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银保监会最新资讯  > 正文

银保监会提醒消费者远离过度借贷营销陷阱

2022-03-14 13:52 · 稿源:站长之家

站长之家(ChinaZ.com) 3月14日 消息:今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诱导的风险提示》称,近年来,时有消费者投诉反映过度授信、信用卡分期手续费或违约金高、暴力催收等。此外,一些商家诱导消费者以贷款或透支方式预付费用,后因各种原因不能持续经营,导致消费者不仅无法享受本已购买的服务,还要面临还款压力和维权困难。对此,中国银保监会提醒消费者远离过度借贷营销陷阱,防范过度信贷风险。

一是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信用卡分期等业务,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警惕营销过程中混淆概念,诱导消费者使用信用贷款等行为,比如,以“优惠”等说辞包装小额信贷、信用卡分期服务;或是价格公示不透明,不明示贷款或分期服务年化利率等;还有的在支付过程中故意诱导消费者选择信贷支付方式。若消费者自我保护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不注意阅读合同条款、授权内容等,签约授权过程比较随意,容易被诱导办理贷款、信用卡分期等业务。

二是诱导消费者超前消费。利用大数据信息和精准跟踪,一些机构挖掘用户的“消费需求”后,不顾消费者综合授信额度、还款能力、还款来源等实际情况,过度营销、诱导消费者超前消费,致使消费者出现过度信贷、负债超出个人负担能力等风险。消费者应该知道,使用消费信贷服务后,需要依照合同约定按期偿还本金和息费,信用卡分期、信用贷款等息费未必优惠,折合年化费率计算后的综合贷款成本可能很高,过度信贷易造成过度负债。

三是诱导消费者把消费贷款用于非消费领域。诱导或默许一些消费者将信用卡、小额信贷等消费信贷资金用于非消费领域,比如买房、炒股、理财、偿还其他贷款等,扰乱了金融市场正常秩序。消费者违规将消费信贷获取的资金流向非消费领域终需承担相应后果,“以贷养贷”“以卡养卡”不可取。

四是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一些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在开展相关业务或合作业务时,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不到位,比如以默认同意、概括授权等方式获取授权;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违背消费者意愿将个人信息用于信用卡业务、消费信贷业务以外的用途;不当获取消费者外部信息等。以上过度收集或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

QQ截图20220314135239.jpg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消费者要了解消费信贷的有关政策和风险,防范过度信贷透支消费风险,提高法律意识,保护合法权益。

一、坚持量入为出消费观,合理使用信用卡、小额信贷等服务

根据自身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做好收支筹划。合理合规使用信用卡、小额贷款等消费信贷服务,了解分期业务、贷款产品年化利率、实际费用等综合借贷成本,在不超出个人和家庭负担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发挥消费信贷产品的消费支持作用,养成良好的消费还款习惯,树立科学理性的负债观、消费观和理财观。

二、从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获取信贷服务,不把消费信贷用于非消费领域

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不要无节制地超前消费和过度负债,选择正规机构办理贷款等金融服务。警惕贷款营销宣传中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息费标准等手段。尤其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轻信非法网络借贷虚假宣传,远离不良校园贷、套路贷等掠夺性贷款侵害。不把信用卡、小额信贷等消费信贷资金用于购买房产、炒股、理财、偿还其他贷款等非消费领域。

三、提高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在消费过程中提高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不随意签字授权,注意保管好个人重要证件、账号密码、验证码、人脸识别等信息。不随意委托他人签订协议、授权他人办理金融业务,避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一旦发现侵害自身合法权益行为,要及时选择合法途径维权。

举报

  • 相关推荐
  • 甘肃高院判定出借人与玖富非民间借贷关系 出借人系信息中介平台

    甘肃高院审理一起网贷纠纷再审案,出借人周某因不服一审判决,委托其子申请再审。法院认定出借人与平台之间不存在民间借贷关系,仅为中介服务关系,平台不承担还款责任。最终驳回再审申请,强调实际借款人才是还款义务方,建议出借人向实际借款人追讨欠款。

  • 银保监会: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背后隐藏的风险或陷阱

    今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的风险提示》称,一些网络平台为获取海量客户,通过各类网络消费场景,过度营销贷款或类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诱导过度消费。

  • 即科集团提醒:坚持量入为出消费观,远离过度借贷营销陷阱

    为了鼓励理性消费,即科集团为消费者提供“ 7 天免费退贷”服务,让消费者有权说后悔,且不必承担由此产生的包括利息等在内的退贷费用,大限度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从源头上杜绝了冲动消费和过度营销引发的消费者权益损害...针对部分切实权益受损的用户,即科集团通过“消费者保护平台”提供全面的免费维权服务,包括协助消费者免费和商户协商争取调解、免费提供诉讼协助、免费协助刑事报案,截止累计处理维权申请 4600 多条...此次,即科集团特别提醒消费者树立量入为出消费观,远离过度借贷营销陷阱,强化宣传力度......

  • 字节跳动、蚂蚁消金等:将引导理性消费 防范过度借贷

    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消费金融与网络借贷专业委员会在京组织召开“引导理性消费,防范过度借贷,促进消费金融健康”专题座谈会。会议指出,过度借贷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将积聚金融风险,影响社会经济秩序。

  • 别被“睡够8小时”绑架了 专家:过度追求八小时反增风险

    ​近日,关于睡眠时长的讨论引发社会关注。传统观念中"每日需睡满八小时"的说法,正被最新科学研究重新审视。据权威医学期刊披露,亚洲人群每晚七小时睡眠与全因死亡率最低相关联,这一发现颠覆了公众对"八小时黄金睡眠"的固有认知。 研究数据显示,在亚洲群体中,相较于每晚保持七小时睡眠的参照组,睡眠时长每增加或减少一小时,全因死亡率均呈

  • 谨防过度借贷营销骗局 北银消费金融用心守护你的合法权益

    为推进金融知识集中教育宣传普及活动开展,北银消费金融一直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向社会民众普及金融知识、宣传理性金融消费理念,营造良好金融市场环境。本次,北银消费金融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使用借贷产品,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警惕过度借贷及营销背后隐藏的风险或陷阱。一是信息披露不当,存在销售误导风险。个别非法或不良机构平台在宣传时,片面强调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

  • 马上消费智能风控:安逸花帮助用户合理借贷,防止过度负债

    “疫情那几年,工资到账不是很准时,有时候急需用钱,安逸花很快就能到账,还款也很方便,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五年前开始使用安逸花的老用户曾健在安逸花首 次举办的用户开放日上说道。 另一位用户王海表示:“用安逸花,不像在购物平台上那种借贷,很容易让人不知不觉地冲动性消费,而安逸花我只会在必须花钱时才用它,也能帮我控制花钱的欲望。” 日前,马�

  • 借贷宝,跑偏了的熟人借贷

    显然,把控风险才是当下P2P网贷的当务之急。跑路潮的根源,也恰恰就在于盲目的扩大了粉丝,却忽略了风险。

  • 借贷宝

    “借贷宝”App是朋友间打借条的工具,由人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   为小额借贷提供撮合、登记、催收等服务。用户自主交易,自担风险,平台及相关方帮助催收,但不对债权人的本息收回提供承诺与保证。

  • 有融网:青春无价 理性借贷

    11 月 21 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决定,即日起,各级小额贷款公司部门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禁止新增批小额贷款公司跨省(区、市)开展小额贷款业务。 监管这一步举措彻底阻止了新的现金贷平台入局,为行业乱象定了个边界,也给现金贷平台敲响警钟。但是现金贷监管还没有完全到位,市场上却出现了一个?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