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 > 关键词  > 程炳皓最新资讯  > 正文

程炳皓:复盘八年开心网为何没能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

2016-07-22 10:24 · 稿源:站长之家

站长之家(Chinaz.com) 7月22日消息:如果你是80或者90后,甚至70后应该对开心网并不陌生,这个网站当时移植了Facebook的模式,在社交中大量植入群体游戏,抢车位、开心农场、建餐厅,让大家在那一年几乎疯狂。

昨日,早已淡出人们视线已久的开心网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有媒体报道,A股创业板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与为北京开心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初步确定交易,双方签订了《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框架协议》,赛为智能拟收购开心人信息100%股权。

今日,开心网创始人兼CEO程炳皓发文《八年开心》总结自己在开心网的八年经历,复盘开心网为何当年错失成为一家超级互联网公司的机会。

程炳皓称,“08、09年开心网振翅高飞,10、11年徘徊求索,12、13年向死求生,14、15年终于上岸。回想这当中许多年,自己犹如孤身站在一处悬崖上,前后左右天上地下均无出路,只能心中默念蒋百里先生为另一场八年抗争写下的名言“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

开心网创始人兼CEO程炳皓

程炳皓公开信:

2008年我和几位新浪的同事创办开心网(北京开心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到现在(2016年)我离开,一共八年,这是我对自己八年的总结和告别。

其实我思想上的总结都还远没有完成,这篇文字总结就还更加缺乏章法,但是我昨天受到众多朋友的热情关心和关注,手机电量很快用光,特别是媒体朋友提出很多问题,只好现在仓促贸然发出了。也许再过几年,我能再做一个开心网总结2.0。

开心网最辉煌的时候,已经被无数次解读(包括我自己的解读),我这里主要从不辉煌角度解读。

2009年,很多人都认为开心网有机会成为一家超级互联网公司,但是令我愧对投资人与员工的是,开心网却从2010年就开始用户活跃度下滑,最后转型成为一家手机游戏公司,不再是一家平台公司,2015年开心人公司利润有大几千万,这是开心人们聪明和奋斗的结晶,但是确实离09年看到的“最好的可能”相去甚远。为什么?

以下就讲一下,我看到的原因,但这肯定不是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这只是我个人做的一个复盘,欢迎指正。

先从人身上找原因,我个人的局限:

我创业前没有全面统管过一条业务线,主要从事产品和技术管理工作,对于销售、市场、投融资、公司战略、公司治理、财务、法律,没有实际经验,有媒体评论说我“不够商务”。

没有重点管理过非产品技术类人员,比如销售、市场、业务拓展,这些人员的管理与技术人员完全不同,对我来讲有一个学习过程。

我喜欢给自己设定过高的目标。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典型的工程师完美主义者天性,对于不熟悉的领域,条件不确定的事情偏保守。

我本性情商很低,也不喜欢合作,更喜欢完全掌控地完成一件事,不喜欢谈判,不喜欢参加各种会议,也许我是轻度的“社交恐惧症”患者。

再下来,是我对业务的思考。

“假开心网”打败了真开心网吗?

当然不。虽然我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几千万本来应该属于我们的用户被劫持走了,这件事的处理凸显了我在刚创办公司时候商业意识的不成熟,如果此事能够避免,我们应该能够有更多资源和时间,会对公司运营带来很大帮助。尽管如此,我们的主流用户群仍然用真正的开心网,在2011年我们终于迎来法庭最终判决,假开心网关闭。

微博、微信的竞争

是微博、微信打败了开心网吗?我的回答:不是。微博、微信的用户群和我们的用户群很相近,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的用户活跃度下滑,是产品自身的特性和生命周期导致。微博、微信的出现加速了这个过程,但这不是根本原因。

开放平台

有朋友认为开心网推出开放平台比较晚而且开放也不够,并认为这是开心网用户活跃度下滑的主因。我的意见:批评得很对,但是我不认为这是根本原因。身处互联时代,我们应开放做企业,我们每一个人也都要持开放心态,如果开心网的开放平台建设好,对于开心网毫无疑问会有很大帮助,我们当年这方面动作确实慢了,但是开放平台对于留住用户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我认为,真正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

1偷菜停车,也有生命周期。

社交游戏,和传统游戏看起来有很大不同,乐趣的核心点在“社交”,其实应该称作“游戏社交”可能更合适。其用户遍及男女老幼,因为是横空出世地完全创新,用户一开始得到全新的体验,乐趣极强黏性极强传播极快,但是终究也会有生命周期。

