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正文

INDEMIND:告别人工智障,扫地机器人哪种避障方式能让你“躺平”?

2023-07-28 10:12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方寸之间,腾转自如,这或许是人们对扫地机器人避障功能的理想期待。

image.png

谁才是扫地机器人的优解?

评判一款扫地机器人好用与否,避障表现无疑是核心因素。一款能够准确有效规避家居、行人、动物的产品,不仅能够保障产品的安全性,也能有效提升清扫效率和清洁效果。然而从市场调查来看,目前市面上大多数产品的避障表现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它们采用的避障技术各有差异。

目前几种比较主流的扫地机器人避障技术主要有机械避障、视觉避障、激光雷达避障、3D ToF避障、红外光源避障等。

机械避障:早期扫地机器人使用的主流避障技术,目前只应用于低端产品,优点是成本低、原理简单,缺点是扫地机器人不停碰撞障碍物,不仅效率低,准确度低,同时容易损坏家居。

红外光源避障:通过发射红外线、接受反射的光线、用三角测距的原理判断和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优点是成本低、容易实现。缺点是精度不高,对深色可吸收红外线的物体比较敏感,影响准确度。

激光雷达避障:目前最为主流的技术方案,通过激光雷达发射和接受反射信号,判断与障碍物的距离,优点是延迟低,效果稳定,准确度高,成本也较低,缺点是受限于激光雷达布局,有探测盲区,容易对地矮障碍物产生误判,且无法规避玻璃等高反物体,同时激光雷达无法识别语义的天然缺陷,也导致无法实现智能避障。

3D ToF避障:发射激光到物体后计算反射时间,从而根不同时间计算可以获得物体的形状深度,从而实现避障功能。优点是识别的距离远,不易受环境影响,缺点是成本高,识别分辨率比较低。

视觉避障:分为双目和单目,双目效果优于单目。目前部署量也相对较多,通过摄像头机器人能够像人眼一样对物体进行识别,并利用算法实现避障,优点是能够根据识别到的不同障碍物信息,做出策略化的避障动作,如不同规避距离,且成本较低,不过缺点不仅算力要求高,精度和稳定性也较差,同时易受光线影响。

总的来说,激光雷达避障仍是现有的主流方案,但从技术发展潜力来看,视觉避障无疑代表着未来的主流方向,能够看到,市面上的视觉技术正越来越丰富,成熟度也越来越高,视觉技术的缺陷已不再是无法解决的难题。

腾转自如,正成为现实

作为行业领先的AI技术供应商,INDEMIND凭借在机器人视觉技术研发的多年积累,针对性解决了视觉算力高、精度低、易受光线影响等多个问题,并通过对自身技术接轨融合推出了一款纯视觉的家用机器人导航避障决策交互ALL IN ONE解决方案「家用机器人AI Kit」,在避障方面,已能够实现低矮障碍物避障、高透障碍物避障,智能语义避障等。

为了解决算力问题,INDEMIND在算法上实现了VSLAM和深度学习模型轻量化,配合硬件采用的CPU(NEON)、GPU、NPU算法加速技术,有效降低了平台的计算压力,目前已能够在几美金的计算平台实现稳定运行建图、导航、避障等任务逻辑。

在实际运行中,基于INDEMIND研发训练的物体识别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准确识别家用场景中的低矮障碍物(例如:动物粪便、拖鞋、钥匙串、线材、地插等)、透明玻璃容器类障碍物、动态障碍物(人、宠物)等等,避免扫地机拖行障碍物或障碍物致使机器人被困。同时智能避障可结合物体识别信息根据物体分类进行避障,可以有效避开动物粪便、拖鞋等特定障碍物,识别策略可配置,目前精度可达1%,最小尺寸1cm。

INDEMIND家用机器人AI Kit【低矮障碍物避障】

INDEMIND家用机器人AI Kit【透明物体避障】

为了应对光线适应问题,INDEMIND开发了一套系统化环境补光策略,包含主动式环境补光配置和光照变化条件下的建图策略,在实际表现中,面对强光直射、无光源、昏暗等特殊光照环境均能无差异工作,满足全天候作业要求。

INDEMIND家用机器人AI Kit【黑暗环境避障】

此外,作为一款ALL IN ONE的机器人解决方案,「家用机器人AI Kit」可实现家用机器人导航定位、智能避障、路径规划、决策交互等各种核心功能的同时,在智能化方面也具有独有优势。基于立体视觉技术构建的高精度三维语义地图能使机器人在语义层次上理解环境信息,结合决策交互引擎技术,机器人能够模仿人类大脑对环境理解的方式,进行策略处理,显著提升机器人的“智商”水平,如在交互表现上,可通过语音、手势、动作等自然语言指令,命令机器人进行安全、搜寻、跟随、自主寻路、定向清扫等多种智能逻辑。以定向清扫为例,发布语音命令:“清扫一下卧室”可被识别为针对地图上识别到的卧室区域进行一次规划清扫。目前,INDEMIND已和国内多家扫地机器人厂商达成合作。

