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大模型最新资讯  > 正文

如何正确理解Token经济学?

2025-09-25 15:51 · 稿源: 解码NewSight公众号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解码NewSight,作者:史高飞,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去年5月,当大模型厂商卷起价格战时,Tokens大概率是出镜率最高的英文单词。

简单来说,Tokens是大语言模型(LLM)用来切割自然语言文本的基本单位,可以直观的理解为“字”或“词”。

就像工业时代用“千瓦时”度量电力消耗,互联网时代用“GB”度量数据流量,AI时代用“Token”来度量模型的工作量。一个Token可以理解为一个词或词片段(中文里可能是一个字或词语)。

Tokens的调用量,本质反映了模型推理过程的计算量。而计算量的高或低,直接揭示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成本、速度和可行性。

因此,从Tokens角度跟踪AI应用落地进展,就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切中要害的视角。

它意味着我们将AI从一种“黑箱魔法”或纯粹的技术概念,拉回到了一个可度量、可分析、可商业化的实际生产要素的层面。

简单来说,这意味着我们不再只关注AI“能做什么”,而是开始量化分析它“做了多少”、“效率多高”、“成本多少”以及“价值多大”。

机器人 人工智能  AI  (2)

1

谁在消耗tokens?

模型厂商以tokens为主要定价单位的底层逻辑是:模型调用时的tokens消耗量与相应算力投入存在强关联性。而另一条暗线则是,算力投入链接了营收与tokens调用量。

换个说法就是,模型厂商营收与其tokens调用量呈现显著同步的高增趋势。

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OpenAI大模型基础设施——微软Azure云的日均tokens调用量从0.55万亿上涨至4.40万亿,与此同时,OpenAI年化营收(ARR)从2024年12月的55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6月的突破100亿美元,并在2025年8月达到120亿-130亿美元。

也就是说,谁消耗tokens更多谁就是基模厂商的主流商业模式。

就目前来看,OpenAI、Anthropic、字节跳动等基模厂商主要有C端和B端两种,其中C端包括原生聊天助手、工具类原生应用(影视、图片、编程等)的订阅收入、付费功能以及与内部C端产品整合后的间接收入(如Google Chrome);

B端则包含为大客户落地AI应用和企业直接API调用。

C端的tokens调用量,主要贡献者有三个:

1大流量池产品内部的附加AI功能

2024年5月谷歌搜索上线的AI Overview功能,至2025年二季度月活已超20亿。国海证券预测,AI Overview功能单日tokens消耗量在1.6至9.6万亿区间内,在2025年7月Google日均tokens调用量中的占比为4.9%至29.4%。

抖音、剪映、今日头条等同样为大流量池C端产品,月活量级已达到10亿(2025年3月)、7亿(2025年7月)、2.6亿(2024年下半年月均)。

百度之于搜索、美图秀秀之于图像,大流量C端应用的AI改造都是上述逻辑。据非凡产研,2025年7月百度AI搜索访问量居国内智慧搜索品类第一、美图秀秀的国内访问量/存量月活、新增下载量依旧居图像品类第一,且月度收入仍在环比提升。

2原生聊天助手

ChatGPT聊天助手保有较大C端用户规模,2025年7月APP+网页端合计月活达10.15亿,是OpenAI重要Tokens调用量驱动因素。

3视频赛道拥有较大用户基础的新兴应用

除产品内置AI功能、聊天助手外,图像、视频、陪伴、办公、教育赛道内均出现了有较大潜力的C端新兴AI应用。

字节跳动进行多维度布局,推出醒图/星绘(图像)、即梦(视频)、猫箱(陪伴)、豆包爱学(教育)等AI应用。

其中醒图、即梦7月月活达到4924万(当月收入59万美元)、1393万(当月收入58万美元),已成为图像、视频赛道内拥有较大用户量级的产品;猫箱7月月活794万,当月收入达112万美元,商业转化效率较高。

