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言 > 关键词  > 正文

分析数据库备份过程中九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2007-05-30 14:55 · 稿源:赛迪网

如果你做DBA时间不长,对数据库的备份有些担心,希望能找到一种让你放心的备份方案,那么本文绝对适合你。

关于数据库的备份恢复原理,大家多少都比较熟悉了。但是,你目前做的数据库备份有多可靠?你可以安心睡觉了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不用多花时间看下文了,如果觉得还不够安心,总担心数据库哪一天坏了修不好,那么请接着看:

第一种情况:

现象:有RAID,还需要做数据库备份吗?

回答:需要。有了RAID,万一部份磁盘损坏,可以修复数据库,有的情况下数据库甚至可以继续使用。但是,如果哪一天,你的同事不小心删除了一条重要的记录,怎么办?RAID是无能为力的。你需要合适的备份策略,把那条被误删的数据恢复出来。所以有了RAID,仍需要做备份集群,磁盘镜像同理。

第二种情况:

现象:我们需要全备份+日志备份?

回答:如果你只做全备份,那么受限于全备份的大小和备份时间,不可能常做。而且只有全备份,不能将数据库恢复至某个时间点。所以,我们需要全备份+日志备份。比如每天一个全备份,每隔1小时或若干分钟一个日志备份。说到差异备份,因为微软的差异备份记录的是上一次全备份以来发生的变化,所以,如果数据库的改动很频繁的话,没过多久,差异备份就会和全备份的大小接近,因此这种情况下就不合适了。因此,全备份+日志备份的方案适合绝大多数的用户。

第三种情况:

现象:如果你仅在数据库本地做备份,万一磁盘损坏,或者整个服务器硬件损坏,备份也就没了,就没法恢复数据库。

回答:因此,你需要把备份文件传送至另一个物理硬件上。大多数用户不用磁带机,因此不考虑。一般,我们需要另一台廉价的服务器或者PC来存放数据库的备份,来防止硬件损坏造成的备份丢失。

第四种情况:

你可以在数据库服务器本地做完备份,然后使用某些方式将备份文件传送至备机。你是在备份完成后就马上穿送的吗?其实可以考虑将传送备份的脚本用T-SQL语句来写。

第五种情况:

现象:备份文件传送至备机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回答:不。作为DBA的你还需要检查备机上的备份文件是否能将数据库恢复至最新,如果采用日志备份,会不会因为丢失某一个日志备份文件而导致数据库不能恢复至最新?如何检查日志备份文件之间存在断档?

第六种情况:

为了将数据库尽可能的恢复到最新,你可能会每隔10分钟(甚至1分钟)执行一次日志备份,那么万一数据库坏了,在恢复的时候,手动恢复成百上千个日志文件,是不是不太现实?

第七种情况:

如果你所在公司有很多的数据库服务器(就像我所在的公司),而且磁盘空间有限,那么你不得不经常登录服务器来删除旧的备份文件,如果哪天忘了,或者五一十一长假,磁盘空间用完了,就麻烦了。

第八种情况:

数据库在备份的时候,并不会检查数据页面的完整性,如果数据页坏了,备份作业仍会执行,而且不会报错,等到你发现数据页有错误的时候,你也很可能已经因为磁盘空间不足,而删除了早期的备份,而此时剩下的那些备份可能都是包含损坏的数据页,如果损坏的数据页是某个表的表头的话,那这个表你就再也没办法恢复了。所以你需要定期执行DBCC检查,来尽早发现数据库页面的完整性。在未作完DBCC检查之前,你不能删除旧的备份,以防止新的备份存在问题。所以,删除备份文件的工作变的有些麻烦。

第九种情况:

你可能知道SQL Server提供了数据库维护计划。没错,使用它可以定期做备份,执行DBCC检查,但这一切仅限于本机操作。为了使数据库可靠,你还是需要自己把本地备份传送至备机。

综上,你的备份做好了吗?检查了吗?删除旧的备份是不是花去你很多时间,特别是在网络条件不好的时候?如果数据库备份文件的传送在某一时刻停止了,你多久才能发现?公司值晚班的同事有权限检查数据库的备份情况吗?

举报

  • 相关推荐
  • 后信创时代,融合数据库成为国产数据库的新锚点

    7月15日,中电科金仓发布四款AI时代数据库核心产品:KES V92025融合数据库、KEMCC统一管控平台、云数据库一体机(AI版)和KFS Ultra智能数据集成平台。公司提出"融合数据库"战略,通过底层架构重构实现多模态数据统一处理,支持向量检索、语义计算等AI场景需求。金仓同步启动"金兰组织2.0"计划,联合产学研力量构建国产数据库生态。此次发布标志着国产数据库从"替代兼容"转向"定义未来",在AI驱动的技术变革中与国际厂商同步起跑。预计到2028年,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将达9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23%。

  • 从“不敢替”到“能平替”:国产数据库如何逆袭Oracle核心腹地?

    文章讲述了一位资深数据库管理员老邓对国产数据库替代Oracle的担忧与转变。老邓最初对国产数据库持怀疑态度,担心应用改造难度大、数据迁移复杂、系统停机时间长等问题。但在技术选型会上,一家国产数据库厂商展示了六大核心解决方案:高兼容性实现零改造、全自动迁移工具确保数据一致性、柔性迁移方案避免停机、基于真实负载的测试工具、双轨并行随时回退机制,以及媲美Oracle的性能表现。最终老邓被金仓数据库的技术实力所折服,项目成功上线运行稳定。文章展现了国产数据库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能够满足关键业务系统的替代需求。

  • 冷建全的“冷”思考:AI狂潮下,金仓数据库为何把“融合”刻进基因?

