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MacBookPro最新资讯  > 正文

用户吐槽M1 Mac雷电4端口性能不佳 或致10Gb/s移动固态硬盘速率减半

2022-04-19 13:58 · 稿源: cnbeta

9to5Mac 援引专业用户报告称,M1 Mac 外接 SSD 的传输速率让人很是失望。无论是 2021 款 16 英寸 MacBook Pro(M1 Pro)、还是 2022 款 Mac Studio(M1 Max),两款设备都无法很好地支持 USB 3.1 Gen 2 —— 意味着它们难以实现 10 Gbps 的数据传输。

(via 9to5Mac)

此前我们已经多次吐槽过因不同 USB-C 标准、设备、线缆而造成的混乱,尤其是理论和实测最大传输速率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Eclectic Light 指出:

● USB 3.0(SuperSpeed)支持 5 Gb/s 。

● USB 3.1 Gen 2(SuperSpeed+)支持 10 Gb/s 。

● USB 3.2(SuperSpeed+)支持 10 Gb/s 。

● USB 3.2 Gen 2×2 支持 20 Gb/s 。

然而 Howard Oakley 在对两台 M1 Mac 的雷电 4 端口展开实测后,却惊讶地发现规格有缩水。

其中 Mac Studio(M1 Max 机型)配备了 32GB 统一内存 + 2TB 内置 SSD,并连接到了 Studio Display 。

此外 16 英寸 MacBook Pro(M1 Pro 机型)也配备了 32GB 统一内存 + 2TB 内置 SSD,并使用内屏来显示。

Oakley 还特地用 Intel Mac 开展了预先测试(连接到 10 Gb/s 端口),以证明手头的 SSD 和 USB 线缆毫无兼容性问题。

线缆型号涵盖了经过认证的雷电 4 版本、以及随机提供的 USB-C 数据线,并通过系统中给出的 USB 速率信息来判断。

SSD 测速软件中包括了免费的 Stibium 1.0(55),它会将总共 160 个大小从 2 MB 到 2 GB 不等的文件,写入 SSD 上的一个文件夹中、然后进行回读以评估设备的综合性能表现。

然后 Oakley 再次比较了 Intel / M1 Mac 上的 SSD 性能,结果发现 Apple Silicon 新机上的实测性能确实偏低。

Oakley 指出,问题主要是外置固态存储设备的运行速度只有预期中的一半左右,且这项限制似乎在所有 M1 Mac 上普遍存在。

若使用雷电 4 线缆,将 USB-C 设备连接到 Mac Studio(M1 Max)上的前置端口,实测速度也较预期低了 10% 。

9to5Mac 的 Ben Lovejoy 指出,自 2020 年 11 月以来,任何 M1 设备的雷电端口、似乎都无法发挥出 10 Gbps 的应有功效(至少对 SSD 而言)。

换言之,即使是最新款的 Mac Studio,也不支持 USB 3.2 Gen 2 。表现相对更好的,只有 Mac Studio(M1 Max)上的那个前置端口。

综上所述,对于常用 SATA / USB-C 外置存储来执行 Time Machine 备份的用户,性能影响相对有限 —— 不过是将预期中的 500 MB/s 传输速率、降低到 400 MB/s 左右。

只有当传输速率接近 10 Gbs 时 —— 例如带有 USB 3.1 Gen 2(而不是雷电 3)的 RAID 阵列、或 NVMe SSD —— 预期的 900 MB/s 传输速率、会砍半低于 500 MB/s(意味着读写所需时间加倍)。

目前外界主要有两种猜测:其一,假如苹果知悉该问题由 Fabric 核心固件 bug 所致,那它应该早在一年前就被修复。其二,若是 M1 系列芯片的问题,该公司也该向用户通报这些端口的兼容性缺陷。

最后,如果你正在使用最近一年半发布的 M1 Mac 设备,且不希望被这方面的短板所拖累,当下似乎也只有通过雷电 3 扩展坞(或 Studio Display 上的 USB Hub 端口)来规避。

举报

  • 相关推荐
  • 无视乔布斯意愿!曝苹果触摸屏MacBook Pro明年量产:19年来首次

    苹果首款支持触控屏的MacBook Pro预计2026年底量产,采用OLED屏幕和on-cell触控技术。这与乔布斯2010年反对触控屏Mac的立场形成对比,当时他认为垂直触控表面"从人体工程学角度非常糟糕"。2025年底将推搭载iPhone处理器的廉价版MacBook,但不支持触控;第二代或于2027年加入触控功能。这一转变基于对iPad用户习惯的观察,认为触控输入能提高生产力。此前2023年已有类似消息透露苹果工程师正积极研发触控Mac。

  • 曝MacBook塞进iPhone处理器:售价亲民

    分析师郭明錤透露,苹果MacBook系列新品规划:2026年底量产OLED版MacBook Pro,配备触控面板;2025年Q4推低价版MacBook,搭载iPhone同款A18 Pro处理器,目标年轻用户,配13英寸屏和多彩外壳,支持AI任务。苹果希望通过低价产品扩大市场份额。

