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金融诈骗最新资讯  > 正文

马上消费金融守护金融安全,揭秘假冒金融监管诈骗手法|安逸花

2025-02-21 15:39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金融监管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打着“P2P清退回款”“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诉”等旗号实施诈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提高警惕,增强反诈意识和识别能力,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马上消费金融提醒:冒充金融监管部门实施诈骗的手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手法一:伪造金融监管部门文件实施诈骗

不法分子冒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名义,通过电话短信、快递信函、互联网等渠道,发布“P2P出借人风险专项清退通知”“金融平台清退通知”等虚假信息,引诱投资人通过所谓“官方回款渠道”进行“清退登记”。投资人注册登记后,不法分子再以需要缴纳保证金等作为回款条件,诈骗投资人钱财。

手法二:假冒金融监管部门受理投诉实施诈骗

消费者在非官方渠道投诉后,不法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消费者手机号码、投诉内容等信息,以“解决投诉”“理赔退费”等为由联系消费者,诱导其点击“XX监管部门在线理赔中心”等虚假链接或者利用视频会议软件创建所谓“XX监管部门会议室”,诱骗登录并开启屏幕共享,从而骗取银行卡号、网银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盗取消费者资金。

手法三:冒充金融监管人员以“消除征信不良记录”实施诈骗

不法分子假冒金融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利用非法收集的银行卡号、贷款额度等个人信息,通过电话、社交软件等联系消费者并骗取信任,谎称消费者在使用信用卡、互联网贷款等借贷产品时产生逾期记录,将被列入“征信黑名单”,如要“修复征信”,需向指定的“专用账户”转入资金进行“信用佐证”,并称该笔款项随后将予退回。一旦消费者信以为真操作转账,不法分子迅速转移资金并藏匿。

以上诈骗手法均为非法冒用金融监管部门名义,利用部分金融消费者急于解困、挽回损失、自证清白等心理特点进行诈骗。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信息安全、财产安全等合法权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示:

一.金融监管部门不直接办理金融业务,也不会与消费者有任何资金往来

金融监管部门从未设立或者授权设立P2P、投资理财等“回款渠道”,不会通过QQ群、微信群、交易平台等面向社会公众开展资金清退工作。请消费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二.选择正规机构的合法金融服务

消费者如果有借款、理财、保险等金融需求,应通过具备相应业务资质的机构获取金融服务。切勿盲目相信陌生来电、短信、广告传单、社交媒体等非正规途径推销的“低息快捷”“免抵押担保”贷款业务及“保本高收益”理财产品等。

三.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谨防信息泄露

对于不明来源的“内部消息”以及非官方渠道发布传播的信息,消费者要仔细辨识,妥善保管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及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不点击不明链接或者下载不明APP,不与陌生人共享屏幕,审慎对外提供个人信息,避免因信息泄露造成财产损失。

四.通过官方渠道合法合理维权

因金融产品或者服务问题与金融机构发生争议的,消费者可优先选择金融机构公布的官方投诉受理渠道进行处理;未达成一致的,可向当地金融纠纷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或者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切勿随意点击或者打开陌生人发送的所谓“官方投诉链接”。

五.发现犯罪线索或者遭遇损失及时报案

一旦遭遇诈骗或者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消费者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反映有关情况,不可轻信网络上自称“网警”“黑客”等组织或者人员,避免再次受骗。同时,注意留存证据,积极提供线索,配合公安机关案件侦查,尽力挽回损失。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2025全球金融科技八大趋势解读--马上消费金融引领创新

    国际知名咨询机构普华永道发布《2025全球八大金融科技创新:独特视角》报告,深入分析了全球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报告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的浪潮下,金融科技已成为全球数字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并向“智能”与“安全”新时代迈进。中国在金融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多家中国金融机构成功跻身全球前20名。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智能客服、生物识别等关键技术领域,中国企业表现出显著优势。此外,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在“AI心理学”相关专利数量上全球领先,占8席,工商银行、平安集团、中国银行等位居前列。在服务领域,中国企业在“情感智能”专利量全球前十中占据6席,工商银行、中国商银行等上榜单前五。总体来看,中国金融科技企业不仅技术储备雄厚,且在应用场景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

  • 量子之歌在金融安全领域频出实招,公益行动守护银发群体财富

    量子之歌旗下启牛学堂积极开展金融安全公益活动,通过"慧眼识骗局"养老院讲座、"智慧反诈"线上直播等形式,向银发群体普及防诈骗知识。活动采用案例讲解、互动问答等生动方式,帮助老年人识别金融骗局。同时与天津反诈中心合作推出创新教育内容,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扩大传播。未来将持续深化社区教育,走进更多养老机构,筑牢金融安全防线,守护群众财产安全。这些举措既提升了公众金融素养,也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 新网银行进社区:联动多方力量,共筑金融安全防线

    新网行联合多家机构开展“普法宣传进社区,反诈防非护万家”主题活动,通过“普法宣传+趣味互动”双融合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增强金融安全意识,助力构建更加稳固的社区金融生态。活动覆盖街道、社区、律所与金融机制多方联动,共同为居民送上了一顿丰盛的“法律金融知识大餐”。新网行作为一家负责任的金融机构,将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拓展多种形式的金融知识普及及活动,为构建和谐稳定的金融环境贡献力量。

  • 从多层保障到DeepSeek赋能,数禾科技重塑金融安全格局

    在数字金融飞速发展的当下,金融交易的线上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攀升,从日常的小额支付到大规模的投融资活动,都通过数字网络流转。然而,伴随这一发展,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安全隐患也如影随形,严重威胁着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数据安全已然成为金融行业稳健前行的关键基石。作为行业内的先行者,数禾科技始终将数据安全视为金融安全的核心要素,凭借持续�

  • 中邮消费金融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切实承担消保工作主体责任

    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是推动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为一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消费金融”)积极承担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主体责任,加速普及金融消费理念,致力于推动金融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知识普及工作,增强公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为推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为扎实推进消费者权益�

  • 申请小额贷有什么条件?中邮消费金融申请方式一览!

    我们有时可能会遇到资金紧张的情况,小额贷款就成为许多人解决资金周转问题的选择之一。中邮消费金融作为一家正规的金融平台,旗下有多种小额贷款产品,为有需求的人群提供了便利的资金支持。中邮消费金融牛邮果YOYO提醒,消费者应提升信用意识,维护好个人征信记录,树立理性消费观。

  • EBC金融集团闪耀拉美iFXExpo峰会揭秘球贸易变局下的投资方略

    金融集团持续走在前沿,与投资者共同探索全球投资机遇。

  • 从技术赋能到价值创造:金融壹账通深化AI在金融场景的应用实践

    DeepSeek横空出世,迅速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焦点,其强大的深度学习能力与高效的计算性能正重塑着AI技术的边界。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在市场需求与政策支持的双轮驱动下,AI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引入AI技术优化业务�

  • 马上消金:金融科技智能化与安化并重的未来趋势

    近日,国际知名咨询机构普华永道发布《 2025 全球八大金融科技趋势:专利视角》报告,深入剖析了全球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报告指出,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下,金融科技已成为全球数字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其创新正迈入“智能”与“安全”并重的新时代。报告对全球金融机构的专利申请量进行了盘点和分析。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金融科技专利申�

  • 榕易有钱科普:如何理解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随着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那么,如何理解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金融服务提供方又该如何提升这一表现?榕易有钱作为一款智能信贷服务平台,将为您进行深入浅出的科普。何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金融服务的可得性,简而言之,就是指人们能够便捷地获取所需金融服务的能力。这包括贷款的申请、审批、放款以及后续的还款等各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