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短剧最新资讯  > 正文

盐言故事出手,短剧还能“抄”多久

2025-06-26 08:54 · 稿源: 娱乐硬糖公众号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娱乐硬糖,作者:顾韩,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快管管吧,知乎都成短剧进货专用地了!”网友留言爱之深责之切,一看就是亲读者在说话。

尽管已逐渐正规化,野蛮生长起来的短剧无疑仍具几分“法外狂徒”气息。一本多拍、抄袭侵权、融梗蹭IP、先上车后补票均属常规操作。而知乎盐言故事则以其强情绪、多反转、梗密集等特征,成为短剧大搞“拿来主义”的重灾区。

6月17日,盐言故事于官方微博、小红书发布了“关于《照殿红》短剧侵权声明”,立刻得到读者与作者的热烈响应,“哦嚯,小盐故事档案支棱起来了”“法务行动起来”“支持,希望加大力度,太多短剧抄袭了”。

值得注意的是,该声明不仅对该短剧的同名与侵权情况做出了说明与警告,还公布了“盐言故事‘知天监’-反盗版处理中心”官方求证/举报渠道,欢迎网友提供线索。确实,以短剧之海量,真要搞“群众路线”才能“法网恢恢”。

本轮盐言故事反侵权的网有多大?据悉,目前盐言故事已经跟进超过50起短剧侵权线索,超过10起案件完成立案。其中,起诉短剧《破落宗大师姐》侵权盐言故事作品《我不做剑主很多年》案将于7月正式开庭审理。这起诉讼也受到了当地法院的高度重视,有望成为网文与短剧之间“跨媒介侵权”的代表案例。

短剧侵权,比长剧更难维权

很长一段时间里,“乱拳打死老师傅”都是短剧成功的奥义。积极的一面是,在影视圈起到了鲶鱼效应。消极的一面则是,它过于野蛮生长,侵权时也相当不讲武德。

盐言故事发现的50余桩短剧侵权,形式各不相同:有一比一抄袭的,将文学像素级转化为视频;有对网文关键设定、故事框架进行洗稿、融梗处理的;此外也有侵权者反应迅速,一旦被追责,即采取后续购买版权形式,“先上车后补票”。

更憋屈的是,短剧每日以几十部、百余部的海量在各个渠道上线出新,仅少数平台与厂牌有营销意识,多数作品很难进入大众视野。能像《照殿红》一样在前期就被发现侵权的很少,更多作者要靠读者提醒,才知道自己的作品被短剧抄袭了。

WechatIMG1b67ed01b3af843aa48b48a5fe791174.png

《我不做剑主很多年》作者Anan与读者讨论短剧侵权

在社交媒体搜索“短剧 抄袭”,不少作者现身说法,受害者遍及各个文学网站,就连有过长剧改编的男频老牌大神烟雨江南也未能幸免。

相较于长剧,短剧抄袭规模更大、更难发现、更少忌惮。与此同时,短剧抄袭的维权成功案例却不多,尤其是尚未产生像于正、郭敬明、《锦绣未央》、《少年的你》那样影响广泛的著名案例。

究其原因,短剧属于新生事物,监管从去年才开始逐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存在一定空白。侵权后果不明,则警示震慑不强。

具体而言,短剧的内容高度产品化、生产极其工业化,套路程度本就严重,其受众对抄袭融梗的接受度也比传统影视观众要高。这意味着判定侵权的标准也尚不成熟,有待在一例例法律实践中探索。

更何况,与剧抄剧、小说抄小说不同,短剧抄小说属于跨媒介侵权,这就更难判定。

还有很实际的一点,短剧生命周期短,现有的诉讼机制跟不上这样的速度。于普通作者来说,维权并不划算。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成本之后,可能仅获赔几千元,而那时侵权短剧早已自然下线,也起不到太多惩治作用。

这也就意味着,相较于长剧侵权案多由原作者发起,短剧侵权则要由相关网文平台出手,才是更高效的解决方式。而在这方面,盐言故事也算起步早、见效快,思路明确、打法清晰。

早在2023年,盐言故事就以侵权为由起诉多家侵权短视频MCN机构和短视频博主。其起诉青岛古麦嘉禾科技有限公司与王某著作权侵权一案还入选了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艺版权保护典型案例。

