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机器视觉最新资讯  > 正文

中国(上海)机器视觉展VisionChina2024观众预登记进行中!

2024-06-11 10:18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中国(上海)机器视觉展机器视觉技术及工业应用研讨会(以下简称VisionChina(上海)2024)由机器视觉产业联盟主办,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承办,双方强强联手,倾力打造,将于2024年7月8-1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1&E2馆召开。

本届VisionChina将首 次扩馆,全新启用E1、E2两个展馆,展区面积较往届扩大一倍,将有更多的参展商、观众和专业人士参与其中,共同推动机器视觉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图源:VisionChina(上海)2023

VisionChina与慕尼黑上海电子展携手,机器视觉技术助力电子行业腾飞!

VisionChina(上海)2024将与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同期举办。这一创新举措将极大地促进机器视觉技术与电子行业的深度融合。VisionChina一直致力于推动机器视觉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作为全球知名的电子制造与供应链展览会之一,汇聚了众多电子产品制造商和供应商。此次与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的联合举办,不仅将拓宽参展企业的市场视野,也将进一步推动机器视觉技术在电子行业的应用和发展,为电子行业用户带来更多创新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机器视觉上下游与电子行业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供应为电子行业提供了基础支持,中游的系统集成与装备制造为电子行业提供了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而电子的广泛应用领域又为机器视觉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将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两大展会的同期举办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参展企业和观众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交流机会。届时,将有来自全球各地的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和观众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视觉技术在电子行业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展馆分布图

VisionChina(上海)2024 聚焦“工业视觉技术、工业元宇宙、3D+工业机器人、智慧工厂、成像技术与解决方案、视觉系统及解决方案”等关键词。此次不仅将深入剖析这些领域的前沿技术,还将关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正在经历的技术变革。所展示的展品、解决方案和讨论的主题,均是当前工业制造业和机器视觉领域备受瞩目的焦点。这些技术的融合与发展,预计将为工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大的动力,推动其向更有效、智能、灵活的方向发展。

图源:VisionChina(上海)2023

在当前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中,AI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同期举办的论坛将以“Vision+AI为消费电子赋能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议题,将集中探讨多个热门话题,包括机器视觉技术与AI技术在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创新应用、发展趋势和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论坛将促进产业界、学术界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消费电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图源:VisionChina(上海)2023

VisionChina(上海)2024 携手300+家机器视觉品牌、终端应用企业以及全国的优质展商,共同展示前沿创新的高科技技术。连接电子、半导体、激光等主应用领域,迎接智慧制造行业的全新挑战与时代机遇。

VisionChina(上海)2024部分展商名单

往年观众满意度

往年观众所属行业TOP10

往年观众评价

“这是我们第三次参观机器视觉展。展会每届都会来,其中不少展商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无论是展会的专业程度,还是接待服务,我们都比较满意。”

——深圳市维景贝视特科技有限公司

“今年是我第四次带团来参加机器视觉展。我司主要从事生产设备上的视觉检测,今年展会上锂电行业的相关检测和AI检测比较多,我们希望能继续看到前沿的产品检测。”

——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Soul App联合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2025 Z世代情绪消费报告》: 近6成青年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较2024年增长16.2%

    《2025Z世代情绪消费报告》显示,超九成青年认可“情绪价值”,近八成认为其来自亲密关系中的理解与回应。年轻人月均情绪消费支出949元,超六成愿为情绪价值买单,消费态度从物质偏好转向情绪满足。AI陪伴、数字消费等新趋势兴起,情绪消费已成为Z世代核心消费驱动力,影响持续扩大。

  • 【点击报名】xMEMS Live - Asia 2025 | 技术研讨会

    xMEMS将于2025年9月16日(台北)和18日(深圳)举办技术研讨会,聚焦高保真音频解决方案及PiezoMEMS平台在AI领域的应用。活动将展示Sycamore近场扬声器、Cypress主动降噪方案等创新产品,并探讨μCooling芯片风扇等散热技术。现场提供与行业专家交流机会,助力提升音频品质和释放AI潜能。

