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豆瓣最新资讯  > 正文

豆瓣起诉微博索赔1元:超话社区抄袭多个豆瓣小组名称

2022-03-30 20:57 · 稿源: 凤凰网科技

凤凰网科技讯 3月30日消息,因微博未经授权抄袭多个豆瓣小组名称,豆瓣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微博。豆瓣诉求微博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豆瓣人民币1元。

据悉,昨日,微博@超话社区发布博文“超话新星计划”招募超话管理员,博文配图中未经授权使用多个豆瓣小组组名,如:古怪问题研究中心,日落爱好者,吵架没发挥好,史上最矫情小组等,同时招募有豆瓣小组管理经验的人至微博平台建立与“豆瓣小组”性质类似的“超话社区”。

豆瓣起诉微博索赔1元:超话社区抄袭多个豆瓣小组名称

同时,部分豆瓣小组组长发帖称收到微博官方私信“挖角”入驻微博超话,并要求认领小组同名超话。

豆瓣起诉微博索赔1元:超话社区抄袭多个豆瓣小组名称

豆瓣起诉微博索赔1元:超话社区抄袭多个豆瓣小组名称

除此次事件,豆瓣起诉书里还提到了微博及微博用户多次未经授权搬运豆瓣小组帖子、豆瓣话题等内容,非法使用豆瓣商标等侵权事宜。豆瓣表示曾多次向微博投诉要求删除侵权内容,但微博未尽处理义务。

据了解,豆瓣小组于2005年上线,因其内容多元多次破圈引发话题和社会关注。如电影《失恋33天》就是来源豆瓣小组一个连载小说帖;“抠门男性联合会”小组“毕业9年抠出两套房的抠组大神”登上访谈节目《和陌生人说话》;“丑东西保护协会”小组曾与淘宝官方合作;哈组、社会性死亡小组、我真见过世面组、糊弄学组、消费主义逆行者组、炸厨房组等多次被媒体报道。

举报

  • 相关推荐
  • 微博CEO转发:工作室证实于朦胧坠亡

    9月11日,微博CEO王高飞转发于朦胧工作室消息,证实演员于朦胧坠楼身亡。工作室发布讣告称,于朦胧于2025年9月11日坠楼离世,警方已排除刑事案件嫌疑。于朦胧1988年生于新疆,毕业于北京演艺学院,是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及MV导演。目前百度百科词条已变为黑白以示哀悼。

  • 小米金凡时隔三年再发微博:会继续闭关打磨澎湃OS 3

    知名博主“数字闲聊站”分享澎湃OS3 Beta版两周体验,称其流畅度、稳定性及发热控制均有显著提升。小米高管金凡幽默回应称系统仍需打磨,透露已有超70万用户参与内测。据悉,首批机型8月29日已推送更新,多款机型将在9月陆续完成升级。澎湃OS3采用自研底层技术,实现整体任务执行效率19%的提升,小米目标是将系统做得更加流畅。

  • 豆瓣小组的“塌房岁月”

    中文互联网世界新文化的发源地一定绕不开豆瓣小组。每天有人在“社死”组分享自己的尴尬经历;“哈组”总能给颓丧一族提供难得一见的喜剧素材;如果你对美发感兴趣,可以去“烫头失败组”品尝人间Tony的手艺。相比于这些小组,鹅组更出名,娱乐圈无数个秘闻从这里诞生并传播给上亿“吃瓜群众”。

  • 在豆瓣小组,没有一个青年是轻松的

    曾有人问豆瓣创始人阿北,如果不做豆瓣会做什么?阿北答:可能会研究社会学。现实是,阿北可能是通过做豆瓣研究了社会学。过去一年,疯狂攒钱小组、负债者联盟、985废物引进计划等豆瓣小组相继出圈,省钱年轻人、小镇做题家纷纷成为当季新款“青年标本”,引得大众或啧啧称奇或观摩感叹。

  • 豆瓣小组:即日起豆瓣鹅组停用一个月

    今日,豆瓣小组发布公告称,从30号开始豆瓣鹅组停用30天。

  • 豆瓣小组奇幻漂流

    在中文互联网社区里,豆瓣小组从来不是最火的那一个,却是最特别的一个。它就像一只颜色奇异的蘑菇,在互联网不明亮的角落里安静地释放着孢子。

  • 挖豆瓣小组长,有用吗

    3 月 30 日,豆瓣起诉微博,称微博「不正当竞争」,具体包括未经授权抄袭多个豆瓣小组名称,招募有豆瓣小组管理经验的人到微博建立与「豆瓣小组」性质类似的「超话社区」等,要求微博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豆瓣人民币 1 元...豆瓣小组的历史足够悠久, 2005 年豆瓣创立时便有了小组功能,而当时流行的多个BBS论坛,如天涯早就销声匿迹,贴吧的影响力也不比当年...何况,相比其他平台,豆瓣组长的身份感更强,他们作为一个运营者被引入的时候,也随身携带了一种属于「豆瓣」的文化符号和价值符号......

  • 豆瓣小组公告:因技术维护需要 今日起豆瓣鹅组停用一个月

    今日,豆瓣小组发布公告称,因技术维护需要,豆瓣鹅组从30号开始停用 30 天。资料显示,豆瓣鹅组创建于 2010 年 5 月,现小组成员超过 60 万人。组内成员称,该小组是豆瓣网流量最大的小组,入组审核极为严格,平时以娱乐八卦帖子为主,曾用名为“八卦来了”。

  • 被拉进微信夸夸群后,发现豆瓣小组才是互联网天堂

    当我们以为拉几个人建立微信夸夸群就理解了这种美好的表达方式时,我们就离这群小众的认真表达美好的人越来越远了。夸夸群之所以会是昙花一现,大概是因为它只是大家在模仿小众群体的表达方式,不能理解其中的“潜规则”。

  • 逛遍豆瓣小组,终于读懂了这届年轻人的“圈子文化”和“标签哲学”

    图片版权所属:站长之家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腾讯传媒,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两个月前,“夸夸群”席卷微信的时候,豆瓣上早已成立多年的“相互表扬小组”终于蹭着后辈的热度收割了一波存在感。两个月后,“夸夸群”的热度渐退,相互表扬小组却仍然生命力旺盛,源源不断地输出着虽然塑料但是有用的彩虹屁。事实上,除了相互表扬小组,豆瓣上还有许多未被大众熟知的宝藏小组,在各个小圈子里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