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AI人格最新资讯  > 正文

我已确诊为“DeepSeek人格”:勿扰

2025-02-28 13:43 · 稿源: 字母榜公众号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字母榜,作者:薛亚萍,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可能是AGI迟迟不来、等待“AI更像人/超越人”太辛苦。也或许是“AI代替人类劳动力”的预言太惊悚,吓到了人类。

总而言之,一部分人(牛)类(马)已经开始向AI靠拢了。

随着DeepSeek掀起新一轮AI热潮,社交媒体上刮起了测试“你什么AI人格”的风。

小华是“ChatGPT人格”,哪儿都好就是海归,贵,太小的庙还真容不下她。

任劳任怨、总是第一个到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公司的刘姐,不出意料地认领了“豆包型人格”。

脑子活泛、业务能力强但总摸鱼的小明是“DeepSeek人格”,而那个沉默不语只是一位跑程序的小王,则荣获“Kimi人格”。

所谓“AI型人格”,其实是打工人根据AI大模型的使用体验,总结出大模型特性,来定义自己在职场上的AI人格。于是ChatGPT型人格、Kimi型人格、豆包型人格就这么被打工人一一认领了。

图片

图源:小红书

哪个“都市隶人”没有主动或被迫地用过各种AI工具呢?它们什么调性,牛马心里都有数。AI型人格,就这样成了一款最适合打工人的职场性格展示图鉴。

怕你(AI)追不上我(人类),于是我主动向你走去。

要是读过卡夫卡的小说,可能会大呼:“人的异化!”

但AI人格不同于MBTI、DISC等性格测试,没有一套逻辑严密的题目测试,更像是一种玩梗,以及独属打工人的一种戏谑式反抗,

毕竟当AI技术浪潮席卷而来,几乎每一个领导都在说,工作中要学会用AI融会贯通。

“小王啊,你这个方案不够AGI!”

“小刘,你这个月OKR得用大模型思维重构!”

到最后,这届打工人才从老板催促时的眼底,读出了些许嫌弃和期待——嫌弃的是你,期待的是AI。谁让真AI是不需要交社保的永动机呢。

当代打工人显然参透了打工的终极奥义——既然老板对AI念念不忘,不如直接给自己加载个“AI人格”。

瞧,这不就满足了老板的终极诉求:全员AI。

A

当你还在执着于“i人还是e人”时,有一批职场人已经进阶到next level,开辟2025职场身份认证新暗号“你是什么AI人格?”

AI型人格的依据是AI工具使用测评,打工人根据对DeepSeek、Kimi、豆包等AI工具的使用体验,总结出一些特性,进而将他们人格化。(叠个甲:模型特性系网友主观评价,不一定对。)

图片

作为AI届新晋顶流的DeepSeek,打工人给出的评价极高:高智商。

但同时该应用有一项特殊技能:需求轰炸时自动触发“服务器繁忙”。

于是,在打工人眼里,“DeepSeek型人格”产生了:聪明但不干活——超高智商,想法很多,但永远在摸鱼,属于“高智商九级摸鱼学者”,吾辈楷模也。

在老板眼里,这些人很聪明很全能,但很反骨,经常一言不合就不干。但给出的原因又无可辩驳,想催都无处下口。领导很欣赏、离不开,但也很头疼。

图片

一个字“拽”。

当然,这种打工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只能自认“豆包型人格”:事事有回应,但经常回应了也白回应。

他们属于“先天打工人圣体”:每天加班到深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交付的东西却经常被领导挑挑拣拣,常年身居领导pua与压榨榜的头号人选,升职加薪是一样没见。

简而言之:越努力越心酸。

和豆包一样,很多人觉得Kimi好像也没有明显出众的特点,于是“Kimi型人格”也诞生了:资历平平无功无过。而其与“豆包型人格”最大的区别是,一点儿情绪价值都不给,冷面孤星埋头就是肝。