  • 改变:数智零售不是从Pro到Max,而是协同才能共赢

    文章探讨了AI驱动零售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传统从Pro到Max的硬件升级逻辑已不适用AI时代,因智能工具需多方协同。华为与天虹等企业合作,推出AI导购等方案,通过大模型能力整合商品、服务与场景,实现顾客一站式智能交互,提升购物效率。核心在于从被动标签化经营转向顾客主动探索,以数据驱动降本增效。文章强调数字化是AI应用基础,需结合真实需求才能创造价值。

  • 雷军:小米17 Pro Max很多门店已经缺货

    小米17系列于9月27日正式开售,仅5分钟便刷新2025年国产手机全价位段新机首销纪录。其中,17 Pro+Max表现尤为抢眼,打破今年国产手机首销全天销量与销售额纪录,并在系列中占据超50%销量份额。小米创始人雷军透露该机型已缺货,推荐用户尝试17 Pro。全系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性能强劲。17系列针对不同用户需求:17适合注重手感的小屏用户,17 Pro主打旗舰体验,17 Pro+Max专为追求极致科技的大屏用户打造。价格方面,17起售价4499元,17 Pro起售价4999元,17 Pro+Max起售价5999元,市场反响热烈。

  • 小米17/Pro/Pro Max今日首销:4499元起

    9月27日上午10点,小米17系列正式开售,推出三款新机:小米17、小米17 Pro和小米17 Pro Max,起售价4499元。三款机型均采用纯直屏设计,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性能出色。定位各有侧重:小米17为最强标准版旗舰,17 Pro主打小尺寸影像旗舰,17 Pro Max则是巅峰科技影像旗舰。屏幕尺寸上,17和17 Pro为6.3英寸,17 Pro Max为6.9英寸。价格区间覆盖4499元至6999元,竞争力强。此外,小米新增16GB+1TB存储版本的小米17标准版,定价5299元,将于10月5日发售,相比前代更亲民。

  • 目标安卓最强平板!荣耀MagicPad3 Pro全面对标iPad Pro、小米平板Ultra

    荣耀MagicPad3+Pro平板即将发布,将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芯片,配备13.3英寸超高刷大屏,首发MagicOS 10系统,支持PC级交互能力。对标iPad Pro和小米平板Ultra,目标成为安卓阵营最强平板。预计售价约5000元,因旗舰芯片成本较高。作为参考,荣耀MagicPad 3售价2999元起。

  • 浪漫自在,悦己之声 森海塞尔ACCENTUM Open 真无线耳机 樱花粉上市

    森海塞尔于2025年9月22日在北京发布ACCENTUM Open真无线耳机樱花粉配色。新品在保持卓越音质的同时,以柔和樱花粉点缀耳畔,融合半开放式声学结构与舒适贴耳设计,支持蓝牙5.3多设备连接、双麦克风降噪及28小时续航。耳机单只仅重4.35克,配备IPX4防水,兼顾轻盈佩戴与全天候使用。樱花粉作为继经典黑白后的新配色,将于9月28日正式发售。森海塞尔强调其致力于创新音频解决方案,2025年正值品牌创立80周年,持续为客户打造独特声音体验。

  • 性能超越GPT-4o及Qwen2.5-VL,百度超轻量小模型PP-OCRv5 Blog持续登顶Hugging Face热度第一

    百度发布超轻量级文字识别模型PP-OCRv5,仅0.07B参数却实现媲美700亿参数大模型的OCR精度。在多项测试中超越GPT-4o等通用视觉大模型,尤其在文本定位和边界框精度上表现优异。该模型支持5种文字类型识别,适用于教育、医疗、法律等多行业数字化需求,累计下载量超900万,是GitHub上唯一Star数超5万的中国OCR项目。

  • 声启未来新章 BANG & OLUFSEN 铂傲 推出全新Beo grace耳机

    Bang & Olufsen推出全新无线耳机Beo Grace,融合纤薄铝制机身与卓越音质,体现品牌对声学创新与永恒设计的追求。耳机灵感源自高级珠宝,采用标志性抛光铝材打造,支持杜比全景声与自适应主动降噪技术,降噪效果较前代提升四倍。配备12毫米钛金属驱动单元,续航达4.5小时(搭配充电盒可达17小时),具备IP57防水防尘。通过NearTap™手势操控与定制电池管理系统,兼顾便捷使用与长效耐用,开启可佩戴声学新纪元。

  • ChatExcel重磅发布:基于AMD锐龙AI MAX+ 395处理器的数据分析Mini AI 工作站

    ChatExcel发布搭载AMD锐龙AI MAX+395处理器的Mini AI工作站,重构数据全链路,打造“找数-做数-分析数-看数-用数”的商业闭环平台。依托处理器96GB超大显存和统一内存架构,实现本地流畅运行GPT-oss-120B等大型模型,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显著提升分析效率。该方案以财务场景为例,支持多任务并行处理,将原本需1天完成的月度报表压缩至2小时,解决“数据不外发”与“高效处理”的核心矛盾。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