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正文

INDEMIND:避障技术再提升,扫地机器人避障不止于精准

2023-09-28 11:13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扫地机器人好用与否,避障表现首当其冲,那么评判避障好坏的标准又是什么?

有效避障仅是第 一

时至今日,可以说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扫地机器人的印象停留在人工“智障”上,由于早期的产品基本不具备避障能力,机器人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使用体验极其糟糕。而随着避障技术不断升级,避障功能逐渐成为扫地机器人的标配,但迅速升级的智能化需求,却又对避障提出了新要求。

能够避障仅是第 一步,智能避障正在成为新的“必争之地”。

激光雷达避障方案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方案,有着延迟低,效果稳定,准确度高的优点,但本身却并不够“聪明”。在实际场景中,障碍物种类多样,分布杂乱,扫地机器人虽然能有效应对家具、鞋类、电器等常见物体,但面对如数据线、钥匙链、插线板及玻璃制品等多种特殊障碍物时, 常会导致缠绕、卡死、碰撞等情况发生。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受限于传感器属性,激光雷达无法识别语义,仅能感知环境的空间几何信息,其次由于空间布局问题,容易产生探测盲区,会对低矮障碍物产生误判,且无法识别玻璃等高反物体。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厂商们默契地为机器人加装了一双“眼睛”。视觉技术可以获取海量的、富于冗杂的纹理信息,拥有强大的场景辨识能力。且采集到的2D环境信息,经过算法处理可生成三维环境地图,拥有丰富的语义信息,不仅可解算出机器与障碍物的距离,还有它的体积以及属性信息,能够为智能避障、作业、交互等功能提供更加充分的底层数据。

智能避障是终点

能够看到,市面上无论是石头、科沃斯、还是云鲸等头部厂商,其高端产品基本都是激光+视觉融合方案,并且基本支持智能避障,表现为机器人可对识别的不同障碍物信息,做出动态调整避障距离,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作业覆盖率。

同样,关注视觉技术的不只是厂商,还有行业上游的AI技术供应商们,自 2017 年起,INDEMIND便始终专注机器人视觉技术研发,并走出了一条纯视觉路线,开发出家用、商用方向一系列产品,赋能产业链上下游机器人企业。

推出的市面上首 款真正意义上的纯视觉家用机器人导航方案「家用机器人AI Kit」,不仅从产品形态上革新,也延续了INDEMIND高度自研的一贯风格,在功能表现、场景适配都有着质的提升,达到了激光+视觉融合方案同等水平的技术效果,且成本只有其1/3,以提供技术价值取胜的同时,满足行业的多方面需求。

「家用机器人AI Kit」以INDEMIND自研的INDEMIND OS Lite家用机器人AGI系统为核心,搭配面向家用小型机器人专门研发的一体化立体视觉模组,可实现家用机器人导航定位、智能避障、路径规划、决策交互等核心功能。

为了让机器人更“聪明”,INDEMIND开发了一套决策交互引擎,基于高精度三维建图能使机器人在语义层次上理解环境信息,模仿人类大脑对环境理解的方式,并进行策略处理。

结合决策交互引擎,在避障上,机器人可做出类人规避动作的精细化操作,能够让机器人有策略地实现智能避障。在实际表现上,基于INDEMIND研发训练的物体识别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准确识别家用场景中的低矮障碍物(例如:动物粪便、拖鞋、钥匙串、线材、地插等)、透明玻璃容器类障碍物、动态障碍物(人、宠物)等等,避免扫地机拖行障碍物或障碍物致使机器人被困。同时,可结合物体识别信息根据物体分类进行避障,有效避开动物粪便、拖鞋等特定障碍物,识别策略可根据需求配置,目前精度可达1%,最小尺寸1cm。

INDEMIND家用机器人AI Kit【语义识别避障】

INDEMIND家用机器人AI Kit【低矮障碍物避障】

INDEMIND家用机器人AI Kit【透明物体避障】

在不同光线环境下,INDEMIND还开发了一套系统化环境补光策略,在实际表现中,面对强光直射、无光源、昏暗等特殊光照环境均能无差异工作,满足全天候作业要求。

INDEMIND家用机器人AI Kit【黑暗环境避障】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决策交互引擎,在交互上,同样表现优异,用户可通过语音、手势、动作等自然语言指令,命令机器人进行安全、搜寻、跟随、自主寻路、定向清扫等多种智能逻辑。想像一下,以定向清扫为例,简单一句“清扫一下沙发周围”,机器人便能跑到沙发区域进行一次规划清扫,自动处理零食残渣,这才是真正的智能体验。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扫地机器人公司追觅官宣造车:预计2027年亮相

    今日,全球清洁领域领军企业追觅科技正式宣布进军汽车制造领域,提出"打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的宏伟目标。这场跨界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源于2013年清华天空工场的一份造车计划书——历经十二年技术沉淀与市场淬炼,追觅认为已迎来"属于中国品牌的时代时机"。 面对被称作"工业王冠"的汽车产业,追觅展现出敬畏与雄心并存的姿态。企业坦言,当�

  • 普渡机器人发布3D感知AI扫地机器人PUDU MT1 Max,重塑智能清洁新高度

    普渡机器人于2025年8月20日发布3D感知AI扫地机器人PUDU MT1Max。该产品在MT1基础上大幅升级,搭载3D雷达与多传感器融合系统,显著增强复杂场景感知与避障能力。通过AI技术实现自适应清洁、垃圾识别、巡检清洁等功能,支持10万平方米以上大场景作业。具备自动振尘过滤和智能避雨机制,提升安全性与运维效率,重塑智能清洁行业新标准。

  • INDEMIND:高需求和低渗透之间,服务机器人为何规模化落地难?

