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macbook最新资讯  > 正文

AnandTech剖析M1 Pro/M1 Max:它们为何快得如此吓人?

2021-10-26 14:52 · 稿源: cnbeta

2021 年新款 MacBook Pro 已经陆续发货,从媒体和消费者的初期反馈来看都是积极的。苹果的 M1 Pro 和 M1 Max 在性能上已经超出大部分采用 Intel 和 AMD 的笔记本,也超越了某些桌面级 CPU,在部分测试中甚至接近服务器级配置。那么 M1 Pro/M1 Max 为何会这么强?

性能核心

AnandTech 在其评论中解释说,苹果在 M1 Max 和 M1 Pro 上都保持了与 M1 类似的 CPU 设计。但是,虽然 CPU 可能是相同的,但它具有八个 Firestorm 性能核心和两个 Icestorm 效率核心。CPU 核心的峰值为 3228 MHz,但频率根据参与的核心数量而变化。

内存带宽和接口

MacBook Pro 性能提升的另一个突破口是内存带宽和接口。这两款芯片的一个大特点是内存带宽和接口大大增加--M1 Pro 采用 256 位 LPDDR5 内存,速度为 6400MT/s,对应 204GB/s 带宽。这明显高于 M1 的 68 GB/s,也普遍高于仍然依赖 128 位接口的竞争者笔记本平台。

M1 Max 的表现更加优秀。苹果还在内存接口上增加了一倍[不仅仅是 GPU 核心的数量],使用了高达 512 位宽的 LPDDR5 内存子系统--在SoC中闻所未闻,在历史上的独立 GPU 设计中也是罕见的。这给芯片带来了 408GB/s 的巨大带宽--这一带宽如何被芯片上的各种 IP 块所使用,是我们今天要调查的事情之一。

GPU 升级

AnandTech 评论到,M1 Max 和 M1 Pro MacBook Pro 笔记本电脑的另一个明显升级体现在 GPU 方面。该媒体评论道:“从来没有任何 PC 处理器在出厂时将如此强大的 GPU 集成到主 SoC 中”。

显存升级对 GPU 性能有重要作用:

M1 Max 有一个 512 位的接口,是原来 M1 的 128 位接口的 4 倍。可以肯定的是,以这种方式扩大 LPDDR 的规模一直是可能的,但至少在消费类 SoC 领域,这是以前从未做过的。有了这么宽的接口,苹果能够给 M1 Max 提供 400GB/s(技术上是 409.6GB/s)的内存带宽,这与英伟达最快的笔记本 SKU 上的带宽量相当。

评论中提到,游戏仍然是 MacBook Pro 的一个薄弱点。但不是因为 GPU 不能处理它。更多的是 macOS 上的可用性问题,这使 MacBook Pro 的游戏玩家处于不利地位。

小结

AnandTech 的观点是非常明确的。M1 Pro 和 M1 Max 不同于目前业界的任何产品。

M1 Pro 和 M1 Max 完全改变了叙述方式--这些设计感觉是真正的 SoC,在制作时考虑到了资深用户,苹果在所有矢量上都提高了性能指标。我们预计会有很大的性能跃升,但我们没有想到新芯片能够实现的一些巨大的增长。

在内存方面,苹果已经将其内存子系统扩展到前所未有的尺寸,这使得 M1 Pro 和 Max 能够实现在笔记本电脑芯片中根本没有出现过的性能数字。这里的芯片不仅能够超越任何竞争对手的笔记本电脑设计,而且还能与最好的台式机系统竞争,你必须拿出服务器级别的硬件来超越 M1 Max--这一般来说是很荒谬的。

2021 年的 MacBook Pro 型号实现了“依赖 GPU 加速的内容创作和生产力工作负载的巨大性能飞跃”。这将吸引那些需要新芯片所能提供的那种先进性的专业人士。

看来苹果公司了解典型的 MacBook Pro 强大的用户,并围绕 Mac 的使用情况设计了芯片,使其大放异彩。原始性能、独特的加速以及纯粹的功率效率的结合,是你现在在任何其他平台上都找不到的,可能使新的 MacBook Pro 不仅是最好的笔记本电脑,而且是最适合这项任务的设备

举报

  • 相关推荐
  • 曝MacBook塞进iPhone处理器:售价亲民

    分析师郭明錤透露,苹果MacBook系列新品规划:2026年底量产OLED版MacBook Pro,配备触控面板;2025年Q4推低价版MacBook,搭载iPhone同款A18 Pro处理器,目标年轻用户,配13英寸屏和多彩外壳,支持AI任务。苹果希望通过低价产品扩大市场份额。

  • 无视乔布斯意愿!曝苹果触摸屏MacBook Pro明年量产:19年来首次

    苹果首款支持触控屏的MacBook Pro预计2026年底量产,采用OLED屏幕和on-cell触控技术。这与乔布斯2010年反对触控屏Mac的立场形成对比,当时他认为垂直触控表面"从人体工程学角度非常糟糕"。2025年底将推搭载iPhone处理器的廉价版MacBook,但不支持触控;第二代或于2027年加入触控功能。这一转变基于对iPad用户习惯的观察,认为触控输入能提高生产力。此前2023年已有类似消息透露苹果工程师正积极研发触控Mac。