例如接入gpt-image-1、Leonardo.AI的Canva,用于文生图、文生视频、图像补全等除文本模态外的编辑、生成场景。根据Gemini、Kimi等大模型的折算口径,单张图片的输出(输入)tokens消耗量在1024(kimi)—1290(Gemini)之间。

B端tokens调用量主要源于企业级AI应用。其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一是渗透率较高,Google发布的“全球601个领先企业AI应用案例”显示,各大规模的企业已开始尝试将生成式AI投入生产,涉及汽车与物流、商业与专用服务、金融服务、医疗与生命科学、酒店与旅游、制作、工业与电子、媒体、营销与游戏、零售、科技、通信、公共部门与非盈利组织”11大行业。

二是基模厂商的B端收入比例较大。

数据预测2025年OpenAI来自B端的ARR收入占比达54%;Anthropic占比达80%。谷歌透露Gemini企业客户超过8.5万家,推动调用量同比增长35倍;火山引擎大模型收入2024年在国内公有云市场中份额排名第一,占比达46.4%(外部使用量,不包括豆包等内部APP)。

2

技术迭代解锁应用需求

越来越多的tokens调用量,并非因为更大参数的大模型,而是推理增强、多模态、Agent化、长上下文转型共同作用的结果。用一句话概括既是:技术迭代解锁应用需求。

以GPT-5和Grok4为例:

GPT-5把“更强的推理能力(通过引入test-timecompute)+多模态+更长上下文+更严格的安全控制等”置于产品默认层面;

Grok4核心升级则是把“原生工具调用+多代理协同推理+超长上下文等”做成一个可商用产品。

GPT-5和Grok4如此设置的目标,是希望借助技术迭代增强AI在更复杂、更具备“生产力”的关键场景下的实用性、准确性,并且使得AI应用加速落地。

举个例子,假设原来1轮客服对话服务消耗200tokens,升级后客服问答场景中的大模型推理过程将扩展成:

客户意图澄清+内部知识库检索+逻辑校验+答案润色4个环节,即4轮内部推理,每轮150~200tokens,最终消耗600至800tokens。

类似的案例在对应的推理增强、多模态、Agent化、长上下文转型中都能找到,其最终结果是双向增强,存量AI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更好,对应的tokens调用量也倍数增长。

随着技术趋势的不断推进,大量原本因“不准、不全、不落地”而被搁置的需求将被解锁。当准确率、可控性跨过可行性线后,用户特别是B端企业(有生产力场景需求)或将从观望转为批量采购。

总结起来就四点,推理增强把能用变成敢用、多模态把单点工具变成端到端工作流、Agent化把对话变成可审计的业务系统、长上下文把项目级任务放进模型。

与此同时,虽然tokens调用量倍数增长,但定价却是直线下降。

比如xAI的Grok-4-Fast,输出百万Token仅需0.5美元(约3.5元人民币),但比起国内基模厂商来还是不够狠,去年9月阿里通义千问主力模型最高降价85%,Qwen-Turbo低至0.3元/百万Tokens。

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基模厂商的价格战,让“一百万Tokens的钱,都买不了钵钵鸡”,也有一部分是因为模型厂优化算力成本的结果。

2024-2025年,为优化大模型算力成本,模型厂商进行了压缩大模型单次推理计算量(稀疏化、量化、投机解码)、提升GPU利用率(连续批处理、编译器融合)以及换用租金更便宜的云、芯片(国产替代、专用ASIC)等方面的尝试,平均tokens定价实现了较大降幅。

此外模型厂商还进一步通过“模型分层+价格分层”的多样化策略压低模型的使用门槛,让中小预算客户也可接入,比如:OpenAI 用GPT-5-mini/nano覆盖轻量场景;Google以Gemini2.5Flash 主打“极速低价”;Anthropic用Claude3.5Haiku 提供中等规模、高性价比选项等。

因此一个AI飞轮就已成型,当模型使用成本下降,企业/个人调用ROI随之上升,更多应用需求从观望向采购转化,促进tokens调用量倍数增长的同时,AI应用随之迎来生态繁荣。

Token经济学就意味着,可以直观的获得以下几个关键进展的洞察:成本与经济效益的量化、技术效能与模型能力的评估、应用场景的深化与演化以及商业模式与市场格局的清晰化。其中成本与经济效益的量化是最直接、最商业化的意义。

3

尾声

如果把AI大模型想象成一个“知识电厂”,Token就是它发出的“度电”,你的提示词就是“合上电闸”的指令,AI应用开发者就像是“家电制造商”。

从Tokens角度跟踪进展,就相当于电力公司和社会在跟踪:

全社会总用电量(AI应用的总规模)增长了多少?

