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点评 > 关键词  > 创业者最新资讯  > 正文

韩国创业公司“西进”硅谷:政府驱动下的全球化生意

2013-12-06 16:09 · 稿源: pingwest

不得不说,即使是在国籍和民族的多样性上丰富到了极致的硅谷,创业者们的地域标签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被淡化的,但来自韩国的创业者们也许可以算是例外。每次出现时附带的强烈地域属性,让他们往往变成了非常醒目的存在——因为就算在一个有几百家创业公司展位的大会场里,一个突然单独分隔出来的展区也很难不引起注意,更何况往往上面还悬挂着一个“来自韩国”的鲜明横幅。

比如昨天举行的AppNation活动上,就有非常典型的一幕:在入口的黄金位置处,一个很大的展台与其他的百来个展位明显地分隔开来,里面散落着几个小型的展位,上方悬着一个大大的横幅,写着“PREMIUM KOREA”。

而这不是孤例,在我去过的几个大型活动上,诸如TechCrunch Disrupt,或者IDG举行的DEMO大会、甚至规模更小的AAMA(Asia America MultiTechnology Association)展日上,这样的情况同样也出现。

为什么会这样?

答案其实很简单。比起其他国家的创业者们自发零散的带着美国梦漂流到硅谷,韩国创业者们往往是享受着官方机构甚至政府的大力支持,被一个个第三方机构有组织地“输送”过来。

比如在TechCrunch Disrupt大会上,来自韩国的创业者就曾告诉PingWest,他们参展其实就是由一个名叫KOCCA (Korea Creative Content Agency)的机构牵头。KOCCA选出八家企业,然后提供经费(包括Disrupt的门票和其他费用)让他们过来——不仅仅是参会,更重要的是,考虑是否要直接把办公室搬过来。

KOCCA隶属于一个韩国政府,主要助力韩国创意内容的发展。旗下的Smart Content Center更是专门用来扶持早期、比较有潜力的智能内容相关的互联网公司。除去会赞助企业参加TechCrunch Disrupt这种大会来建立自己的资源网络外,他们还会设立不同的孵化器、组织一些全球性的活动,甚至还会提供在这边的企业提供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支持。

听起来好像还不错吧,可KOCCA不过只是上面提到的诸多机构中的一间,还有很多的渠道在给韩国企业的“西进运动”提供支持。比如AppNation活动上的韩国公司们,则是由Kotra机构赞助的,这个机构的职能甚至可以追溯到韩国1962年制定第一个五年经济计划的时候——它主要专注于创造新的出口市场,并增加韩国的贸易额。

所以到这你就知道了,为什么在各种大会上,韩国创新企业总是旗帜鲜明地集体出现,他们共享一个展台,而其他国家的创业者们大多都是单兵作战。因为对于韩国创业者而言,西进硅谷不再仅仅是创业者的个人驱动,而是成为政府层面的国家发展策略。

“韩国最著名的企业是什么?”在聊起这个话题时,智能记录应用STEP Journal的联合创始人Jay MokMok问我说,“就是三星和LG。但是这都是太大的公司,而且都是制造业的,现在我们要更帮助小公司发展,并注重软件和线上内容了。”

他甚至说,扶持科技创新创业是从总统层面制定的策略。韩国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叫做Ministry of Science, ICT and Future Planning的部门,通过推动基础科学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来支持创意产业。而在这个部门官方网站上的“策略与愿景”一栏里,非常清晰地写着,要“打造一个创业生态系统和新产业,让软件和内容产业为韩国经济的核心,推动企业国际化和全球化。”

有了政府的推动,整个输送链的其他节点显然也开始活跃起来。比如说,韩国一个叫做SparkLabs的加速器,就是专门给种子或者是早期阶段的创业公司提供三个月的孵化,不过,它明确规定这些公司必须要有一个特点——要一开始就要瞄准全球市场。因为他们想要支持的是“要建立全球性公司的创业者”、“要把生意拓展到美国、中国、日本和其他地方的创业者”。

就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韩国创业者们开始群体性地在硅谷活跃起来。而且,和其他一些亚洲创业公司不同的是,就像政府和VC们希望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初创阶段就看准了国际市场,而迅速行动。

Mok团队就是如此。他的公司原本在首尔,但他们做的应用从最开始推出时就是英文版本,定位也是英语地区的用户。所以在获得资助后,他立马就带领团队来到了硅谷。我问他为什么不先从韩国市场入手,Mok立马摇头,“韩国市场太小了、太小了。”他说,也许对于中国创业者来说,把国内市场做好再考虑国外会是更好的做法,但是对他们而言,几乎没有选择。

现在,“西进”硅谷的这些韩国创业公司已经越来越多。他们既提供很多垂直行业的服务,诸如云、翻译、电商、旅游等,也包括有本国特色的创业项目,如主打韩国流行音乐K-pop的视频流媒体平台。这些公司有的已经入驻了国际孵化器,或者获得了一些早期投资,期望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发展。

我还记得在AAMA的活动上,和一个舞蹈教学平台的成员聊天时,对方告诉我,他们的创始人正赶去另外一场活动做Demo展示,并且他们三天后就要回首尔。“不过没关系,我们在下个月还会回来,再参加一场别的活动。”他说。而在一个月后,我果然在另外一个活动上再次见到了他们的展位。

也许这些丰富的资源会让韩国创业公司更容易落地,又也许会让他们与硅谷这个大熔炉产生些区隔,但其实,对于这些创业者们自己来说,其实也和其他国家的寻梦者没有什么不同,就像Mok说的那样,“我自己的理由很简单——我有一个硅谷梦,所以我一定想来这里看看。”