因此,“Kimi型人格”也被用来形容职场中那些“工作稳稳当当,但毫无激情,甚至有点‘机器人感’的人。

而ChatGPT和Grok3,自然是评价很高,他们有一个统一的身份“海龟留子”。

“ChatGPT型人格”,被形容那些能力强但工资高的人。毕竟ChatGPT Plus月订阅费用就要20美元,要想成为Pro用户,则每个月需要花200美元。就这,OpenAI还到处说这价格简直是白菜价。就算是最近开始下放个别模型给免费用户,也显得不情不愿。

这类打工人一开口就是“我在Stanford的时候”;被要求降本增效时会触发“我的薪水已经在底线上了哦”;即便帮你个忙也必须得说一句“下不为例哦”。傲娇属性拉满。

Grok3还没空降就已经听到它的声音在说自己是“地球上最聪明的AI”。虽然实际操作发现,并没有和其他模型拉开太大差距。它还对自己的“直接”和“反zz正确”颇为自豪,这一点倒是所言不虚。

于是这位AI届的“海归刺头”,完美复刻了一部分留学生社交名场面:直球式沟通,有时候甚至有点打脑壳,以至于“Grok3型人格”被部分网友赋予了“暴躁”属性。

图片

当然,也不能忘了“手机自带AI型人格”。安卓用户想必都深有体会:甭管你愿不愿意,手机AI哪儿都不会去,好不好用另说。在打工人眼里,“手机自带AI型人格”属于那种占着编制还不干活的人,或者是得罪不起的嫡系、老板的亲戚朋友等等。

他们是全办公室最“松弛”的人,不仅自动屏蔽所有加班通知,也是全司唯一敢在工位上光明正大刷某宝的存在。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的耳熟能详的国产大模型却根本不在“AI人格”之列呢?

打工人会告诉你,有些“AI人格”早已在试用期第一周就被辞退了,甚至连面试都没通过。

图片

B

显然,如果不是很多打工人了解各大AI大模型和工具,“AI人格”也是不会流行的。

起初,打工人深谙“AI摸鱼学”,利用AI大模型的使用特性总结出来了一套方法论,这种方法论适用于日常工作。

虽说单个大模型工具各有各的优缺点,但是组合起来却有奇效

简单版:让DeepSeek思考,安排给豆包干活。

高阶版:先用聪明的DeepSeek制定策略(只能回答一次,需珍惜机会),再用话痨附体的豆包填充内容(能输出无限次,无限使用),至于劳模Kimi用于赛马,把Kimi和豆包的方案对比取优。

图片

“AI摸鱼学”就这么出来了,每个打工人都是“隐形包工头”,AI大模型们是“小工”:

“领导给我派发任务,我转手就把活给分配到几个AI,然后对他们的成果指指点点,让其反复修改,最后整合成我自己的成果交给领导,功劳独享。”

图片

化妆品公司的产品经理火火习惯其他不同的AI大模型做PPT,再去调整细节,现在也经常用到DeepSeek,极大方便了她的工作。

比如想知道某个成分是酸性还是碱性的、适不适合加到pH值3.3的配方里;再比如客户想知道某个成分有没有被大牌品牌用过,或者说是不是大牌同款成分,这样后续好做宣传。这些DeepSeek都可以直接给出答案,甚至还会给出学术论文和文献做支撑。

按照这样的故事逻辑,这届打工人成功搭建了“AI流水线”,工作顺畅,老板也得到良好反馈。

可是千算万算,打工人还是低估了老板对AI的狂热程度。

在不为人知的角落,老板们已经连夜被动或主动恶补AI知识,终于有一天品出你交的方案竟有一股“AI”味。

不过,老板并不生气,反而说,要紧跟时代步伐。

打工人不语,只是一味参与到这场宏大叙事中,主动变被动,从此以后被困在“AI味儿”当中。

刚从亲戚们各种“国产的就是厉害”“DeepSeek血洗美股”的口号里逃生的打工人,没想到春节复工又遇到了生怕在AI技术浪潮中掉队的老板们:“年后上班第一天,全部门开会,最重要的议题就是全员学会用DeepSeek”。