    在全球经济面临劳动力短缺的背景下,加之疫情的进一步催化,服务机器人取得了蓬勃发展,预计 2022 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217 亿美元,然而尽管如此,在高速发展之下,机器人的行业渗透率却并未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在于红利之后,机器人的规模化商业落地过程走的并不顺利...作为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关键AI技术供应商,INDEMIND在机器人的导航、避障、决策、AI交

  • INDEMIND三目AI避障-脏污检测模组,扫地机器人的“全能副手”

    文章介绍了扫地机器人避障技术的最新发展。传统避障方案(ToF、线激光、视觉)各有优劣,而"激光雷达+视觉"组合成为高端机型标配,因其能精准识别拖鞋、线缆等复杂障碍物。随着智能化需求升级,INDEMIND创新推出三目AI避障-污渍检测模块,融合立体视觉避障、AI物体识别、高精度污渍检测及彩色视频传输功能。该模块具备1.5米避障距离、40+类物体识别能力,污渍检测准确率超95%,且计算资源占用极低,可无缝替代现有方案,为扫地机器人提供"智慧之眼"和"敏锐嗅觉",推动清洁设备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 检出率超95%,支持透明液体识别!INDEMIND脏污识别:更快、更准、更智能

    扫地机器人技术正从“盲目清扫”向“智能识别”进化。INDEMIND推出立体视觉污染识别方案,能精准识别固态、液态、粉末及混合四类污渍,检出率超95%。该技术结合智能决策引擎,实现自主调整清洁参数,避免二次污染。同时提供单目、双目及三目模块矩阵,支持快速适配升级,推动行业迈向精准化智能清洁新阶段。

  • 小学生不想扫地2小时造扫地机 用废纸箱制作而成

    近日,一位来自天津的 10 岁男孩凭借其亲手制作的自动扫地机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据相关视频显示,这位充满创意的小男孩因不愿扫地,竟萌生出自己动手制作一台自动扫地机的想法,并且仅用两小时就大功告成。不仅如此,他还有着诸多奇思妙想,想放松时便设计出一台自动捶背机,想要科学养植物时又造出了自动浇水机。 据孩子家长透露,小男孩平时

  • 英伟达机器人底层技术突破,微美全息(WIMI.US)多维布局助推产业生态爆发

    英伟达发布机器人AI芯片,黄仁勋称AI下一波浪潮将是机器人。上海发布AI+制造方案,推动3000家企业智能化。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预计2030年产量达23万台。微美全息等企业积极布局,在工业与家庭场景加速落地。机器人技术从"炫技"走向实用,正重塑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

  • 六维感知,精准无界!6D位姿跟踪系统让机器人秒变“高精度专家”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引发关注,工业机器人正推动制造业向柔性化、智能化发展。然而,高端制造对精度要求日益提升,工业机器人在绝对定位精度和动态稳定性方面存在短板。思看科技推出的6D位姿跟踪系统,以100Hz高频追踪和0.049mm空间精度,实现精准检测、快速校准与动态补偿,让工业机器人秒变“高精度专家”。该系统具备三大核心功能:机器人TCP标定、复杂零部件加工�

  • 世界机器人大会|远东股份助力机器人产业实力出圈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落幕,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历史性跨越。以优必选Walker S2为代表的中国整机产品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实用潜力,其突破性技术实现了机器人运行的"柔性神经"。远东南缆等企业构建的国产核心零部件产业链为行业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大会汇聚200余家企业1500件前沿展品,其中100余款全球新品集中亮相,勾勒出机器人深度融入人类生活的图景。从2024年"概念元年"到2025年"落地打工",产业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远东南缆研发的机器人专用线缆实现千万次弯折寿命,通过材料创新赋予电缆卓越柔韧性,其专项实验室获CNAS国家认证,为产品可靠性保驾护航。随着AI技术发展,机器人群体智能将推动生产效率跃升,具备综合优势的国产供应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 重识vivo:做MR和家用机器人的隐性逻辑

    尽管苹果Vision Pro在发布一年后,市场表现并不如其它同门那样好,但2024年它仍以3499美元的高价拿下全球5.2%的市场份额,紧随Meta和索尼之后。 当然重要的不是份额,而是苹果对于空间计算的引领,以及对于智能头显市场的推波助澜。 IDC预计,在软硬件技术革新、AI大模型快速发展、交互技术进一步融合的趋势下,2025年全球智能头显市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26%至1280万台,其中�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