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AI游戏技术最新资讯  > 正文

AI版《我的世界》震撼欧美,AI实时生成游戏成下一个大风口?

2024-11-07 08:59 · 稿源: 雷科技

把AI融入游戏,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

早在2005年的《极度恐慌》中,Monolith Productions就通过引入AI的方法,让游戏中的敌人拥有了简单的思考能力,他们会通过简单的指令进行沟通、会通过玩家的行为判断威胁性,甚至会利用地图和手上的武器进行包抄等战术操作。

直到今天,极度恐慌里的人工智能系统依然是游戏界广泛学习的样本之一。

随着大模型的飞速发展,如今的AI也呈现出了一种新的面貌。

英伟达ACE for Games的出现,让NPC们能够按照设计师提前设定好的故事背景、设定以及人物性格,利用大语言模型实时生成与玩家的对话内容,让我们看到了为NPC「注入灵魂」的一种可能性。

诸如英特尔、微星等公司,也都在开发着基于AI大模型的游戏辅助功能,力求让AI变成陪你我一起打游戏的「助手」。

不过这些操作,本质上都是在游戏里融入AI赋能以提升体验的做法。

但你有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不用游戏引擎,仅靠AI大模型就可以自动生成游戏了?

不用想了,因为这已经成为了现实。

近日,初创公司Decart AI和芯片公司Etched宣布,在红杉资本 (Sequoia Capital) 和Oren Zeev等知名投资者的支持下,他们最近成功获得了2100万美元的融资,并打造了一款世界上首个实时、可玩、可交互的AI游戏——Oasis。

image.png

(图源:Decart AI)

不同于我们以往介绍过的,在基于引擎打造的游戏中融入AI的做法,Oasis被吹捧为第一个可玩的AI模拟「开放世界」,让玩家置身于一个完全基于大模型生成的世界中,可以移动、跳跃、拾取物品、打破砖块,并基于玩家的不同操作实时生成周边环境。

我们对于游戏的认知,或许真的要被AI彻底颠覆了?

AI如何让游戏世界变化无穷?

想体验Oasis的话,方法其实还挺简单的。

目前Decart AI已经在网页上公开了一个完全可玩的三分钟Demo,大家都可以通过访问Oasis Al的官方网站来玩游戏。

ezgif-7-909d9ab724.GIF

(图源:Decart AI,网址:https://oasis.decart.ai/)

对于国内用户而言,这个网页并不需要任何特殊手段连接,但是Decart AI表示该网页目前仅能在Chrome浏览器上面运行,这意味着大伙不可以在移动设备和其他浏览器(如Safari或Firefox)上尝试该游戏。

为了让大家知道用不适配的浏览器打开会是什么样子,下面是一个示意图。

image.png

(图源:雷科技)

如果使用Chorme浏览器的话,那你会看到这样一个界面。

Oasis默认给出了五张不同地图的基础图片,包括Mountain Meadow、Desert Expanse、Rugged Coastline、Danse Forest和Village Outpost,甚至支持自己上传《我的世界》截图以生成独特的世界。

屏幕截图 2024-11-05 102308.png

(图源:雷科技)

对了,还得排队来着。

还好实际排队的人不多,差不多等了小半分钟就轮到小雷的回合了,简单选个地图进入游戏,我的第一反应是——

这东西也太糊了吧!

屏幕截图 2024-11-05 100118.png

(图源:雷科技)

当然,模糊是正常的。

根据官方介绍,在没有任何延迟的情况下,Oasis在H100上运行时能以360P的分辨率实现每秒20帧的渲染,并实时生成视频交互内容。

对于我们这些动辄2K/4K,120Hz/240Hz,这样的画面效果确实是有点不堪入目了。

不仅如此,即便是在公司的高速网络环境中,我在移动、转动视角时,依然能够感到明显的卡顿感,而且操作间的灵敏度忽高忽低,存在一种非常黏滞的操作感受。

IMG_vlc3ee (1).gif

(图源:雷科技)

但是,「it just work」。

这玩意居然能够真实运行起来这一点,本身就已经足够令人惊讶了。

在这个世界中闲逛,你甚至会发现Oasis居然基本掌握了《我的世界》 里较为复杂的游戏机制,例如建筑、空间位置、放置方块、昼夜照明、库存管理、对象理解等。

如果你能控制住自己的好奇心,不要转过头,那就能沿着默认的视野一直无限地走下去,甚至不会有太多破绽。

IMG_omfllc.gif

(图源:雷科技)

但是一旦你转头,你就会发现——

有什么不对劲,刚刚自己走过的绝对不是这条路。

不仅如此,当你准备重新上路的时候,你会发现前进的目标早已经不见了,甚至被替换成了一道不可名状、有点相似但又处处不同的诡异风景,周围的世界已经大不相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像是我置身于一个非欧几里得空间那样,一切物质的存在都不再遵循于常理中的透视法则。

挖掘方块?当然可以。

IMG_cebmc7.gif

(图源:雷科技)