2024年,盐言故事通过机制、技术、产品等手段保护版权。全年识别侵权线索超过3.5万条,封禁私域盗版社群超过150个,发起民事诉讼超过20起,发起刑事诉讼超过10起,关停盗版网站近20家,打击盗版团伙超过10个。

2025年,盐言故事的维权手段愈加丰富:产品技术环节,通过“人工+AI”技术手段,与“知天监”反盗版系统强化侵权线索识别和投诉;法律环节,与有关部门积极协作,通过向公安机关报案、发起侵权诉讼等法律手段,保护作者和平台正当权益;版权环节,成立版权交易中心“盐珍阁”,助力网络文学与短剧的合法合规产业融合。

图片

可以说,盐言故事已经尽显作为短篇网文代表的平台责任感和可靠实力。当然,正如读者所期待的,知乎自身短剧化提速、用正版驱逐盗版,也是一种有力的解决方式。监管完善与内容拓展,都是今年短剧市场正需要的。

为什么都爱薅盐言故事?

盐言故事主动打击短剧侵权引发行业关注的同时,另一个源头问题也是网友经常讨论的:为什么短剧总在抄盐言IP?

盐言故事以短篇网文闻名,短篇与短剧基本上同步崛起,都是碎片化新时代的产物,都主打快节奏、高效率的浓缩叙事。传统长篇网文改短剧需要大刀阔斧的去水,而短篇故事天然就是短小精悍又五脏俱全,与短剧可谓天生一对。

更重要的是,二者在内容趣味上也高度契合。短剧兼具网文与短视频基因,提供的疗愈是天马行空爽文式的,细究起来痛点却是最现实、最当下的,比如年轻人的生存焦虑与清醒爱情观,年长者的养老焦虑与情感诉求等等。

盐言故事属于短篇网文,却孵化自知乎社区。它同样鼓励有时效性、现实性的创作,让善用第一人称、拥有强情绪冲击的短篇网文与社会热点碰撞出崭新的现实主义风味。在这里,热帖中的奇葩亲戚会自食恶果,社会新闻中令人唏嘘的死者能得到告慰,这不正是短剧一直追求的“情绪价值”?

这一点在悬疑赛道体现得都相当明显。盐言故事已售出影视版权的悬疑IP中,《不可儿戏》直指原生家庭问题,《活在真空里》揭示系统性的生存困境,《扳命人》《无暇赴死》探讨女性困境,都备受学界与影视圈的赞誉期待。

盐言短篇与市面短剧的共通性是一方面,差异性则是其吸引力的另一方面。碎片化内容常被诟病快餐化、内核浅,但盐言故事的价值与格局都更有保障。

众所周知,知乎是国内知名的知识性问答社区,盐言故事虽是独立子品牌,用户层面依然带有其印记:读者在地域上主要集中在一线与新一线城市,大部分读者有出版、主流公号、专栏等较高水准内容的阅读经验,故事审美较高。

如此,相比免费网文通常是以野生粗粝的脑洞去勾勒下沉市场的无意识,盐言故事在表达上更加主动,也更有章法。其影视化代表作《执笔》在一个恶毒女配觉醒的故事中寄托了对女频旧套路的思考,其中就蕴藏着年轻人的清醒与自爱宣言,引发了广泛共鸣。

又如开篇提到的《照殿红》,在古言中大玩时空闭环,在有限的篇幅中实现了草蛇灰线、精巧布局,内核也从虐文、复仇升级为因果与救赎。

眼下短剧市场精品化提速,为了猎奇刺激而抛却三观的低质内容要淘汰,既提供情绪价值又有形式创新、价值升华的作品受追捧,盐言IP正符合这样的短剧迭代需求。只是部分短剧制作方有这个意识、有这个品味,却舍不得这个版权费,侥幸心理最终因小失大。

拿来主义,短剧进阶的绊脚石

2025年,短剧上桌已是大势所趋。一边是长视频、传统影视与专业演员下场,一边是短剧顶流与短剧厂牌出圈。但更高的关注度也意味着行业彻底暴露在阳光之下,时不时就有短国乱象登上热搜,强化着短剧在圈外人心中的负面标签。

