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Z世代最新资讯  > 正文

洞察Z世代精神世界:“求平和”甚过“求快乐”

2025-05-30 18:01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在快节奏、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年轻一代的精神世界正经历着深刻的重塑。

近日,Soul App旗下Just So Soul研究院基于3499份有效问卷以及站内用户分享内容,分析撰写了《2025Z世代精神世界分析报告》。

报告发现,对于Z世代而言,内心深处的“平和稳定的心境”已超越了“纯粹快乐”和“成就感”,成为他们最为渴望的精神状态,这一洞察不仅颠覆“年轻人及时行乐”的传统认知,更隐约指向一种古老智慧的当代复兴——强调理性,内求诸己,继而达到不受外物干扰的平静。

在精神能量的汲取上,Z世代拥有“兴趣”、“关系”与“自我成长”三大支柱,并形成了独特的“充电四件套”——社交、沉浸独处、公共空间与音乐;此外,“搭子”这种新型社交模式的兴起,以及Z世代在精神消费上呈现出的多元化、体验化趋势,都共同描绘出这一代年轻人如何在复杂世界中寻求平衡、掌控自我。

综合来看,Z世代看似不争不抢,实则以一种内敛而坚韧的方式,掌控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追求“平和”中展现出新生代的价值观宣言。本报告将深入探究这些精神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并呈现Z世代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自评结果。

Z世代里的斯多葛学派:追求“平和”甚过“快乐”

调查显示,在Z世代最渴望的精神状态中,“平和稳定的心境”以综合得分2.69居首,高于“纯粹快乐”(2.58)和“成就感”(2.14),超五成受访者将其列为首 选。与此同时,年轻人对“意义感”的关注度垫底(1.62)。

当“情绪管理”开始成为当代热词,Z世代对内心宁静与平衡的珍视,对自身情绪的掌控和选择,开始成为显性的讨论。在Soul App站内#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话题下,70.4K条瞬间有着3521.1k次浏览量,一位Souler引用斯多葛学派《埃皮克提图指南》中的名言:“让我们沮丧的不是事件,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

斯多葛主义的核心,正是在于通过理性,辨别可控与不可控的边界——外部事件难以掌控,但可以通过控制内心对事件的看法和反应,获得宝贵的平静,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做好“课题分离”。我们能在当下的年轻人的多个热议话题中,隐约看见斯多葛学派在当代的复兴。

与此同时,报告发现,年轻人对“意义”的关注度正降至最 低,这显示年轻人的心态正经历“反形而上学”的现代转变,如今的年轻人面对存在主义危机,有着存在主义式的务实破局——生活的意义从不靠问出来,而是活出来。Z世代更愿将精力投入具体生活场景,如兴趣培养、人际关系、自我成长,在一个个当下的“小确幸”中,抓紧生活的锚点。

兴趣社群:在“兴趣”中找回自主性,在“社群”中获得归属感

Z世代的精神能量主要来源于三大支柱:“兴趣”(51.6%)、“关系”(51.2%)与“自我成长”(45.9%),年轻人们通过培养个人爱好、建立有意义的社交联系以及持续的自我探索来为精神“充电”。

三大能量源的组合,也对应“自我决定理论”的三大核心要素——兴趣对应自主性,关系对应归属感,自我成长对应胜任感。

对于Z世代而言,兴趣不仅是消遣,更是自我表达与压力释放的有效途径,无论是二次元、电竞、潮玩,还是小众运动、手工艺术,兴趣社群的蓬勃发展为Z世代提供了开阔的探索空间,使年轻人可以在热爱中发掘潜力,拓展自身边界,继而获得个人成长。

“兴趣社群”的

功能,就是帮助年轻人在“兴趣”中找到自主性,在“社群”中找到归属感。如今Z世代所追求的关系连接,更强调“高质量”和“有共鸣”,他们渴望在关系中获得理解、认同和情感支持。无论是兴趣社群,还是新型的“搭子”关系,只要能提供情感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共鸣,便能成为他们抵御孤独、获得力量的重要支柱,这也是当代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自我决定理论”的实践。

充电四件套:社交、独处、公共空间与音乐

说完能量源,在偌大的城市里,哪里才是年轻人的充电桩?报告发现,“社交” (46.2%)、“沉浸独处”(37.22%) 、“公共空间”(33.24%)与“音乐”(32.21%),是最主流且互补的精神充电方式。当报告继续考察年轻人在这些具体活动中的选择——喜欢去公共空间?偏爱何种音乐?最 爱与谁社交?我们发现:

