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1型糖尿病最新资讯  > 正文

1型糖尿病逆转取得重大临床突破,再迎deepseek后中国高光时刻

2025-02-14 08:55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记者李文发自深圳) 1 型糖尿病作为人类医学禁区,患者发病早、需要终生外源性胰岛素维系生命,青少年、儿童期面临寿命短、低生活质量、多并发症的疾病预后困境。

近日,记者从深圳了解到,由复星健康旗下深圳恒生医院糖尿病自然疗法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安赤颖团队,在新发 1 型糖尿病逆转领域取得全球重大临床突破, 1 型糖尿病患者不使用胰岛素,实现血糖正常调节。

(来自浙江的儿童)

安赤颖主任介绍,从 2024 年 6 月 16 日首先位患者入院治疗,到 2025 年 1 月 11 日共干预 9 名患者,目前,已经有四位患者完全停用胰岛素,实现血糖正常调节,胰岛素抗体转阴,胰岛功能恢复正常,停胰岛素最长达 8 个月,空腹血糖长期稳定在5mmol/L,餐后血糖在6mmol/L,血糖调节恢复到正常人水平。其中一位 16 岁的男性青少年,干预前每天注射胰岛素 44 个单位,在强化干预三天中完全停用胰岛素,空腹C肽达到正常人水平。仍在接受治疗的其他五位儿童,来自河北唐山的小朋友从胰岛素 60 个单位减量到 8 个单位,来自内蒙古族四年糖龄的小朋友从 60 个单位胰岛素减到 26 个单位。

(来自广东的青少年)

“这九名孩子来自全国各地,年龄跨度在8- 16 岁,病程短的 2 个月,长的 4 年, 6 位注射胰岛素, 3 位未使用胰岛素,这正好为我们提供了理想临床观察和对照。”安赤颖表示,正是 9 位患者不同情况全方位对照,干预前与干预后胰岛功能恢复评估后与 1 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后短暂蜜月期进行了边界清楚的甄别。

安赤颖博士介绍, 1 型糖尿病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对清楚,肠道菌群、渗漏的肠道黏膜屏障、改变的肠道黏膜与免疫攻击,而肠漏的生物标志物血清解连蛋白在 2000 年由马里兰大学法萨诺教授发现,90%的 1 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功能医学质谱平台检测均显示解连蛋白阳性,通过整合医学系统化的干预技术,能够实现血清解连蛋白转阴,从而阻断 1 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反应,后期让被攻击的贝塔细胞得到保护。因此对于早期诊断的患者,空腹C肽在0.5ng/ml,逆转成功率将大大提高。

记者了解到,目前 1 型糖尿病临床治疗都是胰岛素对症治疗,预后结局不尽如人意。安赤颖博士也表示,整合医学对于首先时间早期诊断的 1 型糖尿病患者效果理想。

对于 1 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比较大的痛苦在于终身需要注射外源性胰岛素,维持生命。带给患者的痛苦为整个家庭都蒙上厚厚的一层阴影。干预几个后,小朋友再次回到深圳恒生医院糖尿病自然疗法中心见诊专家,亲切地称呼安赤颖主任为,安糖妈妈!

(来自内蒙的青少年)

“ 2025 年,我们后纳入更多的 1 型糖尿病患者入组管理,用这项技术帮到更多处于被病痛折磨的青少年以及处于水深火热的家庭。目前我们团队正在撰写病例报告,争取早日在国外期刊公布,后续会有系列的科研论文在国际上发表,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 1 型糖尿病患者带来全新的希望!”安赤颖博士接受采访时表示。

相关链接:

1、 2024 年 9 月 25 日,天津市首先中心医院与北京大学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保障期刊《细胞》发表了该项研究成果,我国科学家全球初次利用干细胞再生疗法功能性治愈 1 型糖尿病,这一糖尿病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传遍全世界。

天津市首先中心医院王树森主任医师表示,人胰腺供体极为稀缺,严重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需要积累更多病例以及更深入的临床试验,预计未来3— 5 年才能够真正推向大众。

2、 2023 年,比较新发表在《自然》杂志针对 529 名糖尿病样本研究,重新定义了 1 型糖尿病的缓解和完全缓解的概念,缓解的定位为Hb1c<7%,且胰岛素每日剂量为<0.5IU/kg,完全缓解为0IU/kg。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被自己蠢哭了!男子打胰岛素1个月才发现针套没摘

    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都有犯蠢的时候,有时候甚至自己都不敢再去回忆,近日有男子将自己的遭遇分享到网上后引起热议。 据悉,吉林延吉一男子患糖尿病,需要定期注射打胰岛素,然而他愣生生注射1月后意外发现针套都没摘,所有的药都白白浪费,得知真相后,他自己瞬间气笑。 男子还表示,注射第一周去复查,医生说血糖还是高,后自己加大剂量,然而药全呲肚子上了

