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文学最新资讯  > 正文

NASA批准继续开发用于防御近地小行星的NEO Surveyor太空望远镜

2021-06-12 22:35 · 稿源: cnbeta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经批准近地天体勘测者太空望远镜(NEO Surveyor)在任务审查成功后进入任务开发的下一阶段,授权该任务进入初步设计阶段(称为关键决策点-B)。

这台红外太空望远镜旨在帮助推进美国宇航局的行星防御工作,加快我们发现和描述大多数潜在危险的小行星和彗星的能力,这些小行星和彗星距离地球轨道有3000万英里,统称为近地天体。

继2010年完成发现90%的体积大于1000米(3280英尺)的近地天体的目标后,2005年的《国家航空和航天管理法》(公法109-155)指示美国航天局发现90%的体积大于140米(459英尺)的近地天体。该机构正在努力实现这一指令,目前已经发现了大约40%的这个大小范围内的近地小行星。

美国宇航局近地天体观测计划的项目经理Kelly Fast说:"每天晚上,全球的天文学家都在勤奋地使用地面光学望远镜来发现新的近地天体,描述其形状和大小,并确认它们不会对我们构成威胁。这些望远镜只能在夜空中寻找近地天体。近地天体测量仪将使观测工作日夜持续进行,专门针对可能造成危害的近地天体的区域,并加速实现国会目标的进展。"

尽早发现、描述和跟踪潜在危险的近地天体,对于确保及时进行偏转或其他减轻撞击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美国宇航局将通过今年晚些时候发射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测试一种偏转技术--动能撞击器。虽然在下个世纪没有已知的对地球的撞击威胁,但未知的近地天体的撞击--例如2013年俄罗斯的车里雅宾斯克事件仍然对地球构成危害。近地天体探测器使用在红外线下工作的传感器,将帮助行星科学家更快地发现近地天体,包括那些可能在白天从更接近太阳的方向接近地球的天体,这是目前使用地面光学观测站无法做到的。

通过搜索更接近太阳方向的近地天体,近地天体探测器将帮助天文学家发现可能从白天的天空接近地球的撞击性危险。近地天体测量仪还将大大增强美国宇航局通过使用红外光确定新发现的近地天体的具体尺寸和特征的能力,补充地面观测站和雷达正在进行的观测。

近地天体测量仪被批准进入下一个任务里程碑,使该望远镜离发射又近了一步,目前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发射。该任务由位于南加州的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开发,由位于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NASA行星任务项目办公室管理,并由行星防御协调办公室(PDCO)进行项目监督。美国宇航局在2016年成立了PDCO,以管理该机构在行星防御方面的持续努力。

举报

  • 相关推荐
  • AI日报:阿里云开源通义DeepResearch;夸克推医师考试大模型

    本期AI日报聚焦多项前沿动态:阿里云开源轻量级AI代理DeepResearch,性能媲美OpenAI;夸克推出国内首个全阶段医师考试大模型测试集;微软Copilot将上线类ChatGPT记忆管理功能;迪士尼等巨头起诉MiniMax侵犯版权;OpenAI提升ChatGPT搜索准确性;Notion推出个性化AI助手;谷歌发布更小巧高效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TimesFM-2.5;Figma推出AI设计功能简化创作流程。整体展现AI技术在开源、医疗、�

  • 高德扫街,阿里“成团”

    进入三季度,本地生活的硝烟从到家逐渐向到店蔓延。 9月10日,高德发布扫街榜,从信用资产入手,重新构建点评体系。到9月20日,淘宝、支付宝、高德三端低调上线团购业务。据了解淘宝x饿了么和高德将分别做自己的到店业务,同时业务间又会协同作战。 面对阿里持续加码,美团亦有不少对应动作,包括推出个人AI Agent产品小美。与此同时,日前有行业人士与美团交流,�

