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AI工具最新资讯  > 正文

医生已经使用未受监管AI工具进行患者诊断,监管机构感到担忧

2024-02-19 09:53 · 稿源:站长之家

**划重点:**

- ❌ 医生已经开始使用未受监管和少经测试的AI工具来辅助诊断患者,引起监管机构的担忧。

- ❓ 如何在技术已经应用于医疗实践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监管和规范,成为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

- 🔄 报道指出,AI模型的不断更新和变化,以及机器学习系统创造者难以解释其工作原理,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站长之家(ChinaZ.com) 2月19日 消息:日前,Politico报道称,医生们已经开始使用未受监管和少经测试的AI工具来辅助诊断患者,这引起了监管机构的担忧。这并非遥远的未来的假设性讨论,而是一个正在发生的现象,可能仅一起医疗事故诉讼之遥,就有可能演变成一场重大的医疗和监管丑闻。

AI 医疗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

"推车已经远远超过了马,我们如何在不倾覆到峡谷的情况下,将其拉回来呢?"加利福尼亚大学公共卫生研究员圣地亚哥约翰·艾尔斯在接受《政治学》采访时如此问道。

“车远远领先于马,我们如何才能控制住它,而不至于翻过峡谷呢?”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公共卫生研究员约翰·艾尔斯向Politico询问。

显而易见的答案是,这项技术需要监管,这一概念得到了从白宫到OpenAI 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名义认可。

当然,问题在于,实际上这样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正如Politico指出的那样,一个关键问题是大多数医疗产品(例如药品、手术设备或其他医疗设备)都可以一次性获得批准,并且通常可以相信可以无限期地以同样的方式发挥作用。

人工智能模型则不然,随着其创建者对其进行调整并添加更多数据,人工智能模型会不断变化,这意味着有一天能够给出完美诊断的人工智能在常规更改后可能会给出糟糕的诊断。请记住,机器学习系统的一个核心现实是,即使是它们的创建者也很难准确解释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Politico指出,像 FDA 这样的政府监管机构已经分散到了崩溃的边缘。要求他们创建和维护工作流程来持续测试医疗人工智能系统将需要政治上不可能的资金。因此,如果这些人工智能系统已经进入常规医疗实践,那么谁来监管它们呢?

据媒体报道,一个想法是,医学院和学术健康中心可以创建实验室,不断审核人工智能医疗保健工具的性能。

但即使是这个想法也需要一些挥手。所有这些资源从哪里来?这些大多是城市和富裕机构的患者群体之间的互动是否能够准确反映人工智能在不同且更具挑战性的社区中的工作方式?

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有可能为医疗系统带来难以置信的福音。科技领导者当然喜欢利用这种可能性。例如,OpenAI 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 (Sam Altman)公开表示,未来的人工智能可以为买不起医生的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建议。

然而,目前人工智能对医疗系统的混乱尝试突显了该技术的某些现实将是多么令人不舒服——即使是在生死存亡的环境中。

举报

  • 相关推荐
  • 如何用 AI工具 生成论文选题

    本教程介绍如何利用DeepSeek AI工具生成学术论文选题。首先需要明确自身专业、研究方向、兴趣领域等研究信息。通过特定格式构建提问指令,在DeepSeek平台输入后,AI会基于算法分析生成10个相关选题。用户需从研究价值、创新性、可行性等维度评估选题,筛选出最适合的研究方向。该工具能有效帮助研究者快速获取选题思路,提高学术论文创作效率。

  • 17岁高中生用华为云MaaS开发出“AI医生” 帮助唇腭裂儿童语音康复

    17岁高中生徐同学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分享了她开发的AI语音助手项目,帮助唇腭裂患儿进行语音康复训练。中国每年新增3.5万唇腭裂患儿,术后语音康复困难。徐同学通过华为云MaaS平台训练部署AI读唇、辨音模型,结合Flexus+CSS云搜索服务和权威诊疗指南,构建智能语音助手,让偏远地区患儿也能在线矫正发音。华为云MaaS平台提供一站式AI开发环境,降低技术门槛。华为云公有

