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关键词  > 中国互联网大会最新资讯  > 正文

互联网大会大咖云集 提速降费再度被提上议程

2015-07-21 14:45 · 稿源:站长之家

站长之家7月21日消息 今天,第十四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在京召开。在工信部部长苗圩的现场讲话中,网络提速降费的问题被再度提及。足见其对贯彻“宽带中国”战略的重视。

提速降费一直是备受网民关注的问题。对此,苗圩表示要着眼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4G网络的发展步伐。对此,网信办副主任任贤良表示对中国网络的发展很有信心,目前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网络。4G基站总数已达258万个,用户总数已经超过了2亿。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大会上,三大运营商的代表也分别就如何顺应“互联网+”展开了一系列对话,并分享了关于提速降费的详细看法。那么,这次他们能否给广大网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呢?

以下是对话实录:

郎永淳:互联网与通信行业融合将会带来怎么样的新机遇,我们接下来邀请三位对话嘉宾,有请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创新部总经理李安民先生,有请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副总经理沈红群女士,中国联通产品创新部副总经理陈扬帆先生。有请三位来到台上。

欢迎三位,先简单地和各位打个招呼,介绍一下自己。

李安民:我是来自中国电信创事业部的李安民。

沈红群:我是来自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副总经理沈红群。

陈扬帆:我是来自中国联通产品创新副总经理陈扬帆。

郎永淳:我们刚才提到了互联网,互联网就是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就是我们的运营商去构建的,而现在构建的这样一个成果是什么?尤其是在推动国务院一系列的建设落到实处方面,我们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做了哪些工作?未来会有哪些优势?

李安民:因为按照整个国家的要求,中国电信也是我们积极相应主动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尤其是互联网的基础上,实际上是网络的基础设施,前面在介绍的时候也谈过,实际上以5G为代表的尤其是两个重点方面,一个是多应用,第二个是多场景,刚才曹院长介绍以5G为代表的多场景,比如说低功率的大连接。第二个是多种应用的场景,其实不仅仅是代表,尤其是要万物互联,互联网的迅猛的要求,其实也对我们通信运营商建设下一代的网络,包括以通信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不仅仅是提质增效,更重要的是为国家、为产业、为用户顺应互联网和“互联网+”以及互联网的时代,发挥我们的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特点,用新的技术、新的网络来顺应。

郎永淳:我已经看到中国移动是在大会上发布了2020要真正地应用到用户。中国电信有没有计划?

李安民:我们8月1号在部分城市正式上线,我们这一次设计是载波聚合的技术,我们能提升到30兆到50兆,我们今年已经开展了VLTE的技术验证,这个到5G的时代,我们有一系列的无论从技术、业务还是从商业上讲,都是在紧锣密鼓地、扎扎实实地推进一些实施。

郎永淳:我们请中国联通,你们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是什么样子?

陈扬帆:先说4G,我们在固网上,在很多家庭和办公的场所下,我们的手机效果是在WiFi下,中国联通是2016年全面完成了光纤,我们未来给互联网公司100个G为单位在提升,各家单位都在做载波聚合,我们目前已经达到260个兆瓦下行数据。未来我们可以想象,我们5G时代到来的时候速率会更快,能接入终端数是10倍、100倍的增长,可能功耗会更低,会带来很大的上涨空间,未来一定会推动除了人和人充满想象力的连接,包括我们的虚拟现实等等,体验很大一部分会带来物和人的连接,物和物的连接,这是我们未来的一个愿景,同时我们希望5G是开放的共享平台,网络是更好的融合的关系。

郎永淳:中国移动方面有什么样的推动?

沈红群:中国移动这几年每年的投资两千多亿就是在建设网络,从古代的情况来看,我们大概每年都能够保证我们的带宽是翻番的增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4G方面应该说是投入了超常规建设的策略,通过一年半的时间,我们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一个4G网络。我们现在4G网络的基站总数,大概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已经接近了我们原来2G网络20余年建的数量,人口大概覆盖了85%。我们的用户也就是在前几天刚刚突破了两个亿,这是我们现在在网络上面做的一些工作。

当然了,在提供现有服务的同时,我们在我们的公司内部在不断地跟进5G的研究,在无线层面呢,我们也是中国的IMT2020专家组的副组长单位,而且牵头制定我们整个5G需求的白皮书。特别是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移动也是发挥我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来推动中国的标准能够被全球接受。那么我们所制定的5G的需求前期向国际电联提交了九个需求,其中八个被采纳了。

在核心网络上面,我们的现代网络也是在通用化和软件化的方向发展,相信随着发展的进步,今后我们的网络会更加地开放、更加地灵活。

郎永淳:未来估计在技术上面有哪些突破,怎么弥补现在发展当中所遇到的问题?