C

不可否认,AI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有显著效果。

但是过犹不及,当领导一味地“AI上头”,一幅幅办公室AI荒诞实录正在上演,在社交媒体上,有人自称“AI的第一批受害者”。

小红书用户“别放香菜,谢谢!”说,“现在集团、板块、公司各种开展DeepSeek培训研究,也不管实际需求实际情况,反正一股脑上DeepSeek,还让我一个行政去研究完教大家。”

图片

用户“Find Robin”说,“感觉有了AI之后工作量增大了好几倍,本来两周才能完成的动画领导说用AI三天就好了。但是AI生成的东西一股AI味儿,用多了真的想吐了。”

从事策划类工作的喵喵也表示,自己的领导已经被营销号洗脑,坚信“不会用AI的人马上就要被社会淘汰了”,觉得DeepSeek什么都能干,要求员工每天学习,而且要求工作全过程用AI实现。比如文字、图片、视频号都要用AI出,“连在群里发通知也要用AI生成”。

用了AI也不是万事大吉,还要承受老板的轻视:“你们工作多省事儿,就问一下AI,然后把各部分合在一起就行了,今天要的内容,回去AI一下,明天就能给我出来了。”

那如果AI生成的东西不好呢?“AI上头”的领导也不会怪AI。

喵喵表示,有时AI生成的东西泛泛而谈,老板并不满意。但老板觉得是员工能力不行,没有学会和AI对话。

而打工人最怕的还是遇到一个连AI大模型都没有下载却依然“AI上头”的老板。

打工人小陈从事设计工作,她说,老板自己都没下载AI软件,张口闭口AI,以为啥都能一键生成。要做视频、动画时,老板说:用AI直接生成吧;要做数据统计时,老板说:用AI直接生成吧。

自己已经被折磨两周了,因为很多工作AI其实并不能胜任,但是老板不了解。就业环境不好,她只能选择忍耐。

图片

图注:小陈发在社交平台上的图片

火火也说,化妆品行业还是有很多创新性的东西,实际AI操作解决不了太复杂的问题。而且在实际使用中,她往往需要给AI喂很多信息,它才有可能生成比较好的方案,“养AI很复杂,要求也高,我也没时间好好养他”。

但是,火火的小组领导却要求他们必须使用AI,每周要写DeepSeek使用心得,每周一次交流会,美其名曰“DeepSeek使用研讨大会”。

对于火火来说,即使在用不到的情况下,也要被迫去使用DeepSeek,不然“研讨大会”的使用心得没东西凑。有时候AI生成的结果非常不靠谱,火火还要花时间自己去核对改正,“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以至于她现在听到“数字化转型”五个字就PTSD。

“AI上头”老板不仅折磨员工,也开始有了不切实际的目标。小红书用户“亓言言”说,自己老板试图用AI搞定所有文案视频直播宣传营销,然后达成年销售额一千万的目标。

图片

当我把上述现象抛给DeepSeek,问它如何看待“老板要求员工各种使用AI”的现象。

它告诉我:“这个现象可能是在讨论现代职场中对AI技术的过度依赖,或者员工被迫适应AI化的工作方式,失去人性化的一面。”

说到底,AGI还没达到,终究是人被异化了。

举报

  • 相关推荐
  • 寻找DeepSeek梁文锋

    AI大模型DeepSeek凭借好用、开源、免费三大特点火爆全球,成为史上最快突破3000万日活跃用户的APP,如今当下各行各业都在被DeepSeek化。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在爆火之前,外界知之甚少,它极少出现在媒体报道、猎头招聘、同行调研之中,也从未像“AI六小龙”那样激起过市场的水花。但无论如何,DeepSeek打破巨头了在AI领域的叙事,现在投资人们迫切希望在下一个DeepSeek出现之�

  • 广告盯上DeepSeek

    AI搜索加广告,是必然吗?定焦One原创作者|王璐编辑|魏佳DeepSeek们最近因为答案中疑似“夹带”广告被骂了。起因是科普博主“三个老爸实验室”称在腾讯元宝接入的DeepSeek里发现,生成答案中有“建议通过58到家等正规平台比价预约”“建议通过快回收平台或本地正规回收商询价”等广告倾向性内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即便有没有广告,AI的回答也不是绝对客观中立。

  • DeepSeek们的成本,是怎么计算的?