“一胎99子”听着吓人,其实是极端案例可一笑置之。相比之下,抄袭这种原则性问题才是遗祸无穷,很可能导致整个行业在观众眼中失信。就像上一轮IP潮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玖月晞系列等许多被网文界扒过抄袭的小说版权照卖、风光大赚,网友抵制无果,只能给内娱几大罪状又记一笔。

而在野蛮生长的遗风下,短剧的“拿来主义”可比长剧更加不管不顾:

内容创意上,除了网文,最新热剧、经典老剧与海外剧也是稳定货源:有宫斗剧大量借鉴《甄嬛传》台词,有现偶“致敬”《装腔启示录》名场面。被戏称为“土味网文吹入韩娱”的韩剧《现在拨打的电话》,在国内爆了之后又被短剧界猛猛“翻拍”。

当然还有短剧之间的互抄。一个梗或一个“本”爆了之后会涌现许多跟风之作,同一个故事,调整下年代背景或主角人设就赶紧端上来。去年的女频爆剧《桃花马上请长缨》被翻拍了8版以上,但小说作者明确表示,只有第一部获得授权。

除了整体的抄,还有零星的蹭——剧名蹭热点话题、蹭影视剧综,海报设计、服化妆造山寨长剧。有不止一家流量粉丝发现,自家哥哥、姐姐的新剧正片还没来,甚至路透刚出,造型就被短剧copy抢跑。

WechatIMGe1948335da6fa7efb2ed39906b75b801.jpeg

碰瓷内娱,轻则加重负面标签,重则引发圈层摩擦。侵权网文的影响没有这么直接,却更加深远恶劣。众所周知,网文-影视是我国独有的IP产业链,无论长剧还是短剧,生态上游都以网文作为重要源头,创意的活水则是一个个不问出处的作者。而短剧侵权挫伤的正是作者的利益与热情,是上下游之间合作的信任基础。

盐言故事出手维权,也让许多创作者得以一表心声。《我不做剑主很多年》作者Anan认为,抄袭者用极小的成本扼杀了大批原创者的热情,长远来看,是对整个行业的慢性谋杀。“如果靠抄袭就能名利双收,那原创的意义在哪里?”《安萌》作者乌昂为王直言。

唯有让创作者受到保护、赚到钱,短剧行业才能长远良性地发展。这一点,国家监管与短剧行业也在行动:

2024年7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出“微短剧版权保护倡议书”,针对微短剧行业模仿抄袭、切条搬运、盗版翻拍等版权问题提出倡议,此后各大平台积极响应,针对抄袭、搬运、翻拍等版权问题提出具体整治措施和投诉通道。近期,抖音短剧与红果短剧也整合成立了版权中心。

有影响力的法律判决则更能起到警示作用。如当年的于正琼瑶案、《锦绣未央》案,耗时虽久,但都起到了肃清行业风气的作用,令行业的剧本创作与IP采买更加谨慎,也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观众对影视圈的信心。

希望以盐言故事为代表的网文平台的积极维权也能起到类似效果,令跨媒介侵权现象得到关注与治理,上下游重塑信任、携手发展。那才是短剧之幸、网文之幸,更是创作者之幸。

举报

  • 相关推荐
  • 代拆火爆、价格翻十倍,被捧成全球顶流的LABUBU还能火多久?

    ​“到底是谁在抢LABUBU!” 似乎是一夜之间,这个露着九颗尖牙的丑萌精灵被抢爆了。 LABUBU到底有多火,看看现场抢购的抓马盛况便能窥见一二。今年4月,LABUBU第三代“前方高能”系列发售后,全世界的LABUBU爱好者和黄牛都吻了上来。 为了能买到一只LABUBU,有人不惜通宵到泡泡玛特门店前排队,甚至因抢不到货在街头大打出手,激烈程度堪比大爷大妈们抢超市的特价鸡蛋。

  • 销冠“复印机”:战略瞄得准 + 战术抄得会 + 组织接得住!