沈红群:刚才曹院长的演讲,包括联通陈总的发言里面都提到了,其实我们现在社会的需求,不论是我们的产业互联网,还是我们工业互联网,可能对于我们整个网络的需求是希望有一个可以媲美光纤的速度,体验的速率。同时,也是希望有一个零时延的体验延迟接入。另外,我们的连接会从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到人与物之间的连接,一直到万物之间的连接,这时候我们需要海量的设备,需要低功耗、低时延的。5G最重要的变化是速率上的提升,可能会从现在4G时代的MB的时代,提升到5G时代的TB时代,能耗上可能会有非常大的提升,我们希望能够比现在的4G提升100倍以上。

郎永淳:以后再也不会出现我们现在的卡的问题,包括我所住的小区也是一个老小区,我说要改造光纤,技术员一来了之后说这个线是死的,只能在外面装一个盒,到5G的时候我用移动的通信都可以结果这个速率的问题?

沈红群:今后网络在接入端的趋势应该是由移动替代有线。前面面20年我们的移动电话替代了固定电话,这个趋势非常明显,未来的20年移动接入将会替代有线的接入,所有的上网都会剪掉那样一个尾巴。

郎永淳:中国联通同意这个观点吗?

陈扬帆:目前光网络担任了骨干网络的职责,从用户接入这一侧来说,不管是随着WiFi802技术的发展,还是随着4G和5G的发展,最后用户的接入方式会更多,可能也会更灵活,除了WiFi以外,可能还有蓝牙。但是在无线端的融合,这个背后的承载,我们的光纤骨干网仍然是非常重要和需要的,最后的接入端是无线,但是骨干仍然是光纤。

郎永淳:我们把这个高速公路建好了之后怎么样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怎么样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来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工作,在这个方面有什么样具体的举措?

李安民:因为所有的带宽的升级,最终刚才也讲了,是我们标准的国家产业和用户价值,所以这个瓶颈不仅仅是一个带宽的升级,所以正像主持人讲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非常重要的带宽的核心升级更要提供好我们的服务,比如说我们在宽带上面推出的五星级服务,这种升级服务更好地推动带宽升级当中用户享受到真正的与带宽相匹配的服务的等级。

第二个,更主要的基于这个带宽我们要进行一些应用创新,比如说我们都有专业的公司,我们有专业的人群,针对系统提升进行了大量的创新,通过应用的创新、服务的升级,加上核心的升级,这三管齐下,真正把我们的带宽发挥好,为产业的升级、为民生服务做出我们的贡献。

郎永淳:李总提到了三大创新,应用创新、服务创新、乃至我们核心的网络的升级,我们以前更多的是语音,现在更多的是数据、是流量,面对这样的趋势我们三大运营商怎么做好我们自己的创新?

沈红群:三个运营商都处在从语音经营向流量经营的转型时代,我们如何适应这个转型呢?也是在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个是在网络方面做转型,刚才介绍中已经讲了。网络的转型对中国移动来说最大的就是让我们的用户能够更多地从两三G向4G网络迁移,这是很大的一个转型。

第二个转型,我们在终端方面的一个转型,这点我是特别想要提一提中国移动承接了自主知识产权TD以来,为了推动这个产业链的发展,我们专门成立了终端公司来引导和推动整个终端产业的发展。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应该说还是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果。一个是通过TD的推动,我们现在整个TD终端产业链是比较完善的,几乎全球所有的芯片厂商和终端厂商生产的产品都能够支持我们TD的支持和标准。第二个,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还是让我们的市场格局有了非常大的变革,最主要的是中国的自有的终端品牌影响力在逐步地扩大。无论是从我们国内终端的销量情况来看,以前可能是国外的品牌包揽天下。现在从最近的情况来看,基本上前五位的市场份额可能有四个都是中国的厂家,像小米、华为、联想、VIVO等等这些厂家已经非常有影响力,而且他们的产品也是在走向国外。第三个一些终端厂商标准的引导,让我们的终端价格有了一定的下降,特别是推出的速度很快,我们现在4G推出以后,算是创造了国际上的一个先例,我们4G的终端,我们的4G网络是同步推出的,按照一般的惯例,终端肯定比网络要推迟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推出,我们花了基本上跟网络同步推出,而且大概只花了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销量。这个全球达到花了三年的时间,这个是我们终端方面的转型,终端也是我们实现的非常重要的抓手。

第三,我们做了一个营销方面的转型,这个体现在我们的资费设计上,现在我们的套餐设计是以流量为主的套餐,我们4G的套餐,流量的占比比传统的套餐都要提升45%以上,流量价格也只有2、3G用户的一半。

另外,从我们营销模式上来看也是有比较明显的变化,我们从原来单一的指向用户的收费的模式,现在变成是前向后向相结合,特别是面向后端企业的流量的应用,通过企业统一买流量,提升他们自己业务的使用率。当然,另外我们不断地进行一些业务的扩展,比如说我们成立了公司,专门来负责做数据内容方面的服务,成立了物联网公司专门负责整个物联网的服务。还建设了一些面向教育、医疗方面的一些行业的服务。

举报

  • 相关推荐
  • 9.9元折扣超市,互联网巨头新战场

    外卖大战还未停歇,互联网大厂又开始盯上线下开折扣超市。 一时间,用户也从不同平台对比薅“一日三餐”羊毛,变成了涌入折扣超市去抢5.9元一盒蛋挞、8.9元一袋的烤肠和29.9一袋的大米等日常生活产品。 这一轮战事从8月底开始打响。美团“快乐猴”在杭州的两家店相继开业,京东折扣超市在河北涿州、江苏宿迁齐开出五店。盒马NB更名为“超盒算NB”,在江浙沪10城一�

  • 2025第八届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即将启幕

    2025年10月24日,湖北黄石将举办第八届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作为老工业基地转型代表,黄石近年以工业互联网为主线,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已培育36个国家级试点示范和200余项省级荣誉。本届大会以“AI融合+数智新生”为主题,设置“1+3+3”活动矩阵,涵盖开幕式、专题论坛及三大展区,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助力制造业升级和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大会旨在打造全国工业数智转型交流高地,并首次联动启动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试点,标志着黄石产业数字化进入新阶段。

  • 三大运营商回应eSIM手机业务最新进展:准备就绪

    苹果发布仅支持eSIM的iPhone Air机型,中国电信迅速回应称其eSIM业务已准备就绪,预计近期获批复后将开放包括iPhone 17在内的热门机型eSIM服务办理。国内主要运营商正积极推进eSIM技术测试,预计两年内eSIM将全面覆盖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重塑用户通信体验并推动手机设计向更紧凑耐用方向发展。

  • 三维天地亮相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 分享AI赋能数据治理前沿实践

    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沈阳开幕,三维天地作为行业代表出席并参与AI赋能数据治理专题会议。公司副总裁曹朝辉发表主旨报告,强调AI驱动数据治理从“人治”向“智治”转变,通过智能数据发现、质量提升、元数据管理等技术框架,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三维天地展示了在高端制造、能源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成功实践,显著提升数据管理效率与合规性,巩固了其在数据资产管理与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引领地位。

  • 苹果史上第一款!Apple Watch Series 11首次支持5G:支持中国三大运营商

    在耳机之后登场的就是手表系列,Apple Watch Series 11这次更轻薄了、佩戴更舒适了。 最关键的是,Apple Watch Series 11首次支持了5G蜂窝,是历史上第一款5G苹果手表。

  • 金蝶参编工信部机器人行业场景图谱(2025 版)

    工信部印发《场景化、图谱化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参考指引(2025版)》,聚焦14个行业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金蝶依托机器人行业数字化实践经验,深度参编机器人行业场景图谱,为行业转型提供参考。该指引以“一图四清单”体系为核心,明确转型路径与四大攻关重点(数据要素、知识模型、工具软件、人才技能)。金蝶通过企业AI平台提供“SaaS+智能体+数据”服务,分步助力制造业企业提升数字化能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 聚铭网络与安徽通服达成战略合作,共筑区域网络安全服务新生态

    2025年9月23日,聚铭网络与安徽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安徽通服)在合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网络安全、信息化建设及数字化转型领域深化合作,整合各自技术、资源与市场优势,构建互利共赢的生态体系。安徽通服凭借全省渠道网络与客户场景理解,精准把握用户安全运营需求;聚铭网络依托AISOC平台与MSS托管服务模式,提供全链条智能化安全运营支撑。未来双方将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加快项目落地,为区域客户提供更集约、可靠的安全产品与服务,共同助力网络安全生态持续进化。

  • 手机被远程控制转账 一根牙签立功了:取出SIM卡切断网络

    近日,温州与成都接连发生远程控制诈骗案。不法分子冒充平台客服,诱骗老人下载含木马病毒的涉诈App,导致手机被远程操控、账户资金面临盗转。危急时刻,民警用牙签取出SIM卡切断网络,成功保住吴奶奶26万元存款。警方提醒,此类诈骗隐蔽性极高,利用老年人对信息技术的陌生感制造恐慌。公众需提高警惕,切勿随意下载不明来源App,遇可疑情况及时报警。社会各界应加强防骗宣传,共同筑牢反诈防线。

  • 蝉联第一!锐捷极简以太彩光稳居中国以太光网络市场榜首!

    锐捷网络凭借“极简以太彩光方案”在中国以太光网络市场连续两个季度份额第一。该方案采用波分复用技术突破,单纤实现16路信号双向传输,单端口传输能力达160G,是50G PON的3.2倍。架构极简,节省50%光缆资源,减少50%熔纤节点,显著提升部署效率。方案已在教育、医疗等行业广泛部署,8月实现入户突破30万间。未来将持续优化方案,为各行业数字化建设提供可靠网络支撑。

  • 贝锐蒲公英组网方案:8网口+4G接入,破解智慧停车场设备联网难题

    智慧停车场作为智慧城市与智慧交通的核心组成部分,有效缓解了传统停车场停车难、管理乱等问题,并通过数据驱动与生态协同,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无感化服务。近年来,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各类智慧停车平台不断涌现,推动停车资源联网化、信息共享化、服务智能化发展,使一键导航、无感支付、车位预约等功能成为行业标配。智慧停车场采用多系统协同构建,包括中心管理平台、出入口控制系统、车位检测系统、计费与支付系统、引导与反向寻车系统、用户交互系统等,需克服系统集成、实时数据传输与网络稳定性等挑战。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