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智能眼镜最新资讯  > 正文

阿里、字节终结百镜大战?

2025-04-18 09:21 · 稿源: 科技新知公众号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知,作者:思原,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智能眼镜这块大蛋糕,还是吸引来了更多巨头分食。

4月初,维深信息Wellsenn XR爆料称,阿里巴巴AI智能眼镜方案已确认,正在积极招聘人才,扩充研发团队,首款产品预计今年底发布。紧接着,《科创板日报》报道称,字节也被传正在计划推出AI智能眼镜,提供类似自研模型豆包的AI功能,并已进入供应链谈判和技术定型阶段。

至此,算上此前的百度、小米,以及海外的苹果、Meta、三星等,全球几乎所有科技巨头均已亲自下场。

毋庸置疑,智能眼镜赛道已经成为了一个确定性的市场。这些具备技术、资金与生态优势的大厂,已经做好了“分蛋糕”的准备,并且想要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改写下一个阶段的竞争格局。

但巨头的入局并不意味着大战的提前收官。相反,阿里和字节作为搅局者入场,反而可能加速行业的分层与价值重构。

01

巨头们想做主角

巨头们接连跑步进场智能眼镜,势必会掀起整个行业的新风浪。

虽然截至目前,阿里方面还未对此公开回应,但这份野心早有端倪可循。其旗下通义AI曾搭载于Rokid Glasses AR眼镜,雷鸟创新RayNeo也与阿里云达成过独家战略合作,阿里甚至还投资了AR眼镜初创品牌“致敬未知”。

更进一步的动作是,今年2月,阿里宣布天猫精灵硬件团队与夸克团队融合,AI眼镜更是被直接指明为探索的新硬件方向之一。

最新的消息显示,阿里智能眼镜项目将由智能信息事业群天猫精灵团队主导,硬件规格将超越Ray-Ban Meta智能眼镜,并将分为两个版本——不带显示的AI智能眼镜,以及带显示的AI+AR智能眼镜,后者优先级更高。

据悉,产品硬件将搭载高通骁龙AR1+恒玄BES2800双芯;AI功能方面,基于通义大模型技术,眼镜还将深度整合阿里AI旗舰应用“夸克”的“AI超级框”功能。阿里的意图已然明了,做AI眼镜的两大要素,都要内部“齐活”。

与阿里同步并行的另一大厂是字节。4月13日,据晚点LatePost报道,字节跳动正在研发一款集成自研大模型 “豆包” 的AI智能眼镜,目前已进入供应链谈判和技术定型阶段。

不同的是,字节的 AI 智能眼镜项目是由 Pico 团队主导,且可能会在海外率先发布。这也延续了字节在 VR/AR 领域的国际化战略。此前,Pico 的多款 VR 产品,都是先在海外发布,随后才进入国内市场。

事实上,虽然字节在智能眼镜领域的布局不多,但在智能硬件领域经验积累不少,此前推出过Pico VR、AI智能耳机Ola Friend和AI玩具显眼包等产品。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智能眼镜市场主要由一些专注于智能硬件的独立厂商或品牌主导,如 Rokid、雷鸟创新等。这些厂商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等方面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品牌影响力、资金实力和生态资源方面,与巨头们相比有着较大差距。

如今巨头们的加入,无疑会让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也吸引了很多关注,大有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之势。甚至外界有部分声音开始认为,巨头们的入局,直接让行业从 “百镜混战” 进入到了 “寡头竞逐” 的阶段。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02

绝对优势未可知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智能眼镜市场的深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尽管巨头们在技术、资金和生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智能硬件这个细分领域并非无往不利。

以阿里、百度和字节为例,尽管都在算力、AI、生态等核心软硬件上有深厚的积累,但在智能硬件方面的产品基因相对薄弱,这也是业内外有目共睹的事实。

智能硬件的研发和生产,与软件和互联网服务有着本质的区别。硬件产品的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需要具备强大的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沉淀,恰恰是互联网巨头们所欠缺的。

阿里此前在智能硬件领域的布局相对较少,仅有天猫精灵智能音箱等为数不多的爆款,虽然在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在智能硬件领域布局更早、更广泛的小米、华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百度与阿里的处境相似。尽管百度在AI领域的技术实力走在前列,但在智能硬件的设计和生产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资源,目前也仅有小度音箱等为数不多的产品拿得出手。

字节跳动虽然在短视频、AI应用等领域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但在智能硬件领域的布局仍处于起步阶段。此前推出的无线耳机Ola Friend,无需连接手机即可调用豆包进行对话,1199元的定价相对亲民,却市场反响平平。

因此,即便是阿里、字节这样的巨头,也很难在智能眼镜市场创造推出即爆款的神话。在这个市场中,谁都没有绝对的优势。

不过巨头们已经快速地找到了清晰的技术路径,预演出未来AI眼镜的雏形:语音交互+离线运行+硬件端AI部署。这难免会给到Rokid、雷鸟等厂商很大压力。

这些企业在智能眼镜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已经发布了多款产品,并获得了一定的用户认可。但目前市面上的智能眼镜产品,在功能上仍较为雷同,主要集中在语音交互、拍照录像、导航辅助等方面。

