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公布 2023 年第一季度财报,腾讯游戏业务收入 483 亿元,同比增长10.8%;在本土游戏业务中,未成年人在游戏时长、流水中占比仅 0.4%和 0.7%,较 3 年前同期大幅下降96%和90%。
(举报)
4月30日,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正式发布,首次实现终端、应用和平台三方联动保护机制。微信作为首批响应平台,已上线适配安卓及鸿蒙系统的未成年人模式,该模式可与手机终端自动同步开启。新版本在功能限制方面做出多项调整:默认关闭游戏、直播、购物等功能且不支持手动更改;隐藏QQ充值、微粒贷等支付入口;家长可设置消费限额。特别强化了监护人权限管理,未成年人可发起临时访问申请,监护人可远程审批。微信表示这种联动机制大幅降低了使用门槛,使保护措施更加智能便捷。
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正式发布。这一模式的推出旨在满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现实需求,回应社会各界的期待和关切。国家网信办持续指导国内软硬件企业共同推进未成年人模式的建设工作,今年4月,该模式突破了一系列技术瓶颈,实现了全方位优化和系统性升级。
快科技5月1日消息,最新微信未成年人模式使用指南,来啦!微信官方宣布,微信已正式上线安卓系统、鸿蒙系统终端联动版本。微信青少年模式也已经更新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并可以跟随终端自动开启,一键丝滑开启未成年人防护!开启微信未成年人模式后,家长可对部分功能限制使用范围,如视频号、公众号、小程序等。监护人绑定微信未成年人模式后,未成年人可向监护人发起特定公众号文章、小程序、链接临时访问申请,以及延长视频号使用时间的临时申请,监护人可远程通过个人微信账号进行同意授权。未成年人模式下,还可以收获一个微信纯享版
网信中国公众号发文表示,今年以来,网信部门持续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根据日常管理和网民举报线索,持续清理利用未成年人形象发布的违法不良信息,多批次从严处置违规账号。此类违规行为无视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违背孩子主观意愿,将童真童趣异化为流量变现工具,对未成年人造成负面影响。典型问题包括恶搞儿童、博取眼�
3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三届林护杰出社会工作奖颁奖典礼上,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席小华获得“林护杰出社会工作奖”,同时席小华教授联合快手公益开展的“繁星计划”项目,获得专家评委高度评价,在颁奖词“繁星成网照后生”中,展现了“繁星计划”在未成年司法社工专业化建设中的标杆意义。“林护杰出社会工作奖”被誉为社会工作界的“诺贝尔奖”。快手科技副总裁、北京快手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宋婷婷表示,作为国内首家深度参与在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领域内开展跨界合作的互联网企业,快手始终秉持着温暖与担当,坚持以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重要准则,陆续开展一系列青少年保护项目为有需要的未成年群体提供实际支持。
比亚迪2025年一季度业绩亮眼:营收1703.6亿元,同比增长36.35%;归母净利润91.55亿元,同比翻倍增长100.38%。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一季度累计销售100.08万辆,同比增长59.81%,其中3月海外销量达72723辆。公司通过规模效应和垂直整合战略,持续巩固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领先地位。此前4月1日公布的3月销量快报显示,当月新能源车销量37.74万辆,同比增长23.1%。
3月31日9时15分,三峡集团年度发电量成功突破1000亿千瓦时。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标志着集团在一季度跨越了1000亿千瓦时的门槛,更刷新了历史同期的最高纪录。作为全球水电开发的佼佼者与国内清洁能源的领军者,三峡集团在水电、风电、光伏等多领域有所建树,通过精细化的梯级联合调度与智能化的风光场站运维,确保了发电机组的持续高效运行。
万辰集团2025年一季度业绩亮眼:实现营收108.21亿元,同比增长124.02%;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大增3344.13%。旗下量贩零食业务表现强劲,营收106.88亿元,同比增长127.65%。集团通过供应链优化和门店扩张(签约门店超1.5万家,其中"好想来"单品牌突破1.3万家)实现规模效应,并引入三丽鸥、蜡笔小新等头部IP打造差异化产品,显著提升客流量和复购率。此外,集团签约演员檀健次作为首位品牌代言人,带动线上曝光量超5亿次,主题门店客单价增长近70%。三大增长引擎持续发力:规模议价能力、下沉市场渗透率和品牌营销势能,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云天励飞2025年Q1营收达2.64亿元,同比大增168%,创历史同期新高;净亏损同比缩减37.9%,盈利能力持续优化。公司业务覆盖消费级、企业级、行业级三大板块,其中消费级和企业级业务是主要增长点。消费级业务通过子公司进入华为、荣耀等终端品牌供应链,2024年出货超三千万套;企业级业务由AI芯片和算力运营支撑,自主研发的DeepEdge10芯片平台已适配国产鸿蒙系统。公司还推出AI拍学机、AI眼镜等智能硬件产品,并与闪极科技等合作拓展AI应用场景。随着"大模型+智能硬件"趋势发展,预计智能硬件出货量将持续增长,推动公司业绩提升。
2025年第一季度,保时捷全球交付新车71,470辆,同比下降8%。在中国市场,保时捷交付量为9,471辆,同比暴跌42%;德国本土市场交付量下降34%至7,495辆;欧洲整体交付量下降10%。保时捷若想重新赢回中国消费者,关键还是要在产品上尽快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