公共空间:散步之必要,遛狗之必要,在中午躺秃一块草坪之必要

公共空间的精神疗愈,更多发生在自然与文化、人文与烟火气的融合地带。报告指出,年轻人钟爱的公共空间Top3是:绿地、菜场和城市街头,其中绿色自然空间是最普遍的疗愈场所(42.5%),市井场景的“热闹感和烟火气”(30%)和城市角落/街头空间的松弛感(29.3%)也是情绪放松的绝 佳地点。

环境心理学中的“复愈性环境”理论认为,自然环境能够提供“软性吸引”,帮助个体恢复注意力和减少压力。而市井的烟火气和街头巷尾的松弛感,则提供了一种真实、接地气的生活气息,让Z世代在其中感受到归属感和放松,成为他们逃离喧嚣、感受真实生活的“充电站”。

在Soul App站内,#公园二十分钟 话题下已累计数千条讨论,用户们纷纷分享自己在绿地公园中的行走坐卧,论证了痖弦在其诗作《如歌的行板》提及的两种必要——“散步之必要,遛狗之必要”,可以说为了精神健康,在某个中午的绿地公园躺秃一块草坪,是必要的。

近年来,在社交讨论中,“菜场文化”同样也在复兴,菜场总能给人一种“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的精神气质,而菜场相关内容也是Soul App站内热议话题,古龙曾说“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一进菜市场,定然重新萌发对生活的热爱”。

在菜市场,人的身体感官是被打开的,鼻子里是海产的气味,耳朵中是方言的吆喝,五颜六色的蔬果抢占你的视觉,热火朝天的小吃摊在唤醒味蕾。一切的焦虑,似乎都在喧闹的菜市场被消解——生活本该如此简单。

当代的年轻人,在家与工作场所之外的第三空间里,找到精神寄托和归属感,Z世代选择绿地、菜场、城市街头作为充电场所,正是因为这些空间天然自带的松散气质,让人远离一切的“正式”。

音乐:不要再说“伤心的人别听慢歌”

超过四分之三的用户在情绪低落时,会选择音乐作为主要疗愈方式,其中54%的受访者更常通过抒情/悲伤类音乐来丰润精神生活。这挑战了传统观念中“快乐音乐=快乐”的认知,反而印证了悲伤音乐的治愈作用——引发听众的共情,提供情感宣泄的渠道,在情绪共鸣中获得释放与疗愈。

所以,3.5mm的耳机接口,也是灵魂的充电桩,就算五月天告诉你“伤心的人别听慢歌”,那我们也要和你说:现在快要六月了,可以听!就在六月份的第 一天,儿童节的晚上,Soul将于上海世博文化公园·红石中心,举办“Soul心理医诗歌会”,由著 名歌手黄龄 、王以太、刘恋、张紫宁现场“坐诊”,用诗与歌治愈你所有的坏情绪。

搭子文化:有一搭,好过没一搭

“搭子关系”已成为Z世代主流的精神支撑样式,36.9%的受访者认为短期目标一致的“搭子”关系(如学习搭子、运动搭子、饭搭子)对自己当下的精神支持最为重要。这种现象反映了Z世代在人际交往中,对关系边界、投入成本和情感负担的精细化考量。

在现代社会,尽管社交机会增多,但许多年轻人仍可能感到深层次的孤独。“搭子”关系提供一种“轻量级”的社交解决方案,其核心特征在于目的性、限定性和低情感卷入,它介于弱联系和强联系之间,满足Z世代在特定领域的陪伴需求。

作为一种高效的社会互动模式,“搭子”关系能够以轻量化的“成本”(情感投入、时间精力)获得高质量的“收益”(陪伴、共同完成目标、信息共享)。这种模式完美契合了Z世代追求效率、注重边界的心理需求。

可以说,“搭子”的兴起既反映Z世代对“弱连接”价值的重新发现,也是在弱连接基础上,增加了特定场景下的功能性互动,使其在提供陪伴的同时,保持了关系的轻盈和弹性,是Z世代在复杂社会中寻求平衡、降低社交成本、同时满足情感需求的智慧体现。

