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正文

重磅发布 | 可信数据空间企业调研:需求、挑战与建议

2025-07-10 14:05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摘要】2025年6月,数篷科技联合公共数据联盟对近50家意向企业开展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可信数据空间建设”问卷调研,研究发现:当前大部分企业认识到可信数据空间的重要性,认为其在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实现跨组织数据流通、促进数据要素运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技术能力需求方面,受访企业认为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数据互通、数据沙箱等是建设可信数据空间的重要技术;部署方式方面,大型企业表现出自建私有化部署倾向,中小企业则更青睐于使用政府提供或由龙头企业主导的可信数据空间,但大部分企业都面临着资源与成本投入、专业人才缺乏等共同挑战。70%的受访企业将陆续启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未来,建议探索可持续的商业化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聚焦标杆落地实践,并关注轻量化、智能化、高性能等技术发展方向。

引言

在数字经济蓬勃兴起的当下,数据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可信数据空间成为支撑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2025年6月,数篷科技联合公共数据联盟面向有意向开展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企业进行问卷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近50份,本文数据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此次调研。

在全部样本中,小微企业(1000人)占比18.5%。从行业分布来看,涵盖IT/互联网/电信(59.3%)、政府/公共事业(14.8%)、法律/商业资讯(7.4%)等行业。

一、动因与需求

从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动因看,政策自上而下驱动(66.7%)最为突出,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与产业生态共建推动(均为63.0%)紧随其后,三者共同构成核心驱动力。

从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需求场景看,实现跨组织数据流通(66.7%)最为迫切,其次是数据要素运营(63.0%),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与加强数据合规管理(均为59.3%)也是重要需求。

二、建设挑战与技术选型

从可信数据空间建设面临的挑战来看,成本与资源投入过高(74.1%)是首要障碍;技术整合难度显著,集中体现为数据异构性(55.6%)、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技术难题(40.7%)与合规复杂性(37.0%);同时,专业人才与培训资源匮乏(55.6%)凸显能力建设短板。

从可信数据空间技术选型来看,企业可信数据空间的技术要求呈现明显分层,具体来看,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77.8%)是多数选择的核心技术;数据互通技术与隐私计算(均为66.7%)、数据沙箱(55.6%)和区块链技术(51.9%)也受到广泛重视。

三、部署方式与成本期望

从可信数据空间部署方式的选择来看,SaaS方式(63.0%)最受青睐,即依托城市级或龙头企业主导建设的平台,其显著的成本优势有效回应了建设中的资源与成本投入大的问题;自建私有化部署(55.6%)次之,体现了企业对核心数据与流程自主可控的诉求。此外,有48.2%的受访企业希望提供移动端轻量化应用,以满足更加灵活便捷的需求,还有约33.3%的受访企业希望以一体机形态的进行部署,其部署形态可能与企业当前对灵活性、成本效益及主流路径的考量有一定关系。

与此同时,不同规模的企业部署方式选择上也呈现出一定差异。小微、中型企业中有超过65%的受访企业倾向于选择使用政府提供或由龙头企业主导的可信数据空间,而中型、大型、超大型企业中则有超过50%的受访企业对自建私有化部署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时间规划方面,70%企业计划未来3年内启动建设,其中15%的企业将在6个月内启动;另一方面,44.4%的受访企业尚未规划具体预算。这一“有计划无预算”的矛盾现象,不仅折射出部分企业仍处于探索与观望状态,也凸显了该领域在成熟度、激励机制及确定性回报路径等方面的建设仍有待完善。

四、未来趋势与发展建议

1. 加强生态协同共建。政府、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数据基础设施提供商应共同打造开放协作生态,探索创新商业模式,培育专业运营力量推动可持续运营,并优先推动政务与行业数据安全融合,释放公共数据价值。

2. 加速核心技术演进。企业应以轻量化架构、高性能突破及AI深度融合为驱动,构建支撑高并发与智能应用的新型数据空间技术底座,并持续投入研发,以应对动态数据流通与复杂场景的挑战。

3. 深化普惠接入并推广标杆实践。应大力推广普惠方案提供便捷低成本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参与门槛;同时,行业龙头应提炼输出可复用资源交互范式,发挥示范效应,加快可信数据空间在各行业的规模化应用与效益提升。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数据要素服务市场新报告出炉,趣链科技以“区块链+隐私计算”引领数据要素可信流通

    IDC最新报告显示,趣链科技凭借"区块链+隐私计算"双轮驱动技术,成为国内数据要素市场安全可信能力十大代表厂商之一。其核心产品可信数据空间已通过国家权威机构专项评测,具备全链路数据安全管理能力,覆盖政务协同、金融监管等多元场景。公司通过独立团队持续创新产品矩阵,在温州、河南等地落地多个大型数据要素项目,推动数据流通生态规范化、价值化发展。