最重要的是,这种社交游戏不像传统游戏,传统游戏可以不停地换新题材、新玩法,一直不停地做下去,而社交游戏的乐趣在于人和人的一种新形式的交互乐趣-善意的玩笑,这种善意的玩笑经历了几次改良创新-从朋友买卖到争车位到偷菜,人们对这种玩笑的笑感被用尽了。用户不是对一款社交游戏失去兴趣,是对所有社交游戏失去兴趣。2011年之后,市场上基本没有纯粹的社交游戏了,有的只是传统游戏加上社交元素。

这是开心网第一个“命门”。之前也有不少人提到,大家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你应该专心做社交”。这就要说下一个产品上的命门,这一个命门,我没有听别人讲过,是我自己的分析,对错与否,看官自己品鉴。

2 熟人社交不是刚需,无法成为支撑一个产品的最大支柱。

论据,除了我们自己一路运营的体会,还包括中国市场的客观状况,事实上,之前除了我们,还有很多家公司致力于“熟人社交”,但是现在基本都已经不是主流产品。

我知道你要说,“微信”,解释是,微信的核心黏性是“通讯”,通讯毫无疑问是最刚的刚需,微信是在通讯这个刚需的支撑下,附属了朋友圈,也许用户花了很多时间在朋友圈,但是朋友圈不是核心黏性。

微博?微博不是“熟人社交”,也许上面有熟人互粉,但那不是主流。陌陌?陌陌当然不是熟人啦,名字都写了。

最后你要说“facebook”,对不起,我不生活在美国,对于美国的社交产品我没有足够的发言权,但是中美两国互联网发展这么多年的历史已经表明,两个国家的互联网产品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我们有很多的经验教训,试举一例,中国市场的农场游戏,社交因素体现在“偷菜”,这也是重要的核心乐趣,但是美国facebook 上面最火的农场游戏,社交体现在“帮忙和分享”,我们后来又推出了一系列社交游戏,体现这种“帮忙和分享”,用户的热度远不及“买朋友做奴隶”、 “贴条”,和“偷菜”。

再详细讲一下,我们对于“熟人社交”的体会过程。事实上,开心网刚发布的时候,是一个熟人社交网站,我们一开始就想做一个“好玩”的网站,有一些好玩的小应用,但是没有社交游戏。我找了新浪很多同事来,大家一开始对这种体验很享受,新浪各种新老同事在开心网会师了,甚至有人“说程炳皓真奇怪,他从新浪辞职,却出去后给新浪做了个内部网”,但是一段时间后,活跃度开始下降,感觉是“大家没得聊了”,在各种探索中,我们注意到,我们开发的一些好玩的小应用,比如“动TA一下”“朋友印象”等,用户相对更喜欢。我们就越发沿着这种“好玩”的思路做,直到“朋友买卖”,这应该是中国第一个社交游戏,用户立刻蜂拥而上,我们知道“这回对了”,于是全力开发这种好玩互动的社交游戏,后来表现最好的有“争车位”、“偷菜”,但是其实我们做的远不止这几个。

在09年偷菜热潮中,我们也担心社交游戏的生命周期问题,所以我们一只手做新的社交游戏,另一只手想引导用户去社交。虽然有很多用户是为偷菜而来,但是北京、特别是上海的很多核心用户是有明显的社交行为,我们开发的非游戏应用“转贴”也成功吸引了很多原本只偷菜的用户。

但是随着偷菜等游戏的活跃度下滑,用户社交的活跃度也下滑。

我的体会是,用户上开心网主要目的是偷菜,上来后,因为我们在feed 流里面强推社交信息(照片、日记等),用户也被朋友的照片日记吸引,去参与评论。

但是,当用户已经不想去偷菜的时候,一个人的熟人朋友数目有限,产生的内容和互动数量也越来越少。当时主要还是电脑上网,用户开始缺乏动力去频繁打开开心网去查看是否有朋友的新消息。更加剧这一情况的因素有:老朋友在网上刚见到的惊喜也已经过去,不在一起工作生活的朋友缺乏持久的话题,同事和上司的存在又有一种无形的限制。

这可能就是开心网的另一个“命门”。

综上,如果以上分析成立,那么虽然开心网2008-2009年如烈火烹油,红得发紫,但其实产品上潜藏着巨大危机,而且微博已经在抢我们的用户,那时也刚刚开始移动互联网,用户在未来几年全都要换成移动设备,他在PC上使用的网站不一定延续到手机上,所以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我们必须要有更多的创新,而且要快,一刻也不能停留。

