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之家(ChinaZ.com)5月7日 消息:抖音不拼直播带货了?近日,抖音开始内测“商城”新入口,部分用户的主页底部导航栏第二个菜单,从原来的“朋友”变成了“商城”。

从功能体验来看,抖音“商城”从选货到下单已经打通了操作流程。值得注意的是,抖音的“商城”看起来更像一个传统电商页面,商品页的数量要远超直播带货,而且在提交订单时,会明显跳转出“抖音支付”选项。
业内人士分析称,从目前灰度测试的情况来看,抖音这次似乎选择了传统电商的打法——即以“货”为核心,主播只是附属品。
(举报)
随着抖音电商快速发展,抖音电商ERP系统应运而生,成为商家高效运营的关键工具。该系统专为抖音平台定制,集成订单管理、库存管理、物流跟踪和数据分析等功能,帮助优化业务流程、提升运营效率。快麦ERP作为优质选择,深耕电商领域多年,具备稳定性和数据安全性,支持与抖音平台无缝对接,自动获取订单、一键发货,大幅提高订单处理效率。其智能库存监控和数据分析功能助力商家科学决策,适用于各类规模商家,是实现业务持续增长的可靠伙伴。
字节跳动旗下免费短剧App红果短剧开始带货变现。Tech星球独家获悉,红果短剧近日已开启小范围内测短剧带货,用户在红果App观看短剧时,会自动弹出“搜同款”提示,或用户暂停观看时,页面显示搜同款商品提示。 目前,“搜同款”带货方式几乎覆盖了红果平台上所有短剧。 红果与抖音生态协同效应显现。一位接近字节的知情人士透露,红果搜同款带货功能是抖音的基础
联想官方今天宣布,moto g100s正式开售,定价是999元起。 这是近期少有的LCD手机,搭载6.72英寸LCD防蓝光无频闪护眼屏,支持120Hz高刷新率与全局DC调光,硬件级过滤蓝光、消除频闪,局部峰值亮度1050nits。 内置7000mAh超大容量电池,采用10%硅负极技术提升能量密度,电池循环寿命超1000次,6年使用后容量仍80%,支持30W有线快充 搭载第四代骁龙6s处理器,性能满足日常社交、短视�
双11节奏连年进化,参与渠道越来越多,商家和消费者的选择逻辑也在适时变化。今年,越来越多商家把大促生意爆发的第一站放在了抖音电商。 根据抖音电商双11第一阶段数据,超过4.1万商家直播销售额同比增长500%,超10万个商品直播销售额同比增长300%。 这一成绩依托于抖音作为生态上游的内容优势和流量优势。抖音电商内容场和货架场联动,能率先把大促氛围拉起来,�
头部达人做品牌,能成功吗? 双十一大战正酣,一个咖啡品牌的增长势头尤为迅猛——一周销售额超过千万、位居抖音咖啡赛道第一,甚至超过瑞幸、星巴克等一众知名品牌。 这个咖啡品牌就是“FITO咖啡”,其创始人是抖音拥有百万粉丝的头部达人“张自豪”。 那么,该品牌究竟是如何快速突围的?是得益于创始人自带的流量,还是得当的品牌策略?
传统企业福利管理面临流程繁琐、成本高昂、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等痛点。千匠福利商城通过构建开放共享的数字化平台,实现企业、员工与供应商三方共赢: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并优化税务结构,员工获得多样化福利选择提升满意度,供应商扩大市场覆盖。该方案以轻资产运营模式,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和个性化福利配置,有效提升管理效能与人才吸引力。
2025年11月3日,汽车之家商城在北京正式上线,推出全新一站式电商平台。首批15家主流汽车品牌入驻,通过创新O2O模式打通"看、选、买、用、换"全链路服务。平台以内容驱动消费,提供官方车源保障,解决传统购车信息不透明、价格不明确等痛点。作为集团"新零售"战略核心项目,汽车之家商城致力于树立新一代汽车电商服务标杆,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透明、高效的购车新体验。
微信支付11月4日推出三项AI新能力:自动收款功能通过元宝AI智能识别菜单照片并自动生成收款项,提升效率与准确性;宣传文案润色功能可根据商户需求自动优化文案风格,支持学生、上班族等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选择;AI开发助手能解答技术难题、提供示例代码,帮助商户顺畅接入支付接口。这些功能旨在为商户和用户提供更智能便捷的支付体验。
小米双11战报显示,截至2025年10月31日,全渠道累计支付额突破18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80亿元有所增长。今年活动启动更早,优惠力度加大,号称让利20亿元,单品最高立减4000元。活动覆盖手机、数码、家电等多品类,产品线丰富。例如Redmi K80至尊版降至2399元起,小米平板7 Ultra直降500元,到手价5199元起,还可叠加补贴。家电方面,米家冰箱Pro微冰鲜双系统法式平嵌560L补贴1600元,到手6399元;米家扫地机器人5 Pro薄嵌上线水版优惠达2514.85元,到手价3484.15元。
抖音和快手又一次向社交领域发起进攻。 近日,抖音、快手在站内密集更新了“日常”“说说”等一系列社交新功能;此外,抖音还被曝正在内测全新的社交App。 当流量增长触及天花板,内容的稀缺性逐渐变弱,社交似乎成为了短视频巨头的“新叙事”。 它们为何始终对“社交”念念不忘?这究竟是构筑护城河的必然选择,还是一场注定艰难的豪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