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关键词  > 淘宝最新资讯  > 正文

蔡奇伟:从“出淘”现象 看传统企业触网选择

2011-05-30 16:27 · 稿源:Chinaz用户投稿

近几年,网络购物逐渐成为流行风尚。面对急速扩张的网购市场,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企业纷纷跃跃欲试准备触网。占据国内网上交易巨大部分份额的淘宝成为广大企业触网的第一选择。

然而近几年不管大卖家还是小卖家,“出淘”成了淘宝卖家目前最热门词汇。对小卖家来说就是因为淘宝店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这些人不得不关闭或者转让淘宝店另谋出路;对于大卖家来说,“出淘”就是要在淘宝之外开设独立网店或者构建自己独立的B2C网购平台。

这时候刚要入场行业企业就很困惑了。究竟是要选择淘宝类的平台(如淘宝商城、京东商城、麦考林、凡客V+等)开网店还是自建B2C网站比较好呢?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两种方式各自的优缺点:

淘宝类B2C平台比独立网站的优势:

1.平台可以提供专业,整体的推广解决方案,利于新触网没经验得卖家

相关B2C平台有整套的推广方案和计划,会自行安排产品的推广。因此对各个生产厂家的推广要求不是特别高。淘宝的大卖家逐步会演变成产品的提供商,产品研发和品牌会成为重中之重,好产品将会有很好的发展。而独立网站必须要靠企业自己专业的团队进行推广,对于缺乏网络营销经验的传统企业是一个挑战。

2.平台的品牌效应好

客户出于对平台的信任,会信任平台上的商家。对于刚触网的传统企业来说,解决了很多信任问题。

3.平台流量大

刚刚开店的新店家就可以分享平台的流量。相比独立网站,解决了起步阶段流量低的问题

4.统一的物流配送体系

目前平台B2C有个趋势就是各平台都在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所有的货直接集中到物流中心统一发货,卖家只需要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即可。这是企业独立网店自营成本较高的环节。

企业独立网站比B2C平台的优势在于:

1.网店用户体验好

独立的域名,独立的网站结构体系,便于根据自己产品特点和客户需求进行专门设计,用户体验好,但独立建站,建站成本略高。

2.便于客户长期积累

独立的品牌,独立的形象,便于品牌的建立与维护,有助于客户资源的不断积累和维护。而到平台购物的客户更多是看中平台的品牌效应,而且平台上同类商品卖家众多,便于买家比较选择,因此不利于企业商铺客户的长期积累。

3.便于推广

独立的企业销售网站便于利用各种网络推广方式进行推广,相比狭小的B2C平台客户入口。有了更多的推广渠道也就有更多的客户来源。近年来淘宝平台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张,淘宝有限的广告位和推广渠道增长不多,造成淘宝站内推广费用不断高涨。淘宝的推广成本越来越高,从而降低卖家的毛利润。

4.利润丰厚。

近几年,淘宝市场现在已经成了价格战的战场。在同一平台上同行会越来越多,价格战不可避免,会进一步挤压卖家的利润空间。而独立网站流量相对独立,价格远没有淘宝那么透明。因此利润高于淘宝。

综合上面两者的优缺点。笔者蔡奇伟个人认为,如果企业已经是比较著名的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有一定认知度和美誉度。更适合开独立的网站进行销售。而如果没什么品牌但具有一定价格优势或者别的优势。可以开淘宝类的平台商铺,充分利用淘宝的巨大流量,销售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如有条件也并不排除在平台上开店铺和独立网站同时运营的方式,取长补短,发挥两者所长。

总而言之,究竟是开淘宝店好还是独立上网站好,需要根据自己企业特点和产品特点,结合这两种选择的优势和缺点作出判断,不是武断的就能说出哪个好那个不好的。

本文由蔡奇伟原创,转载请注明。谢谢

举报

  • 相关推荐
  • 出海企业的AI基础设施选择指南:哪些云服务厂商既支持云主机又提供GPU?

    文章分析了中国AI大模型产品出海趋势,指出"云主机+GPU"综合云平台正成为企业首选。对比了AWS、GCP、Azure等主流云服务商,重点推荐DigitalOcean因其价格透明、部署简便、全球节点覆盖等优势。文章建议企业根据业务场景选择匹配的GPU型号,并考虑成本结构、海外节点覆盖、本地化支持等关键因素,为出海企业提供云平台选型参考。

  • 4名男子被峨眉山野猴追致2人摔倒:正常生态现象 会管控

    ​近日,一则发生在四川乐山峨眉山景区的意外事件引发关注。 7 月 20 日,有网友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视频,画面显示在峨眉山景区内, 3 只野猴突然对 4 位男性游客展开追逐,最终致使其中 2 人摔倒在地。 据了解,事发当时这 4 位男性游客正在景区内正常游览,毫无防备之下遭到野猴的攻击性追逐。幸运的是,摔倒的游客仅受擦伤,身体并无大碍。 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在回