但这是现在从上帝视角看过去的结论,在各种事情纵横交错之时,我们当年没有看这么清晰,而且,我们犯了“成功者的错误”,这些错误其实我自己创业前经常批评别人,但是轮到自己,一点没有进步。

成功者的错误心态:上帝之选。

做为成功者,我们总是愿意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而友商,一定会失败。我们不愿意真正相信自己的成功其实无比脆弱,随时有可能失败。但是诺基亚从极盛到售出只有不到5年时间,市场、政府、以及我们自身,都随时可能发生我们根本无法预测的变化。

说白了,我们在情势好的时候,弥漫着骄傲情绪,情势差的时候,又迅速转成抓狂情绪。

成功者的错误方法:路径依赖。

成功本来有无数偶然因素,但是我们当年没有认识到这个,我们开始总结,给自己总结了很多光辉的理论,然后说,我们今后就还坚持这么干,扩大战果。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更何况是学自己。

一件事做对了,应该忘记它往前看。再回头一看,就已经不是了。

成功者的错误逻辑:因为我是。。。所以做。。。我们就要。。。

这貌似和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一样完美。

我们做了很多新产品,都不脱离“社交”,甚至很多都是“熟人社交”。

其实,身处这个剧变的时代,每隔2-3年一小变,每隔3-5年infrastructure 就全变了,自己之前成功与否,自己是沿着什么路径做的,以及自己打下的那一亩三分地,相比外界,就变得不重要。

成功者的错误心态:一定要超越自己。

一家从高峰开始下滑的公司,背了一个巨大的包袱,过去的成功,可能转化为负资产。一方面,每天都是用户活跃度下滑,每天都有挫败感,士气低落,另一方面,又容易产生“你们看我再憋个大招”这种心态,失去了平常心。所以,一家曾经成功又走下坡的公司,要再起飞,非常的难。有一段时间,我们的一位友商,经常在市场上散布“从来没有起来又下去的公司,再起来过,所以,开心网肯定完蛋了”,说得是有道理的。

现在重新以上帝视角审视2010年之后,开心人这家公司,该怎么做呢?我们本来有可能抓住哪些机会呢?

1 利用人气的聚集和熟人网络关系,做通讯功能。最好能与微软达成合作,掌控MSN,获得独立开发运营MSN 的权利。--当然与微软达成这样的合作难度非常大。

实际情况:与MSN好像有过接触,记不清了。2010年开发IM,因为对手非常强大(你懂的),所以产品负责人对产品要求很高,没有完成。之后发现Kik,马上推出了我们的类似产品“飞豆”。结局?产品当然有巨大需求,只是赢的是微信。

2 扩展开心网的熟人社交圈子,发展出类似微博的功能。或者,在微博早期与之整合。

实际情况:我们很早就看到Twitter的价值,但我们也看到这个模式的风险,归结到“成功者心态”,我们一开始不想冒风险。

看到新浪微博做起来,对我们造成威胁,我们马上在10年做了一个微博,但刚发布就因为一些外部原因下线了。

在新浪微博早期谈过整合,但是我们团队的心态还是认为“我能”,所以没有达成。

3 做“交友”、或“兴趣社交”,比如:知乎模式,在开心网内部,或者独立产品,用开心网的人气培养。

实际情况:做过一个产品算是兴趣社交,失败。现在回想是执行中的问题。

4 大力投入移动互联网,学习市场已有的成功模式,用开心网的既有流量和人气强推。

实际情况:12年才开始做与开心网无关的移动互联网新产品,而且主要是从社交概念出发,做创新产品。每个产品,从产品实现的各个环节看,水平都很高,但是均失败,可能还是失败在定位、概念。创新的风险是极高的,社交的概念其实不必坚守。

5 做网页游戏研发。在社交游戏团队基础上,分出团队做网页游戏业务,成立独立公司,使团队运作灵活也更好地激励,一开始背靠开心网平台支持,渐渐独立发展。

实际情况:没有做。

6 拓展海外市场。无论是开心网平台、社交游戏、网页游戏,都适合拓展海外市场。也应该成立独立公司运作。

实际情况:做了一段时间,进展不好,刚好其它项目缺人。。。

7 早日上市,这是一把双刃剑,但是上市后,可以获得更大的资源去拓展。

实际情况:一开始是想“大牛叉公司都是不急于上市,整天说上市多Low啊,能上市而不上市多特么酷啊,所以我们一定也是不着急上市”,后来公司准备上市的进程中,用户活跃度下滑,券商建议暂停就一直停了下去。

8 做真正的“开心农场”,与有线下能力的公司合作。

实际情况:没有做。当时想的是“不熟不做”、“专注”,做不好伤害品牌,这件事与我们用户活跃度的下降又没有关系。。。

以上有很多问题,都是被流行概念所害,教条主义害死人,尽信书不如无书,归根到底还是怪自己没有经验,更不够有勇气直面自己内心去取得答案,向外界求安全是最不安全的。

我们本来有无数机会可以得到好得多的结果,但是我没有,实在愧对开心人同事们,愧对投资人。

2010年到2011年,我们做了什么呢?