  • Neuralink实现渐冻患者语言功能重建,微美全息(WIMI.US)完善AI+脑机接口生态圈

    埃隆·马斯克旗下Neuralink公司利用脑机接口技术,帮助一名渐冻症患者通过植入设备重新"说话"。该技术结合xAI的人工智能,将患者脑信号转化为语音。目前全球已有3位患者接受植入,其中两位恢复部分生活能力。脑机接口技术分为侵入式、非侵入式和半侵入式三种,在医疗、教育、游戏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我国"十四五"规划已将其列为重点科技项目。微美全息等企业正推动"脑机接口+"生态建设,整合AI、量子计算等技术拓展应用场景。该技术虽处临床试验阶段,但已展现帮助失语、瘫痪患者康复的潜力。未来随着AI与神经科学结合,人机协同将带来更多可能性。

  • 多款AI公益工具集体亮相 腾讯探索公益数字化创新路径

    腾讯公益在"开放日2025"活动上发布15款数字化工具,包括资金拨付、物资执行和服务执行三大类,覆盖公益项目全流程。通过AI技术提升公益效率,如"AI问项目"帮助捐赠人筛选优质项目,数字化资金拨付工具将拨款周期从1-2个月缩短至最快10分钟。目前已有800多个公益项目使用这些工具,累计拨付善款5000万元。腾讯公益还推出行业资助计划,投入1.35亿元支持公益机构数字化转型,并计划通过"久久公益节"连接更多公众参与。这些创新让公益执行更高效透明,同时保护受助者尊严,推动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 男生拍抽象视频被网友诊断为脊柱隐裂:神了

    河南信阳一名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视频搞抽象,没想到网友都在关注他的背部情况。 其中一名网友在评论区提醒,你可能得了脊柱隐裂,男子第二天去医院检查,当场确诊。 据了解,隐性脊柱裂是隐性椎管闭合不全中最为多见的一种,多见于腰骶部,有一个或数个椎骨的椎板未全闭合,而椎管内容物并无膨出,绝大多数的隐性脊柱裂终身不产生症状亦无任何外部表现。

  • AI设计工具是设计师的梦魇还是福音?家居AIGC平台「暗壳科技」希望引发效率革命

    暗壳科技推出的家居AIGC平台引发行业热议。该平台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在几分钟内根据用户需求生成多套高质量设计方案,支持3D效果图实时渲染,将传统设计流程从数周缩短至几分钟。平台提供"AI辅助协作"功能,设计师可快速调整机器生成的草图,将方案修改时间从几小时压缩至几分钟。有工作室反馈使用后客户提案通过率提升40%。争议焦点在于:AI会取代设计师�

  • 怡安“医生朋友”刚需背后:现代医疗忽视了什么?

    文章探讨了现代医疗体系中的深层矛盾:尽管医疗资源丰富,人们仍渴望"医生朋友"这种原始关系。这反映了三个核心问题:1)专业医疗知识造成的认知壁垒,使患者处于被动;2)医疗商业化导致信任缺失;3)标准化服务与个性化需求的错位。作者指出,真正的健康管理需要持续关怀和零信任成本的个性化建议,这正是"医生朋友"的价值所在——既提供专业指导,�

  • 男子胳膊上长刺猴自己用钳子拔掉 医生提醒切勿效仿

    6月8日,一则安徽男子自行处理胳膊上“刺猴”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关注。视频中,该男子胳膊上长了一个小“刺猴”,令人意外的是,他竟直接拿起钳子,硬生生地将“刺猴”拔掉,隔着屏幕都能让人感受到那种疼痛。 “刺猴”在医学上称为寻常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皮肤良性赘生物。很多人在发现身上长了“刺猴”后,可能会像这位男子一样,试图自行处理�

  • 植愈东方,植物医生的“大国品牌”科研担当

    央视报道植物医生品牌31年来专注高山植物研究,将传统草本智慧与现代科技结合,打造高端护肤产品。品牌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深度合作,从铁皮石斛中提取出抗衰老成分,并建立全产业链可视化管理系统。产品包装融入东方美学元素,门店营造沉浸式体验,成功进军海外市场,被认证为"全球领先的植物护肤品牌"。品牌登上央视《大国品牌》栏目,展现了传统智

  • 慎穿!医生提醒:长期穿碳板跑鞋或致关节损伤

    在全民健身热潮下,碳板跑鞋凭借其出色的性能表现成为众多跑者的新宠,尤其受到青少年跑者的追捧。这类跑鞋通过在鞋底嵌入碳纤维板,能够有效稳定足部结构,防止跑步时鞋底过度扭曲变形,从而优化力量传导效率。 专业测试表明,碳板跑鞋确实能为跑者带来显著优势:它不仅能减少约5%的能量消耗,帮助提升跑步成绩,还具备出色的缓冲性能,可降低关节受到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