哪种家电(哪种AI应用)最耗电(消耗Token最多)?

发电技术是否进步了(模型效率)?每度电的成本是否下降?

新的高能效家电(高效的AI应用)是否被开发出来?

从Tokens角度跟踪AI应用落地进展,意味着AI行业正在走向成熟、务实和工业化。它摒弃了早期对参数规模和技术炫技的过度关注,转而聚焦于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如何以可承受的成本,可靠地利用AI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商业价值。

这标志着AI不再是实验室里的玩具,而是真正成为了驱动下一代技术和商业创新的基础效用。作为从业者、投资者或观察者,理解Token经济学,就如同在互联网时代理解带宽成本一样,至关重要。

举报

  • 相关推荐
  • GEO排名查询工具推荐:霸屏AI大模型答案的核心方法,做好AI大模型排名优化

    随着AI大模型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入口,AIBase推出GEO排名查询工具,帮助品牌监测在豆包、DeepSeek、文心一言等主流AI平台中的曝光情况。该工具支持多平台检测、关键词追踪、可视化数据展示,可精准分析品牌是否被推荐、出现频次及具体场景,为制定AI大模型排名优化策略提供数据支撑。在GEO时代,抢占AI回答推荐位意味着获得全新流量入口。

  • AI日报:美团发布推理大模型LongCat-Flash-Thinking;阿里Wan-Animate开源;字节推豆包翻译大模型

    AI日报栏目聚焦人工智能领域最新动态。美团推出高性能推理大模型LongCat-Flash-Thinking;阿里开源Wan-Animate模型革新AI视频生成;字节跳动发布豆包翻译模型,支持28种语言互译;华为与浙大联合推出安全大模型DeepSeek-R1-Safe;阿里云即将发布跨模态模型Qwen3-Omni;xAI推出计算成本降低98%的Grok4Fast模型;YouTube发布多项AI创作辅助功能;IBM推出轻量级文档处理模型Granite-Docling-258M;中科院发布类脑大模型SpikingBrain实现百倍速度突破;OpenAI将推出仅限Pro用户的计算密集型新功能。

  • AI日报:腾讯重磅发布混元图像3.0;快手发布KAT系列Agentic Coding大模型;苹果悄然研发ChatGPT式应用

    快手发布KAT系列代码大模型,腾讯推出“混元图像3.0”实现多模态突破,苹果研发类ChatGPT应用升级Siri,谷歌更新Gemini 2.5 Flash Lite提升效率。苹果还推出Manzano图像模型,YouTube Music测试AI音乐主播功能,VideoFrom3D框架简化3D视频生成,Moondream 3.0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超越GPT-5等顶尖模型,展现强大性能。

  • AI日报:豆包大模型1.6-vision发布;DeepSeek发布V3.2-exp模型;Claude Sonnet4.5发布

    本期AI日报聚焦多项技术突破:DeepSeek发布V3.2-exp模型,通过稀疏注意力机制降低API成本50%;Anthropic推出Claude Sonnet 4.5,在编码任务表现卓越;ChatGPT新增即时结账功能,实现对话界面直接购物;OpenAI将推出AI版TikTok,所有内容由Sora2模型生成;百度地图升级小度想想2.0,提供智能出行服务;蚂蚁集团开源万亿参数模型Ring-1T-preview;DeepMind提出“帧链”概念,推动视频模型实现全面�

  • 2025 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创意可计算性:设计人工智能”,特赞升级五大内容+AI解决方案