一只手,继续做社交游戏,希望新的游戏能再创辉煌,做得效果比较好的游戏有:超级大亨、开心餐厅、开心庄园、开心城市、开心人生。。。但是与偷菜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

另一只手,做创新应用及平台。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

团购,从那时过来的公司,谁没有做过团购呢,我们做了3个月,看到开始烧钱大战,我中止了。

O2O 应用,后开发中止。

想基于开心网发展出垂直应用,做了开心宝宝和一对儿(男女朋友社交),均失败。

集品,模仿 Pinterest的图片收集社交。

美刻,模仿 Path的私密社交。

以上两个产品都是模仿美国的最新出现的社交产品,不光是我们失败了,其它模仿者也没有大成功,当然模仿Pinterest 界面的有两家后来很成功,但是他们都是做了中国式创新的,他们的皮是Pinterest,但内里不是。而我们只是简单粗暴地模仿,这表明我们当时已经很着急,这两个产品是11年下半年之后的事情。

直到11年底,我们觉得手游市场会起来,虽然当时还有很多行业中声音认为手游不赚钱,但我们觉得这可能是下一个"Big Thing"。虽然我自己之前没有做过网游,甚至我没有真正地玩过网游,但是我心高气傲,觉得自己学习能力超强,而且我刚工作玩“挖金子”、“俄罗斯方块”的时候,我也很喜欢玩啊。所以我想没关系,我很快就能设计出好游戏来。

同时,这个时候,我们的心态已经到了谷底,无产者失去的已经只是锁链了,好处是我们摆脱了那些成功者的错误心态和方法,从零开始,我逐步把公司主要力量都转去手游,赌了!

但是我又碰到新的问题,大半年后我只能承认,我无法热爱网游,我无法象很多人那样真心享受平行世界的乐趣,也自然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游戏设计师。

这种情况下,12年13年是我非常艰苦的两年,直到13年下半年,我终于逐步看到钱的曙光。我们终于在手游海外市场,占住了一席之地。2015年游戏获得大几千万的利润,我也终于可以退出让专业的游戏人去掌控公司了。为何有这样的反转,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奇迹,是我们团队的奋斗和运气,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我要再多说一下团队,我们本来拥有一支优秀的团队,在公司快速发展的时候,团队心态积极向上,但是在开心网用户下滑的过程中,暴露出了我在团队建设中本来存在的问题。系统论中有一个结论:全体大于局部之和。但其实,优秀的团队,应该远大于个人能力之和。而我之前,过于关注个人能力,忽视团队因素,忽视平台对个人能力发挥的影响。

所以,很多同事,他们满怀期望,本来应该在开心网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最后失望而去。再加上,我们从最开始的社交网络业务转到手游业务,有很多老同事不想从事新业务,也都纷纷离开了。此刻也只能是,再说一声,抱歉。

08、09年开心网振翅高飞,10、11年徘徊求索,12、13年向死求生,14、15年终于上岸。

写到这里,回想这当中许多年,自己犹如孤身站在一处悬崖上,前后左右天上地下均无出路,只能心中默念蒋百里先生为另一场八年抗争写下的名言“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

举报

  • 相关推荐
  • 从乌镇出发,驶向数字未来——每日互动用“数智力量”点亮互联网之光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于11月6日开幕。每日互动公司(股票代码:300766)在创业20周年之际,携多款战略产品亮相,展示“数据要素+AI”融合创新成果。其核心产品“个知·智能工作站”聚焦办公场景,通过会议纪要、写作助手等功能提升效率;“发数站”作为数据基础设施,推动公共与产业数据融合,已在交通、医疗等领域落地应用,助力产业升级。此外,云深AI机器�

  • 首次参赛即获佳绩,易鑫摘得2025“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一等奖

    11月9日,2025年“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总决赛颁奖典礼圆满落幕。首次参赛的易鑫(02858.HK)凭借自主研发的一站式汽车金融AI智能服务解决方案“易鑫智服”,成功斩获一等奖。易鑫获得2025“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一等奖“直通乌镇”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重要板块之一,此次大赛吸引了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的1082个优质项目参赛。经过层层选拔,易鑫摘得一�

  • 如何检查你的网站是否被大模型引用?AI排名查询工具推荐

    本文探讨AI搜索时代网站流量获取新逻辑:传统SEO因Google搜索"零点击"现象失效,而71%用户通过AI工具研究购买决策。文章指出被大语言模型引用成为新流量入口,并推荐使用AIBase等GEO工具监测网站在豆包、DeepSeek等国内主流AI平台的曝光情况。提出三步操作法和三个优化建议:建立监控基线、定期检查变化、聚焦高转化场景。强调在AI搜索时代,内容被LLM引用已成为新的流量生命线。

  • AI工具网站GEO优化实战:3个月让品牌曝光率提升40%

    随着AI搜索工具普及,传统SEO面临挑战。数据显示,71%美国用户用AI研究产品,58.5%的谷歌搜索实现零点击。流量正从搜索引擎转向AI平台,企业需转向GEO(生成引擎优化)。通过监控AI平台推荐情况、分析竞品曝光策略、持续优化内容质量,案例显示3个月内品牌曝光率可从10%提升至42%。建议每周固定监测核心问题排名,针对高价值问题优化页面,建立“监控-优化-验证”闭环。

  • 如何提高网站在AI摘要中的可见性?网站 GEO 优化应该这样做

    在AI驱动的搜索时代,Google的AI摘要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首选方式,但也带来零点击加剧、网页点击率下降等挑战。文章提出从内容、结构、技术、权威与监测五大维度系统优化网站AI可见性:内容上采用问答结构、列表格式和语义覆盖;技术上确保页面可抓取、加载快速;强化E-E-A-T权威信号;并借助专业工具持续监测优化。通过综合策略可显著提升网站在AI摘要中的曝光机会。

  • GEO优化秘籍:如何让 AI 把你的网站当作“权威来源”?

    AI搜索时代,SEO逻辑已变。传统堆关键词、刷外链失效,生成式引擎优化(GEO)更关注内容被AI优先引用。核心策略:提升信任度(真实地址、多平台一致、原创内容)、清晰度(结构化标题、FAQ模块)、权威度(外部引用、行业认证)。内容需语义化、场景化、本地化,如“北京朝阳区婚姻律师”而非泛关键词。用数据工具持续追踪排名,让AI视你为可信答案来源。

  • GEO优化攻略:网站如何提升“可信度评分”?

    随着生成式搜索崛起,AI不再仅匹配关键词,而是评估网站可信度,通过"可信度评分"决定内容推荐。该评分基于网站真实性、专业性、用户行为等维度,直接影响本地搜索排名。提升方法包括:确保联系信息全网一致、上传真实门店资料、强化专业内容、收集用户好评、持续监控数据。优化重点从技术转向信任建设,使用AIBase等工具实时追踪表现,让网站成为"被AI信任的品牌"。

  • 如何提高自己网站在 AI 回答里的曝光?GEO 优化全攻略

    如今越来越多人不再使用传统搜索引擎,而是直接询问ChatGPT等AI工具。AI已成为新的信息分发入口,若你的网站内容能被AI直接引用、推荐或总结成回答,便能在生成式搜索时代抢占先机。这就是GEO(生成式引擎优化)的核心价值。文章提出优化内容结构、采用问答形式写作、增强权威性等实用技巧,并推荐使用AIBase工具实时监测内容在AI中的曝光情况。掌握GEO意味着让AI主动为你的内容“代言”。

  • “全网最像夫妻”回应被建议测DNA:做过婚检

    近日抖音账号为广东土夫妇”的一对夫妻走红网络。 视频中的这对夫妻戴着同款假发,穿着同款衣服,被网友称为全网最像夫妻”。有网友表示比双胞胎还像”,还有网友建议去验个DNA”。 对此,当事人回应称两人在领证时做过婚检,应该会检查到这一块。 研究显示,夫妻相处越久,面部特征就会

  • 央视网《超级工厂》X老爸评测探访英氏:直击“宝宝第一口辅食”安全防线

    10月21日,央视网《超级工厂》探访英氏婴幼辅食生产基地,展现其严苛品控。老爸评测团队对三款主流米粉进行1280项检测,涵盖微生物、重金属等关键指标,结果全部优于国标。工厂从有机大米源头把控,采用酶解工艺提升吸收率,10万级洁净车间结合AI质检系统实现全程监控,以数据印证国产辅食“用品质立足”的行业标杆。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