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正文

多场景通吃,INDEMIND视觉导航方案赋能服务机器人更多可能

2023-10-13 10:24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打破场景限制,不一样的“斜杠青年”。

随着服务机器人不断进入到商场、超市、写字楼、酒店等新场景,场景的多样化和复杂度也在明显提升,由于场景的独特性,对于机器人的要求也千差万别,这意味机器人需要更强大的适应性,并同时满足使用体验、成本等要求。

那么该如何提升机器人的场景适应能力?INDEMIND围绕环境感知、地图构建、智能避障、交互及云端平台等方面,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

与人相同,“眼睛”是机器人感知世界的基础,想要让机器人看的更多,懂得更多,视觉技术是必然选择,可以看到,市面上出现了一大批以单线或多线激光雷达为核心的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使机器人的环境感知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且在功能表现上,还有着激光雷达精度高和稳定性高的特点,然而这两类方案的缺点也较明显。

单线融合方案一是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对于环境特征单一的长走廊等场景,误差较高,容易偏离路径,二是重定位能力差,运行过程中一旦丢失位置,难以重新定位;多线融合方案一旦出现故障,会导致整个系统宕机,且这类方案成本高昂,目前也主要应用于大多数商用机器人。

如果大胆换个思路,以视觉为核心的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是否可行?

作为计算机视觉技术行业的佼佼者,INDEMIND进行了 5 年时间的死磕。在技术在实现上,INDEMIND基于独有的立体视觉技术,设计了以视觉传感器为主导的标准化、模块化的多传感器融合架构,通过遵循INDEMIND的标准定义接口,可快速加入IMU、里程计、激光雷达、GNSS等多种传感器,实现“积木式”加装,能够实现高精度、高稳定性、低成本的3D环境感知,走通了一条不同于激光雷达方案的新路径。

与此同时,INDEMIND还拥有超过 100 个使用场景的海量数据,对于清洁、配送、导览、安防等多种工作场景有着深度理解,配合视觉多融合感知技术,能进一步提升机器人的环境感知能力。

image.png

事实上,提升环境感知能力,仅是解决机器人场景适应问题的第 一步,避障、交互、作业逻辑上的提升,才是适应问题中的真正痛点。

实时构建语义地图,让地图更丰富

基于INDEMIND立体视觉技术,机器人支持全场景二维地图、三维地图及语义地图自主创建,支持地图动态更新及智能禁区,且建图精度可达厘米级,达到激光雷达方案同等水平。三维语义地图让机器人有了懂得人类“常识”的能力,为实现更高层级的智能避障、智能交互、智能作业提供了底层支持。

智能决策引擎,赋予机器人“逻辑思维”

想让机器人更像人,首先需要机器人能够模仿人的决策,也即是智能决策技术。它需要把信息感知(认知)、(基于知识图谱、数据和机器学习)决策和执行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而INDEMIND在开发上,采用了设备端、云端智能决策平台、大数据平台三端结合的模式建立一套智能决策引擎,并且能够基于关键数据不断更新算法模型,持续提升场景处理和问题应对能力。

借助智能决策引擎,在避障上,机器人可做出类人规避动作的精细化操作,能够让机器人有策略的实现智能避障(如根据障碍物不同做出不同规避距离);在交互上,可通过语音、手势、动作等自然语言指令,命令机器人进行安全、搜寻、跟随、自主寻路、定向清扫等多种智能逻辑,让机器人发挥真正价值。

随着核心技术的积累和成熟,INDEMIND面向10-100kg级商用机器人推出了「商用机器人AI Kit」自主导航方案。不同于机器人移动底盘,「商用机器人AI Kit」在硬件选择和外形上可根据实际开发需求灵活适配,适用性大大提升,同时满足商用机器人导航定位、智能避障、路径规划、决策交互等核心功能的开发,实现了商用场景全覆盖,能够满足清洁、配送、导览、安防等多种商用机器人开发需求。

需要提到的是,相较于激光雷达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成本能够下降60-80%。

image.png

从市场反馈来看,INDEMIND已和国内外多家巨头客户达成合作,受到了广泛认可。目前,INDEMIND已签署订单超 2 万台,三年预期订单将超 10 万台。其中与传统清洁设备厂商ICE合作的中型清洁机器人Cobi18,已在全球十几个国家批量部署,且在欧美市场实现运行零故障。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机器人“全能导航大脑”来了!银河通用发布NavFoM大模型

    银河通用发布全球首个跨本体全域环视导航基座大模型NavFoM,实现机器人从“学会完成导航任务”到“真正理解移动”的跨越。该模型支持全场景、多任务、跨本体应用,通过统一“视频流+文本指令→动作轨迹”范式,融合800万条跨任务导航数据,在真实机器人上实现零样本自主避障、路径规划等复杂任务。其技术突破将推动具身智能从单一功能进化为基础设施,为规模化商业落地奠定关键基础。

