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人工智能最新资讯  > 正文

梅卡曼德:赋能新型工业化,为全球工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5-08-04 15:02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人工智能(AI)已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正在重新定义工业生产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并激发出前所未有的高质高效生产力。

“在这一背景下,新型工业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制造模式,而是向着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的方向迅速演进。”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2025)上,记者从全球最大的AI+机器人独角兽企业梅卡曼德获悉,聚焦AI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重点,探讨如何利用AI技术推动工业领域的创新突破和转型升级,为全球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直是梅卡曼德的重点发力方向。

以增量形式融入传统行业和产业链

在WAIC2025主论坛上,梅卡曼德机器人创始人兼CEO 邵天兰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联通等产学研不同领域的嘉宾,共话智造新范式,从技术变革、生态构建、实践落地等方面为“AI+制造”勾勒出清晰路径与未来愿景。

针对主持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所长巫彤宁提出的3个问题:“怎么样面对多品种小批量与个性化生产场景,智能化机器人在感知规划执行中最核心的一个技术挑战是什么?”“如何构建机器人与数据中台闭环控制以实现更高端的制造要求?”“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生态发展方面有什么建议?”时,邵天兰从应用角度解题,给出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可供行业参考的标准答案。

“当前,工业化生产模式已从大规模生产逐步迈向高度定制化、柔性化。智能机器人作为这一转型的基础载体,其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它不再仅仅是自动执行任务的工具,而是需要理解生产策略,并在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中实现精准控制。”邵天兰指出,在面对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生产场景时,机器人须具备强大的基础能力,像常见的物品识别、分析、操作能力,以及对物理世界的理解和常识推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同的生产现场快速部署并高效工作。

他举例说,梅卡曼德机器人是全球第一个实现智能机器人在工业领域大规模应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应用量从3位数跃升至5位数,“从几十台到上万台,这个过程走了好几年。但是我们看到从上万台到几十万台的前方,这预示着行业即将迎来更大的爆发。”

“人工智能新技术应该以增量的形式融合进传统行业和产业链之中,与行业标准与习惯相向而行。”邵天兰强调。

具身智能推动工业系统革命

当前,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热点,具身智能正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实验室走向现实。

在WAIC2025“智慧中信,共创新可能”2025科学产融创新发展论坛上,梅卡曼德机器人创始人兼CEO邵天兰、开普勒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EO胡德波、中信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助理单振雷、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总经理助理孙宁、中信建投证券机械首席分析师许光坦等,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科产融创新发展”展开了深入讨论。

从实验场到应用场,由“舞台秀”转战“365行”,智能机器人真正实现具身智能,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邵天兰高屋建瓴地提出,具身智能的广泛渗透必将塑造新型生产关系,推动人机协作走向人机共生的新秩序。当前,智能机器人正深入生产一线和社会服务领域,成为生产过程中人类劳动者的“智能合作者”,实现从传统的“人主机辅”向“人机共创”分工转变。

“我们已经站上了具身智能爆发的临界点。”邵天兰在下判断的同时也抛出问题:面对技术难题的层层包裹,具身智能如何进入应用场?

“客户最终在意的并非技术路线,而是自身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以及是否具备足够的效率。”他在举例时说,梅卡曼德经过多年发展,现已能做到销售一代、改进一代、预演一代。其技术路线既能实现短期落地,又能保障长期发展,且该商业模式在过去几年已得到验证。

“技术发展到后期,不只是单纯的技术进步,产品形态、商业模式以及公司整体架构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我们这些年亲身经历所感悟到的,很多时候这种产品形态、节奏、发展,还需要企业与资本协同一致。”邵天兰说。

“从一个技术的原理到产品到大规模应用,最终形成一个成功的商业体系,一定是以年为单位的长周期过程。”邵天兰强调,机器人能走、跑、跳,并不是炫技,是对智能机器人控制水平硬件平台的一个综合考验。

“下一个风口是从走跑跳到能干活,竞争的关键在于‘小脑’。”邵天兰指出,要让机器人能干活,要解决它的感知局限、决策断层、泛化瓶颈。具身智能不光是加在大脑,不光加在小脑,还要加在肢体上,需要打通大脑、小脑、肢体的具身智能技术路径。

