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机器人产业最新资讯  > 正文

木蚁出席张江机器人生态峰会,助力百亿产业生态发展

2023-03-20 21:28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3 月 17 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联合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 2023 机器人科技创新论坛暨第二届张江机器人生态峰会”隆重举行。峰会以“机器人+”赋能产业发展为主题,助力打造机器人产业培育发布于示范应用先行区。目前,浦东作为我国“老牌”机器人产业基地,相关机器人企业已经超过 100 家,机器人核心企业价值高达 100 多亿。

本次峰会以“机器人+”赋能产业发展为主题,旨在搭建机器人领域交流平台,链接产业上下游,推进机器人产业科技进步,木蚁机器人应邀出席,与多位科学院士、行业专家共同探讨行业前沿话题,解读产业链协同发展,聚势赋能行业未来新趋势。

场景发布,行业认证

峰会现场,第 一批《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正式发布,木蚁始终坚持站在行业前沿,提高不同场景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应用实力,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由木蚁推出的多场景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行业难题,帮助客户实现降本增效,以相当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获得诸多客户的认可,最终凭借在快运物流行业及工业仓储行业出色的无人叉车场景应用案例成功入选《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并作为企业代表受邀上台参与发布仪式。

创新领航,聚势赋能

在开幕式上,上海市张江机器人产业联盟正式,该联盟将进一步推动机器人产业实现产、学、研、用等创新链集聚,助力张江机器人谷打造领先的机器人产业科创生态圈,成为面向上海、服务全国,推进“机器人+”创新生态建设的重要力量。木蚁深耕无人叉车领域多年,拥有丰富的场景应用经验,在全国数十个场景中落地近千台无人叉车,拥有卓越的机器人研发实力,受邀成为联盟创始成员企业。

需求协同,乘势启新

木蚁机器人坚持深入洞察客户实际需求,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完成了无人叉车的数次迭代以及多场景批量化落地。木蚁机器人产品总监吴文龙作为唯 一一家企业代表,接受新闻综合频道等电视栏目采访,为大家简要分析了室内外通用型无人叉车及其应用场景、客户需求以及无人叉车能为客户带来的实际价值,吴文龙提到,木蚁仍然坚持在低速无人驾驶技术上实现突破,并下沉到客户场景中,运用无人叉车高柔性化的特点赋能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此次参会进一步认证了木蚁机器人的机器人产品研发实力和场景应用能力。在前进的道路上,木蚁机器人将持续加强新产品、新终端研发创新,拓展应用场景的广度和深度,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铠大师虚拟机:让用户畅享多元应用 助力鸿蒙生态发展

    华为在成都发布搭载鸿蒙系统的MateBook Pro和MateBook Fold笔记本,标志着国产操作系统生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文章指出,面对Windows和MacOS长期垄断的市场格局,华为通过"兼容并蓄"策略,以虚拟化技术实现存量生态兼容,同时构建自主创新的鸿蒙生态。目前鸿蒙电脑已适配超过150个专属应用,预计年底支持2000多个融合生态应用。其中,搭载HarmonyOS 5的鸿蒙电脑从内核重构操作系统,实现AI能力与底层硬件的深度整合,并首次将移动端与桌面端深度融合。文章强调,这种"自主可控"与"开放包容"统一的创新模式,为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 机器人产业“敏捷制造”样本:拟IPO的嘉立创助力外骨骼研发

    首届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plus2025)在深圳举行,汇聚200余家顶尖机器人企业及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名专业观众。嘉立创携一站式电子机械产业解决方案亮相,展示PCB、FPC、SMT、3D打印及CNC加工等全链条服务能力。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吴新宇团队研发的第三代自平衡外骨骼机器人性能显著提升,关节扭矩增加4.08倍,可承载110kg穿戴者自由活动。该产品采用嘉立创制造的高密度PCB,两三天即可完成打样并批量生产。另一款柔性外骨骼可为偏瘫患者提供髋关节辅助,内含4块嘉立创制造的PCBA。会议凸显嘉立创通过"硬件创新+快速响应"模式,有效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向可量产产品转化。