举报

  • 相关推荐
  • 斜杠·造浪者:一品威客网平台托举万千创业者

    文章讲述了多位创业者借助一品威客网平台实现事业突破的故事。厦门麦格科技创始人诸宏霖从技术爱好者起步,通过平台资源对接优质项目实现业务突破;承南工造创始人苏春生入驻平台后获得稳定订单资源,建立客户信任;四牧科技创始人林连强借助平台任务资源精准对接全国客户。平台15年来累计服务超874万雇主和1692万服务商,覆盖全国2800多个市县,为创业者提供技术赋能、资源对接等支持,帮助他们在商业浪潮中借势前行,实现创业梦想。

  • 加盟丸碧实体店,紧跟市场趋势,捕捉创业新机

    随着消费者对美的需求日益多元深入,丸碧品牌顺势而为,构建起涵盖产品研发、门店运营、人才培养的一体化加盟方案。品牌专注"植萃+科技"护肤方案,针对不同肤质、年龄层消费者需求,打造从清洁到修护的全系列产品。同时为加盟商提供从选址到营销的全方位支持,帮助创业者轻松进入美业赛道。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丸碧通过精准定位和差异化产品,为加盟商奠定成功基础,助力实现美丽与财富的双赢。

  • 第十四届创新创业大赛——首届具身智能专业赛正式启动

    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首届具身智能专业赛于2024年7月14日在厦门启动。赛事聚焦具身智能技术在工业、商用、创新等场景的应用创新,以及底层关键技术突破。比赛分为初创组和成长组,设置80万元奖金池,并配套10亿元专项基金支持项目孵化。优胜团队将获得厦门自贸区1000平方米孵化基地使用权及政策扶持。赛事通过"科创+基金+基地"模式,推动"感知-决策-执行"闭环能力突破,加速具身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报名截止8月15日,9月将举行复赛、决赛及成果发布会。

  • 免费看!REDMI首部短剧《时空合伙人》上线:王腾出演年度最狠穿越创业剧

    今日,REDMI首部短剧《时空合伙人》在抖音上线,号称年度最狠穿越创业剧,目前已更新2集,可免费观看。 第一集开始就是红星科技的K80至尊版和K Pad双K魔王”发布会,REDMI产品经理胡馨心饰演主持人一角。 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REDMI品牌总经理王腾穿西装打领带,还长”了胡子,在剧中应该是霸道总裁。

  • 李想:理想汽车是自己最后一次创业 目标是成为机器人企业

    在参加央视《对话》节目录制后,理想汽车CEO李想在网络社交平台谈到,未来我们就盯着一件事:AI硬件终端做出像iPhone那样颠覆性的产品。” 李想坦言,理想汽车是自己的最后一次创业,我们最终一定不是个标准的汽车企业,如果按照我的定义,我们会是个空间机器人企业。” 他表示,创业不是紧绷着硬熬,而是越做越知道怎么抓重点。

  • 东莞“炒粉姐”返回武汉创业:相信脚踏实地、勤劳能致富

    7 月 7 日傍晚,在武汉市汉阳区桥机路夜市上,一位印着“唐应炒粉姐”字样的摊位前人头攒动,灶火高旺,热闹非凡。这位摊主正是因“精致炒粉”在网络上走红,拥有 300 多万粉丝的唐应,她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炒粉姐”。 唐应此前在东莞打拼了 24 年,积累了丰富的炒粉手艺和一定的粉丝基础。然而,由于一直未能购房,且放心不下家中的孩子,她决定放下�

  • 山东女孩5万起家创业,年销2000万,中国猫窝攻占美国客厅

    2018年,车允文给自己定下两个目标:毕业两年内,她要买一辆自己的车,毕业五年内,她要买一套自己的房。 她不是富二代,家里也提供不了经济支持——父亲在她14岁时离世,她和妈妈、姐姐相依为命,靠着助学金、助学贷款和社会资助,打零工、做家教,才完成了学业。 或许是一出生就处在低谷,她比很多人都刻苦、争气。从211大学毕业后,车允文进了银行,每个月拿着

  • 开源技术规模化落地 百家企业实践成果引领产业变革

    7月23日,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发布150余个开源项目应用案例,覆盖电力、通信、医疗、教育、金融等10余个关键行业。案例涉及中国南方电网、中国移动、京东集团等100余家单位,展示了开源技术在产业升级中的推动作用。其中开源鸿蒙系统已在金融、教育等领域落地应用,设备总量超11.9亿台;开源欧拉系统装机量突破1000万套。这些案例标志着开源技术实现从代码研发到规模�

  • 扬子江药业徐浩宇:数智赋能显成效! 开启医药产业发展新篇

    扬子江药业集团在徐浩宇总裁带领下,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将"智造"作为核心战略。通过打造数字化中药生产体系,实现中药材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生产效率提升28%,产量增长43%。企业构建"教育-科研-产业"一体化创新生态,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开发AI药物研发平台,加速创新药研发。扬子江药业以数字化技术赋能传统中医药产业,成为行业转型标杆,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并致力于向世界一流医药企业迈进。

  • 工业大模型进入能力正赛,权威评测北电数智骄阳·工业大模型拿下综合排名第一

    国产工业大模型正从概念热潮走向应用深水区。7月24日,SuperCLUE发布中文工业大模型评测基准SC-Industry最新榜单,北电数智"骄阳·工业大模型"以83.44分获综合第一,在应用能力(90.07分)、工业数据分析(90.38分)和工业智能体(89.97分)三个细分维度均居榜首。报告指出,产业级应用能力成为新分水岭,国产模型在工业任务能力方面实现突破。北电数智通过建立工业数据标准体系、研发场景化微调数据生成技术等举措,构建了精准垂类认知、高质量数据治理和合规管控机制三大优势。该模型将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分享"AI+生产"等核心场景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