据悉,梅卡曼德自创立之初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专注机器人眼、脑、手技术自主研发,凭借通用机器人“眼脑手”全栈AI能力以及产品、服务、生态等全方位优势,梅卡曼德已率先实现具身智能机器人跨行业、大规模、全球化应用,践行“让技术真正被需要,让AI真正走入真实世界”的使命。当前,梅卡曼德产品已进入中德日美韩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众多“灯塔工厂”,服务100+《财富》500强客户,在机器人3D感知、视觉和机器人算法、机器人软件等领域形成了深厚积累。

2025年3月,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梅卡曼德作为牵头单位及第一起草单位主持编制的《工业机器人 三维视觉引导系统 通用技术要求》(GB/T45501-2025)正式发布,并将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一标准的发布,不仅填补了国内工业机器人三维视觉引导技术标准的空白,也为我国在三维视觉引导领域技术标准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推动AI与工业深度融合,重视本土化,占领全球竞争先机

在WAIC2025展会上,15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展示了从工业分拣到情感交互的突破性能力,标志着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中国正引领这场以“感知-决策-行动”闭环为核心的产业革命,2026年或成行业应用元年。

在WAIC2025“数据要素×人工智能+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梅卡曼德机器人首席发展官韩卓,全球人工智能包容性网络主席王晓梅,拓尔思首席数据官、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文雅等,围绕“数据×人工智能体”的实践经验、挑战、发展趋势的看法及建议展开了深入讨论。

“构建智能机器人与生产中台的数据与控制闭环,是实现高端制造的前提。”聚焦数据与AI融合趋势及落地实践问题,韩卓指出,智能机器人“眼脑手”作为工业智能体最重要的部分,需要从“自动执行”升级为“协同决策”角色。既要理解工业大脑下达的生产策略,又要在复杂多变的现场环境中完成精准动作。

“每个单点技术都要一流,作为产品和业务才是一流的。”她分析指出,在场景落地过程中,最核心的技术挑战,其实不是AI的单点技术,而是长链条技术的工程化、产品化。工业制造远看是万亿市场,近看是一万个亿级市场。但要真正渗透市场,需要智能机器人高度“产品化”,在不同行业、场景、工艺能规模化复用。

在谈到国际化和“出海”话题时,韩卓指出,当前,全球贸易格局深刻调整,不论是大型跨国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数智化都已成为重要课题和核心竞争力之一。

“众多科技企业正在全力构建全球化生态圈,以本土化深耕、多元生态合作、产品国际化升级、新兴市场战略布局及卓越海外客户服务为关键驱动力,驱动海外业务持续拓展。”她举例说,新兴市场如东南亚、中东及非洲地区,对数智化解决方案需求旺盛,是中国科技企业的重要发力点和业务增长点。她说,“这些地区制造业升级需求与中国技术供给形成互补,为‘中国方案’输出提供了广阔空间。”

“相信AI会成为决定智能时代主导权的关键变量。”在韩卓看来,工业AI落地,除了算力和参数,在更高维度上PK的,是AI企业“懂工业”以及关于工艺知识的深厚积累。

“做工业AI的企业有很多,但少数真正走得远的玩家,都有一个共同点:既有技术,又懂得敬畏工业制造,还懂得敬畏现场。”韩卓总结道,“本土化也非常重要,要学好外语,理解文化,严格遵守当地法规。”

据悉,梅卡曼德作为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独角兽企业,此次重磅亮相WAIC2025前沿科技展区,现场展出了自研Mech-Eye高精度3D相机、Mech-GPT多模态大模型以及Mech-Hand五指灵巧手等通用机器人“眼脑手”全栈技术产品,以及双臂机器人叠衣、人形机器人取货、海量物体分拣等近10个前沿具身智能应用单元。

值得一提的是,梅卡曼德生动展示了其自研的通用机器人“眼脑手”如何融合多模态感知、自主认知与规划、智能运动控制与执行等全链条具身智能前沿技术。该技术体系具备强大的识别、理解及操作能力,通用性及泛化性能强,能够适配各类机器人形态、物体、任务及环境。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英特尔举办工业AI与具身智能生态大会,加速智造升级

    在2025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英特尔携手生态伙伴以“工业+AI”为核心,展示了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工业AI与大模型等前沿解决方案。发布了基于酷睿Ultra平台的工厂落地案例,实现“大小脑融合”从概念到真实工业场景的跨越。通过全栈式边缘AI技术体系,为智慧工厂等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支撑。英特尔将持续推动开放平台与工业场景结合,加速智能制造发展。