    2025年9月25日至28日,上海将举办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2025),主题为“设计无界,生生不息”。大会聚焦人工智能赋能设计创新,探讨设计如何驱动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特赞科技作为内容与AI领域代表企业,将展示“计算×创意”如何拓展设计生命力,包括跨行业赋能、产教融合及人机协作三大板块,呈现AI在打破学科边界、推动产业创新中的实践。WDCC2025旨在为全球设计领域注入新动能,构建“设计×科技×可持续”的新想象空间。

  • 破解海外旅游语言困境,时空壶新T1以端侧模型开启全球畅行

    国庆假期临近,海外旅游热度攀升,语言沟通成为游客面临的主要障碍。网络不稳定更使依赖在线翻译工具的旅行者陷入困境。时空壶新T1翻译机通过端侧AI模型,实现无网或弱网环境下的流畅翻译,支持31种语言互译,覆盖全球98%主流旅游地。其离线翻译准确率达90%,响应迅速,并具备拍照翻译和降噪功能,有效解决机场、餐厅等嘈杂场所的沟通难题。新T1助力游客跨越语言壁垒,尽享无忧旅程,真正实现“无网也能畅行全球”。

  • iOS 26.1首个Beta版更新发布 苹果AI支持更多语言

    苹果发布iOS 26.1开发者预览版Beta更新,内部版本号23B5044l。主要更新包括:Apple Intelligence新增丹麦语、荷兰语、挪威语、葡萄牙语、瑞典语、土耳其语、繁体中文及越南语支持;AirPods实时翻译功能扩展至日语、韩语、意大利语和中文(含繁简);电话应用数字键盘采用全新液态玻璃设计。此外,Apple Music支持滑动切换歌曲,照片、日历和Safari浏览器迎来视觉优化。iOS 26正式版已于9月16日推送,适配第二代iPhone SE及之后共25款机型,iPhone 17系列和iPhone Air出厂预装该系统。

  • 易鑫发布Agentic大模型,破解汽车金融风控与效率痛点

    9月12日,易鑫集团在“IT Value Summit数字价值年会”上入选“2025创新场景年度AI应用TOP榜”,成为汽车金融科技领域唯一上榜企业。首席科技官贾志峰指出,易鑫以AI为核心驱动力,通过自研大模型“智鑫多维”等技术,显著提升风控水平与融资通过率,推动行业智能化转型。平台已连接全国4.2万家经销商及上百家金融机构,服务覆盖牧民、基层员工等多元群体,体现技术普惠价值。未来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深化国内普惠金融服务,并探索技术出海,助力全球汽车金融行业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化。此次上榜不仅是对其技术实力的认可,更反映出行业正加速拥抱智能化变革。

  • iPhone 17打价格战,苹果迎来“翻身”时刻?

    今年由苹果举办的“科技春晚”,终于不像前两年那样被人诟病是“挤牙膏”了。 其发布的iPhone17系列,带来了多项重要性能升级,起售价却仍为5999元,与上一代保持一致,这一定价策略迅速在网络引发热议,成功让“加量减价”成为热门话题。 被网友大加赞赏的iPhone17标准版,在价格不变的基础上,实现了多方面配置的提升,甚至该款机型还完美适

  • AI日报:京东物流推出超脑大模型2.0;DeepSeek V3.1终结版发布;Kimi 推出全新 Agent 模式

    本期AI日报聚焦多领域技术突破:京东物流发布“超脑大模型2.0”与“异狼具身智能机械臂系统”,推动物流行业迈向自主执行;DeepSeek推出V3.1终结版,修复漏洞并为V4架构铺路;Kimi上线Agent模式“OK Computer”,支持智能网站开发等复杂任务;ChatGPT新增个性化资讯功能,定制用户专属新闻;Exa Code发布代码索引工具,助力AI代理精准生成代码;Meta推出AI视频创作平台Vibes,简化短视频制作;蚂蚁数科发布隐私保护AI框架Gibbon,推理速度提升超百倍;OpenAI新基准测试显示GPT-5在多个行业逼近人类专家水平,覆盖九大行业44种职业。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