  • 大模型时代企业查询第一站——水滴信用企业数据查询MCP

    水滴信用推出企业数据查询MCP平台,通过大模型技术实现企业数据查询的智能化升级。该平台整合3.7亿市场主体数据,覆盖工商、司法、知识产权等六大类1000+维度信息,支持自然语言交互和跨域关联分析。目前已应用于银行风控、证券投研、供应链管理等核心场景,显著提升商业决策效率。作为央行备案征信机构,水滴信用凭借权威数据源和专业团队,正推动企业征信服务进入AI普惠时代,降低高价值商业情报获取门槛,促进透明可信的商业环境形成。

  • 人人争当创新主角,这家企业把创新改善刻进了DNA

    7月17-19日,歌尔在潍坊总部和青岛全球研发总部同步举办创新大会,通过技术发布会、创新成果展、技术交流论坛、创新者表彰、家属开放日等活动,全方位展示创新发展的"DNA图谱"。大会表彰了30个团队、3个组织和29位个人,颁发科技创奖、卓越创新者等7类奖项,其中Inno Awards最高奖授予开发出全球领先Micro OLED显示模块的团队。歌尔近年来在声学、光学、汽车电子等领域实现多项全球首创技术突破,参与制定20余项国家级标准。2024年员工改善提案超8.5万件,形成全员创新文化。歌尔将技术创新与持续改善比作DNA双螺旋,共同推动企业稳步发展。

  • 商查平台企业信息查询新范式:水滴信用企业查询MCP

    水滴信用推出的企业信息查询MCP平台,通过大模型技术重构传统商业查询模式,实现三大创新:1)自然语言交互,用户可用日常语言提问并持续追问,系统自动整合工商、司法、知识产权等跨维度数据;2)全景数据架构,打破信息孤岛,智能关联股权穿透、供应链等复杂关系网络;3)动态智能报告,自动生成定制化分析报告,针对风控、投资等不同场景突出关键洞察。该平台将专业用户从繁琐信息收集中解放,使业务人员零门槛获取商业洞察,标志着企业查询从"信息仓库"迈向"智能中枢"时代。

  • 卓世科技荣膺《互联网周刊》“2025全国企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典型案例”

    卓世科技凭借"零代码Agent开发平台"荣获2025年"大模型创新应用奖",并入选全国企业新质生产力66个最佳典型案例。该平台通过"数字员工"重塑组织协作模式,实现会议调度、行政管理等场景全流程自动化,将人力成本降低90%。平台支持动态接入企业知识库与第三方插件,完成跨系统复杂任务,已广泛应用于制造、养老等行业。评审指出该案例展现了技术普惠、要素重组和产业共振三大核心价值,推动形成"智能体+场景"协同创新网络。卓世科技成立于2018年,核心团队来自百度,专注AI普惠化,已获得近百项AI专利。

  • 锐捷网络重磅发布RG-UNC CS网络数字化平台:四大核心能力重塑企业网络管理新范式

    锐捷发布RG-UNC网络数字化平台CS系列产品,通过全网统一融合管理、组网编排及自动化部署、便捷准入与访问控制、全链业务保障与可视四大核心能力,重新定义企业网络管理标准。该平台基于微服务架构打造,支持服务组件灵活扩展与故障自愈,兼容第三方系统,满足不同规模客户需求。CS系列面向大中型园区,支持"管、控、析、维、营"全生命周期管理;AS系列作为轻量化衍生品,适合中小型园区。产品实现分钟级上线、策略随行、业务一键逃生等功能,显著提升网络部署效率与运维体验。

  • 同宇新材:多举措并进,赋能企业稳健发展

    同宇新材料(广东)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优化公司治理、强化生产管理和人才培养三大举措提升企业竞争力。在治理方面,完善决策流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生产上采用DCS自动化控制系统和ERP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提高效率和质量稳定性;人才战略上通过多渠道引进和培养计划构建合理人才梯队。这些措施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未来将继续优化管理、提升效率,迈向新发展阶段。(140字)

  • 降本增效+安全无忧!亿万克集中存储助制造企业轻松破局

    制造业掀起数据存储技术升级浪潮,集中式存储架构成为降本增效新利器。某智能制造企业采用亿万科SoveCloud HF3216集中存储系统,实现三大突破:1)硬件利用率提升,服务器资源告别"吃不饱"状态;2)运营成本锐减,减少服务器采购、机房占地及电费维护支出;3)管理效率倍增,告别数据分散存储的混乱局面。该系统采用双控制器架构,支持FC/iSCSI/NAS多协议融合,具备PB级扩展能力,并通过加密存储、访问控制、自动备份三重防护保障数据安全。未来还将引入分布式缓存等技术,为智能制造提供更强数据支撑。

  • 重磅发布 | 可信数据空间企业调研:需求、挑战与建议

    2025年6月,数篷科技联合公共数据联盟对近50家企业开展"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可信数据空间建设"调研。研究发现:大部分企业认识到可信数据空间在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实现跨组织数据流通、促进数据要素运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技术需求方面,企业认为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数据互通、数据沙箱等是建设可信数据空间的重要技术;部署方式上,大型企业倾向自建私有化部署,中小企业更青睐政府或龙头企业主导的可信数据空间,但大部分企业面临资源与成本投入、专业人才缺乏等挑战。70%的企业将陆续启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未来建议探索可持续商业化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聚焦标杆落地实践,并关注轻量化、智能化、高性能等技术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