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正文

大咖云集 智启未来│人工智能创新技术讲习班第三期完美收官

2023-09-08 15:13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2023 年 8 月19- 20 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之家(杭州站)承办,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协办的第 3 期人工智能创新技术讲习班“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前沿与应用”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线上累计观看人次超 16 万。

本期讲习班围绕热点话题“多模态大模型”展开,旨在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技术创新。来自复旦大学的邱锡鹏教授和来自清华大学的徐枫副教授共同担任本期讲习班的学术主任。宋睿华副教授、代季峰副教授、孙天祥博士、王炳宁先生、赵俊博研究员、严明先生等 6 位在多模态大模型及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也受邀加入讲师团,为听众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讲习班开课期间,听众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互动。浓厚的学术氛围也一直延续到课后,各位讲师们在结束授课后仍一一为线上线下的观众们答疑解惑,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徐枫副教授

在 8 月 19 日— 20 日的两天时间里,各位讲师从严谨缜密到妙趣横生,从理论研究到落地应用,为线上线下的学员和观众带来了 6 场“知识盛宴”。

授课一:《多模态理解与人工智能创作》宋睿华

8 月 19 日上午,宋睿华副教授为大家带来了第 一堂课——《多模态理解与人工智能创作》。在正式授课前,宋睿华副教授先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多模态”的概念、其与多媒体的关系以及其为何突然火爆出圈等问题。在介绍完“多模态”相关的基本信息后,宋睿华副教授开始对文澜模型1.0-3. 0 展开介绍,并分享了“多模态与文本预训练模型的文本嵌入差异研究”的整个过程及其成果。在生动授课的最后,宋睿华副教授对多模态理解与创作的趋势做了总结,并鼓励听众在未来能朝着更艰险处攻关。

宋睿华副教授

授课二:《视觉基础大模型》代季峰

讲习班的第二堂课《视觉基础大模型》由代季峰副教授主讲。他在课堂上指出,通用大模型正在引领人工智能的发展。围绕“超大规模视觉模型”及相关技术路线,代季峰副教授在接下来的授课中展开了精彩的讲述,他不仅对LLM(大规模语言模型)其强大的功能进行了描述,亦称赞其是通用人工智能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代季峰副教授

授课三:《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孙天祥

8 月 19 日下午,孙天祥博士给大家带来了题为《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的第三堂课。授课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预训练数据、自然语言基座模型、对话语言模型和OpenLMLab。

孙天祥博士

授课四:《大语言模型的训练和优化方法》王炳宁

8 月 19 日下午,王炳宁老师带来了本期讲习班的第四堂课——《大语言模型的训练和优化方法》。他首先对语言模型的发展历程做了系统的梳理,并指出近几年语言模型的发展是超线性的,发布的频率在不断加速。在接下来的授课中,他对大语言模型的基础框架及优化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在最后乐观地表达了对大语言模型的憧憬和为中文互联网大语言模型做贡献的决心。

王炳宁老师

授课五:《TableGPT——大模型的漫长落地之路初探》赵俊博

8 月 20 日上午,赵俊博研究员带来了第五节课——《TableGPT——大模型的漫长落地之路初探》。在授课前,风趣地解释了他为授课题目加上了“渡劫”二字的原因,做相关研究过程非常漫长,也充满了各种挫折和挑战,他也希望借此激励台下同处于研究瓶颈期的研究者们。赵俊博研究员随后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团队成员和研究背景,并解释了他们做刚性LLM而最终选择了“TableGPT”等一系列问题。赵研究员在后续授课过程中介绍了“TableGPT”的功能、落地过程及方案等,并在最后无不幽默地总结道,从一个通用LLM到领域LLM就好比从一个文科生到理科生转变,堪比“渡劫”。

赵俊博研究员

授课六:《达摩院通义mPLUG多模态大模型技术与应用》严明

8 月 20 日下午,严明老师带来了本次讲习班的最后一堂课,《达摩院通义mPLUG多模态大模型技术与应用》。他先对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发展历程做了简单的归纳,随后重点介绍了他的团队研究多模态的两条路径,一条是mPLUG:模块化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技术系列,另外一条则是大小模型协同的Agent系统。最后,严明老师对“ModelScope”实战应用相关话题展开了详细的讲解与阐述。

严明老师

至此,第 3 期人工智能创新技术讲习班“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前沿与应用”的 6 节课程全部结束。邱锡鹏教授在线上为此次讲习班做了结业总结,他回顾了 6 位专家学者精彩的授课内容,指出从学术介绍到从应用落地,这些研究最前沿的成果让听众耳目一新。此外,邱锡鹏教授还表示,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既充满了机遇,也难免会遇到挑战,而本次讲习班为各位研究者构建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帮助各位学者不论在学术研究还是落地应用层面,都能共同探索、学习和进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邱锡鹏教授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第三届山东省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收官 海尔斩获冠军!