  • 罗永浩自曝看过精神病医生 称李想童年经历很幸运

    今日,罗永浩分享了视频博客《罗永浩的十字路口》首期节目。 视频中,罗永浩与理想汽车CEO李想交流了小时候的经历。 李想提到:自己的创业是从写稿开始的,当时家里有两三万存款的时候,自己父亲用了三分之一的钱买了电脑支持自己,那时候自己才读初三。” 李想表示,自己的父亲认为该拥有什么的时候,就应该买”,当时还给自己买了台任天堂游戏机,并表示自�

  • 诚志生命D-核糖荣获“FHE同心奖”,创新引领健康食品产业发展

    2025年2月17-20日,博鳌健康食品科学大会(FHE2025)在海南博鳌召开。会议聚焦"科技创新与科学循证",围绕食品法规、新技术、药食同源等六大板块展开研讨。诚志生命科技携核心产品D-核糖参展并获"FHE同心奖",其临床研究显示D-核糖能显著减少马拉松运动员心肌损伤,提升完赛成绩。公司作为D-核糖全球知识产权持有者,展示了包括D-核糖冲剂等系列营养健康产品。诚志生命成立于2000年,是专注于合成生物学研发的国有控股高科技企业,未来将持续加大D-核糖等核心产品的迭代升级,推动"科技+健康"双驱动发展。

  • 一家三口吃生鲜同患肝吸虫病 医生紧急提醒生食风险

    近日,广东深圳发生一起因食用生鲜导致全家感染肝吸虫的病例,引发社会对生食安全的广泛关注。 肝吸虫,学名华支睾吸虫,其幼虫常寄生在淡水鱼虾体内。人类一旦食用未彻底煮熟的感染鱼虾,虫卵便会在肠道孵化,逆流至胆管内寄生,最长可存活20至30年。感染初期症状隐匿,仅表现为轻度乏力或腹痛,但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胆管炎、肝硬化甚至胆癌。 "葱姜蒜辣不能

  • 一到秋天就emo可能患上悲秋综合征:可通过这些方式调节情绪

    随着秋季的来临,不少人发现自己情绪出现了变化,莫名感到烦躁、嗜睡且情绪低落。近日,网络上众多网友分享自身感受,称一到秋天就陷入“emo”状态,疑似患上了所谓的“悲秋综合征”。 “悲秋综合征”并非严格的医学诊断术语,它描述的是在秋天因景色萧瑟,人们内心产生凄凉、苦闷之感,甚至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一种状况,本质上属于季节性情感障碍。其主要表

  • 男子戴尿不湿送外卖赚医疗费:患克罗恩病 已花费40多万

    ​近日,一位27岁患克罗恩病的小伙引发社会关注,他一边与病魔顽强抗争,一边靠送外卖赚取医疗费,其坚韧精神令人动容。 这位小伙已被克罗恩病折磨了9年之久。由于免疫系统攻击消化系统,他无法正常饮食,日常只能依靠营养液和馒头维持生命。因为经常腹泻,他不得不穿着尿不湿送外卖。谈及收入,小伙无奈表示,受身体状况限制,外卖送得不多,每月收入仅有两三

  • 糖尿病逆转成事实! 《2型糖尿病逆转中国专家共识》定稿会在京召开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将近13%,一直以来糖尿病被认为是持续进展性疾病,并可导致心脑肾等各种脏器损伤,但近年来这一认识正在在逐渐改变。5月15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的2021年北大糖尿病论坛期间召开的《2型糖尿病逆转中国专家共识》定稿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前国际糖尿病联盟副主席纪立农教授分析说:中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30多年来增长了十几倍,很明显这种增长不是

  • U糖搭建糖尿病线下强化治疗中心 打造糖尿病的AI系统

    近日,从国家卫计委疾控中心获悉,国内一家名为U糖的互联网医疗大健康服务平台,正致力于打造糖尿病家庭监测、院外管理、院内治疗一站式服务平台,这一开创性的举措,打开了我国糖尿病治疗线上线下联动新局面。

  • 糖尿病逆转终极指南(二)——汇集所有的力量

    2023年9月26日下午2点,深圳狮子会蓝色使命——糖尿病预防宣教走进社区在深圳恒生医院准时拉开帷幕。记者再次见到身着红狮服的狮子会糖宣李锋主席忙碌的身影,作为一名长期奋斗在糖尿病宣教公益人,记者见缝插针采访了李锋主席。2022年11月,深圳恒生糖尿病逆转暨慢性病管理中心落地成立,为中国政商名流、明星艺人、精英人群提供整合医学精准慢病逆转,邹真俊博士担任深圳恒生糖尿病逆转暨慢性病管理中心医疗总监/健康教练。

  • 专家称吃辣对糖尿病较友好:但多吃辣不能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最新研究发现,辣椒可能会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提高胰岛素的清除率,从改善餐后高胰岛素血症。吃辣可能对糖尿病比较友好,但不建议将多吃辣”作为防治糖尿病的方法。不论是预防糖尿病还是糖尿病患者,想要控制并发症,都需要进行科学的运动。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