但是当你挖开方块之后,出现的不一定是方块下的地形,你正在挖掘的方块可能会被任意方块替换,它可能会变成栅栏、变成玻璃,或者是原样待在那里,但就是很难遇到遵循游戏规则的时候。

而且挖开方块,并不意味着你能捡起方块。

IMG_jgy3lo.gif

(图源:雷科技)

想要放置方块,最快的方法不是挖掘-拾取-放置,而且不断刷新你的角色背包,直到Oasis觉得你应该有一个方块,接着尽力把它拖到你的物品栏,还要注意别被随机替换成别的物品,这样才能开始搭建。

对了,即便开始搭建,也要确保你的视线不会离开方块,不然就会被Oasis AI刷新掉。

加上目前网页版的时间限制,这导致想在Oasis中搭建一个房子,变成了登天难事。

至于完成Oasis制定的挑战?

屏幕截图 2024-11-05 145433.png

我在实际进行的五局游戏中,甚至都没能够发现一个除了玩家自己以外的生物,就更别提什么僵尸之类的了。

比起游戏,更像是互动视频

好的,体验部分就到这里,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试试。

在经历过如此不同寻常的尝试后,我想很多人的心里都会有像我一样的疑问,这究竟是怎么实现的?

作为Oasis的技术支持,两家公司都发布了技术博客,其中Etched提供算力,Decart AI主要负责训练模型。

简单点说,Oasis Al是种生成式AI,它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输入生成图像或视频。

与根据用户提供的输入生成图像的Midjourney/Dall-e,或者根据用户提供的输入生成视频的快手可灵类似,Oasis Al会利用了经过大量《我的世界》游戏视频训练的数据,在我们游玩时实时创建对应的游戏帧。

6beb84d5-9e5d-4ae0-895f-b94a5e8655a5.jpg

(图源:Decart AI)

和图像或视频生成应用不同的是,在经过训练后,Oasis已经能够了解基础的游戏机制,例如用户面前存在台阶就需要跳过去、多个栅栏之间可以连接起来等,但是对距离和空间感的把握依然有待提高。

所以,从本质上来讲,这只是一个根据玩家交互实时演算的AI视频罢了。

无独有偶,今年8月,谷歌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由神经模型驱动的游戏引擎GameNGen,可以在单个TPU上以超过20帧每秒的速度交互式模拟经典射击游戏《DOOM》。

效果的话,可以参考下面这张动图。

IMG_w21jd9.gif

(图源:GameNGen)

当时就有人声称,从此不再需要游戏引擎,AI大模型能基于扩散模型,为玩家生成实时可玩的游戏。

但是在我看来,这个未来距离我们还挺遥远。

原因其一嘛,在于资源的消耗。Oasis背后消耗的计算资源难以估计,而最终实现的效果也仅仅是一款360P/20FPS的游戏,而GameNGen目前甚至没有可以实际游玩的Demo内容,对性能的要求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其二在于,目前AI其实并不能很好地掌握资源的概念。在Oasis的实际体验中,玩家的仓库内容和数量可以说是在持续、没有规律地变化着,这也符合我在日常大语言模型交互过程中难以让其定义常量和变量的情况。

68e73-17306201368913-1920.jpg

(图源:Decart AI)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这类AI制作游戏的原理。不管是《我的世界》还是《DOOM》,本质上都是在世界赛广为流传、享誉盛名的游戏杰作,这才让AI企业们得以获取大量的视频资源训练出对应的游戏模型。

那如果是一款新游戏呢?

只有概念、没有美术、没有设计、没有视频,没有了前任铺垫的基础,现在的AI制作游戏无异于空中楼阁。

Oasis会是一个好的开始,还是另一个被大肆炒作的AI理念呢?或许只有时间能给我们答案。

举报

  • 相关推荐
  • AI应用太烧钱?我们用一款精准的AI大模型费用计算器做出了清晰预算

    初创团队“智询未来”在开发AI问答应用时面临核心模型选择困境:GPT-4-turbo能力强但价高,Claude-3长文本处理优,Llama-3成本低但性能稍弱。通过AIbase成本计算器精准测算,发现Claude-3-Sonnet性价比最优,每月可省近4000元,还能通过优化提示词进一步降本15%。数据驱动的决策让团队将节省预算投入数据安全和提示词优化,凸显成本测算对初创企业技术选型的重要性。

  • 昆仑万维UniPic 2.0“小钢炮”模型炸场,一个模型搞定理解+生成+编辑

    大模型又迎来新一波的迭代周期。 近日,从Open AI发布GPT-5,到国内的昆仑万维、商汤、百川智能、智谱等都陆续发布了自己的新模型。其中昆仑万维更是一口气开启了技术周,连续5天每天发布一个新模型,而8月13日发布的,正是其本周发布的第三款模型——多模态统一模型UniPic2.0。 UniPic2.0主打的是,在单一模型中深度融合图像理解、文本到图像生成、图像编辑三大核心能力

  • 如何用3分钟精准计算AI大模型成本?避免生成一篇万字文章就超支?