  • 阿里、美团和抖音,重划到店新战场

    继外卖大战后,几家头部平台对本地生活业务的竞逐再次掀起波澜,这次,目标对准了到店业务。 9月10日,阿里发布重磅业务,高德地图推出全球首个基于用户行为产生的榜单“高德扫街榜”,不同于此前的各类以用户图文评价为基准的美食榜单,高德扫街榜开创性地将用户真实的导航到店行为与评价反馈相结合,意在避免常规榜单容易被刷分、注水等问题。这一举动被市场

  • AI火花集|从“听命令”到“懂人心”,阿里云携手嘉兴声芯拆解智能语音落地路径

    未来AI硬件将突破“机械响应”局限,语音交互成为核心入口。行业数据显示语音设备出货量激增,72%用户偏好语音交互。智能硬件面临算力不足、模型难选、成本高等挑战。嘉兴声芯通过端云协同方案,在本地处理隐私数据,云端进行语义理解,实现高效安全的语音交互。该方案已在AI玩具、车载后装等场景落地,推动硬件从工具向智能伴侣转型。

  • 小米和阿里下场,正在改变AI百镜大战的局面

    AI眼镜正从极客玩具发展为AI大模型落地的重要载体。2024年上半年,市场发布超10款新品,包括雷鸟、雷神等创业品牌及华为、创维等大厂产品。全球出货量激增,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将达290.7万台,同比增长121.1%。小米、阿里等巨头入局推动竞争升级,但行业仍面临芯片成本高、续航短、生态不足等挑战。未来大厂凭借供应链和生态优势或主导市场,而创业公司需在细分场景寻�

  • 全球AI计算规模效应拐点凸显,谷歌/阿里/微美全息开启云智算“战略博弈”之争

    谷歌作为英伟达顶级芯片大买家,通过云服务向OpenAI等客户提供算力,同时加速自研AI芯片布局。阿里巴巴加大AI与云计算投资,与博世深化合作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微美全息构建全场景算力覆盖体系,聚焦新型算力系统突破。AI产业持续发力,从消费转向AI与云计算投资,行业有望受益于新老玩家共同推动的高韧性增长。AI算力应用价值进一步凸显,推动技术迭代与行业水平提升。

  • 阿里妈妈发布万相台AI无界:新流量新节奏之下的双11,AI是经营唯一解

    电商生态持续演化。 闪购业务的爆发,为淘宝带来了大量新增用户和更高的下单频次;超级88购物节激活了更加轻量、日常的“小促”形式,消费者从一年一度的“囤货式购买”,转变为高频次的“循环式购买”;“红猫计划”则支持用户从小红书笔记直达淘宝货品链接,显著缩短转化链路。 这一系列变化揭示了:淘系在走向全域大消费平台的路上,新的流量场景正在涌现,新�

  • SNOW量化再升级:携手阿里系强化监管无任何风险

    SNOW量化平台在金融科技合规化背景下迎来重大监管升级。新浪阿里巴巴金融板块正式介入其监管体系,并与香港金融专家深度合作,构建“双轨监管”模式。该创新合作不仅为行业树立新标杆,更展现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全球化发展的新路径,通过技术+监管双轮驱动,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 阿里巴巴总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 股价年内近乎翻倍

    今日,阿里巴巴在港股市场表现强劲,开盘即高开2.74%,截至发稿时,涨幅已扩大至3.13%,最新股价报158.3港元,这一价格续创近4年新高。 随着股价的攀升,阿里巴巴港股总市值也成功重回3万亿港元大关。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阿里巴巴股价累计涨幅已接近100%,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

  • 丝瓜汤文学为何引起共鸣:家长与子女需要相互理解

    “丝瓜汤文学”近日火爆网络,源于短视频博主@累子创作的家庭短剧。剧中母亲总让儿子喝丝瓜汤,强调“汤能降肝火”,儿子拒绝后却遭指责。这种将情绪冲突简化为身体不适、用一碗汤带过的对话模式,触动众多网友,引发对代际沟通的广泛讨论。专家指出,这反映了人们情绪表达的现实需求,背后是对“被懂得”“被理解”的深情呼唤。值得家长反思并尝试改变沟通方式,学会倾听子女想法,给予更多理解和尊重。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