    第三届山东省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成功举办。大赛历时5个月,吸引全国范围内近300支队伍参赛,横跨智能制造、治安、交通、金属冶炼、农业、能源、文旅、教育等诸多行业,其中42支队伍入围总决赛。作为山东省重点发展的领域,在海尔等企业的带头探索下,全新的人工智能发展高地正在齐鲁大地崛起,助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突破发展新征程中把握新机遇、取得新成效。

  • 先进的人工智能工具正在崛起,但「安全」并不是监管人工智能的最佳标准

    微软于上周发布了其BingImageCreator的新版本,这是一个由OpenAI的新模型DALL-E3提供支持的AI图像生成工具。它旨在提供比之前的图像生成AI模型更强大的功能,包括比以前更丰富地理解复杂用户请求的能力。倘若幸运的话,也许它还能提升我们讨论的基调。

  • 风险投资创始人:人工智能泡沫将会「破裂」,但技术将继续存在

    人工智能泡沫即将破裂吗?风险投资公司SineWaveVentures的创始人YanevSuissa日前在接受SeekingAlpha采访时表示,这可能会在明年发生。生成式人工智能行业本身预计将在2032年达到1.3万亿美元。

  • Signal总裁惠特克: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一种监控技术

    在TechCrunchDisrupt2023活动上,加密通信软件Signal的总裁MeredithWhittaker表示,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监控技术。她认为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用户数据来支撑商业模式,这加剧了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监控型广告业务的发展。人工智能本质上具有监控属性,其应用带来的隐私与伦理问题值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 诺基亚将在中东和非洲新开放创新实验室,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

    诺基亚宣布将在迪拜设立一个开放创新实验室,旨在推动中东非地区的技术创新,并加速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在网络自动化和优化领域的应用。这一举措还将增强诺基亚与戴尔技术和惠普企业等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在中东非地区的合作关系。”诺基亚的新开放创新实验室将成为中东和非洲地区加速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力,推动网络自动化和优化,以满足未来通信需求的挑战。

  • 韩国KT将在首尔建设人工智能医疗研发创新

    韩国无线运营商KT公司计划在首尔的东大门地区建设一座人工智能医疗研发创新区。该计划的目标是在医疗领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医学研究和发展的进程。随着医学数据的积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这一创新区有望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推动力量。

  • NASA将运用人工智能搜寻外星生命和UFO存在

    NASA已经揭示了他们在寻找外星生命和UFO存在方面的最新“武器”这个武器就是人工智能。根据NASA的研究,要找到科学上可证实的外星生命和UFO存在,人工智能将是关键。人工智能的使用仍然备受争议,需要制定合适的监管措施以确保其安全和道德使用。

  •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专业委员会成立 由阿里华为等发起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专业委员会宣布成立。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专业委员会由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北京智源研究院、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阿里云、华为、金山办公等单位发起,组织人工智能领域产学研单位开展技术创新、产业协作、成果转化和行业自律,并在模型安全、内容安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不断提升人工智能安全治理能力,以行业协同方式探索人工智能安全新型综合治理新模式,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基础性支撑。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专业委员会首批成员单位共58家,包含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校、研究院所、企业等。

  • 研究称:欧洲68%的人呼吁政府对人工智能进行限制

    根据西班牙IE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大多数欧洲人呼吁政府限制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减轻该技术对就业安全的影响。这项研究显示,在对3,000名欧洲人的样本调查中,有超过68%的人希望他们的政府出台规定,以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自动化水平上升所带来的影响。欧洲的年长公民对于确定AI生成和真实内容的能力表示更多怀疑,有52%的人表示他们无法自信辨别。

  • 波兰一公司聘请全球首个人工智能CEO

    今年8月,波兰饮品公司Dictador任命了一名名为Mika的AI动力机器人作为其实验性首席执行官。Mika是HansonRobotics开发的SophiaAI机器人的升级版本。她相信随着人工智能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类似她这样的机器人CEO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