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部名为《九尾狐男妖爱上我》的AI生成短剧在社交平台引爆热议,抖音单平台播放量突破1.8亿次。该剧从场景到角色均由AI完成,虽被网友吐槽"画面似PPT""九尾狐尾巴像鸡毛掸子",但高频反转剧情与猎奇元素仍吸引大量用户追更,目前连续更新27集仍保持高热度。
据制作人辣糖透露,AI短剧制作周期较传统影视压缩90%以上,单人或小团队借助开源工具即可完成全流程。其团队4人即可实现日更,每集1分钟内容制作耗时约2小时,涵盖构思、脚本、AI素材生成、剪辑及发布5个环节。成本结构显示,单条5分钟视频实际投入约100元,包含AI工具订阅、基础设备及人力开支,所谓"50元做3集"仅涵盖部分工具费用。
商业化路径方面,行业呈现多元化探索态势。广告植入成为主要变现渠道,如萌宠短剧嵌入食品品牌获得收益;流量分成与平台补贴依赖爆款概率;付费观看模式仍在培育期;知识付费领域则涌现大量AI短剧教学课程。但从业者普遍反映收入不及预期,全职创作者月收入多集中在2万元区间,"月入50万"案例属极端个例。
专家指出,AI短剧的价值在于重构内容生产逻辑。其"快速试错-数据反馈-迭代优化"的创作模式,使中小团队得以与专业机构同台竞技。随着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突破,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出现更具沉浸感的AI互动短剧,但伦理规范与版权界定将成为新的挑战。这场由50元成本引发的行业变革,正在悄然改写影视创作的游戏规则。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