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键词 > 国际太阳能最新资讯
国际太阳能

国际太阳能

快科技3月9日消息,据报道,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体安装系统(以下简称安装系统)通过专家组验收。据介绍,作为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的关键组成部分,安装系统旨在解决大型聚变堆真空室在设计、成形、焊接、装配和无损检测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同时,它还为未来聚变堆主机真空室内部部件的安装、检测、调试和遥操作研究提供了一个全尺寸的综合实验平台,为聚变堆的工程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安装系统的主体平台采用D型截?...

特别声明:本页面标签名称与页面内容,系网站系统为资讯内容分类自动生成,仅提供资讯内容索引使用,旨在方便用户索引相关资讯报道。如标签名称涉及商标信息,请访问商标品牌官方了解详情,请勿以本站标签页面内容为参考信息,本站与可能出现的商标名称信息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反馈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第一时间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与“国际太阳能”的相关热搜词:

相关“国际太阳能” 的资讯10篇

  • 达国际先进水平!中国下一代“人造太阳”关键系统通过验收

    快科技3月9日消息,据报道,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体安装系统(以下简称安装系统)通过专家组验收。据介绍,作为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的关键组成部分,安装系统旨在解决大型聚变堆真空室在设计、成形、焊接、装配和无损检测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同时,它还为未来聚变堆主机真空室内部部件的安装、检测、调试和遥操作研究提供了一个全尺寸的综合实验平台,为聚变堆的工程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安装系统的主体平台采用D型截?

  • 德兰明海向肯尼亚红十字会捐赠1000套太阳能照明系统

    导语: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德兰明海携手肯尼亚红十字会,共同为巴林戈受灾地区提供了一场及时的人道主义援助。2023年,被普遍认为是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厄尔尼诺现象无疑是推高全球气温的“罪魁祸首”之一。这一合作模式的成功实践,也将成为更多非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参考,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重大科研进展!我国太阳能电池研发刷新世界纪录

    日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李永舫、孟磊团队与德国波茨坦大学FelixLang教授等合作,在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团队实现了开路电压1.36V、光电转化效率大于18%的宽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在便携式能源、建筑光伏一体化、室内光伏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 俄罗斯研发出新型半透明太阳能电池板:不仅可发电还能传输可见光

    快科技8月6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俄罗斯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开发了一种将氧化铟锡透明电极应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新方法,可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并使其变得半透明。传统上,工业界普遍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将ITO作为透明电极材料应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上。然而,这一方法面临着重大挑战:通过磁控溅射沉积的ITO层往往存在众多缺陷,难以达到理想性能要求;更为关键的是,该过程还可能对脆弱的钙钛矿层及其他电池组件造成损伤,严重制约了电池整体效率的提升。为解决这一难题,俄罗斯科研团队独辟蹊径,采用了先进的离子束溅射技术。这

  • 海外公司推出太阳能充电盒!每天可增加50公里续航

    GoSun公司最近推出了一款创新的电动汽车太阳能充电盒,这是一款在行驶和停车状态下均能为电动汽车充电的设备。该充电盒在设计上类似于车顶行李箱,重量大约为32公斤,高度仅为12.7厘米,便于安装且不增加车辆的空气阻力。这款太阳能充电盒的推出,不仅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了一种新的充电解决方案,也为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 199元 小米首款室外摄像机太阳能板发布:最高5W功率

    今日,小米室外摄像机太阳能板在小米商城开售,售价199元。这是小米首款专为室外摄像机推出的太阳能板,目前仅支持小米BW系列室外摄像机供电使用,支持型号为小米室外摄像机BW500。摄像机内置10000mAh电池,官方宣称续航6个月,本地算法搭载低功耗技术,可根据场景变化调整电池用量。

  • 雷军带小米高管上天台:满眼太阳能板 每天发电4.5万度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与三位公司高管今天一同参观了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小米汽车工厂,并攀登至工厂天台。这三位高管分别是Redmi品牌总经理王腾、小米手机产品经理魏思琪以及小米中国区副总裁许斐。工厂还拥有一条总长2.5公里的测试跑道和一个小米汽车工厂店,形成了一个融合研发、生产、销售和体验于一体的智能制造园区。

  • 我国科学家成功构建“人工树叶”:可实现太阳能到化学能转化

    快科技2月27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刘岗研究团队与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合作,通过液态金属新技术,构建出一种形神兼备的新型仿生人工光合成膜。据悉,新型仿生人工光合成膜具有类似树叶的功能而被形象称为人工树叶”,可实现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在自然界,植物光合作用实现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过程中,而植物叶子中起光合作用的光系统II和I是以镶嵌形式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中,这一特征是自然光合作用能有效运行的重要结构基础。受此启发,在本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利用熔融的低温液态金属

  • 迄今最高能效量子点太阳能电池面世:能效高达18.1%

    快科技2月1日消息,据媒体报道,韩国蔚山科学技术院科学家借助新配体交换技术,合成出基于有机阳离子的钙钛矿量子点(PQD),开发出迄今能效最高的量子点太阳能电池。据了解,量子点是半导体纳米晶体,尺寸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不等,科学家可根据颗粒大小控制其光电性能。但用量子点制造太阳能电池需要借助一种配体交换技术,以减少量子点之间的距离。配体交换是一种将大分子(如配体受体)结合到量子点表面的过程。在这方面,PQD面临极大挑战,包括在替代过程中,其晶体和表面会出现缺陷等,目前PQD太阳能电池的最高效率为16%。在最新研究

  • TCL中环G12太阳能单晶硅片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TCL中环G12太阳能单晶硅片的推出,引领光伏行业步入6.0、7.0及N型高效时代。“G12太阳能单晶硅片”凭借推动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发展的突出成就,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见证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TCL中环将继续秉承“集约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联合创新”理念,协同产业链上下游,探索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构筑国内国外双循环竞争力,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注入光伏力量。