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这个时候,27岁的马化腾是一名软件工程师,创办了中国互联网流量最高的企业腾讯,80后用QQ企鹅头彻夜长谈,不少人在网上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恋爱。与此同时,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张朝阳也仿照雅虎推出了自己的网站“搜狐”,这位玩着滑板游过天安门广场的年轻人,被当年美国《时代周刊》10月号列为“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
雅虎创始人杨致远也在1998年来到了中国,负责接待他的,是外经贸部下属一个半官方性质的商业机构的负责人马云,这位来自杭州的大专英语教师后来开创了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7年之后,通过换股的方式,杨致远的“雅虎中国”成为阿里巴巴集团下属的一部分,后者带动中国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主在网上做生意。
网民开始把上网当成时髦,各大聊天室里永远有一堆人在闲扯,知名的BBS上也开始流行相互“拍砖”,不少人的名片上开始印上E-mail地址,大街小巷中的行人不少穿着“.com”文化衫……中关村曾有多个牛气冲天的户外大广告牌印证着新的时代和梦想,其中有一个写道:“全世界计算机联合起来,英特耐特就一定会实现!”
1999年7月12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是在美国纳斯达克第一个上市的中国概念网络公司股。2000年4至7月,新浪、搜狐和网易相继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截至2008年,中国在海外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已接近40家。
一个新的商业时代毫无争议的来临
自由致富之路从此开启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国际资本和技术源源不断的支持下,互联网产业开创了可以复制的自由致富之路。
我们可以细数一下,伴随着互联网产业产生了多少新鲜的商业词汇,它们包括“商业计划书”、“风险投资”、“公共关系”、“路演”、“纳斯达克上市”……无数的公司沿着同样的路子朝着财富的光明大道前进,年轻人相信,凭借独到的技术和创意,人们获得财富的机会将是公平的。
2005年百度的上市强化了这一点,百度股价第一天就从27美元飙升到155美元,创下外国公司在纳市的最高涨幅,据说当天前台人员都成了百万富翁。而1999年10月1日,硅谷搜索专家李彦宏刚刚回国参加国庆观礼时,他发现搜狐、新浪已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劲头,接下来的圣诞节,李彦宏就回国创立百度,2008年,这家公司在亚太市场的占有率超过雅虎。
最近两年,变化继续延展,在互联网上寻找机会的不再只限于技术精英,普通人纷纷投身互联网创业,他们可以轻易开个网店,有的买卖服装,有的提供保姆服务;热爱思考和写作的人可以成为“超级博客”,照样拥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热爱音乐的人创作和歌唱,在“网络推手”帮助之下成为明星。美国《时代周刊》把年度人物授予“你”,每一个普通网民。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