巨头的出现则让这些深耕智能眼镜的企业在为产品增添功能时,都不能再局限于眼镜本身,而是要从生态体系入手,让AI眼镜成为部分手机功能的替代,而这也是中小厂商必须跨越的一道坎儿。

显而易见,无论是巨头们还是初创企业,当下都不敢说有绝对信心分到一块大蛋糕。

03

断绝退路的战争

巨头的入局,到底是行业的“救世主”,还是“垄断者”?这或许是未来一段时间,整个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鲶鱼效应能够加速智能眼镜市场的发展。巨头们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资金实力,能够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平均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

此外,AI眼镜除了基础硬件研发外,还应该将发力点聚焦在使用场景、用户体验、社交互动等软性层面。而巨头们手握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广泛的市场渠道,能够快速提升智能眼镜的用户认知度和市场渗透率,加速智能眼镜从“小众市场”走向“大众市场”的进程。

以字节为例,旗下的抖音、西瓜视频、番茄小说、今日头条等内容APP矩阵,构建起了一个“高频使用+深度互动”的平台生态。而豆包AI的核心场景正好与这些平台天然融合:AI视频剪辑助手、内容总结工具、视频脚本生成器、虚拟客服、旅游导览、语言练习等功能体验,几乎可以直接迁移至AI眼镜。

通过软硬件联动,字节可以在硬件中输出服务,在服务中引导消费,构建出闭环商业模式——这也正是互联网大厂所特有的生态控制力。

巨头可以加速构建用户认知、制造刚需场景、以及打造杀手级应用,智能眼镜就有机会从单一硬件终端,演变为互联网服务的“超级入口”。这种转变意味着,未来的竞争不再只是单纯硬件参数的比拼,而会升级为生态服务粘性的较量——用户选择某款眼镜产品,本质上是选择其背后的服务生态。

对于那些深耕行业多年的中小厂商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它们需要面对巨头们的竞争压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它们也可以借助巨头们的技术和资源公开,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面对这种降维打击,中小厂商的生存空间也正在被重新定义。事实上,Rokid、雷鸟创新等企业,正在聚焦“技术壁垒+垂直场景”,意图开辟差异化战场。

然而在技术普及之下,过度集中可能抑制创新,真正的“终结”需等待用户价值共识的形成。而生态构建的悖论在于,巨头的开放程度决定了行业创新的天花板。所以智能眼镜要真正从“热潮”迈向“普及”,仍面临诸多结构性问题。

回归行业的本质,智能眼镜的终极形态仍是“设备即服务”,而用户价值共识的形成,需要跨越三大鸿沟:功能刚需化、体验无缝化、价格亲民化。目前市场上千元价位的智能眼镜,核心功能仍停留在“语音助手+轻度AR”,距离替代手机的“超级终端”尚不可一日而语。

从谷歌眼镜的极客玩具,到雷朋Meta的时尚单品,再到如今阿里、字节试图打造德 “超级终端”,每一次巨头入场都在重塑智能眼镜行业的认知。但正如智能手机的进化史所揭示的:真正的市场爆发,始于杀手级应用的出现,成于生态壁垒的构建,终于用户习惯的养成。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硬件老兵,都必须回答同一个问题:当用户摘下智能眼镜时,是否会产生“生活不便”的真实痛点?

战争远未收官,甚至刚刚开始。当技术攻坚与生态卡位的号角同时吹响,这场关于“下一代计算平台”的终极对决,正等待第一个“iPhone4时刻”。而所有参与者都必须清楚,在智能眼镜的战场上,没有退路,只有进化。

参考资料:

维深信息Wellsenn XR,《首发!阿里AI智能眼镜方案确定,预计将于2025年底发布》

新浪VR,《国产AI眼镜赛道“狂飙”!小米、字节等大厂新品或将来袭》

科创板日报,《消息称字节正自研AI眼镜 已与供应商沟通》

举报

  • 相关推荐
  • “狗团”大战阿里买单?

    京东入局外卖几个月后,与美团的交锋从口水战逐渐进入到实质性交锋。4月12日,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在社交应用即刻上发声,针对京东入局外卖,向外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同时预告了美团将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随后不久,京东从PR层面进行了反制:刘强东与京东一位同事的微信聊天截图传出,内容上大义凛然,并且再一次出现了“兄弟”字眼。三天后,美团正式发�

  • 直曲之争就此终结!越来越多厂商青睐直屏

    直屏好还是曲屏好?机圈网友为此吵翻了天,如今来看,直屏曲屏之争划上了一个句号,曲面屏即将淡出历史舞台。纵观智能手机发展史,直屏手机曾经一统天下,曲面屏后来居上,一度成为安卓高端旗舰的标配,如今直屏又重新获得了手机厂商的青睐。