  • 苹果官网更新:三款MacBook被列为过时产品

    今天苹果官网过时产品名单中新增了三款Mac电脑,具体如下。 MacBook Air(11英寸,2015款) MacBook Pro(13英寸,2017款,配备4个雷雳3端口) MacBook Pro(15英寸,2017款) 据悉,某款设备自苹果停止分销之日起超过7年,便会被归为过时产品”,苹果零售店及苹果授权服务提供商通常不维修过时产品,但苹果表示,MacBook在停止分销后长达10年内仍可能符合电池更换条件,具体取决于

  • 购机选Intel还是AMD?终结选择困难!不同场景对比避坑攻略

    文章对比了英特尔酷睿Ultra 5 225H与AMD锐龙AI 9 H365处理器在大学生学习场景中的表现。测试显示,英特尔在续航和AI创作效率方面优势明显:图书馆场景下续航多50%,视频剪辑等AI任务处理速度快40%,且价格更低。结论指出,酷睿Ultra平台更适合需要长续航、高效AI应用且注重性价比的学生群体,是大学四年的明智选择。

  • 联发科辟谣被英伟达收购:不实消息 不是真的

    此前,NVIDIA官方公开了与联发科共同开发的GB10超级芯片的详细信息,这一合作成果随即引发了市场的广泛猜测。有观点认为,鉴于双方在芯片技术上的深度整合,NVIDIA可能会进一步采取行动,通过收购联发科来强化自身在芯片领域的地位。 据了解,GB10芯片是联发科与NVIDIA技术合作的结晶。其中,联发科负责CPU与内存的设计工作,而NVIDIA则贡献了其GPU技术的最新成果。通过这�

  • 霸榜双雄齐步走!Century Games专列直达东京电玩展

    世纪华通旗下Century Games为参加2025东京电玩展(TGS2025)量身定制了游戏主题“专列”,覆盖地铁广告、户外展示、裸眼3D大屏等多元传播渠道。9月25日至28日展会期间,公司包下途经展馆的列车广告位,车厢内贴满《Whiteout Survival》与《Kingshot》海报,串联涩谷、浅草寺等人流密集站点。展馆外设置巨型玻璃钢装置,以两款游戏标志性场景为背景,结合本地化舞台节目与互动体验,强化品牌影响力。此次营销不仅为展会预热,更彰显公司深耕日本市场、以“场景化+本地化”策略提升用户粘性的决心。

  • 新品|灵动式三维扫描系统NimbleTrack Gen2震撼来袭!

    思看科技9月17日发布新一代NimbleTrack+Gen2智能无线三维扫描系统。该系统采用全无线设计,无需贴点,最高精度达0.025mm,支持120FPS高速扫描,单站最远跟踪距离4.2米。创新融合跟踪式与手持式双模式,可覆盖中小型精密件到大型工业件的全场景测量,助力工业检测向高效化、智能化升级。

  • 浪漫自在,悦己之声 森海塞尔ACCENTUM Open 真无线耳机 樱花粉上市

    森海塞尔于2025年9月22日在北京发布ACCENTUM Open真无线耳机樱花粉配色。新品在保持卓越音质的同时,以柔和樱花粉点缀耳畔,融合半开放式声学结构与舒适贴耳设计,支持蓝牙5.3多设备连接、双麦克风降噪及28小时续航。耳机单只仅重4.35克,配备IPX4防水,兼顾轻盈佩戴与全天候使用。樱花粉作为继经典黑白后的新配色,将于9月28日正式发售。森海塞尔强调其致力于创新音频解决方案,2025年正值品牌创立80周年,持续为客户打造独特声音体验。

  • SOCAMM2,江波龙正式发布!

    2025年开放数据中心大会(ODCC)于9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拥抱AI变革,点燃算网引擎”。大会聚焦数据中心、算力、存储等领域,汇聚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江波龙在会上发布基于LPDDR5/5x的创新企业级内存产品SOCAMM2,应对AI工作负载挑战;同时介绍AI存储技术如何优化系统性能,提升效率。SOCAMM2具有高带宽、低功耗特点,适用于HPC、AI集群等场景,与HBM互补提升整体算力。此外,江波龙推出智能存储解决方案,通过机器学习优化数据管理,增强可靠性和寿命预测,全面支持AI应用发展。

  • 性能超越GPT-4o及Qwen2.5-VL,百度超轻量小模型PP-OCRv5 Blog持续登顶Hugging Face热度第一

    百度发布超轻量级文字识别模型PP-OCRv5,仅0.07B参数却实现媲美700亿参数大模型的OCR精度。在多项测试中超越GPT-4o等通用视觉大模型,尤其在文本定位和边界框精度上表现优异。该模型支持5种文字类型识别,适用于教育、医疗、法律等多行业数字化需求,累计下载量超900万,是GitHub上唯一Star数超5万的中国OCR项目。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