项全球首创技术突破,参与制定20余项国家级标准。2024年员工改善提案超8.5万件,形成全员创新文化。歌尔将技术创新与持续改善比作DNA双螺旋,共同推动企业稳步发展。

  • 马斯克xAI推出Grok - 4 大模型将至,Meta/微美全息深耕开源AI融合加速

    埃隆·马斯克旗下xAI即将发布Grok-4大模型,该模型将在语言、数学和推理方面超越OpenAI和谷歌最新AI产品。同时苹果低调收购两家AI公司TrueMeeting和WhyLabs,加速布局Vision Pro头显和Apple Intelligence领域。Meta计划投入数百亿美元扩建AI基础设施,扎克伯格亲自招募顶尖AI人才。微美全息聚焦高性能算力与多模态模型,推动AI产业升级。当前AI赛道竞争激烈,大模型正向通用多模态演进,商业化落地成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