因此,尽管“搭子”之间的互动总是有一搭没一搭,但考虑到其对于精神健康的正向价值,有一“搭”,还是好过没一“搭”。

Z世代精神消费:在live里live,在movie里move

Z世代的精神消费呈现出多元化、体验化的趋势。报告显示,观看电影/戏剧/live演出(42.9%)、购买书籍(文学、哲学等)(26.6%)、参与社群活动(线上/线下)(24.9%)和参加音乐会/艺术展览(24.8%)是Z世代最主要的精神消费形式。

这些消费行为是Z世代在追求精神富足、自我提升和情感共鸣过程中的重要投入。调研显示,超过六成受访者更看重精神消费而非物质消费,且年轻消费者对精神消费的重视程度更高,这一趋势与当前盛行的“精神悦己”消费理念高度契合。

对于Z世代而言,他们的消费观正在从“物有所值”向“付有所值”转变,即他们更愿意为身心体验和兴趣爱好买单。这种消费行为的背后,是Z世代对情绪价值的强烈需求,他们通过“情价比消费”来寻求治愈、放松和自我表达,无论是购买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实体商品和服务,还是参与社群活动、观看演出,其目的都是为了在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

Z世代精神状态自评:3.92分!一线城市更养人!

本次报告还引入Z世代精神状态自评维度,结果显示,Z世代的平均精神状态自评得分为3.92分(满分5分)。具体来看,43.3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能量满满、非常良好”,展现出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37.18%的人属于“偶尔疲惫但可自我调节”状态。

这一数据表明,超过八成的受访年轻人(80.48%)能够保持相对积极或可自我调节的精神状态,展现出较强的心理韧性,这与他们多元化的精神充电方式和灵活的社交策略息息相关。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于“大城市节奏更快、更高压”的常见论调,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Z世代“能量满满、状态良好”的比例最 高达到49.8%——大城市的养人,也许就体现在其更丰富的“精神生态”,以及各种“精神基础设施”的资源可及性更高。

结语

如今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内在的平和与自我成长,他们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寻求精神慰藉和连接,不再仅仅追求物质的拥有,而是将消费视为一种实现精神满足、自我表达和社群认同的途径。

Z世代也并远非如外界刻板印象般脆弱或迷茫,他们拥有独特的智慧和韧性,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构建一个更加注重内心、追求真实连接的精神世界,而Soul App作为年轻人精神交流的平台,将持续关注并支持Z世代的精神健康与发展,致力于构建一个更符合年轻人精神需求的数字生态。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中式梦核,Z世代的电子乡愁

    「你醒啦,现在是2008年的下午…」看到这个标题,你没忍住点进视频,却只看见一个空空荡荡、挂着条幅的房间,或是一条光线昏暗、只有风声沙沙的走廊。空灵磁性的老式广播音里,一句歪扭的字在屏幕上跳动着:「这里已经没人等你了...」 这类以老商场、蓝玻璃,雪花屏、空走廊等千禧风元素为特定呈现内容,画质模糊粗粝并配以迷幻感滤镜的视频,即是「梦核」。曾经�

  • 为Z世代“拼”前途 Leader统帅联合西安交大组 “职趣局”

    9月23日,统帅走进西安交通大学,将“拼文化”延伸至校园,打造“帅粉职趣局——倾听Leader Talk”快闪活动。活动以拼图互动为主线,学生通过趣味任务收集碎片,体验海尔智能产品,并在职业咨询区与学长学姐、HR交流职场发展。现场设有懒人新风空调、悦己冰箱、统帅咖啡机等产品体验区,以及语音互动热水器等创新展示,精准契合Z世代对效率与品质生活的追求。活动不仅深化了品牌与年轻用户的互动,更通过“拼”的形式搭建情感桥梁,助力学生探索自我价值与职业未来。统帅将持续深入高校圈层,与年轻人共创成长。

  • 年轻人“整顿”月饼 推动平价健康新风尚

    临近中秋,月饼市场迎来传统销售旺季,而今年年轻人成为改变市场格局的重要力量,他们以独特的消费选择推动月饼市场发生深刻变革,“年轻人‘整顿’月饼”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 长久以来,月饼市场存在诸多被消费者诟病的问题。价格方面,动辄数百元的天价礼盒屡见不鲜,里面仅有几块迷你月饼,包装盒却大而奢华,过度包装现象严重,节日似乎演变成了商家提升