  • 字节快手迎来关键对决

    快手发布可灵AI2.0视频生成模型和可图2.0图像生成模型,实现从"能生成"到"精准生成"的跨越。字节跳动同期推出Seedream3.0文生图模型,综合性能接近GPT-4o。两大短视频平台在AI视频赛道展开激烈竞争:快手可灵AI全球用户突破2200万,3月收入超1亿元;字节即梦AI月活增速达173.57%,位居全球第五。当前AI视频生成领域仍处技术突破期,尚未出现标杆产品。专家指出,该赛道面临算力消耗大、商业模式不清晰等挑战,但未来可能颠覆社交、游戏、VR/AR等多个领域。快手侧重商业化应用,已与小米、亚马逊云等建立合作;字节则将即梦AI视为AGI战略核心,组建AGI长期研究团队探索多模态创新。这场竞争本质是双方在AI时代复制短视频成功模式的尝试。

  • 首发手持商品数字人:用AI赋能电商带货

    文章概述了数字人技术的快速发展,重点介绍了蝉镜推出的"文生数字人"技术。该技术结合扩散模型与多模态模型,实现无需拍摄、模特和场地的虚拟形象生成。数字人技术正在改变内容创作规则,创作者可通过AI生成虚拟IP,如杭州陈泽鑫律师仅用3.8元成本实现百万级播放量。蝉镜的手持商品数字人技术突破传统数字人无法自然交互商品的局限,用户上传商品图片即可生成数字人自然持握商品的形象,支持长期复用。该技术显著提升用户信任度,某美妆品牌测试显示视频转化率提升140%。蝉镜平台提供500余种公模形象,支持用户克隆个性化数字分身,实现"一人千面"的矩阵运营。文章指出,这种技术民主化趋势让中小商家无需专业团队也能打造媲美大牌的视觉呈现,推动电商普惠新时代。

  • 接替Manus,字节的Agent王牌能打多久?

    字节跳动旗下智能体平台"扣子空间"推出首款由大厂发布的Agent爆款产品,自4月18日上线后引发用户疯抢邀请码。该产品具备规划、工具调用和记忆等关键能力,支持游戏攻略撰写、市场调研等复杂需求,并首创"探索模式"和"规划模式"双交互设计。虽然底层模型能力较DeepResearch和Manus仍有差距,但凭借产品设计优化和量大价优的优势,成功填补了Manus留下的市场空白。字节同步推出企业版HiAgent解决私有化部署问题,半年内智能体业务订单量增长超330%。当前行业正迎来Agent爆发期,但企业落地仍面临系统接入、数据安全等挑战。

  • 阿里云百炼MCP服务上线:高德、无影等首批接入

    据报道,阿里云百炼平台正式推出全生命周期MCP服务,将大模型应用开发门槛降至新低。该服务实现了从资源管理到部署运维的全流程自动化,用户仅需5分钟即可快速创建连接MCP服务的智能体,让大模型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工具。这一创新服务标志着大模型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的新阶段。

  • 字节和DeepSeek争抢“天才少年”

    当年轻人还在想着怎么靠AI赚钱时,AI已经开始帮助老板提升身家了。近期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取代“瓶装水大王”钟睒睒,成为中国新首富。对当下的字节和张一鸣言,如果靠砸钱就能解决大模型的技术突破难题,那无疑将是一笔划算的投资。

  • AI眼镜大战升级:巨头进场,小团队悬了?

    竞争激烈,前景不明。百镜大战再次升级,近期,小米、华为、阿里、字节等大厂纷纷加速布局。3月24日,小米通过旗下品牌米家发布了一款AI音频眼镜——MIJIA智能音频眼镜2,售价1199元。它背后还藏着一个大招。有科技博主透露,MIJIA智能音频眼镜2只是预热,真正的「小米眼镜」可能在今年下半年露面,具备双芯片和摄像头,集成AR导航、实时翻译、智能识物、一键变色等功

  • 续航焦虑终结者:倍思伸缩数据线充电宝强势来袭

    倍思极客充伸缩线充电宝是一款100W大功率便携充电设备,采用专利伸缩线设计解决传统数据线缠绕问题。配备双USB-C接口(均支持100W输出)和一个30W USB-A接口,可同时为笔记本、手机等设备快速充电。内置1.2英寸智能数显屏实时显示电量状态,通过3万次测试的伸缩线耐用性强,支持苹果16 Pro Max 30分钟充电56%。采用航空级散热技术,319g轻巧机身搭配4颗18650动力电池,连续16个月使用仍能保持80%以上容量。产品集高效充电、便携设计和安全防护于一体,2021-2024年全球销量四连冠,彻底解决多设备续航焦虑。

  • 宝马×字节跳动:以AI赋能汽车营销创新变革

    4月18日,华晨宝马旗下领悦数字信息技术公司与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达成合作,双方将围绕AI技术在汽车营销服务的创新应用展开深度合作。通过AI+场景的高效匹配,实现产品精准推荐、内容智能引导,提升用户购车体验与经销商运营效率。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高翔表示,此次合作是宝马"360度全链AI战略"在营销领域的重要实践。领悦公司将借助火山引擎的大模型技术,打造专属智能营销工具,提供24小时在线客服、个性化推荐等服务。这是双方自2019年以来的第三次合作,此前已在数字化运营、直播营销等领域取得成果。此次合作标志着宝马加速推进AI技术在全业务链的应用,持续深化中国市场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