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生成式人工智能最新资讯  > 正文

超过70%的CEO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视为投资重点

2023-10-14 14:37 · 稿源:站长之家

文章概要:

1. 报告显示,72%的美国CEO将在其业务中部署生成式人工智能(AI)视为“顶级投资重点”。

2. 有关AI投资,5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打算购买新技术,而43%将专注于提升员工技能。

3. 美国CEO对AI整合到工作场所的风险有意识,伦理问题、可能的裁员、技术技能、成本和网络安全问题都是关切的挑战。

站长之家(ChinaZ.com)10月14日 消息:一份来自专业服务公司KPMG的新报告揭示了高级管理人员对工作场所生成式人工智能(AI)的立场。

报告显示,72%的美国CEO确认将在其业务中部署生成式AI,即使面临宏观经济挑战,也将视为“顶级投资重点”。然而,在AI投资方面,受访者的意见不一,有57%表示打算购买新技术,而43%将专注于提升员工技能。

此外,许多受访者满怀信心地采取“长期游戏”的策略,期望在三到五年内获得投资回报,仅有23%的人对在购买新技术或提升员工技能后的一到三年内获得回报感到自信。CEO对生成式AI和新兴技术在工作场所的需求不断增长,原因包括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的需求。目前,生成式AI工具如ChatGPT和Bard已经在美国企业界亮相,成千上万的员工依赖它们来处理单调或重复的任务。

机器人投资,谈判,机器人助手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

KPMG全球咨询部门负责人卡尔·卡兰德(Carl Carande)表示:“在CEO们应对持续的经济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时,重要的是专注于他们可以控制的事情,并考虑如何迅速利用生成式AI进行情景规划,以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或新兴风险。”

尽管CEO们积极追求生成式AI,他们也意识到其整合到工作场所存在多种风险。美国CEO最关切的问题之一是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框架来规范生成式AI系统的开发、使用和部署。伦理问题、可能的裁员、技术技能、成本和网络安全问题也是CEO在将其业务转向AI时面临的紧迫挑战的一部分。由于担心数据泄漏,一些美国科技和金融公司禁止员工使用OpenAI的ChatGPT。

为解决法律框架缺乏的挑战,各国已经开始奠定全面规则的基础,全球化是其中的支柱之一。

与日俱增的担忧相反,多份报告都否定了AI将通过取代人类来触发工作场所的重大变革的理论。IBM的一项研究认为,虽然工作大规模灭绝不太可能,但工作力中高达40%的员工需要提升技能以保持相关性。国际劳工组织(ILO)的一项研究指出,生成式AI不会淘汰工作,而是将增补员工的工作。但报告指出,入门级角色和客户服务工作面临AI替代的风险最高,女性是受影响最大的人群。

举报

  • 相关推荐
  • 极光GPTBots成功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登记”

    极光旗下AI开发平台GPTBots.ai近日在广东省网信部门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登记,成为合规经营的AI服务提供商。该平台严格遵循国家《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要求,标志着其在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和数据安全等方面获得关键合规认可。此次登记体现了极光对法律法规的严格遵守和对安全责任的高度重视,为区域AI生态发展注入新活力。未来,极光将继续优化技术与服务,保障用户权益,推动生成式AI技术的健康规范发展。

  • “人工智能强化学习可持续发展计划”发布,“教育普惠+标准共建”助力全球人工智能体系构建

    6月11日,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人工智能赋能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腾讯联合多家机构发起"人工智能强化学习可持续发展计划",包含AI教育普惠和强化学习标准共建两大板块。该计划将面向全球高校开放《人工智能通识课》和《人工智能强化学习专业课》教学资源,助力构建高质量AI教学体系。同时,腾讯开悟人工智能全球公开赛颁奖典礼作为"学赛研产"联动的重要环节,吸引了1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所高校队伍参赛。2025年赛事将首次联合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围绕AI前沿产业真实场景设置赛题。腾讯还通过"青云计划"为全球顶尖AI人才提供就业机会,推动人才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北京大学等机构牵头制定了强化学习系统系列技术标准,填补了领域内标准空白。

  • 专业AI工具导航与人工智能学习平台AIbase.cn 连接现在与AI未来的智能桥梁

    AI技术正重塑各行各业,从语音助手到自动驾驶,从医疗诊断到金融分析,已从科幻变为现实。面对AI快速发展,许多人感到迷茫:如何跟上技术前沿?如何在AI浪潮中找到机遇?AIbase.cn应运而生,致力于成为连接现在与未来的智能桥梁。平台汇聚全球最新AI资讯、实用技术资源和前沿行业洞察,为新手、开发者和企业家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核心服务体系包括:前沿资讯精选、精品AI工具库、系统化教程、商业化指南和开发者生态支持。通过专业内容与活跃社区,帮助用户在快速变化的AI领域保持敏锐洞察力,实现从概念到应用的跨越。AIbase.cn已成为数万AI从业者的首选平台,期待与您共同探索智能时代的无限可能。