  • 每日互动参与发起《人工智能安全行业自律倡议》 守护人工智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9月17日,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在昆明召开,会上正式发布《人工智能安全行业自律倡议》。该倡议由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联合多家科研院所、互联网头部企业、网络安全厂商及人工智能企业共同发起,提出筑牢安全根基、强化技管结合、深化协同共治等七方面共识,旨在推动构建可控、可信、可靠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 十方融海:以开源生态为基,绘就“人工智能 +”产业融合新蓝图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AI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深圳企业十方融海凭借AI大模型研发、产品创新及开源生态构建等领域的卓越实践,成为行业先锋。其开源模型如OpenBuddy、小智AI等突破传统技术局限,实现多模态交互与跨领域知识融合,覆盖教育、办公、养老、文体等多元场景。通过开放共享模式,十方融海有效降低AI应用门槛,激发行业创新活力,助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新征程。

  • 2025工博会:研祥“AI+工业”已就位!

    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即将开幕,研祥集团携旗下研祥智能、研祥金码、亿万科三大品牌亮相。9月23-27日,6.1馆D005展位将展出50余款AI+工业产品,展示未来工业生态。2025工博会,研祥即将抵达现场,与您不见不散!

  • 行业最多!海尔3项案例入选2025年度中国轻工业数字化转型“领航者”

    第十五届中国轻工业信息化大会在北京召开,聚焦“AI赋能+消费焕新”,发布《2025年轻工业数字化转型“领航者”案例名单》。海尔3项数字化实践入选,数量居行业首位,覆盖智慧家庭、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其中,海尔智家“智能履约”案例通过AI全栈技术优化供应链全流程,卡奥斯“天智工业大模型”解决工业应用中的数据与成本挑战,Uhome大模型实现智慧家庭主动服务。海尔提出未来50年是AI重塑产业格局的关键期,将构建“模型+智能体+终端”立体架构,推动轻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 2025第八届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即将启幕

    2025年10月24日,湖北黄石将举办第八届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作为老工业基地转型代表,黄石近年以工业互联网为主线,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已培育36个国家级试点示范和200余项省级荣誉。本届大会以“AI融合+数智新生”为主题,设置“1+3+3”活动矩阵,涵盖开幕式、专题论坛及三大展区,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助力制造业升级和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大会旨在打造全国工业数智转型交流高地,并首次联动启动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试点,标志着黄石产业数字化进入新阶段。

  • 以新质服务为翼,光子精密战略升级铸就工业传感器标杆

    精密制造领域近期出现负面案例:某机器人公司产品故障率高达90%,售后缺失,引发行业反思。工业4.0背景下,客户需求已升级为全周期价值诉求,但部分企业仍陷传统模式。光子精密提出“可控、可靠、可信赖”三可服务体系,通过技术自主、品质验证与深度服务,实现48小时常规订单交付,定制需求周期缩短50%,以“产品+服务”双轮驱动重塑行业价值标准,推动精密测量领域高质量发展。

  • 马斯克:Grok 5模型有望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突破

    马斯克旗下xAI公司正研发Grok 5模型,有望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重大突破。该模型采用全新架构设计,预计未来几周启动训练。若成功将代表AI从专用领域向通用认知能力的质的飞跃,被视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目标。科技界密切关注xAI能否在激烈竞争的大模型赛道实现突破。

  • 市值一日暴增近3000亿港元,阿里迈向超级人工智能之路

    9月24日,阿里巴巴股价创下四年新高,单日涨超9%,市值达到约3.32万亿港元,一日增加近3000亿港元。 引爆股价的,是阿里集团每年一度的云栖大会。在会上,阿里释放多条重磅消息,尤其是在阿里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的演讲结束后,阿里的股价表现就出现了明显的拉升。

  • 2025轻工业数字化转型“领航者”案例:海尔智家居榜首

    9月25日,第十五届中国轻工业信息化大会在北京举行,主题为“AI赋能+消费焕新”。会上发布了2025年轻工业数字化转型“领航者”案例名单,海尔智家凭借“智能履约:AI+供应链全链路优化”入选,并位居人工智能赋能方向榜首。该案例通过订单分配、生产执行到物流调度的全链路优化,实现端到端高效履约,在成本控制和生产效率方面取得突破。此外,海尔智家还凭借“Uhome大模型”案例成为家电行业唯一入选服务能力方向的企业,通过智慧家庭交互引擎打通供需两端,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其经验为轻工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