  • 什么是GEO品牌监控?为什么企业必须关注

    随着ChatGPT等生成式AI搜索的兴起,传统SEO已不足以应对新挑战。文章提出GEO(生成引擎优化)概念,指出AI搜索直接生成答案而非链接列表,品牌需关注在AI回答中的提及率、描述方式和推荐场景。GEO指数通过品牌提及率、平台覆盖、引用质量等指标评估表现。针对监测难点,建议采用专业工具实现多平台覆盖、竞品分析和实时数据追踪,并强调优化官网内容、构建行业权威的重要性。GEO已成为数字营销必修课,帮助企业在AI搜索时代保持竞争力。

  • 从消费级到企业级:中国存储企业江波龙的存储升级之路

    全球半导体存储市场正经历AI算力爆发与周期性复苏的双重变革。中国存储企业江波龙凭借技术创新,率先推出LPCAMM2和SOCAMM2内存模块,实现容量密度提升50%、功耗降低30%,切入超薄笔记本和AI服务器市场。其产品适配国产CPU,构建“自研主控+封测制造+全球品牌”生态壁垒,并进军智能汽车等边缘计算领域,以技术突破推动中国存储产业从消费级向企业级跨越,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 课题发布2025京东方技术策源地开放课题计划重磅发布!

    京东方面向全球创新伙伴发布2025年技术策源地开放课题计划,聚焦半导体显示、物联网创新及传感器件三大技术方向。该计划秉承"深度合作、协同开发、价值共创"理念,邀请学术界与产业界全职研究人员参与,通过定向课题与创意征集两种方式,共同攻关新型显示材料、AR/VR光学方案、钙钛矿电池等前沿技术,旨在构建开放共赢的创新生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申报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30日。

  • “全网最像夫妻”回应被建议测DNA:做过婚检

    近日抖音账号为广东土夫妇”的一对夫妻走红网络。 视频中的这对夫妻戴着同款假发,穿着同款衣服,被网友称为全网最像夫妻”。有网友表示比双胞胎还像”,还有网友建议去验个DNA”。 对此,当事人回应称两人在领证时做过婚检,应该会检查到这一块。 研究显示,夫妻相处越久,面部特征就会

  • 低代码赋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效破局之道

    在数字经济加速渗透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与机遇。传统信息化建设模式因定制周期长、成本高、依赖专业团队,使企业难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如今,低代码平台以“标准功能+低代码拓展”的组合,通过可视化配置和拖拽组件,帮助企业灵活搭建覆盖项目管理、库存管理、合同管理及预算管理等系统,显著降低技术门槛与成本。这种模式不仅满足基础需求,更以高效、低成本优势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助力中小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 格之格受邀出席“规范通用耗材采购需求标准 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近日,北京举行“规范通用耗材采购需求标准+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聚焦建立通用耗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推动采购从“合规”迈向“优质”。行业代表格之格分享了产品适配、服务保障及绿色回收等实践经验。与会专家指出,当前行业存在低价竞争、诚信缺失等问题,需通过完善标准、强化信用监管、引入多元评价指标等措施,构建公平透明的采购环境,引导产业链向高质量、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 咖啡和空间,谁才是130亿美元星巴克中国的原点

    星巴克中国的交易终于尘埃落定。 昨日,星巴克咖啡公司宣布与资产管理公司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博裕持有合资公司至多60%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共同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合资公司的估值为40亿美元。据《36氪未来消费》的报道,40亿美元估值的合资企业,包含了门店、烘焙工厂、人员等资产。 这次交易中,星巴克中国的门店价�

  • 如何证明企业已满足EUDR认证要求?绿舟带来三大核心要素解析

    欧盟《零毁林法案》(EUDR)将于2025年底全面实施,企业需通过完整体系证明合规性。核心要求包括:建立可追溯的供应链数据,记录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路径;开展尽职调查,涵盖风险评估、缓解措施及持续监控记录;向欧盟提交附证明文件的尽职调查声明。企业需建立常态化监控机制,并保存数据至少五年。建议采用卫星遥感、区块链等技术提升数据透明度,借助现有认证体系降低成本。系统性合规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企业赢得欧盟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起点。

  • 《生态品牌发展报告(2025)》发布,生态品牌范式成全球企业进化“风向标”

    2025年10月31日,第四届生态品牌认证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发布《生态品牌发展报告(2025)》,揭晓35个获认证品牌。报告指出生态品牌通过开放协同、用户交互等五大维度重塑企业增长路径,已成为物联网时代新标杆。海尔连续四年获认证,苹果、华为等企业共同推动生态转型。研究显示上榜品牌年营收超13.3万亿元,覆盖69个行业,连接超22万家生态伙伴,展现生态模式在消费驱动、科技创新、全球布局三大方向的巨大价值。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