    文章探讨企业如何打造可持续增长的销售体系。核心观点包括:1)构建三大增长引擎——精准流量池管理、标准化销售流程提升转化率、完善的售后体系促进复购;2)通过组织架构优化形成"飞轮效应",建立线索运营、流程教练、客户成功三大核心团队;3)运用数字化工具如CRM系统实现全流程管理,将战略转化为可执行流程;4)建立"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的闭�

  • 「国藩故里,湘味家宴」湘颂最新品牌故事片「饭稻羹鱼」 的故事抢鲜

    文章以二十四节气为指引,通过稻田、渔花鱼等元素展现天地人和谐共生的理念。强调每一口饭、每一勺汤、每一片鱼都蕴含着四季更迭的智慧,体现大地滋养与"不时不食"的养生哲学。作者认为传统饮食文化中蕴含着身心健康的智慧,倡导顺应自然规律的饮食方式。

  • 一年内多次出手,阅文投资找增量

    2025年是阅文集团成立十周年的关键节点,今年以来,我们持续看到阅文在IP商业化开发、上下游产业链整合维度有一系列新的尝试。 近期,就在号称「国创动漫白月光」的《灵笼》第二季热播之际,阅文集团公告斥资约3.25亿元收购动画制作公司艺画开天股权,交易完成后,腾讯系将合计持有艺画开天超60%股权,这意味着对于艺画开天以及《灵笼》IP的实际控制权。 而在下游�

  • 支付宝出手了,全民级的AI健康管家来了。

    ​这两天我快被AI医疗包围了。 昨天那篇达摩院的AI医疗文章又一点小火,然后,就受邀来参加蚂蚁的AI医疗产品发布会了。 人在现场,看着全新的AI产品发布,AQ。 跟达摩院是完全两个方向,但是,都很有意思。 这个AQ,更ToC,更加的医疗普惠,万万没想到,先把AI健康助手,做出来的,是蚂蚁。 我不知道大家,我自己身体其实经常不是很好,但是我人在北京,北京的医�

  • 另起炉灶后,@特厨隋坡 @心中之城 们凭什么还能火?

    据「KOL使用手册」观察 ,近几年像@心中之城 这样离开前公司,另起炉灶且迅速爆火的创作者并非个例。 比如,近期与前机构解约引发关注的@特厨隋坡;早年离开朱一旦团队的@导演小策。他们在脱离原团队后,都依托原有的影响力或内容特色,快速赢得关注,热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老东家。 为何离开原有团队后,他们还能快速获得关注?再度出圈的逻辑有哪些?对于想要�

  • 如何用 DeepSeek 为品牌打造年轻化故事

    本文介绍如何利用DeepSeek工具打造年轻化品牌故事。关键步骤包括:1.注册登录DeepSeek官网进入交互界面;2.输入包含品牌关键词的创作指令;3.筛选生成内容,评估是否符合品牌核心价值、目标受众喜好及故事吸引力;4.优化调整故事细节,通过多次修改使内容更贴近年轻群体的审美和情感需求。该工具能精准捕捉年轻群体的语言风格和兴趣点,快速生成富有活力的品牌故事,帮助品牌与年轻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

  • 熊孩子充值游戏退款后再次充值 还能退吗 判决来了

    熊孩子充值游戏成功退款后,若再次充值同一款游戏,是否还能再退? 日前,广州互联网法院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典型案例给出了答案。 在其中一起诉至法院的案例中,未成年人卿某用监护人手机及支付账户,多次向某游戏平台两款游戏转账充值,累计金额达13117.72元。 经查,该账号充值时长超一年,期间卿某监护人虽曾成功申请充值退款,但之后未对卿某采取有

  • 当金融向善成为镜头的焦点,小赢卡贷为微光故事按下“信用快门”

    小赢科技旗下小赢卡贷践行普惠金融理念,通过"做自己的光·用户点亮计划"和"以信为帆·赢造未来"专栏双轨并行,构建多层次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其创新模式将信用价值转化为发展动能,助力实体经济。典型案例显示,用户准时还款记录可换取设备升级额度,形成"信用-发展"良性循环。平台已建立信用成长可视化体系,用户守约行为可积累能量值兑换金融知识课程或额度权益,触达用户超千万人次,推动金融诚信生态建设。

  • 欢迎走进短剧的「辛苦钱」阶段

    短剧,无疑是过去一年里中国影视行业最炙手可热的关键词。但在2025年上半年结束后,市场的情绪已悄然转变——热度仍在,投入却愈加谨慎,“短平快”的暴利故事开始被更复杂的投入回报比替代。 越来越多的行业人意识到:短剧正在告别“快钱”时代,进入一个属于“辛苦钱”的阶段。 整体而言,2025年初至今愈演愈烈的平台话语权争夺战,还是让短剧膨胀再膨胀,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