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正在加快“轻资产化”进程。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披露的一则经营者集中案件显示,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拟将其直接或间接持有的 48 家万达广场项目公司100 %股权整体转让给由太盟投资集团、高和资本、腾讯、京东、阳光人寿等联合成立的合营企业。交易已获监管部门无条件批准。
这笔涉及北京、广州、成都、杭州等 39 座城市 48 个万达广场的大规模股权转让,被市场看作是王健林缓解流动性压力的关键一步。尽管交易金额尚未公开,但有业内消息称或高达 500 亿元。
这是继 2024 年太盟牵头 600 亿元注资“新达盟”项目后,对万达的第二次重大注资。当时,太盟联合中信资本、Ares、ADIA、穆巴达拉等多方资本,成为近年来国内最 大的私募投资案之一。如今太盟再次领衔,几家熟悉面孔再度出现在万达资产的接盘方名单中,也凸显了万达与“老朋友们”的紧密合作关系。
事实上,这 48 座广场大多位于一二线核心城市,具有良好的运营潜力。接盘方将通过合营企业进行管理运营,并继续借助万达集团在商业管理领域的经验。而对万达而言,转让资产不仅可以获取大量现金流,更可进一步减轻债务负担、优化资产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万达仍深陷股权冻结漩涡。截至 5 月,王健林名下涉及的大连万达商管股权已多次被法院冻结,包括单笔 3 亿元及高达 80 亿元的冻结执行,冻结期最长至 2028 年。此前苏宁、融创发起的仲裁也使得原计划中的 600 亿元重组仍未完全落地。
面对多方债务压力,王健林试图通过“卖资产、引战投”的方式逐步实现业务瘦身。这次出售 48 座广场,不仅是资金上的喘息机会,也将成为万达转型“轻资产、重运营”的重要里程碑。
但未来仍充满挑战。交易能否顺利完成、后续业务协同效果如何、重组是否如期推进…… 都将直接影响万达能否真正走出债务泥潭。
这次再卖 48 座万达广场,是主动求变,还是不得不为,答案或许在不远的未来揭晓。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