  • 视觉中国2025半年报:AI创意定制业务同比增长超20%

    视觉中国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收39.9亿元,归母净利润4.38亿元。公司聚焦AI技术研发与应用,AI创意定制业务同比增长超20%,成为新增长点。推出AI辅助创作功能,上线一站式创意生成平台,服务华为、荣耀等客户。音视频业务销售额占比超32%,签约AI创作者超9000名。持续加强版权保护,当选中国版权协会理事单位。未来将深化AI技术与版权数据融合,共建数字文化新生态。

  • ICH2025深圳连接器线束加工展览会今日盛大开幕,巨头云集,引领技术变革新潮

    第16届深圳国际连接器、线缆线束及加工设备展览会(ICH2025)今日开幕。展会以“智慧工业、连接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连接器、线束加工技术及解决方案,覆盖3C电子、汽车制造、医疗设备等多个领域。700余家企业参展,展出面积达4万平方米,呈现行业最新技术成果与发展趋势,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 视觉中国战投企业创始人入选2025年《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榜

    视觉中国战投企业像素绽放PixelBloom创始人赵充入选《财富》2025年“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榜单。该公司2018年成立,2023年推出全球AI办公产品,实现“一句话生成PPT”功能,20个月获超2000万全球用户。视觉中国接入海量版权素材,确保内容专业合规。公司正孵化AI图表、音视频转录等产品,打造“AI办公全家桶”,今年完成B3轮融资,加速产品Agent化转型,积极布局国际市场,支持20种语言版本,与AMD、英特尔等合作优化算力方案,通过API接口构建全球化增长模式。

  • 扫地机器人公司追觅官宣造车:预计2027年亮相

    今日,全球清洁领域领军企业追觅科技正式宣布进军汽车制造领域,提出"打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的宏伟目标。这场跨界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源于2013年清华天空工场的一份造车计划书——历经十二年技术沉淀与市场淬炼,追觅认为已迎来"属于中国品牌的时代时机"。 面对被称作"工业王冠"的汽车产业,追觅展现出敬畏与雄心并存的姿态。企业坦言,当�

  • 中德共创研讨会:云客打造全球化客户管理新基建

    2025年8月,中德共创中心代表团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信创园开展人工智能产业调研,旨在深化两国经贸技术合作。调研聚焦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及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探索合作机遇。云客作为企业全球化数字化服务商,携核心产品“云客AI工作手机”展示国际业务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解决跨平台沟通、多语言障碍及客户信息碎片化等出海管理痛点。该产品整合主流海外社交平台,实现沟通记录实时同步,管理者可全局掌控业务,AI提供45+语言翻译及风险预警。未来中德产业对接持续深化,云客将以技术创新助力双方企业实现高效协同与可持续增长。

  • 2025上海品牌策划公司哪家好?

    上海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选对品牌策划公司才能脱颖而出。市场上有众多风格各异的策划公司,如何挑选合适伙伴成为难题。奇正沐古、君智咨询等公司以独特战略方法帮助企业挖掘优势基因,构建品牌体系,实现差异化竞争。其中奇正沐古由孔繁任创立,服务范围广泛,已助力超300家企业实现品牌跃升。企业应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初创企业适合擅长从0到1构建品牌的公司;成熟企业则需侧重营销推广的公司。总之,企业需综合考虑,找到能携手共进的合作伙伴。

  • 2025遵义国际车展,9月4-7日嗨翻全场~

    2025年第九届遵义国际汽车展暨新能源·智能汽车展今日盛大开幕。近50个汽车品牌参展,提供年度超低价促销,覆盖燃油、混动、纯电等多种车型。展会现场优惠力度空前,政府、车企、主办方三重补贴叠加,吸引众多市民前来选购。领导亲临巡展,体验智能座舱等创新科技。车展将持续数日,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购车便利和丰富福利。

  • 从24小时直播到破界进化:智元机器人的技术突破与未来图景

    智元机器人远航A2在上海浦东新区完成全球首次24小时户外行走直播挑战,成功验证了人形机器人在高温、弱光等复杂环境下的自主行走能力。活动期间还举办了圆桌论坛,探讨AI与机器人融合的技术突破与未来形态。专家指出,通用智能的核心在于泛化能力,需突破传统自动化规则式弱AI的限制。未来十年,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养老护理、太空建设等场景实现突破,逐步成为人类生活的延伸工具。安全是商业化前提,需构建覆盖硬件、软件、算法的全链路冗余体系。当前技术瓶颈在于小脑与大脑的协同,需上下游生态伙伴共同攻克。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