    7月15日,中国电科旗下金仓数据库以"融合进化 智领未来"为主题发布全新战略,提出未来数据库应"以融合为体,以AI为用"。金仓数据库高级副总裁冷建全指出,国产数据库在AI时代的突围路径是构建"五个一体化"融合能力体系,而非简单追逐热点。金仓数据库通过多语法体系兼容、多集群架构支持、多模型数据存储、多应用场景处理、开发运维一体化五大能力,显著降低国产化替代总成本。在AI应用方面,金仓重点布局向量计算和智能运维,其向量引擎已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并应用于公共安全、电力巡检等领域。同时推出的"K宝"AI助手可提供智能运维支持,故障预警准确率达98%以上。金仓强调"融合是根本,AI是赋能",通过夯实数据库内核能力,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稳定高效的数据基础设施支撑。

  • AI驱动全域进化,金仓数据库以“融合”重构数据基座

    7月15日,电科金仓在京举办"融合进化+智领未来"主题产品发布会,推出多款AI时代数据库产品:KES V92025融合数据库具备多语法体系兼容、多集群架构等特性,性能提升30%;KEMCC统一管控平台实现跨云环境数据库管理;云数据库AI版集成高性能硬件与AI大模型;KFS Ultra智能数据集成平台支持百种数据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珊指出,数据库与AI深度结合已成释放数据价值关�

  • 微算法科技基于格密码的量子加密技术,融入LSQb算法的信息隐藏与传输过程中,实现抗量子攻击策略强化

    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传统加密算法面临被量子计算机破解的风险。微算科技基于格密码的量子加密技术,将LSQb算法与量子图像处理相结合,通过量子图像预处理、信息编码嵌入、格密码加密等步骤,构建抗量子攻击的安全传输系统。该技术利用格密码的数学结构优势,在量子环境下保持高安全性,并通过量子纠错编码确保传输稳定性。相比传统方法,该方案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实现质的飞跃,为敏感信息保护提供重要解决方案,未来将与更多量子信息技术结合形成更完善的量子信息处理系统。

  • 行驶中不小心误操作小米汽车换挡拨杆会怎样 官方:5种情况

    小米汽车发布了最新一期答网友问,回应了四个网友关心的问题。 问:有一次在行驶过程中,我不小心误操作了换挡拨杆,会有什么影响吗? 答:请放心,这一操作不会对车辆产生影响。 为了保障驾驶安全,小米汽车电子换挡系统具备多重防错设计,以车辆处于D挡向前移动时举例: 1、当车辆车速大于等于7km/h时无法挂入R挡,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2、当车辆车速小于7km/h�

  • 万里数据库GreatDB亮相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 与哈萨克斯坦人工智能发展协会签署合作协议

    2025年7月11日,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论坛在天津开幕。论坛由国家数据局与天津市政府联合主办,丁薛祥副总 理出席并致辞。会上,万里数据库与哈萨克斯坦人工智能发展协会签署合作协议,推出GreatDB上合版数据库产品。该产品具有安全可信、生态兼容、高性能等优势,是中国首个进入上合框架的标准化数据库产品。论坛汇聚600余位中外政要、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共商数�

  • 在质疑声中前行:谢海玉用数据回应所有偏见

    谢海玉在科研困境中坚持探索的故事。他连续37天熬夜实验却数据不理想,向海外学者求助只得到过时数据。面对质疑和团队危机,他通过上万组数据验证猜想,最终将冷门领域变成显学。2019年实验平台突发故障时,他独自排查三天找到问题,带领团队通宵补救并发现新方法。如今他仍保持泡实验室的习惯,常对学生说科研就像在黑暗中挖隧道,每挖一厘米就更接近光明。

  • 汉斯顿净水器怎么样?用户与数据告诉你答案

    本文从质量保障、用户口碑和性价比三个维度全面解析汉斯顿净水器的实际表现。作为国内净水领域领先品牌,汉斯顿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产品通过多项权威认证,采用自主研发的GPAN超滤膜等核心技术,净水效果达到医疗级标准。市场表现方面,连续8年蝉联"消费者满意品牌",电商好评率常年保持98%以上,全国布局5000多个服务网点提供完善售后支持。价格策略上,汉斯顿以国际技术打造大众可负担的优质产品,实现技术与价格的合理匹配。文章建议消费者根据实际水质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型号,汉斯顿凭借过硬品质和亲民定位,成为家庭健康饮水的可靠选择。

  • 瓴羊带队“走进麦当劳·会数据同学”,看麦当劳中国如何用AI重塑“人货场

    麦当劳中国宣布未来4年将投入40亿元加速数字化转型,聚焦"人货场"重构,通过与阿里云、羚羊等深度合作打造数字化价值链。重点包括:1)消费者端整合会员与订单系统,实现体验协同;2)门店端通过AI排班、IoT设备管理等提升运营效率,1名员工可远程管理多家门店;3)总部构建动态管理体系,实现数据驱动决策。同时,羚羊发布智能客服Agent,覆盖电商、汽车等行业,解决退货流程复杂等行业痛点,部分场景效率提升80%。阿里云强调大模型需与业务深度融合,已在零售业知识库、智能建单等场景落地。麦当劳通过数字化手段降低管理门槛,支撑每年新增1000家门店的扩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