  • 寒武纪荣获2025人工智能领域金牛上市公司科创奖

    2025科创金牛奖获奖名单揭晓,寒武纪凭借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卓越表现,荣获人工智能领域金牛奖。该奖项由中国证券报打造,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寒武纪专注AI芯片研发,提供云边端一体化智能芯片产品和平台化基础系统软件,其通用型智能芯片产品技术壁垒高、应用场景广。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10.72亿元,新增专利授权314项。此次获奖既是对其科技创新成果的肯定,也是对其推动AI技术产业化应用的认可。未来寒武纪将加速产品迭代升级,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筑牢技术根基。

  • 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进入关键评审阶段,前沿AI项目角逐决赛席位

    "智汇运河·智算未来"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进入关键阶段。经过全球征集筛选,50个代表AI前沿创新的项目脱颖而出,涵盖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生命健康、智慧物流四大"AI+"赛道。赛事聚焦技术突破性、模式创新性和产业落地潜力,旨在推动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景。杭州拱墅区通过大赛汇聚全球智慧,加速构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7月6日决赛将展现顶尖项�

  •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启幕:九四智能等共筑全球产业创新引擎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于6月6日在广州成立,旨在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整合产业链资源,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联盟将聚焦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培养、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生态完善,推动AI与机器人技术在制造、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政策咨询、标准制定和国际合作,助力广东建设科技强省、数字经济强省和制造强省。首批成员单位包括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领军企业,将共同破解产业"卡脖子"难题,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集群。

  • 倍孜网络CEO聂子尧主持虎啸盛典AI论坛并发布《2025中国数字营销行业人工智能应用趋势研究报告》

    本文聚焦AI营销创新,重点呈现了2025虎啸盛典上发布的《中国数字营销行业人工智能应用趋势研究报告》核心内容。报告指出AI营销正从效率工具向价值引擎跃迁,倍孜网络CEO聂子尧提出AI应释放人类潜能而非替代创造力。报告展示了三大趋势:1)技术融合:AIGC+元宇宙+Web3协同创新;2)行业重构:AI深度赋能金融、零售、快消领域;3)战略升级:数据资产化与算法进化。典型案例包括12306智能投放系统提升触达精准度,可口可乐"未来3000年"跨模态营销实现189万次用户互动。报告强调AI营销需警惕"幻觉效应",应通过"模法"建立可持续的智能营销生态。

  • 微算法科技(NASDAQ:MLGO)将人工智能驱动的任务调度策略与边缘计算区块链集成,增强物联网系统稳定性

    物联网(IoT)技术快速发展,边缘计算成为解决海量数据处理的关键方案。微算法科技(NASDAQ:MLGO)创新性地将AI驱动的CO-ETS任务调度策略与区块链技术结合,构建了智能、安全、高效的物联网任务调度系统。该系统通过模拟棕熊觅食行为的优化算法,动态调整任务分配,最小化能耗并最大化执行效率;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任务调度的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该方案可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等领域,显著提升系统性能和安全性,为物联网发展带来革命性突破。

  • 微算法科技(NASDAQ:MLGO)基于可解释的人工智能技术XAI,增强区块链网络威胁检测的决策能力

    微算科技(NASDAQ:MLGO)创新性地将可解释人工智能(XAI)技术应用于区块链网络安全领域,开发出智能威胁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识别攻击模式,并利用可解释性模块清晰展示决策依据,显著提升了检测准确率和可信度。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异常交易识别、恶意节点检测和智能合约审计等多个场景,帮助区块链网络实现更高效、透明的安全防护。该技术不仅提高了威胁检测能力,也为后续模型优化提供了依据,未来将在更广泛领域推动构建更安全的网络空间。

  • GAITC2025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 | 每日互动方毅:开源大模型+闭源小数据是AI时代的重要路径

    文章探讨了"人工智能"更应称为"人造智能",对应"神造智能"的概念。作者指出AI模拟了神造智慧过程中的规律,人类可从AI身上重新学习"神"的智慧。通过三种棋类游戏分析AI发展:五子棋代表专注规则,深蓝代表深度思考,AlphaGo代表强化学习。数据是AI的重要命脉,需通过可信数据空间转化使用。AI已在交通安全、医疗健康、反诈宣传等领域带来改变,如高速视觉AI检测、脑卒中早筛模型等。未来最重要的是个人知识库和提问能力,人类需学会驾驭AI而非被其取代,2%的人将成为定义问题的深度思考者,98%则是幸福生活者。技术应成为托举大众的方舟而非割裂世界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