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互联平台禾蛙举办的访谈栏目《禾禾同学会》第三十二期开启,领壹人力、灯塔学院创始人荣臻(以下简称荣哥),一位从地产猎头延伸至“职业摆渡人”的连续创业者,分享重构地产业务边界,打造“创始人IP”、AI的应用......
一、创业“七龙珠”:集齐要素,召唤神龙
2010年,还在成都理工大学读经济学的荣哥,以实习生身份加入一家藏身居民楼的小猎头公司,每天打满70个Cold Call,开启了猎头生涯。
2012年,他进入国内一家人力资源上市公司,在成都区域团队中逐步成长为百万顾问。职业生涯稳步上升,但他心底始终埋藏着一个念头:“我其实很早脑子里就有一个模糊却坚定的想法,就是要开家公司。”
这一想法在2015年首次落地,他与当时的老板共同创立了一家人力资源公司。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18年底。“那时我很有《七龙珠》里孙悟空的感觉——收集七颗龙珠,就能召唤神龙。”在他看来,创业需要集齐行业认知、客户资源、销售能力、管理经验和启动资金等多重要素。“在那个时间节点,我觉得龙珠差不多集齐了,就想试一试。"
领壹人力由此诞生。这家聚焦地产、消费和泛科技的猎头公司,如今已发展成近40人的团队,2023年起连续两年开票收入突破千万。
2024年,他再次拓展事业版图,创立面向C端求职者的灯塔学院。团队近20人,月收入稳定在50万左右,并在今年初获得首轮融资。
目前,两家公司在成都同一办公室独立运营,形成了“一边帮人找工作,一边帮企业招人”的业务闭环。从居民楼起步的实习生,到两家公司的创始人,荣哥用十五年时间诠释了什么是“厚积薄发”。

二、逆势前行:重新定义“钢筋水泥”的边界
行业下行期,考验的不仅是耐力,更是眼光与胆识。荣哥用两次关键决策,完成了从被动求生到主动破局的战略转身。
2020年“三道红线”政策出台,地产行业骤然降温。凭借经济学背景带来的政策敏感度,他迅速调整客户结构,将所有客户转为“一道红线都不能碰”,并逐步转向以国央企为主,构建起更具抗风险能力的客户体系。
与此同时,他重新定义业务边界:“在我们公司,只要是用钢筋水泥修的,都叫地产。”业务从传统住宅拓展至高速公路、隧道、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覆盖开发到运营的全产业链。
2022年底迎来真正的压力测试。地产猎头行业陷入深度调整期,多家同行收缩离场,领壹人力内部也出现分歧:“没有人劝我进,一半的人让我退,一半的人让我稳住。”
很少独断专行的荣哥,那次却果断拍板向前,继续地产团队的战略投入。“兔子睡觉时,乌龟也跟着睡,就永远追不上。”他将行业低谷视为吸纳人才、强化组织的战略窗口,成功引进了五位十年以上经验的资深猎头,其中四人曾是其他公司的合伙人或老板。
“猎头生意的第一性原理,就是把尽量多的还不错的人放到公司,让他们待得够久。”在他看来,守住这个根本,就能在任何行业中找到机会。
结果令人惊讶:行业巅峰期,全国地产猎头费约10亿元,他的团队仅占40万;如今市场缩水至5000万到1亿,他们却能“吃下近千万”。他谦逊地将此归结为“幸存者偏差”:“大风大浪来时,航空母舰要翻,小船也要翻,我就像一片树叶,反而不容易翻。”
如今,他的地产团队人均产出接近45万,预计全年可达60万,在同等规模的猎头团队中稳居第一梯队。

三、双轨并行:左手猎头,右手求职陪跑
2023年,领壹人力营收突破千万,荣哥却开始焦虑:“我的第二增长曲线在哪?”他从边际效益的视角审视业务:同样的钱和资源,有没有可能投到别处,获得更高的回报?
更让他警惕的是团队结构的单一性:“我的合伙人、核心小伙伴都是纯猎头出身,而一个公司核心人员背景太一致,是不健康的。”
恰在此时,“创始人IP”浪潮涌来。大到知名企业家,小到个体主理人,都在拍短视频。荣哥敏锐察觉到其中的趋势:“这就像当年网站和电商的兴起,未来每家公司都会有自己的自媒体。"
尽管具体方向还不明确,他仍果断入局:“我觉得我肯定得上车,那就先拍。”
2024年1月,他开始拍摄短视频。前五个月,零收入。他坦言,那段日子全靠决心硬扛,“新项目的成败,最重要的是老板的决心。”
转机在坚持中悄然到来。从第一笔800元的咨询单开始,他们逐步摸索出“求职陪跑”这一方向。如今,他的抖音小号有4000多粉丝,但“留资数量远超粉丝数”,累计转化收入已突破百万。
客群分布更出乎意料。他原以为职场人士是核心受众,结果留学生群体占比过半,且多为家长决策付费。这种超出预设的演化让他深刻体会到:“创业这事,你是计划不来的。"
为兼顾猎头与陪跑双线业务,他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每周工作60小时,工作日早上七点半开播,晚上九点半后下班。他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运营着近30个账号,通过直播连麦已接触超600位不同背景的求职者。
从B端猎头到C端陪跑,荣哥未做取舍,而是构筑起“为企业招人”与“帮个人求职”双轨并行的新局面。

四、理性创业:不装、不抗、不盲从
十五年猎头生涯,与众多高端人才的对话,让荣哥沉淀出一套清晰的处事哲学:真诚、拥抱变化、专注价值。
他曾为一家民营500强企业招募税后年薪800万的高管。面对认知与阅历都高于自己的行业顶尖人才,他说:“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千万不要装”。这份真诚不仅促成了合作,更带来了超越商业价值的个人成长。
面对AI技术的浪潮,他以经济学视角理性看待:“每一次技术革命必然带来失业,但也一定会创造新的工作岗位。”他积极拥抱变革,训练了自己的AI智能体,学习其表达逻辑与内容风格,产出内容与他本人写的高度相似,“我们用它写报告、管理数据,效率大幅提升。”
在行业生态建设上,他认为,猎头公司应该对标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或咨询公司——建立合伙人文化、深耕专业领域、服务好核心客户。他强调要通过提升服务门槛,实现“良币驱逐劣币”的正向循环。
荣哥对专业深耕与长期价值的坚守,与禾蛙以技术推动行业走向专业化、标准化的愿景高度契合。
在技术层面,禾蛙通过9大AI智能体赋能猎头工作全流程,在提升做单效率的同时夯实专业价值;在机制层面,通过蛙贝体系将规范的平台行为转化为可信赖的资产。这种“硬技术+软机制”的双轮驱动,不仅有效提升了平台撮合的效率与精准度,更通过规则与共识,逐步构建起一个互信、协同、共赢的猎头协作新生态。

回顾荣哥的创业历程,没有追逐风口的喧哗,更多是穿越周期的沉静。他像一个耐心的造船者,在别人仓促上岸时选择深耕水下,在趋势不明时选择先行。这不仅是商业智慧的体现,更是在不确定的时代里,如何做一名理性长期主义者的真实写照。
未来,禾蛙将持续携手优秀的从业者,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共同推动行业向更专业、更高效的方向发展,让每一份坚持都能收获应有的价值。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