  • 快手联合健康中国发起心理健康问题征集 将邀请专家直播解答

    快手联合健康中国发起心理健康问题征集活动,9月15日起向全国网友征集心理困扰,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当天邀请专家直播答疑。活动通过短视频+直播形式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并首次在直播前征集问题针对性设计内容。快手还组建心理危机干预小组,通过AI预警系统识别并联动警方7×24小时干预有轻生倾向用户。2024年5月上线的“种太阳计划”借助平台技术优势识别干预风险人群,联动媒体、专家和创作者开展心理健康科普直播,帮助公众走出心理阴霾。

  • 年轻人“整顿”月饼

    中秋的脚步一近,测评博主们的“月饼吐槽大会”准时开演。 往年提起月饼,年轻人满是槽点:动辄标价几百上千的天价礼盒,咬一口甜到齁的高糖炸弹,还有鱼翅、螺蛳粉等创新黑暗馅料,再加上担心暗藏“科技与狠活”,不少人直呼“不敢吃”。 可少了这口圆乎乎的点心,总觉得中秋节缺点什么。两难之下,年轻人索性开启“月饼邪修”模式,买套模具回家,汉堡压一压

  • 直击Z世代情感缺口:Soul AI虚拟伴侣构建温暖社交场景

    Soul平台洞察到当代年轻人快节奏生活与原子化社交趋势下的情感需求,推出AI虚拟伴侣功能。该功能凭借"活人感"设计,通过自然对话、个性化互动填补情感缺口,超六成用户已拥有虚拟伴侣。平台持续研发语音、视频通话技术,未来将实现更真实的陪伴体验,助力年轻人社交技能提升与情感满足,引领社交新潮流。

  • 如新新启航教育计划:以职业教育与心理关爱,共筑乡村振兴梦

    2025年9月18-19日,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举办“静伴花开”心理成长营,这是新启航教育计划的一部分。该项目由上海如新公益基金会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合作,自2019年启动以来,聚焦困境学生,通过“奖助学金+职业技能培训+素养教育+就业平台”的完整帮扶体系,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心理成长营采用“社工老师+志愿者”模式,已覆盖四川、贵州、湖南等地,累计受益千余人次。项目注重“授人以渔”,打破传统帮扶局限,从技能赋能到心理关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实现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 爱幸福·美好生活服务平台携手广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与家教通 走进江夏社区

    2025年9月26日,江夏文化传承基地举办“倾听心灵,传递幸福”主题培训。活动由爱幸福平台联合广州心理咨询师协会等机构发起,通过专业课程培养社区倾听者,既增强心理健康服务力量,又助力居民提升就业技能。培训涵盖倾听技巧、危机干预等内容,学员通过考核后可入驻平台或社区服务站提供公益服务。该模式将专业技能与就业结合,为社区注入“幸福守护者”,并计划推广至全国。

  • 年轻人为啥拥抱“冻门”:快节奏生活新方案

    “冻门”饮食方式在都市青年中兴起,通过周末集中备餐、冷冻保存,工作日简单加热即可快速用餐。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快节奏生活下的用餐难题,又带来掌控感与心理满足。数据显示,一线城市63%的独居青年厨房不足3平米,长通勤时间进一步压缩烹饪空间。相比外卖,自制预制冷冻餐在食材新鲜度和营养搭配上更具优势,但需注意冷冻不超过7天。营养师建议新手从低风险菜品入手,逐步掌握冷冻规律,让“冻门”成为兼顾效率与品质的生活方式。

  • 今年中秋流行“爆改月饼”:年轻人用行动打破刻板印象

    2025年中秋前夕,年轻人掀起“再造月饼”热潮,通过创意与幽默重新定义传统节令食品。从DIY压模玩法到咸口鲜肉、冰淇凌等跨界新口味,月饼从单一走向多元。这场“爆改月饼”运动以轻松方式延续中秋文化内核,既融入地方特色食材,也实现甜品与糕点的跨界融合。看似“胡闹”的举动,实则是年轻人以独特方式参与节日仪式感构建,背后是对“团圆”寓意的深层守望。无论选择传统莲蓉双黄还是创意新品,本质上都是对中秋情感的延续。这场变革让月饼从“节日限定”转向“日常美好”,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活力。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