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科技讯 4月15日消息,雷军于昨晚在微博发文首次谈到了小米对大模型和AIGC的看法。雷军表示,小米在AI领域已经耕耘多年,有AI实验室、小爱同学、自动驾驶等团队,对于大模型,我们当然会全力以赴,坚决拥抱。
雷军表示,我们正在研发一些有趣的技术和产品,等打磨好了,再给大家展示。
目前,国内多家科技厂商相继推出生成式AI对标ChatGPT。
(举报)
AI正推动软件测试领域变革,测试团队脚本维护时间减少60%,工作重心转向策略设计与异常监控。行业报告显示,AI驱动的测试效率提升显著,尤其在探索性测试中可发现人工难以预见的边缘场景缺陷。实践案例表明,金融、汽车等行业引入AI测试后,迭代周期缩短,用例自动生成率大幅提升。未来测试工程师将更专注于质量体系设计和风险分析,而非脚本编写,实现从“人工密集型”向“智能驱动型”的转变。
2025年迪拜世界自动驾驶交通大会(DWC)于9月24-25日开幕,文远知行携手德国铁路在同期举办的自动驾驶挑战赛中击败所有对手夺冠。大会被誉为“自动驾驶奥运会”,考验企业技术、商业化及安全性等多维度能力。文远知行凭借WeRide One通用技术平台及多场景解决方案脱颖而出,获迪拜副总 理兼国防部长高度评价。公司近期获迪拜RTA颁发的Robotaxi试运营牌照,计划年内通过Uber�
大圆镜科普通过AIGC技术打造电影级科普视频,以严谨科学内容和震撼视听体验成为知识传播领域标杆。依托天桥脑科学研究院资源,团队将电影制作标准引入AI创作,实现科学性与故事性完美融合。视频在B站、抖音等平台获得超1.8亿播放量,多次登上热榜并获专业奖项认可。从技术展示到价值创造,大圆镜科普展现了AIGC在科普领域的应用潜力,推动观众关注点从"是否AI制作"转向内容价值本身。
2025年9月19日,泛达网络在无锡工厂隆重举行光纤实验室开幕典礼,50余位行业嘉宾共同见证。实验室分三期建设,首期投资1500万,占地200平方米,专注于光纤连接器、光跳线、分光器等产品的综合性验证。该实验室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具备全方位测试能力,旨在提升产品一致性与可靠性,缩短开发周期,以超越国际标准的品质响应AI及数据中心光通信的激增需求。此举彰显泛达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进一步巩固其在光通信领域的领先地位。
Reviews.ai是一个消费者反馈聚合平台,帮助品牌将客户评论转化为可执行的洞察。该平台专注于评论分析,通过AI驱动功能(如按需报告、主题分类和智能代理)提升产品与服务。近期从Review Monitor更名后,团队迁移至DigitalOcean云平台,解决了原有专用服务器架构的扩展瓶颈。迁移过程在合作伙伴Aquazeel支持下高效完成,仅用数周,成本降低近30%。新架构采用Droplets、托管数据库和负载均衡器,支持灵活扩展。未来计划利用GPU Droplets增强AI能力,进一步优化大型语言模型处理效率。
文章探讨了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的信息技术革命深化进程,重点介绍了我国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各领域赋能与应用落地的举措。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2027年新一代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的目标。智慧家AIGC响应政策,以社区家庭AI+教育场景为切入点,推出智能PAD等产品,通过免费使用策略获取用户流量,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电商、本地生活及供应链资源,提供智能化、便捷化、个性化的新型生活服务。
家电主控板是产品核心,直接影响用户体验。随着智能化发展,提升主控板质量可靠性成为行业重点。但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分析故障能力,难以快速定位失效原因。海尔智家建立行业首个失效分析实验室,输出59种非标验证方法,系统性定位失效根本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这填补了行业空白,标志着中国家电企业在该领域拥有话语权,并通过溯源分析推动研发制造端持续优化,形成质量改善良性循环,提升用户体验。
2025年9月8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与广州点动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行业智能体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该实验室聚焦量化金融、数字文娱与智能调度三大战略课题,旨在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双方将依托各自优势,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培养高素质人才,标志着校企合作迈入新阶段,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9月18日,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期间举办AI城市峰会,聚焦智慧城市治理、政务服务与产业升级。华为发布“AI CITY 1234MNX”参考架构,通过智能云底座、安全保障体系及统一平台,推动城市全域智能化转型。会议分享了深圳、广州等地的实践案例,展示AI在政务、城市管理及工业领域的应用成效,并呼吁各方共建AI城市生态,加速数字化进程。
ChatExcel发布搭载AMD锐龙AI MAX+395处理器的Mini AI工作站,重构数据全链路,打造“找数-做数-分析数-看数-用数”的商业闭环平台。依托处理器96GB超大显存和统一内存架构,实现本地流畅运行GPT-oss-120B等大型模型,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显著提升分析效率。该方案以财务场景为例,支持多任务并行处理,将原本需1天完成的月度报表压缩至2小时,解决“数据不外发”与“高效处理”的核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