    AI大模型成本控制指南:实测三步预算法+企业级避坑方案。文章揭露行业痛点:1)价格迷雾:各厂商计费规则差异大,长文本/多模态存在隐藏溢价;2)团队实测GPT-4生成20篇行业分析(50万字)实际账单超预算4倍。解决方案:通过AIbase计算器实现精准预测:①场景化选择自动加载计费规则;②输入需求实时生成动态成本矩阵;③智能规避四大隐性成本(长文本衰减补偿/区域差价预警等)。跨境电商案例显示,使用工具后成本降低60%。核心观点:在AI时代,成本控制能力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 游戏科学创始人冯骥:《黑神话:悟空》DLC有惊喜 会以更完整更扎实的方式回来

    就在无数粉丝对黑猴DLC翘首以盼的时候,游科深夜放了一枚重磅炸弹新作《黑神话:钟馗》正式官宣。 与此同时,《黑神话:悟空》官微改名《黑神话》。这也意味着,黑神话将变成一个游戏系列,一个全系游戏宇宙。除了悟空、钟馗,后续还会有很多新故事。 但《黑神话:悟空》DLC呢?放心,它没有流产,只是会迟一些。 游戏科学创始人、CEO,《黑神话:悟空》制作人�

  • 聚焦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依托昇腾突破知识增强大模型关键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宋骞团队基于昇腾平台开发了工业知识图谱构建框架和大模型增强推理技术。该研究通过融合领域小模型与大语言模型,构建了"初始识别-知识抽取-知识引导反思"三阶段框架,显著提升了知识抽取准确性。在智能运维系统应用中,团队采用ETL架构处理多模态数据,结合RDF语义网技术构建知识图谱,并研发故障智能预测诊断模块。同时创新性地提出知识增强与过滤框架,利用PLM嵌入空间降低计算负担,有效提升知识增强的灵活性。研究成果显著提升了工业设备智能运维水平,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适配,为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工业体系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 AI日报:腾讯推音效生成工具AudioGenie;阿里推智能体WebWatcher;我国首个法律垂直大模型“小包公”发布

    本文介绍了AI领域最新动态:1)腾讯推出电影级音频生成工具AudioGenie,展现中国AI技术实力;2)阿里开源多模态智能体WebWatcher,突破现有系统局限;3)港大等高校联合推出3D建模技术OmniPart,实现模型组件独立性和清晰度;4)Meta发布无需标注数据的通用图像处理模型DINOv3;5)国内首个法律大模型"小包公"发布;6)ChatGPT移动端收入突破20亿美元;7)安卓厂商借鉴灵动岛设计,新芯片推动AI功能普及;8)欧洲AI公司推出仅94MB的超小模型;9)Claude Code新增编程教学模式;10)AI技术被滥用于电商恶意退款;11)IDC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将快速增长。

  • 独家消息:天玑9500 AI算力翻倍,大模型响应速度更快了

    联发科天玑9500完成NPU架构升级,首次引入全新IP硬件。采用“存算一体”高效设计,AI策略从拼性能转向追求均衡能效比。终端AI落地能力增强,旗舰芯片算力提升让手机可运行更聪明的大模型,响应更迅速。日常AI功能如图像处理、视频生成、文本创作等响应更快效果更好。“存算一体”技术通过就地计算降低功耗,减少数据传输更节能。手机AI技术正从“实验室性能”向“用户体验”过渡,算力提升带来更广泛AI应用场景,能效优化保障日常使用稳定性,整体提升手机AI实用价值。

  • 传奇小游戏,杀疯了

    ​继7月底登顶微信小游戏畅销榜后,由贪玩游戏、世纪华通(盛趣游戏)合营上海德寒科技发行《龙迹之城》近日又一次登顶畅销榜,这也是传奇类小游戏的第一次登顶。 这个登顶距离盛趣拿下传奇IP大陆独占权,中旭未来、三九互娱、三七互娱、恺英等厂商成为从盛趣取得了第一批小程序游戏完整正版授权的节点已经过去两年。 同时传奇类小游戏本身也经历过两轮的起伏�

  • 腾讯游戏,谁称老三

    在腾讯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报会上,管理层例行公布了亮眼的数字——总收入1845亿元,同比增长15%;游戏业务收入592亿元,占比超过三成。 其中,国内游戏收入更是同比增长17%至404亿元,国际游戏收入同比增长35%至188亿元。 业绩贡献的前两位依旧由《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占据,但在业绩汇报的另一页PPT上,《三角洲行动》和《无畏契约》两款游戏名字算是第一次被并列�

  • “无限量”供应Claude,就是AI IDE们的百亿补贴

    Anthropic于2025年7月28日宣布,将从8月28日起对Claude Code工具新增每周调用限额——因为少数重度用户全天候高频使用,一次使用成本甚至高达数万美元,远远超过普通订阅预期。 同样在上个月,Cursor曾因其“I’ll keep it unlimited”的Pro收费模式悄然变更为计算tokens限制,导致大量用户抱怨“实际上并非无限”,纷纷在社群中吐槽,迫使公司CEO出面道歉、甚至给出退款补偿。 这两�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