    DeepSeek彻底让全球都坐不住了。马斯克携“地球上最聪明的AI”——Gork3在直播中亮相,自称其“推理能力超越目前所有已知模型”,在推理-测试时间得分上,也好于DeepSeekR1、OpenAIo1。大模型的降本速度还会越来越快。

  • 人均DeepSeek,自上而下进行时

    席卷全球的「DeepSeek风暴」还在对各行各业进行无差别扫射,打工人的焦虑指数已然爆表。春节假期刚复工,黎阳看到律所的群里接连发来几条有关「AI培训」的信息。每个人都要做好迎接冲击波的准备。

  • 第一本关于DeepSeek的书出现了…

    三言Pro消息DeepSeek在春节期间火爆全网后,三言Pro此前在《第一波利用DeepSeek搞钱的人出现了》中写道,最先用DeepSeek赚到钱的依然是卖课的。一大波草根导师开始售卖DeepSeek课程。若需系统学习,推荐从官方文档和开源社区起步,逐步深入复杂场景非依赖商业化教程。

  • DeepSeek让腾讯阿里重新上桌了

    “领导都认真了”春节复工之后,在深圳一家传统企业担任行政岗位的棘棘,被通知她多了一项工作内容:“用DeepSeek完成部分工作、提升工作效率,部门领导要求每周梳理上报AI工具使用成果。”这让她感到惊讶,“我们是传统行业,虽然之前有使用一些AI技术,但是仅限于研发同事,没有涉及到我们行政部。当DeepSeek指出一条更经济的道路,下场玩家们还要不要继续沉湎于这场有关算力资源的“无限战争”?接下来或许有人会给出更保守的答案。

  • 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1):10分钟用DeepSeek搭建私有化知识库

    DeepSeek的持续火热,吸引了大量个人开发者和企业用户,他们期望借助DeepSeek大模型的强大能力,融合私有知识库,训练出契合自身需求的专属大模型,因此纷纷选择通过云端或本地部署的方式来独立部署DeepSeek。优刻得就为大家带来第一期超实用干货:仅需10分钟,利用UCloud云主机UHostDeepSeekOpen-WebUI快速搭建起属于自己的私有化知识库,轻松开启大模型个性化应用的大门。我们将为您提供基于优刻得模型服务平台DeepSeek-R1,0成本构建智能本地知识库的内容,敬请期待!

  • DeepSeek第三弹:开源DeepGEMM!

    今天上午9点,DeepSeek继续履行开源周承诺,发布了开源DeepGEMM。该帖子一经转发,立即引来了2.1万阅读量,足以见其在国内外受到追捧的热度。本次开源属于DeepSeek开源周”的第三项项目,此前已发布FlashMLA和DeepEP。

  • 小红书“如接”DeepSeek

    字母榜发现,小红书此前在App中内测的AI搜索“问点点”,已悄然下线。去年8月,小红书推出AI搜索助手“点点”,12月,点点内测接入小红书App,被内测到的用户可在小红书搜索框使用AI搜索新功能——“问点点”。互联网大厂们都在AItoC的赛道上竞争,内容平台们显然已经占据了toC的先天优势,先天原因使得在AI赛道,内容平台们没有和大厂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在科技风暴到来时,他们显然需要更进一步。

  • 暂时不敢用deepseek写作了

    DeepSeek刚出来的时候,确实把我惊到了。严密的推理,天马行空的想象,近乎无限的知识面,让我已经开始收拾铺盖准备给AI老爷腾地方。但ai都是别人,没有自己。

热文

  • 3 天
  • 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