  • 人形机器人让小鹏走上了神坛

    这场由机器人引爆的重估,效果或许超乎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的预料。 IRON登场那几天,全网都在找拉链,还有批评声指出,何小鹏在演戏。这种不信任,恰恰是市场对小鹏,乃至所有中国车企的刻板印象:会堆料、会营销,但搞不定具身智能这种真科技。 市场越是质疑里面藏人,那把最终亮出的剪刀就越有分量。何小鹏要的,本就不是一句“信了”,而是一个迫使资�

  • 小鹏机器人会走猫步太像人了!小鹏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

    在第七届小鹏科技日上,小鹏汽车发布全新人形机器人IRON,其拟人化程度领先,拥有仿生脊柱、肌肉及柔性皮肤,配备3D曲面显示与灵巧双手,实现22个自由度。搭载3颗图灵AI芯片,算力达2250TOPS,支持对话、行走等智能交互,并采用全固态电池提升安全性。集成自研物理世界模型与VLT/VLA/VLM能力,实现环境感知与反馈。IRON将优先应用于商业场景,并与宝钢合作探索工业巡检。小鹏宣布开放SDK,邀请全球开发者共建机器人应用生态。

  • AI视觉重塑质检“智慧之眼”,聚焦四大核心应用场景

    AI视觉质检技术正以精准化、场景化、智能化为核心驱动力,推动测试测量领域从传统人工/2D检测向“3D全维度+AI深度赋能”跨越升级。2026年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将汇聚超千家电子制造企业,集中展示焊接工艺缺陷检测、元件贴装质量排查等核心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头部企业将通过3D成像+AI识别、X射线智能检测等技术,实现微米级缺陷精准捕捉与全流程数据闭环管理,

  • 星际动力入驻宁波前湾,未来像选配电脑一样选配人形机器人

    2025年11月3日,星际动力科技公司在宁波前湾新区正式启航,由宏润建设与人工智能企业矩阵超智共同创立。公司聚焦人形机器人研发,目标让机器人走出科幻、走进现实。现场发布了首款机器人“星际1号”,其具备三大突破:灵巧双手实现精细操作、具身智能大脑支持自主交互、硬件抽象层实现标准化量产。星际动力计划2026年实现量产,推动人形机器人成为人类协作伙伴,开启产业新篇章。

  • “超脑+机器人”重构物流新生态!京东物流“狼族”机器人全阵容亮相世界物联网博览会

    10月31日,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无锡开幕,京东物流"狼族"智能机器人军团成为焦点。展会首次完整呈现"超脑+狼族"智能系统,展示天狼四向车、智狼扩展版、自动分播墙等新产品及成熟产品矩阵。系统实现全流程智能作业,分拣准确率超99.99%,存储坪效提升240%,作业人员减少58%。通过仓-站-人高效协同,昆山亚一智能物流园已实现近半数订单由机器人处理。京东物流计划未来5年采购300万台机器人,持续强化智能供应链技术底座,推动行业向科技驱动转型。

  • 何小鹏回应机器人IRON里是真人质疑:感谢认可

    在第七届小鹏科技日上,小鹏汽车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IRON首次亮相,其逼真步态引发网友惊叹“100%真人在里面”。面对质疑,董事长何小鹏以“感谢认可”巧妙回应,展现技术自信。IRON采用类人“骨骼-肌肉-皮肤”结构,搭载仿生肌肉驱动系统和22自由度拟态双手,能精准感知环境变化。团队历时7年研发,计划明年4月进入量产阶段。该机器人还融合物理世界模型体系,集成VLT/VLA/VLM三大核心能力,实现实时环境交互。此次展示既体现小鹏技术积累,也引发对科技真实性的思考。

  • 何小鹏:人形机器人进工厂不划算 做家务不安全

    今日,小鹏汽车发布旗下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 作为最拟人的人形机器人,IRON拥有骨骼-肌肉-皮肤”:仿人脊椎、仿生肌肉、全包覆柔性皮肤、头部3D曲面显示、仿生灵动双肩、实现22个自由度的灵巧手。 据何小鹏介绍,它的猫步走得像人一样轻柔,还拥有像人一样思考的大脑”,它不光是世界上最高算力的人形机器人,明年更会是最聪明的机器人之一。 现场,何小鹏还

  • 何小鹏再回应机器人里藏真人质疑:现场展示内部结构

    小鹏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IRON首秀后引发“真人操控”质疑。为回应舆论,董事长何小鹏不仅发布机器人脱衣视频,更在科技日现场剪开腿部覆盖件,直接展示内部仿生结构。该机器人搭载自研物理世界模型,融合三大核心能力,实现环境感知与实时反馈。目前IRON仍处科研阶段,计划明年4月量产,展现中国科技企业在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实力。

  • 女性人形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回应:并亲自证清白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发布视频,回应网友对Iron机器人流畅步态真实性的质疑。视频中,团队通过一镜到底展示机器人行走,并解开上衣拉链展示内部机械结构,证明无人操控。何小鹏解释机器人模拟肌肉结构,头部为麦克风阵列,行走时伴有电机声。他透露团队七年研发成果,目前仍处科研阶段,计划明年4月实现软硬件量产。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