  • 点猫科技:携手地瓜机器人,共筑具身智能教育新生态

    点猫科技与地瓜机器人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覆盖K12的具身智能教育体系。通过编程控制机器人完成垃圾分类等实践任务,让学生获得沉浸式AI学习体验。双方整合资源开发了贯穿小学到高中的项目式课程体系,并开展教师AI教学能力专项培训。同时构建多层级科创赛事网络,设立具身智能专项赛道,打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培养通道。这次合作既是技术革新,也是对AI教育本质的探索,将共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AI人才,绘制具身智能教育新蓝图。

  • 机器人出招就是“佛山无影脚” 机器人格斗花式动作接连使出

    比赛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4台G1机器人分别佩戴红、粉、绿、黑四种颜色的护具,在真人选手的遥控下,施展直拳、勾拳、组合拳、侧踢、膝踢等多种格斗动作,并且灵活运用闪避和反击策略。机器人之间的对抗精彩纷呈,每一次出拳、踢腿都牵动着现场观众的心。 经过激烈的角逐,名为“AI策算师”的机器人凭借更强的稳定性和出色的战术表现脱颖而出,最终夺得冠军。在�

  • 第10万台机器人下线,普渡机器人领航全球服务机器人规模化量产

    普渡科技在江苏盐城建湖超级工厂迎来第10万台机器人下线,标志着其产品累计出货量达重要里程碑。该工厂占地4万平方米,年产能10万台,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公司业务覆盖60多个国家地区,海外营收占比超80%,其中商用服务机器人"贝拉"成为出海代表产品。普渡已构建配送、清洁、工业配送三大产品线,并率先完成专用、类人形、人形机器人全形态布局。2023年公司以23%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一,预计203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950亿美元。

  • 强强联手!华沿机器人与基恩士共同赋能工业检测升级

    6月5日,基恩士(KEYENCE)精密测量部门负责人到访华沿机器人,双方就全新"飞扫激光"测量技术展开深度交流。该技术采用电机扫描光切断方式,无需照明和编码器,0.2秒内即可完成尺寸、外观等检测,重复精度达0.3μm。双方在华南国际工业博览会上联合展示了该智能检测方案,吸引众多电子制造行业客户关注。华沿机器人表示,其协作机器人可达到±0.02mm重复定位精度,与基恩士技术完美匹配,能实现1+1>2的效果。未来双方将深化合作,拓展更多行业应用场景。

  •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启幕:九四智能等共筑全球产业创新引擎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于6月6日在广州成立,旨在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整合产业链资源,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联盟将聚焦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培养、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生态完善,推动AI与机器人技术在制造、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政策咨询、标准制定和国际合作,助力广东建设科技强省、数字经济强省和制造强省。首批成员单位包括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领军企业,将共同破解产业"卡脖子"难题,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集群。

  • UFCS产业发展大会深圳落幕:跨品牌联手破壁垒,快充生态迈入标准化新纪元

    2025年5月22日,UFCS产业发展大会在深圳闭幕。华为、OPPO、vivo等头部企业签署技术互授权协议,推动快充行业从竞争转向生态协同。大会发布UFCS2.0标准及40W高功率互通方案,展示240W预研产品,并探讨技术全球化、智能化发展。UFCS技术正拓展至车载、公共出行等领域,京东开设产品专区,福州推出车载快充方案。目前已有180余款产品通过认证,覆盖手机、充电器等品类。随着应用领域扩展,更多中小企业有望加入生态链,激活行业创新活力。

  • 人形机器人潜力凸显催生新需求,微美全息(WIMI.US)逐鹿前沿赛道或重构产业版图

    2025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将在上海举办,设置五大竞赛赛道,旨在推动上海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人形机器人作为AI与机器人技术融合产物,正加速商业化落地,预计2040-204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将实现工业和服务场景规模化应用,市场规模达5000亿至1万亿元。微美全息等企业正加速布局该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教育、医疗、家庭服务等场景的应用。专家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潜力巨大,未来有望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能伙伴。

  • 第二十七届高交会三大专业展11月深圳举行 半导体、消费电子、机器人产业盛宴来袭

    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将于2025年11月14-1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本届高交会聚焦半导体、消费电子、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三大核心赛道,设置三大专业子展:亚洲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展览会、3E亚洲消费电子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展。展会汇聚全球顶尖企业,展示全产业链创新成果,同期举办20余场行业论坛及新技术首发活动。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