方寸之间,腾转自如,对于扫地机器人而言,已不再是幻想。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INDEMIND技术再提升,扫地机器人不止于精准

    扫地机器人好用与否,避障表现首当其冲,那么评判避障好坏的标准又是什么?有效避障仅是第一步时至今日,可以说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扫地机器人的印象停留在人工“智障”上,由于早期的产品基本不具备避障能力,机器人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使用体验极其糟糕。以定向清扫为例,简单一句“清扫一下沙发周围”,机器人便能跑到沙发区域进行一次规划清扫,�

  • 海清新丨洗地机扫地机器人选哪个?到底买贵的还是便宜的?

    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家里地面干净整洁,洗地机和扫地机器人作为近几年流行的清洁电器,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在各大平台被疯狂种草,一时被誉为“清洁神器”。但是品牌和型号繁杂,价格那更叫一个眼花缭乱,从几百元到上万元,都说自家的好,如何选呢?可把消费者给难住了。洗地机、扫地机器人到底应该买哪个?是买贵的还是便宜的?小编不卖关子,直接公布答案�

  • 多场景通吃,INDEMIND视觉导航方案赋能服务机器人更多可能

    打破场景限制,不一样的“斜杠青年”。随着服务机器人不断进入到商场、超市、写字楼、酒店等新场景,场景的多样化和复杂度也在明显提升,由于场景的独特性,对于机器人的要求也千差万别,这意味机器人需要更强大的适应性,并同时满足使用体验、成本等要求。其中与传统清洁设备厂商ICE合作的中型清洁机器人Cobi18,已在全球十几个国家批量部署,且在欧美市场实现运行零故障。

  • 扫地机能有多薄?看看海尔全能Space扫拖机器人就知道了

    在如今人人追求轻薄的时代,扫地机器人越做越薄,但到底能做到多薄?以基站款扫地机器人为例,目前市面上的产品机身厚度大都在100mm左右,据网上信息显示,最低可达95mm。海尔全能Space扫拖机器人已线上全渠道开启预售,如果你想摆脱清洁烦恼,不妨考虑一下这款轻薄与性能完美结合的产品,一定会给你带来全新的清洁体验。

  • DeepMind研发新AI项目Open-X Embodiment,可控制各种类型的机器人

    GoogleDeepMind与33家其他研究机构合作推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新项目,旨在解决机器人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为每个机器人、任务和环境训练机器学习模型所需的巨大工作量。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创建一个通用型AI系统,能够与不同类型的物理机器人协同工作,并执行多种任务。机器人领域的未来在于使机器人能够相互学习,让研究人员互相学习。

  • Meta 正准备推出新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角色以吸引年轻用户

    Meta正在准备推出一款生成式AI聊天机器人,内部称为「GenAIPersonas」,目标用户为年轻人。这些机器人将以多个「人设」形式推出,旨在通过更加丰富多彩的行为方式吸引年轻用户在过去一年中,聊天机器人应用程序ChatGPT成为增长最快的应用程序之一。Meta推出聊天机器人的目标,随着新产品的推出一如既往,是为了让用户长时间使用,以便有「更多的机会向他们提供广告」。

  • Meta最早可能会在本周推出有个性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Meta最早可能会在本周推出有个性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随着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旗下聊天机器人ChatGPT大火,人们对ChatGPT等生成式AI的兴趣激增。知情人士称,这些聊天机器人目前正在由员工进行内部测试,目的是促进与用户的互动不是服务于特定的实际任务,一些机器人可能能够帮助完成一些与生产力相关的任务。

  • 机器人研究迎来ImageNet时刻:一个数据集,让DeepMind具身智能大模型突飞猛进

    在大模型不断取得突破的2023,把大模型当做大脑来辅助运行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也在被迅速推进。2个多月前,谷歌DeepMind推出了第一个控制机器人的视觉-语言-动作模型——RT-2。未来的另一个方向是进一步探索不同数据集的混合会如何影响跨具身智能体泛化,以及这种泛化是如何是实现的。

  • 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Morpheme 致力于以对人才友好的方式人工智能应用到电影和视频游戏配音

    人工智能初创公司Morpheme正在通过「数字孪生」技术革新配音。著名配音演员CissyJones和Morpheme的联合创始人旨在改变媒体中的声音表现。未经授权的AI使用正在增加,引发有关版权和创作者权利的担忧,例如CissyJones的场景被未经同意地重新混音,突显了数字孪生和AI驱动的配音领域需要道德考虑的必要性。

  • Machina Labs 融资 3200 万美元:将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结合

    日前美国机器人初创公司MachinaLabs宣布完成3200万美元B轮融资,英伟达旗下风投部门NVenture和风投机构InnovationEndeavors联合领投。该公司的总融资额已达4500万美元。」这笔资金将用于增加Machina制造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市场推广。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